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387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进行轿厢内的换气的换气装置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本特开2011-57414号公报(专利文献1)。该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具有控制轿厢内的气压的气压控制装置的电梯的换气装置,其包括:在轿厢中设置的在断电时为了换气而打开的盖部件;在进行供电的通常状态时为通电状态,通过其轴的动作将关闭的盖部件锁定的锁定用螺线管;在盖部件关闭时,对锁定用螺线管通电的工作开关;在断电时使锁定用螺线管的轴后退的非锁定用弹性部件;施加盖部件的打开力的打开用弹性部件;和恢复为通常的状态时,使盖部件关闭的换气窗关闭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74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梯装置,在锁定用螺线管等锁定用电磁装置工作时,因为锁定用电磁装置的动作速度快而产生较大的振动或噪音传递至轿厢侧。另外,盖部件动作时也产生振动或噪音传递至轿厢侧。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向轿厢侧传递的振动或噪音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电梯装置,其包括:被升降驱动的轿厢;控制进入上述轿厢内的空气量的送风机;具有断电时为了进行轿厢内的换气而打开的换气用通风口的换气装置安装部;基座,其具有可开闭地封闭上述换气用通风口的盖部件,安装于上述换气装置安装部;盖部件开闭装置,其安装于上述基座,在供电时关闭上述盖部件并且在断电时打开上述盖部件;和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其安装于上述基座,在供电时锁定上述盖部件的关闭状态并且在断电时允许上述盖部件打开,在上述换气装置安装部与上述基座的安装相对部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位移以施加防振作用的防振部件。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电梯装置,其包括:被升降驱动的轿厢;控制进入上述轿厢内的空气量的送风机;具有断电时为了进行轿厢内的换气而打开的换气用通风口的换气装置安装部;基座,其具有可开闭地封闭上述换气用通风口的盖部件,安装于上述换气装置安装部;盖部件开闭装置,其安装于上述基座,在供电时关闭上述盖部件并且在断电时打开上述盖部件;和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其安装于上述基座,在供电时锁定上述盖部件的关闭状态并且在断电时允许上述盖部件打开,设置支承上述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并且具有多个相对部的支承部件,上述基座采用与形成于上述支承部件的各相对部相对地具有多个相对部的多方向基座结构,在上述基座与上述支承部件的各相对部分别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位移以施加防振作用的防振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抑制产生的噪音或传递至轿厢侧的振动。另外,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换气装置的正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图。

图5是图4中示出的换气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轿厢1具有在四个方向的侧方设置的侧板2、在下部支承侧板2的底板3、在侧板2的上部设置的顶板4和在轿厢1的前侧的侧板2设置的可开闭的门5。这样的轿厢1以保持气密性的方式构成。

为了控制该具有气密性的轿厢1的内部的气压,在顶板4的上部设置将轿厢1外部的空气送入其内部的送风机6、腔室7、导管8和分流室9,通过用送风机6调整流入轿厢1内的空气量,控制轿厢1内的气压。另外,在配置在轿厢1的顶部的分流室9的侧壁部,形成有换气用通风口。在该分流室9的侧壁部安装有能够开闭换气用通风口的换气装置10。对该换气装置10在后文中叙述详情,其构成为在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使上述换气用通风口成为开放状态而使轿厢1的内外连通以进行换气。

图2是换气装置10的正面图。图2是从图1的m处向箭头100的方向观察的图。

换气装置10作为使在供电中断的紧急状况时将轿厢1的内外连通的换气用通风口开闭的结构具有:能够开闭换气用通风口的盖部件11;对该盖部件11进行开闭操作的盖部件开闭驱动装置12;和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其在通常状态下使处于关闭状态的盖部件11在该状态下锁定,并且在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解除盖部件11的锁定。

上述盖部件11,为了使在分流室9的侧壁部形成的换气用通风口开闭,形成于在分流室9的侧壁部大致铅垂地配置的基座16上。在换气装置10的基座16,按照以在上下方向成对的铰链部17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安装有盖部件11。从而,从图1的m观察箭头100的方向时,盖部件11不是在上下方向上转动,而是以铰链部17为中心总是保持大致铅垂面地向前面侧转动,因此其开闭操作力小。

上述盖部件开闭驱动装置12包括:通过通常状态的供电被励磁而驱动盖部件11成为关闭状态并保持该状态的盖部件关闭用电磁驱动装置;和在盖部件关闭用电磁驱动装置消磁时使盖部件11打开的打开用弹簧装置13。另外,盖部件开闭驱动装置12配置在支承于换气装置10的基座16的前面侧的支承部件18上,具有在其中心部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驱动轴19,和连结驱动轴19与盖部件11之间的连杆20。打开用弹簧装置13配置在驱动轴19与支承部件18之间,对驱动轴19施加使盖部件11打开的方向的力。

在通常状态下,盖部件开闭驱动装置12的未图示的螺线管被励磁,施加抵抗打开用弹簧装置13的力而保持盖部件11的关闭状态。但是,在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盖部件开闭驱动装置12的未图示的螺线管消磁,因此盖部件11因打开用弹簧装置13而经由铰链17转动,成为打开状态。盖部件11如上所述以铰链部17为中心总是保持大致铅垂面地向前面侧转动,因此与上下开闭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小盖部件开闭驱动装置12和打开用弹簧装置13的开闭操作力。

另外,上述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构成为,具有在通常状态下被励磁而使盖部件11保持关闭状态、而在消磁时解除盖部件11的锁定状态的解除用弹簧装置15。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配置在支承于基座16的前面侧的支承部件21上,在其中心部具有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驱动轴22。解除用弹簧装置15配置在驱动轴22与支承部件21之间,对驱动轴22施加解除盖部件11的锁定的方向的力。

在通常状态下,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的未图示的螺线管被励磁,施加抵抗解除用弹簧装置15的力而保持机械锁定状态使得盖部件11不会打开。但是,在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解除用弹簧装置15的未图示的螺线管消磁,因此利用解除用弹簧装置15解除盖部件11的锁定状态,由上述打开用弹簧装置13驱动盖部件11打开。

另外,在换气装置10的基座16与分流室9的安装壁面的相对部间,环状地配置有使换气用通风口的外周部保持气密状态的气密部件23,利用该气密部件23使得送风机6对轿厢1内的空气量调整控制不受损害。

这样,在通常状态下,盖部件11保持关闭状态,用图1中示出的送风机6调整流入轿厢1内的空气量,控制轿厢1内的气压。但是,在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送风机6停止,而换气装置10的盖部件11成为打开状态,使将轿厢1的内外连通的换气用通风口开放而进行换气。

进而,图2中示出的换气装置10,在安装到分流室9时,在换气装置10的基座16与分流室9的安装壁面的水平方向的相对部间,具有在气密部件23的内侧环状地配置的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该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由将厚度方向即水平方向的位移量限制为一定值内的多个水平支承螺栓25保持。

即,在换气装置10的基座16与分流室9的安装壁面28的相对部间,在水平方向(图示的前后方向)上形成有相对部,在该相对部间配置有能够以使厚度尺寸增减的方式移位的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该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由将其厚度方向即水平方向位移量限制为一定值内的水平支承螺栓24保持。

另外,换气装置10,在安装到分流室9时,在换气装置10的基座16与分流室9的安装壁面的垂直方向的相对部间,具有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该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被将其厚度方向的垂直方向位移量限制为一定值内的多个垂直支承螺栓27保持。

即,在换气装置10的基座16的上部端部、与分流室9的安装壁面28的上部端部之间,形成有在垂直方向(图示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隙地相对的相对部,在该相对部间的间隙配置有能够以使厚度尺寸增减的方式移位的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从位于基座16的上方的安装壁面28侧插入垂直支承螺栓27。

上述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和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通过在其厚度方向上位移而施加防振效果,在换气装置10侧特别是在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急剧动作时位移而施加防振效果,吸收因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产生的冲击振动或使其衰减。

上述水平支承螺栓24和垂直支承螺栓27例如是轴肩螺栓,以非螺合状态插入在基座16和安装壁面28预先形成的插入孔和在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和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预先形成的插入孔中,将在其插入侧前端形成的螺纹部拧入安装壁面28和基座16成为螺合状态。从而,在非螺合状态的部分,能够在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的厚度方向上使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位移而使基座16与安装壁面28之间以一定位移量接近或离开。同样,能够在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的厚度方向上使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位移而使基座16与安装壁面28之间以一定位移量接近或离开。

在换气装置10侧,通过盖部件开闭驱动装置12使盖部件11开闭时以及通过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使盖部件11锁定或解除锁定时发生冲击振动。此时的冲击振动或冲击音也传递至轿厢1内的话,在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轿厢内有乘客的情况下,存在乘客因该冲击振动或冲击音而更加感到不安的情况。

但是,即使换气装置10侧发生冲击、水平支承螺栓25的轴向上的冲击要向分流室9侧传递,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也因水平支承螺栓25的空动(lostmotion)而在其厚度方向上位移于是吸收或抑制该冲击的影响。从而,即使在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轿厢内有乘客,也能够防止乘客因该振动或冲击音而更加不安。同样,即使换气装置10侧发生冲击、垂直支承螺栓27的轴向上的冲击要向分流室9侧传递,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也因垂直支承螺栓27的空动而在其厚度方向上位移于是吸收或抑制该冲击的影响。从而,即使在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轿厢内有乘客,也能够防止乘客因该振动或冲击音而更加感到不安。

实施例2

图3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正面图。图3是从图1的m处向箭头100的方向观察的图。图6是从z方向观察多方向基座29的图。

在之前的实施例中,在换气装置10与分流室9的连结部设置有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和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而本实施例中在换气装置10与基座16与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之间设置有多方向基座29,在多方向基座29上,在三维平面中彼此成直角的x方向、y方向、z方向上分别在支承部件21与相对部30之间配置有防振部件31。以下,用图3或图6进行说明。

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的支承部件21不是直接固定在基座16上,而是首先在基座16上固定多方向基座29,再将支承部件21固定于该多方向基座29。在该多方向基座29形成有,与支承部件21之间在x方向即左右水平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相对配置的一对相对部30a、30b;与支承部件21之间在y方向即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相对配置的相对部30c、30d;和与支承部件21之间在z方向即前后水平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相对配置的相对部30e。另一方面,在支承部件21,在与多方向基座29中的各相对部30a~30e分别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相对部21a~21e。

在支承部件21的相对部21a、21b与在x方向即左右水平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与其相对配置的一对相对部30a、30b之间,分别具有在该x方向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左右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a、31b,将与之前说明的结构相同的x方向水平支承螺栓32a、32b从相对部30a、30b相对的相反侧插入,使前端螺纹部与相对部21a、21b螺合。

另外,在支承部件21的相对部21c与在y方向即垂直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与其相对配置的相对部30c之间,具有在该y方向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垂直方向防振部件31c,将与之前说明的结构相同的y方向垂直支承螺栓32c从相对部30c相对的相反侧插入,使前端螺纹部与相对部21c螺合。

另外,在支承部件21的相对部21d与在y方向即垂直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与其相对配置的相对部30d之间,具有在该y方向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垂直方向防振部件31d,将与之前说明的结构相同的y方向垂直支承螺栓32d从相对部21d相对的相反侧插入,使前端螺纹部与相对部30d螺合。

进而,在由支承部件21的主体部形成的相对部21e与在z方向即前后水平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与其相对配置的相对部30e之间,具有在该z方向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前后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e,将与之前说明的结构相同的z方向水平支承螺栓32e从相对部30e相对的相反侧插入,使前端螺纹部与支承部件21的相对部21e螺合。

上述左右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a、31b、垂直方向防振部件31c和前后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e,与之前的实施例中的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和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同样,通过在其厚度方向上移位而施加防振效果。

因为是这样的结构,所以虽然多方向基座29直接固定在换气装置10的基座16上,但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的支承部件21被多方向基座29浮动地支承。

因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的动作而发生振动时,因为在支承部件21的相对部21a、21b与多方向基座29的相对部30a、30b之间,分别具有在x方向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左右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a、31b,所以对于x方向的振动,能够通过左右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a、31b的位移吸收或抑制振动。

另外,因为在支承部件21的相对部21c与多方向基座29的相对部30c之间,具有在y方向的厚度方向上位移的垂直方向防振部件31c,所以对于y方向的振动,能够通过垂直方向防振部件31c的位移吸收或抑制振动。同样,因为在支承部件21的相对部21e与多方向基座29的相对部30e之间,具有在z方向的厚度方向上位移的前后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e,所以对于z方向的振动,能够通过前后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e的位移吸收或抑制振动。

在换气装置10侧,特别在通过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使盖部件11锁定或解除锁定时因急剧的动作而发生冲击振动。此时的振动以冲击音的方式也会传递至轿厢1内,因此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轿厢内有乘客的情况下,会因该振动或冲击音而使乘客产生不安感。

但是,即使在换气装置10侧发生冲击,因为在换气装置10的基座16与支承部件21之间具有在x方向的厚度方向上位移的左右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a、31b、在y方向的厚度方向上位移的垂直方向防振部件31c、以及在z方向的厚度方向上位移的前后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e,该冲击也会被它们的厚度方向的位移吸收或抑制。从而,即使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轿厢内有乘客,也能够防止乘客因该振动或噪音而更加不安。

本实施例中,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同样,具有以包围换气用开口部的方式配置在基座16和安装壁面28间的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和配置在其它位置的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因此能够抑制由盖部件开闭驱动装置12使盖部件11开闭时发生的冲击振动。或者,即使从图3的结构中省略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和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也能够达成上述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3和图6,因为在多方向基座29的主体部与支承部件21的主体部间具有前后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e,所以无需使多方向基座29和支承部件21的结构变得复杂,就能够对于z方向的振动通过前后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e的位移吸收或抑制该振动。即,通过采用具有多个相对部的多方向基座29,能够使各防振部件的配置集中成为简单的结构。从而,在优选的使用方式中,能够省略图2和图3中示出的水平防振部件24而使结构简化。

实施例3

图4和图5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正面图和截面图。图4是从图1的m处向箭头100的方向观察的图。两幅图示出了分流室9与换气装置10的连接部结构。如图4所示,在分流室9与换气装置10的相对部,与之前的实施例同样,配置有包围省略图示的换气用开口部的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和包围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的外周部的气密部件23。另外,在换气装置10的基座16与支承部件21之间,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同样,分别配置有在x方向的厚度方向上位移的左右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a、31b、在y方向的厚度方向上位移的垂直方向防振部件31c和在z方向的厚度方向上位移的前后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e。

本实施例中,特别是根据图3的a-a截面图即图5可知,在分流室9的下方部,向换气装置10侧突出地形成有下部支架35。在该下部支架35安装有换气装置10的基座16。该基座16具有搭载于下部支架35的折弯部16a、配置在分流室9的正面侧的板状的主体部16b和位于分流室9的上面侧的折弯部16c。

在下部支架35与基座16的折弯部16a之间以及分流室9的上表面与基座16的折弯部16c之间,分别具有能够在其厚度方向即垂直方向上位移的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a、26b。在基座16的主体部16b与分流室9的安装部之间,具有能够在其厚度方向即水平方向上位移的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

在下部支架35与折弯部16a之间,在其长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垂直支承螺栓27a,在从折弯部16a侧插入的垂直支承螺栓27a的前端形成的螺纹部与下部支架35螺合。另外,在分流室9的上表面与折弯部16c之间配置的垂直支承螺栓27b和在分流室9的正面与基座16的主体部16b之间配置的多个水平支承螺栓25,也在从基座16侧插入的垂直支承螺栓27a的前端形成有螺纹部,在插入侧前端部与分流室9侧成为螺合状态。

但是,在垂直支承螺栓27a和水平支承螺栓25的头部附近没有形成螺纹部,基座16成为能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移动一定量的具有余量(游隙)的连结结构。即,在插入有垂直支承螺栓27a和水平支承螺栓25的基座16,成为以能够相对于各支承螺栓25、27a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移动一定量的方式形成有间隙g而具有游隙的连结结构。利用该具有游隙的连结结构的间隙g,基座16以配置在分流室9侧间的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和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a、26b能够在其厚度方向上位移一定的位移量的方式被保持。

因为用这样的支承结构支承基座16,所以即使从盖部件开闭驱动装置12和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侧向基座16传递振动,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和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a、26b也能够在其厚度方向上位移一定的位移量而抑制该振动。

另外,与之前的实施例同样,能够在支承部件21与多方向基座29之间,以集中的简单的结构配置在x方向的厚度方向上位移的左右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a、31b、在y方向的厚度方向上位移的垂直方向防振部件31c、31d和在z方向的厚度方向上位移的前后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e。而且,通过它们的厚度方向的位移特别是能够吸收或抑制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工作时的振动,因此即使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轿厢内有乘客,也能够防止乘客因该振动或冲击音而变得不安。

本实施例中,在分流室9的上表面与基座16的折弯部16c之间设置有垂直支承螺栓27b,因此也能够省略在分流室9侧形成的下部支架35、在下部支架35与基座16的折弯部16a之间配置的垂直支承螺栓27a。上述各实施例中,采用了在用送风机6调整送入轿厢1内部的空气量的流路中,形成配置在轿厢1的顶板部、并且在其侧面部具有换气用通风口的分流室9,在该分流室9的与换气用通风口对应的侧壁面安装换气装置10的结构。

从而,与在轿厢1的侧面安装换气装置的结构相比,能够使轿厢1的侧部简化,不会与在井道内配置的其它多种设备干涉,也不会对井道内的设备的配置造成制约。另外,与在轿厢1的侧面配置换气装置的结构相比,也能够提高轿厢1的外观设计性。

另外,因为在分流室9的侧壁面安装有换气装置10,所以使换气用通风口开闭的门部件11总是以大致铅垂状态开闭,与将门部件11直接设置在轿厢1的顶板而在上下方向上开闭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开闭操作力。由此,能够使门部件11的开闭装置小型化,能够减小开闭装置消耗的能量。结果能够高效率地使门部件11开闭。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在送风机6的下方配置换气装置10,能够兼用作气压控制用的流路,并且产生利用换气用通风口与送风机6的高度差的空气对流,能够进行轿厢1内的换气。另外,虽然轿厢1是气密性高的结构,但在门5周围等存在微小的间隙,因此驱动门部件11打开而使换气用通风口开放时,能够在换气用通风口与轿厢1存在的微小间隙之间产生空气对流,能够同样进行轿厢1内的换气。

但是,实施本发明时,不限于在分流室9安装换气装置10的情况,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在与轿厢1内连通的换气装置安装部形成换气用开口部,在通常状态下用盖部件11封闭该换气用开口部,并且在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打开盖部件11使换气用开口部开放以进行换气的换气装置10。另外,关于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和盖部件开闭驱动装置12,也能够使用其它结构。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电梯用换气装置在与轿厢1内连通的换气装置安装部28形成有换气用开口部,在配置有盖部件11的基座16支承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在换气装置安装部28与基座16的相对部,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位移以施加防振作用的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或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换气装置10侧发生冲击,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4或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6在其厚度方向上位移也能够将该冲击吸收或抑制。从而,即使在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轿厢内有乘客,也能够防止乘客因该振动或冲击音而变得不安。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用换气装置在与轿厢1内连通的换气装置安装部28形成有换气用开口部,在配置有盖部件11的基座16经由支承部件21支承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在基座16与支承部件21的相对部,配置有能够在厚度方向即左右水平方向上位移的左右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a、31b,能够在厚度方向即垂直方向上位移的垂直方向防振部件31c、31d,以及能够在厚度方向即前后水平方向上位移的前后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e等。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因换气装置10的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4的急剧的动作而发生冲击,左右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a、31b、垂直方向防振部件31c、31d、前后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e等也在其厚度方向上有效地位移而将其吸收或抑制。从而,即使在停止供电的紧急状况时轿厢内有乘客,也能够防止乘客因该振动或冲击音而变得不安。另外,通过采用具有多个相对部的多方向基座29,能够使各防振部件的配置集中成为简单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也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有说明的所有结构。另外,能够将某个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它实施例的结构,也能够在某个实施例的结构上添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追加、删除、置换其它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轿厢,10换气装置,11盖部件,12关闭用电磁装置,14盖部件电磁锁定装置,16基座,21支承部件,21a~21d相对部,24水平方向防振部件,25水平支承螺栓,26垂直方向防振部件,27垂直支承螺栓,29多方向基座,30a~30d相对部,31a、31b左右水平方向防振部件,31c、31d垂直方向防振部件,31e前后水平方向防振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