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外包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3843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外包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外包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酸奶包装瓶的瓶口通过纸质封口板进行封口,然后在瓶口上再设置盖体,这样的封口方式密封效果不太好,容易导致变质。现有技术急需一种封口效果好,密封性好的食品外包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封口效果好,密封性好的食品外包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食品外包装,包括瓶体和设置在瓶体上端的瓶口,所述瓶口上端面设有铝箔热封膜,所述瓶口外还设有与其配合连接的上盖体;所述瓶口上端面内嵌有环形气圈,所述环形气圈通过导管与外界充气部件连通;所述铝箔热封膜包括与瓶口配合热封的PE热封层,中部的铝箔层和外部的PE保护层。

通过使用这样的食品外包装,利用铝箔热封膜实现了首次密封,密封效果好,PE热封层与瓶口配合热封,起到了良好的密封作用,避免酸奶变质,中部的铝箔层可以阻挡氧气和光线的进入,进一步保证酸奶的品质,外部的PE保护层对铝箔层进行保护,同时便于印刷;在铝箔热封膜与瓶口撕开之后,对环形气圈进行充气,气体顺着气圈导管进入环形气圈,环形气圈膨胀,并在上盖体的限制下,将铝箔热封膜压紧在瓶口上端面,密封接触从而实现二次密封,提高酸奶的保质时间。

作为优选的,所述瓶体底部开设有槽体,所述充气部件设置在槽体内,所述充气部件包括橡胶储气囊和设置在橡胶储气囊内的粘接部件,所述粘接部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橡胶储气囊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魔术子母贴;所述导管与橡胶储气囊内腔连通。这样的设计在需要充气时,通过外力将橡胶储气囊上表面和橡胶储气囊下表面的魔术子贴和母贴配合粘接,将橡胶储气囊内的气体压缩,气体通过导管将环形气圈充气。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管与橡胶储气囊和环形气圈连通位置密封设置。这样的设计保证气密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瓶盖外设有防伪膜,所述防伪膜包括内层,所述内层外表面设有内二维防伪码;所述内二维防伪码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防伪卷膜和选择卷膜,所述防伪卷膜上设有外二维防伪码;所述防伪卷膜单独打开状态下,将内二维防伪码覆盖且外二维防伪码与内二维防伪码重叠,所述外二维防伪码与内二维防伪码组合形成第一组合二维防伪码;

选择卷膜为白色膜,所述白色膜上开设有多个镂空的选择窗,选择卷膜和防伪卷膜依次打开的状态下,选择卷膜将内二维防伪码覆盖且选择窗将内二维防伪码的部分黑色区域选择并可视,所述可视的部分内二维防伪码为被选涂块;防伪卷膜将选择卷膜部分覆盖,外二维防伪码与被选涂块组合形成第二组合二维防伪码。

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多重防伪卷膜可以从内二维防伪码、外二维防伪码、第一组合二维防伪码和第二组合二维防伪码获得四个不同的防伪信息,这样的防伪信息量是较大的,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获取,方便快捷,这样以来每个产品包装上都有四个与其他产品不同的防伪信息,大大提高了防伪效果,不易被仿制。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伪卷膜包括一端的防伪卷膜固定端、另一端的防伪卷膜临时固定端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外二维防伪码膜;所述防伪卷膜固定端与内层热烫印连接,防伪卷膜临时固定端向防伪卷膜固定端卷曲成卷。这样的设计便于防伪卷膜与内层连接固定,并通过防伪卷膜临时固定端将防伪卷膜打开,使得外二维防伪码与内二维防伪码及其被选涂块重叠形成不同的防伪图案。

作为优选的,所述选择卷膜包括一端的选择卷膜固定端、另一端的选择卷膜临时固定端和位于两者之间的选择窗膜;所述选择卷膜固定端与内层热烫印连接,选择卷膜临时固定端向选择卷膜固定端卷曲成卷。这样的设计便于选择卷膜与内层连接固定,并通过选择卷膜临时固定端将选择卷膜打开,使得外二维防伪码与内二维防伪码及其被选涂块重叠形成不同的防伪图案。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二维防伪码尺寸与外二维防伪码尺寸相同。这样的设计外二维防伪码与内二维防伪码及其被选涂块重叠形成不同的防伪图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这样的食品外包装,利用铝箔热封膜实现了首次密封,密封效果好,PE热封层与瓶口配合热封,起到了良好的密封作用,避免酸奶变质,中部的铝箔层可以阻挡氧气和光线的进入,进一步保证酸奶的品质,外部的PE保护层对铝箔层进行保护,同时便于印刷;在铝箔热封膜与瓶口撕开之后,对环形气圈进行充气,气体顺着气圈导管进入环形气圈,环形气圈膨胀,并在上盖体的限制下,将铝箔热封膜压紧在瓶口上端面,密封接触从而实现二次密封,提高酸奶的保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组合二维防伪码和第二组合二维防伪码重叠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瓶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内层;2、内二维防伪码;3、防伪卷膜;4、选择卷膜;5、外二维防伪码;6、第一组合二维防伪码;7、选择窗;8、被选涂块;9、第二组合二维防伪码;10、防伪卷膜固定端;11、防伪卷膜临时固定端;12、外二维防伪码膜;13、选择卷膜固定端;14、选择卷膜临时固定端;15、选择窗膜;16、上盖体;17、铝箔热封膜;18、环形气圈;19、导管;20、槽体;21、魔术子母贴;22、瓶体;24、瓶口;25、橡胶储气囊;26、PE热封层;27、铝箔层;28、PE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5所示,一种食品外包装,包括瓶体22和设置在瓶体22上端的瓶口24,所述瓶口24上端面设有铝箔热封膜17,所述瓶口24外还设有与其配合连接的上盖体16;所述瓶口24上端面内嵌有环形气圈18,所述环形气圈18通过导管19与外界充气部件连通;所述铝箔热封膜17包括与瓶口24配合热封的PE热封层26,中部的铝箔层27和外部的PE保护层28。

所述瓶体22底部开设有槽体20,所述充气部件设置在槽体20内,所述充气部件包括橡胶储气囊25和设置在橡胶储气囊25内的粘接部件,所述粘接部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橡胶储气囊25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魔术子母贴21;所述导管19与橡胶储气囊25内腔连通。

所述导管19与橡胶储气囊25和环形气圈18连通位置密封设置。

实施例1

一种食品外包装,包括瓶体22和设置在瓶体22上端的瓶口24,所述瓶口24上端面设有铝箔热封膜17,所述瓶口24外还设有与其配合连接的上盖体16;所述瓶口24上端面内嵌有环形气圈18,所述环形气圈18通过导管19与外界充气部件连通;所述铝箔热封膜17包括与瓶口24配合热封的PE热封层26,中部的铝箔层27和外部的PE保护层28。

所述瓶体22底部开设有槽体20,所述充气部件设置在槽体20内,所述充气部件包括橡胶储气囊25和设置在橡胶储气囊25内的粘接部件,所述粘接部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橡胶储气囊25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魔术子母贴21;所述导管19与橡胶储气囊25内腔连通。

所述导管19与橡胶储气囊25和环形气圈18连通位置密封设置。

在使用时,通过使用这样的食品外包装,利用铝箔热封膜17实现了首次密封,密封效果好,PE热封层26与瓶口24配合热封,起到了良好的密封作用,避免酸奶变质,中部的铝箔层27可以阻挡氧气和光线的进入,进一步保证酸奶的品质,外部的PE保护层28对铝箔层27进行保护,同时便于印刷;在铝箔热封膜17与瓶口24撕开之后,通过外力将橡胶储气囊25上表面和橡胶储气囊25下表面的魔术子贴和母贴配合粘接,将橡胶储气囊25内的气体压缩,气体通过导管19将环形气圈18充气,气体顺着气圈导管19进入环形气圈18,环形气圈18膨胀,并在上盖体16的限制下,将铝箔热封膜17压紧在瓶口24上端面,密封接触从而实现二次密封,提高酸奶的保质时间。

实施例2

对实施例1的一种进一步的优化,迫于现有技术中的防伪措施偏于简单,极容易被仿制(背景技术的补充),所述盖体外部设有防伪膜,防伪膜包括内层1,所述内层1外表面设有内二维防伪码9;所述内二维防伪码9一侧还设有一个卷膜2,所述卷膜2上设有外二维防伪码10;所述卷膜2打开状态下将内二维防伪码9覆盖且外二维防伪码10与内二维防伪码9重叠,所述外二维防伪码10与内二维防伪码9组合形成组合二维防伪码11。

所述内层1表面设有将内二维防伪码9覆盖的透光层3,所述透光层3与内层1之间通过第一粘结层粘接;所述卷膜2包括一端的粘接固定端部6、另一端的临时固定端部7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外二维防伪码膜8;所述粘接固定端部6与内层1通过第二粘结层粘接,临时固定端部7向粘接固定端部6卷曲成卷。

所述卷膜2尺寸大于透光层3尺寸,所述透光层3尺寸与内二维防伪码9相同,所述内二维防伪码9尺寸与外二维防伪码10尺寸相同。

所述第二黏接层5厚度等于第一黏接层4和透光层3厚度之和。

使用时,消费者首先扫描的是内二维防伪码9,然后将卷膜2打开,将临时固定端部7与透光层3固定,使得外二维防伪码10与内二维防伪码9组合形成组合二维防伪码11,对组合二维防伪码11进行扫描;然后将卷膜2撕下,贴在白底的基材上,同样可以获取外二维防伪码10上的信息,这样以来消费者可以获取三组防伪信息,且是本产品独享的三组;

二维码采用矩阵式二维码,在方形的区域内不同的黑色方格排列很容易获得不同的外二维防伪码10和内二维防伪码9,两者透视组合后也容易实现新的黑色方格排列组合图案;

本申请中的卷膜2、透光层3优选PE膜,厚度在微米级;所述第一黏接层4和第二黏接层5厚度也在微米级,且优选透明胶水,例如亚克力胶。附图中的二维码图案只为解释说明组合二维防伪码的形成过程,并非真实的二维码编码形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