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冻存管移位的冻存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2158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冻存管移位的冻存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研究中生物样本冻存管的储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冻存管移位的冻存盒。



背景技术:

冻存盒是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用于低温保存试剂或生物样本的容器,冻存盒一般与冻存管配套使用。然而在实践中,目前常用的冻存盒存在以下明显缺陷:

(1)冻存管放入冻存盒后容易出现移位现象,从而出现样本顺序改变,甚至出现液体标本尚未凝固、冻存管未拧紧而出现渗漏的现象,造成珍贵样本丢失。

(2)冻存管放入冻存盒后,信息难以读取,难以迅速、准确地找到目标冻存管,从而增加冻存样本脱离超低温环境的时间,也容易出现冻存管样本取错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冻存管移位的冻存盒,该结构的冻存盒可将各冻存管固定于相应的管格内,并防止冻存管产生移位、倾斜而产生渗漏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冻存管移位的冻存盒,包括相连接的盒体和盒盖,盒体内设有纵横垂直交错的若干隔板以形成阵列式的管格,每列管格上方设有一个防移位板,每列管格对应的盒体两侧设有防移位板卡槽,各防移位板两端与相应的防移位板卡槽连接。其中,防移位板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将各冻存管固定于相应的管格内,并防止冻存管产生移位、倾斜而产生渗漏的现象;防移位板与盒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防移位板为矩形的板状结构,防移位板朝向盒盖的一面为板顶面,防移位板朝向管格的一面为板底面。

所述防移位板中,板顶面设有多个标签区,每个标签区对应位于一个管格的上方。标签区用于标记相应冻存管的生物样本存储信息,使研究人员在使用时可快速准确的找出所需冻存管。

所述标签区为书写标签区、条形码标签区或二维码标签区。

所述标签区是在板顶面直接圈出的标签粘贴区域,或者是在板顶面直接圈出的磨砂书写区域,或者是板顶面向上外凸的口袋式标签放置槽,或者是板顶面向上外凸的标签侧边卡槽。标签区的具体结构可根据研究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所述防移位板中,板底面设有多个冻存管卡槽,每个冻存管卡槽对应位于一个管格的上方。冻存盒使用时,通过冻存管卡槽将冻存管进一步固定于相应的管格内,并保持垂直放置,可进一步防止冻存管产生移位、倾斜而产生渗漏的现象。

所述冻存管卡槽设于板底面的一侧,冻存管卡槽呈横置的半圆柱状。根据冻存管顶部形状的具体结构,冻存管卡槽也可设为相应的形状。

所述防移位板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组件,各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柱、转轴、支撑臂和按压板,防移位板的侧面设有两个连接柱,两个连接柱与防移位板形成三角形结构,两个连接柱的相接处设有转轴,转轴上还设有支撑臂,支撑臂底部设置按压板,两个连接柱与支撑臂形成Y形结构。当防移位板需要安装于相应管格上方时,固定组件中各部件的原理如下:固定组件由塑料件组成,两个连接柱形成V形结构,其中两只脚分别固定在防移位板侧面的两端,可带动防移位板翻转;连接柱的尖端通过转轴与支撑臂连接,连接柱可绕转轴旋转;支撑臂与按压板为一体,按压板从冻存盒内侧面穿过卡槽,突出冻存盒体外部。使用时,向下轻压按压板,使支撑臂离开固定卡位,沿防移位板卡槽向上推按压板,将移位板推离冻存盒体,防移位板随连接柱绕转轴旋转打开,放置或取出标本后,将防移位板旋转至与冻存盒平行后,沿防移位卡槽下压按压板并固定于固定卡槽,连接柱牵引防移位板固定于冻存盒表面。

所述盒盖的外顶面上设有冻存标本信息记录区,冻存标本信息记录区用于记录冻存盒内的标本信息,该区域可采用磨砂书写区的形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盒体底部设有气孔,可防止冻存盒内气体热胀冷缩导致冻存盒变形。

所述盒体内,横向的隔板数量为8个或9个,纵向的隔板数量也相应为8个或9个,因此,冻存盒内的管格数量相应为81个或100个。根据实验研究的实际需要及冻存盒的实际尺寸大小,隔板的数量可进行调整,从而调整盒体内的管格数量,横向和纵向的隔板数量可相同,也可不同。

本防止冻存管移位的冻存盒使用时,其操作方法是:打开盒盖,取出防移位板使其处于待工作状态,将冻存管放入相应的管格中,并调整冻存管方向;然后盖上防移位板,按压其两侧按压板,使按压板与支撑臂、连接柱进入防移位板卡槽的位置,从而支撑臂保持一定张力,避免冻存管的移动,生物样本收集或取出结束后放入超低温冰箱即可。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防止冻存管移位的冻存盒通过在管格上方设置防移位板,可有效将各冻存管固定在相应的管格位置,避免了冻存样本顺序改变甚至珍贵样本的丢失的可能。

本防止冻存管移位的冻存盒还通过在防移位板上设置标签区,可对各管格进行标记,从而实现迅速、准确的找到目标冻存管,减少冻存样本脱离超低温环境的时间,避免生物样本因长时间脱离低温环境而产生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冻存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防移位板)。

图2为本冻存盒中防移位板的板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冻存盒中防移位板的板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截面视图。

图5为防移位板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防移位板与盒体连接时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盒盖上设置冻存标本信息记录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防止冻存管移位的冻存盒,如图1所示,包括相连接的盒体2和盒盖1,盒体内设有纵横垂直交错的若干隔板3以形成阵列式的管格,每列管格上方设有一个防移位板(图1中未示出),每列管格对应的盒体两侧设有防移位板卡槽4,各防移位板两端与相应的防移位板卡槽连接。其中,防移位板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将各冻存管固定于相应的管格内,并防止冻存管产生移位、倾斜而产生渗漏的现象;防移位板与盒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如图2~4所示,防移位板为矩形的板状结构,防移位板朝向盒盖的一面为板顶面,防移位板朝向管格的一面为板底面。

如图2所示,防移位板5中,板顶面设有多个标签区6,每个标签区对应位于一个管格的上方。标签区用于标记相应冻存管的生物样本存储信息,使研究人员在使用时可快速准确的找出所需冻存管。

标签区为书写标签区、条形码标签区或二维码标签区中的一种。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标签区是在板顶面直接圈出的标签粘贴区域,或者是在板顶面直接圈出的磨砂书写区域,或者是板顶面向上外凸的口袋式标签放置槽,或者是板顶面向上外凸的标签侧边卡槽。标签区的具体结构可根据研究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如图3所示,防移位板5中,板底面设有多个冻存管卡槽7,每个冻存管卡槽对应位于一个管格的上方。冻存盒使用时,通过冻存管卡槽将冻存管进一步固定于相应的管格内,并保持垂直放置,可进一步防止冻存管产生移位、倾斜而产生渗漏的现象。如图3或图4所示,冻存管卡槽设于板底面的一侧,冻存管卡槽呈横置的半圆柱状。根据冻存管顶部形状的具体结构,冻存管卡槽也可设为相应的形状。

如图5或图6所示,防移位板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组件,各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柱8、转轴9、支撑臂10和按压板11,防移位板的侧面设有两个连接柱,两个连接柱与防移位板形成三角形结构,两个连接柱的相接处设有转轴,转轴上还设有支撑臂,支撑臂底部设置按压板,两个连接柱与支撑臂形成Y形结构。当防移位板需要安装于相应管格上方时,固定组件中各部件的原理如下:固定组件由塑料件组成,两个连接柱形成V形结构,其中两只脚分别固定在防移位板侧面的两端,可带动防移位板翻转;连接柱的尖端通过转轴与支撑臂连接,连接柱可绕转轴旋转;支撑臂与按压板为一体,按压板从冻存盒内侧面穿过卡槽,突出冻存盒体外部。使用时,向下轻压按压板,使支撑臂离开固定卡位,沿防移位板卡槽向上推按压板,将移位板推离冻存盒体,防移位板随连接柱绕转轴旋转打开,放置或取出标本后,将防移位板旋转至与冻存盒平行后,沿防移位卡槽下压按压板并固定于固定卡槽,连接柱牵引防移位板固定于冻存盒表面。

如图7所示,盒盖的外顶面上设有冻存标本信息记录区12,冻存标本信息记录区用于记录冻存盒内的标本信息,该区域可采用磨砂书写区的形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另外,盒体底部还设有四个直径为2mm的气孔(图中未示出),可防止冻存盒盒体内气体热胀冷缩导致冻存盒变形。

本防止冻存管移位的冻存盒使用时,其操作方法是:打开盒盖,取出防移位板使其处于待工作状态,将冻存管放入相应的管格中,并调整冻存管方向;然后盖上防移位板,按压其两侧按压板,使按压板与支撑臂、连接柱进入防移位板卡槽的位置,从而支撑臂保持一定张力,避免冻存管的移动,生物样本收集或取出结束后放入超低温冰箱即可。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内容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