一种湿裱书型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2098阅读:2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裱书型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裱书型盒。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商品的包装档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厚度和刚度的灰板湿裱盒已经越来越成为很多化妆品包装的首选。但传统的湿裱盒由于体积较大,不适合远距离运输,同时运输、存储以及生产成本太高,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市场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湿裱书型盒,它能在成型前摊平,减少存储空间,能减少产品本身及其在使用流转过程中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湿裱书型盒,包括皮壳和内盒,其中,

所述皮壳包括灰板,该灰板上通过四道平行的折线构成左壳板、底壳板、右壳板、盒盖板和左封板;

所述内盒由一整张卡纸板一体成型加以折叠而成一上方开口的盒具;该内盒包括底板、一一对应地枢接在底板的前、后侧缘的前板和后板、一一对应地枢接在底板的左、右侧缘的左板和右板、四个一一对应地枢接在前板的左侧缘与左板的前侧缘之间、前板的右侧缘与右板的前侧缘之间、后板的左侧缘与左板的后侧缘之间、后板的右侧缘与右板的后侧缘之间的可折式连接片;所述前板的前侧缘和后板的后侧缘一一对应地枢接一个前、后补强板,该前、后补强板的左、右侧缘的外端均设置一缺口;所述左板的左侧缘和右板的右侧缘一一对应地枢接一个左、右补强板,该左、右补强板的前、后侧缘的外端均设置一个与前、后补强板上的缺口对应的插舌;

所述内盒的底板的外表面粘贴在所述皮壳的底壳板的内表面上;所述皮壳的左壳板覆盖在内盒的左板外,所述皮壳的底壳板覆盖在内盒的上方开口上;所述皮壳的右壳板覆盖在内盒的右板外;所述皮壳的左封板贴覆在左壳板外。

上述的湿裱书型盒,其中,所述左补强板的左侧缘和右补强板的右侧缘均枢接一内折边。

上述的湿裱书型盒,其中,所述可折式连接片含有两条边折线以及一对角地折设于两条边折线之间的对角折线,两条边折线分别折设于连接片与前板和左、右板的连接处,或折设于连接片与后板和左、右板的连接处。

上述的湿裱书型盒,其中,所述皮壳还包括湿裱在所述灰板的内表面上的内贴纸和湿裱在灰板的外表面上的面纸,该面纸的四周均留有包边。

上述的湿裱书型盒,其中,所述灰板的左壳板上设置两个放置铁片/磁片的孔,所述灰板的左封板上对应地设置两个放置磁片/铁片的孔。

本实用新型的湿裱书型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皮壳由一张灰板构成。内盒的底板和前、后、左、右板是由一张卡纸折叠而成,不必另外加工钉结,即能以一个步骤轻快、便捷地折拉成一个上方开口的盒具;

2)内盒成型后形成的空间具有整体性而不易闪开的特性;并且内盒的前、后、左、右板均具有补强板,使盒具的强度和耐用性增强;

3)构造简单,折叠容易,成本低廉,故富于经济实用价值;

4)能在成型前摊平,减少存储空间,能减少产品本身及其在使用流转过程中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湿裱书型盒的立体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湿裱书型盒中的皮壳的灰板的平面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湿裱书型盒中的皮壳的内贴纸的平面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的湿裱书型盒中的皮壳的面纸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湿裱书型盒的皮壳的模切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湿裱书型盒中的内盒的模切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湿裱书型盒的内盒成型前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湿裱书型盒的内盒成型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湿裱书型盒,包括皮壳10和内盒20。

皮壳10包括灰板100、湿裱在灰板100的内表面上的内贴纸101和湿裱在灰板100的外表面上的面纸102,其中,内贴纸101的形状和尺寸与灰板100匹配;面纸102的形状和尺寸与灰板100匹配,但是在四周均留有向内翻折粘贴的包边102’;灰板100通过四道平行的折线构成左壳板11、底壳板12、右壳板13、盒盖板14和左封板15;左壳板11上设置两个放置铁片/磁片的孔110,左封板15上对应地设置两个放置磁片/铁片的孔150;

内盒20由一整张卡纸板一体成型加以折叠而成一上方开口的盒具;该内盒20包括底板21、一一对应地枢接在底板21的前、后侧缘的前板22和后板23、一一对应地枢接在底板21的左、右侧缘的左板24和右板25、四个一一对应地枢接在前板22的左侧缘与左板24的前侧缘之间、前板22的右侧缘与右板25的前侧缘之间、后板23的左侧缘与左板24的后侧缘之间、后板23的右侧缘与右板25的后侧缘之间的可折式连接片26;其中:

底板21的形状与尺寸与底壳板12匹配;

前板22的前侧缘和后板23的后侧缘一一对应地枢接一个前补强板221和后补强板231,该前补强板221的左、右侧缘的外端和后补强板231的左、右侧缘的外端均设置一缺口222、232;

左板24的左侧缘和右板25的右侧缘一一对应地枢接一个左补强板241和右补强板251,该左补强板241的前、后侧缘的外端和右补强板251的前、后侧缘的外端均设置一个插舌242、252;该插舌242、252与前补强板221上的缺口222和后补强板231上的缺口232一一对应;左补强板241的左侧缘和右补强板251的右侧缘均枢接一内折边243、253;

可折式连接片26含有两条边折线261、262以及一对角地折设于两条边折线261、262之间的对角折线263,两条边折线261、262分别折设于连接片26与前板22和左、右板24、25的连接处,或折设于连接片26与后板23和左、右板24、25的连接处;

内盒20的底板21的外表面粘贴在皮壳10的底壳板12的内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湿裱书型盒在制作时,先制作皮壳10,后制作内盒20。制作皮壳10时先将内贴纸101粘贴在灰板100的内表面,再将面纸102粘贴在灰板100的外表面,并将面纸102四周的包边102’向内折并粘贴在内贴纸101上。制作内盒20时,先将内盒20的底板21的外表面粘贴在皮壳10的底壳板12的内表面上,接着将前补强板221折向前板22并粘贴牢固;后补强板231折向后板23并粘贴牢固,再将前板22连同前补强板221和折设于前板22的左、右侧缘的连接片26一起向底板21折叠,将后板23连同后补强板231和折设于后板23的左、右侧缘的连接片26一起向底板21折叠,此刻内盒20处于折平状态,而皮壳10也处于摊平状态,故在成型前便于储藏和远距离运输,又达到了少占体积的效果。

若要使用时,将前板22连同前补强板221和折设于前板22的左、右侧缘的连接片26一起立起,将后板23连同后补强板231和折设于后板23的左、右侧缘的连接片26一起立起,此时,前补强板221两侧的缺口222和后补强板231两侧的缺口232形成了锁扣,再将各个连接片26向内推,并将对角折线263向内折而将连接片26折扁成三角形,使左板24连同左补强板241和内折边243向右立起,使右板25连同右补强板251和内折边253向左立起,然后将左补强板241翻折并贴合在左板24的内表面,将内折边243翻折并贴合在底板21上,并将左补强板241两侧的插舌242一一对应地插入前板22的锁扣和后板23的锁扣中,将右补强板251翻折并贴合在右板25的内表面,将内折边253翻折并贴合在底板21上,并将右补强板251两侧的插舌252一一对应地插入前板22的锁扣和后板23的锁扣中,遂形成一矩形盒体。当盒内装好物品后,将皮壳10的左壳板11和右壳板13立起,使盒盖板14盖合在内盒20的上方开口,再将左封板15向下翻折贴合在左壳板11的外表面,形成一完整的书型盒。由于左封板15和左壳板11上对应地安装贴片和磁片,遂能使左封板15和左壳板11贴合牢固,不易闪开。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