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罐用真空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789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储物罐用真空盖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真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储物罐尤其是广口储物罐上使用的用于即时抽真空形成真空环境的储物罐用真空盖。



背景技术:

储物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商店或超市中用于储存干货的大型储物罐、小瓶储物罐等,又如在家庭中用于储存干品食物等的储物罐。现有技术中,这些储物罐都无一例外地只是利用瓶盖直接将储物罐盖合而起到储存功能。而这种方式在瓶盖盖合后,在罐体内会留存有部分空气,这会造成罐体内食物保存时间过短甚至出现食物腐败的现象,起不到保存的作用。另外,对于小瓶口储存罐来说,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抽真空结构结合瓶盖的做法,如真空酒瓶就是利用抽真空的结构将瓶内的空气抽出的,这可使得瓶体内的酒能够保存更长时间。但这种抽真空的瓶盖结构对于广口储物罐来说并不适合,其一是这种小瓶口结构的真空瓶盖可在人力的作用下较容易地将真空瓶盖打开而在广口储物罐中并不容易用人力直接打开,甚至会导致储物罐损坏。对于广口储物罐来说,如能设计一种能够随时泄压且能随时抽真空的装置,则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真空度好且可对广口储物罐进行即时抽真空或即时泄压的储物罐用真空瓶盖。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盖体,在所述盖体的下侧设置有与储物罐的罐口相适配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在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腔室,在所述腔室上通过第一复位弹簧配合有抽真空按压块,所述抽真空按压块的边沿与所述腔室的内壁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且在配合处填充有食品级润滑剂,所述抽真空按压块与所述腔室配合后形成抽真空室,所述腔室的底部设置有与储物罐的内腔相连通的抽真空口,所述抽真空口处配合有单向阀,循环按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储物罐的内腔被抽成真空状态,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的外端露出于所述盖体之上,按压所述泄压装置,储物罐内的气压恢复常压。

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凹槽内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储物罐的罐口沿相配合,这首先保证了储物罐的密封效果;而抽真空口与储物罐的内腔相对应,所述抽真空按压块的边沿与所述腔室的内壁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且在配合处填充有食品级润滑剂,食品级润滑剂同样具备密封效果;按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时,所述单向阀闭合所述抽真空口,所述腔室内的空气从所述排气口处排出,腔室内的压强逐渐变小;松开所述抽真空按压块时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被推动向上移动,此时,腔室的空间变大,腔室的压强比储物罐内腔中的压强低,所述单向阀被气压自动冲开,储物罐内的空气被抽出到所述腔室内,腔室内的气压与储物罐中的气压达到平衡;再次按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时,单向阀堵塞住所述抽真空口,腔室内的空气在抽真空按压块下压的过程中从排气口处排出,如此循环,直至储物罐内形成真空,从而保证储存在储物罐中的物品完全处于真空状态,使储物罐的储存功能得到保证,只需要按压几次所述抽真空按压块即可完全实现抽真空,其操作便捷;另外,在盖体上设置泄压装置,当需要从储物罐中取出物品时,只要按压所述泄压装置,即可实现储物罐内腔泄压,从而可轻易打开所述瓶盖,实现即时抽真空或即时泄压。

进一步地,所述抽真空按压块由套合的外手柄与内手柄组成,所述外手柄与所述内手柄相套合的位置处形成有定位槽,在所述外手柄上且位于所述定位槽的上沿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口,在所述定位槽内配合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沿与所述腔室的内壁相贴合且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沿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手柄的外沿直径比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沿的直径小,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下沿与所述定位槽的下沿之间的间隙到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之间的间隙再到所述排气口形成排气道,按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时,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定位槽内且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上沿,此时所述抽真空室内的空气从所述排气口中排出;松开所述抽真空按压块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推动所述抽真空按压块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定位槽内且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下沿,所述排气道被关闭,此时所述单向阀被打开,储物罐内的空气被抽入到所述抽真空室内,再按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时,所述单向阀关闭,所述排气道打开,所述抽真空室内的空气被排出,循环按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最后,所述抽真空室与储物罐的内腔均处于真空状态,此时,所述抽真空按压块处于被按压下的位置,所述抽真空室内的空间体积为最小。

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外手柄和内手柄配合组成抽真空按压块,且外手柄与内手柄配合后形成定位槽,定位槽的上沿设置有排气口,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下沿与所述定位槽的下沿之间的间隙到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之间的间隙再到所述排气口形成排气道,按压或松开所述抽真空按压块时,所述第二密封圈在定位槽内的上沿与下沿之间移动并使腔室形成密封或所述排气道打开使腔室内的空气从排气口处排出,其结构简单,密封性能佳,可靠性好,为储物罐的抽真空工作提供保障;而当所述抽真空室与储物罐的内腔均处于真空状态,此时,所述抽真空按压块处于被按压下的位置,所述抽真空室内的空间体积为最小,这是由于所述抽真空室和储物罐内均处于真空状态,而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弹性力被克服,所述抽真空按压块被压缩到被按压到最低位置的状态,而又由于第一复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整个所述抽真空按压块始终保持着一个向上移动的趋势,这就使得所述第二密封圈始终处于所述定位槽的下沿位置处,亦即所述第二密封圈始终密封配合在所述内手柄的外沿及所述抽真空室的内壁之间,此时,储物罐内的真空状态更加稳定。

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圈的表面、所述内手柄的外沿及所述抽真空室的内壁均为光滑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定位槽的下沿时,所述第二密封圈正好密封配合在所述抽真空室的内壁与所述内手柄的外沿之间。

上述方案可见,将所述第二密封圈的表面、所述内手柄的外沿及所述抽真空室的内壁均设置为光滑,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定位槽的下沿时,所述第二密封圈正好密封配合在所述抽真空室的内壁与所述内手柄的外沿之间,正是第二密封圈、所述内手柄的外沿及所述抽真空室的内壁之间的光滑设置,才保证了三者之间的配合为密封配合,进而保证了整个抽真空室在抽真空按压块按压或松开的情况下实现抽真空且持续保持真空状态,保证储物罐内处于真空、低氧、无尘、无水汽、无霉变。

再进一步地,所述泄压装置包括露出于所述盖体上的按压手柄、套设在所述按压手柄上的第二复位弹簧、配合在所述按压手柄下端的固定块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外周上的第三密封圈,在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台阶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上端顶在所述按压手柄上,下端顶在所述台阶孔上,所述固定块从所述台阶孔的下方穿过所述台阶孔并与所述按压手柄相卡紧配合,所述第三密封圈位于所述台阶孔的下侧。

上述方案可见,所述泄压装置能够即时对储物罐进行泄压,且通过第二复位弹簧实现复位控制,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好。

再又进一步地,在抽真空口处设置有排气环,所述排气环上环绕设置有若干排气槽,所述单向阀包括有塞体部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穿过所述抽真空口且所述塞体部位于所述抽真空口的上侧,所述卡接部上设置有若干导气槽,所述导气槽与所述排气槽相对设置。

上述方案可见,通过排气环与单向阀的配合,使得单向阀与抽真空口的稳定配合,且抽真空口的开度可控,避免了由于抽真空口过大而造成储物罐内的物品从抽真空口处溢出进而拥堵所述抽真空口,保证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排气环的设置也起到防尘的作用,防止储物罐内的物品进入到抽真空室内而污染抽真空室,同时也防止由于储物罐内所盛装的物品太满而堵塞抽真空口。

又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储物罐的罐口相配合的凹形槽。由此可见,在第一密封圈的下侧面上设置与储物罐的罐口相匹配的凹形槽,其保证瓶盖与储物罐紧密地配合且保证了密封性。

此外,所述外手柄的横截面呈心字形或圆形或椭圆形。由此可见,采用心字形或圆形或椭圆形的外手柄,其一增加了瓶盖的美观性,其二是保证了手部按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的接触面积,保证按压的有效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与储物罐配合后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简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排气环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包括盖体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由面盖1a和外盖1b组成,面盖1a和外盖1b结合为一体。在所述盖体1的下侧且靠近边缘的位置环绕设置有与储物罐2的罐口相适配的凹槽3,在所述凹槽3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所述第一密封圈4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储物罐2的罐口相配合的凹形槽41。在所述盖体1上还设置有腔室5,在所述腔室5上通过第一复位弹簧6配合有抽真空按压块7,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的边沿与所述腔室5的内壁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且在配合处填充有食品级润滑剂,所述食品级润滑剂的加入是为了使得抽真空按压块7的边沿与所述腔室5的内壁之间的滑动配合更加顺畅,且保证相对运动的两者的使用寿命,此外,食品级润滑剂的加入还能保证配合的密封性更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食品级润滑剂可以是通用性的食品级润滑剂,还可以是合成型的食品级润滑剂,如pao(合成烃)型、硅油、氟聚醚等类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与所述腔室5配合后形成抽真空室,所述腔室5的底部设置有与储物罐2的内腔相连通的抽真空口51,所述抽真空口51处配合有单向阀8,循环按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储物罐2的内腔被抽成真空状态。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由套合的外手柄71与内手柄72组成,所述外手柄71的横截面呈心字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外手柄71与所述内手柄72相套合的位置处形成有定位槽73,在所述外手柄71上且位于所述定位槽73的上沿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口74,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口74的数目设置为三个;在所述定位槽73内配合有第二密封圈9,所述第二密封圈9的外沿与所述腔室5的内壁相贴合且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圈9的内沿与所述定位槽73的槽底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手柄72的外沿直径比所述第二密封圈9的外沿的直径小,从所述第二密封圈9的下沿与所述定位槽73的下沿之间的间隙到所述第二密封圈9与所述定位槽73的槽底之间的间隙再到所述排气口74形成排气道,按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时,所述第二密封圈9位于所述定位槽73内且靠近所述定位槽73的上沿,此时所述抽真空室内的空气从所述排气口74中排出;松开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推动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密封圈9位于所述定位槽73内且靠近所述定位槽73的下沿,所述排气道被关闭,此时所述单向阀8被打开,储物罐2内的空气被抽入到所述抽真空室内。再按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时,所述单向阀8关闭,所述排气道打开,所述抽真空室内的空气被排出,循环按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最后,所述抽真空室与储物罐2的内腔均处于真空状态,此时,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处于被按压下的位置,所述抽真空室内的空间体积为最小。更加具体地,所述第二密封圈9的表面、所述内手柄72的外沿及所述抽真空室的内壁均为光滑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9位于所述定位槽73的下沿时,所述第二密封圈9正好密封配合在所述抽真空室的内壁与所述内手柄72的外沿之间。上述三者之间紧密配合后,其能够保证储物罐内始终保持为真空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抽真空的具体过程如下:按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时,所述单向阀8闭合所述抽真空口51,所述腔室5内的空气从所述排气口74处排出,腔室5内的压强逐渐变小;松开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时在第一复位弹簧6的复位作用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被推动向上移动,此时,腔室的空间变大,腔室的压强比储物罐内腔中的压强低,所述单向阀被气压自动冲开,储物罐内的空气被抽出到所述腔室内,腔室内的气压与储物罐中的气压达到平衡;再次按压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时,单向阀8堵塞住所述抽真空口51,腔室内的空气在抽真空按压块7下压的过程中从排气道排出,如此循环,直至储物罐内形成真空,从而保证储存在储物罐中的物品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此时,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处于被按压下的位置,即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这是由于所述抽真空室和储物罐2内均处于真空状态,而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的弹性力被克服,所述抽真空按压块7被压缩到被按压到最低位置的状态,此时,储物罐2内的真空状态更加稳定。

所述盖体1上还设置有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的外端露出于所述盖体1之上,按压所述泄压装置,储物罐2内的气压恢复常压。所述泄压装置包括露出于所述盖体1上的按压手柄10、套设在所述按压手柄10上的第二复位弹簧11、配合在所述按压手柄10下端的固定块12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块12外周上的第三密封圈13,在所述盖体1上设置有台阶孔14,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1的上端顶在所述按压手柄10上,下端顶在所述台阶孔14上,所述固定块12从所述台阶孔14的下方穿过所述台阶孔14并与所述按压手柄10相卡紧配合,所述第三密封圈13位于所述台阶孔14的下侧。

在抽真空口51处设置有排气环15,所述排气环15上环绕设置有若干排气槽151,所述单向阀8包括有塞体部81和卡接部82,所述卡接部82穿过所述抽真空口51且所述塞体部81位于所述抽真空口51的上侧,所述卡接部82上设置有若干导气槽821,所述导气槽821与所述排气槽151相对设置。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单,针对具有不同口径的储物罐可设置不同半径的瓶盖。对于广口储物罐尤其适合,可进行即时抽真空或即时泄压,且真空保存时间足够长。

本发明应用于真空设备领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