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定位的气瓶推进推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389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自动定位的气瓶推进推出机构,其特征为,包括底部平台、轨道、减速电机、主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后滚轮组件、机构框架、上瓶装置和下瓶装置;主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后滚轮组件均固定在底部平台的底部,机构框架固定在底部平台上,机构框架内通过分隔板分隔形成若干试验位,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之间设有两个保护板,底部平台可移动的设置在轨道上,上瓶装置包括上瓶装置支撑座和上瓶气缸,下瓶装置包括下瓶装置支撑座和下瓶气缸,上瓶装置支撑座和下瓶装置支撑座镜像设置,上瓶气缸自上瓶装置向试验位推动,下瓶气缸自试验位向下瓶装置推动,上瓶装置支撑座和下瓶装置支撑座上均设有若干滚轴,滚轴与第一电机实现联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气瓶推进推出机构,其特征为,所述上瓶装置支撑座和下瓶装置支撑座均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第五支撑板、若干第一滚轴、若干第二滚轴、第一电机;第一支撑板的长度L1小于第二支撑板的长度L2,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互平行设置,两者一端相互齐平,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相互平行设置,两者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支撑板加以连接,第五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互平行,第一滚轴相互平行的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二滚轴相互平行的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五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

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和第五支撑板相互拼接组成上瓶装置支撑座/下瓶装置支撑座,上瓶装置支撑座/下瓶装置支撑座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撑架,所述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均同轴固定一个第一齿轮,第二支撑板下方设有转接板,转接板上设有三个呈三角形设置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实现联动,最外侧的第一滚轴上设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位于第一支撑板一侧,第三齿轮与固定在第一电机上的第四齿轮之间通过第二链条实现联动,第一电机固定在支撑架上;

所述第四支撑板上垂直的设有第一侧挡板,第二支撑板上垂直的设有第二侧挡板,第一侧挡板与第二侧挡板垂直连接,第三支撑板与第五支撑板之间垂直的设有第三侧挡板,第三侧挡板一端位于第三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的连接处、另一端位于第五支撑板上,第一侧挡板与第三侧挡板相对的形成气瓶进出通道;

上瓶气缸和下瓶气缸均通过气缸支撑座加以固定,下瓶气缸位于第五支撑板一侧,且下瓶气缸的推杆朝向气瓶进出通道设置,下瓶气缸用于下瓶;上瓶气缸位于第二支撑板一侧,且上瓶气缸的推杆朝向气瓶进出通道设置,上瓶气缸用于上瓶;上瓶气缸的高度大于上瓶装置支撑座的高度,下瓶气缸的高度大于下瓶装置支撑座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气瓶推进推出机构,其特征为,所述主动轮组件包括第一主轴和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主轴两端的第一车轮,第一主轴上设有第一主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第二主轴和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主轴两端的第二车轮,第二主轴上设有第二从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与第二从动链轮之间通过第三链条相连接,所述后滚轮组件包括第三主轴和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三主轴两端的第三车轮,固定在底部平台上的减速电机通过第四链条与第一主动链轮相连接;第一主轴、第二主轴和第三主轴均固定在底部平台上,底部平台的底部设有三组车轮容纳槽组,每组车轮容纳槽组由两个车轮容纳槽组成,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的上端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车轮容纳槽中,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的下端均压合在轨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气瓶推进推出机构,其特征为,上瓶气缸和下瓶气缸的推杆上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上设有推槽使推板整体截面呈U字形结构,推槽内设有顶板,顶板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推槽内壁的第一定位滑槽内,使顶板可滑动的设置在推槽中,顶板与推板之间设有若干弹簧,顶板为圆弧形板,顶板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层橡胶缓冲层,推槽的外援处设有一圈限位挡板,限位挡板的厚度h1小于橡胶缓冲层的厚度h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气瓶推进推出机构,其特征为,每个分隔板上设有有一个第一接近开关组件,上瓶装置和下瓶装置的第一侧挡板上均设有一个第二接近开关组件,第一接近开关组件与第二接近开关组件成套设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