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块卸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8047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砌块卸车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砌块卸车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区域设施工程领域,很多施工区域由于场地的限制,大型砌块无法进行机械卸车,只能依靠人力对其进行卸车。但单纯的借助人力进行卸车很容易造成人员伤害以及砌块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砌块卸车装置,旨在解决目前使用人力对砌块进行卸车易造成人员伤害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砌块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道和支撑体;其中,滑道与地面呈第一夹角设置,滑道可使待卸砌块沿其表面滑下车;支撑体与滑道相连接,支撑体用于支撑滑道。

进一步地,上述砌块卸车装置中,滑道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其中,第一支撑板与支撑体相连接,第二支撑板置于第一支撑板上且与第一支撑板可滑动地连接,并且,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砌块卸车装置中,每个紧固件均包括:螺栓,沿第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沿第二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侧板,各第一侧板均置于各第二侧板的内侧,并且,各第一侧板与各第二侧板的位置一一对应;各第一侧板与相对应的各第二侧板分别开设有多个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螺栓依次穿设于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

进一步地,上述砌块卸车装置中,每个紧固件均还包括:弹簧,套设于螺栓的螺杆外,并且,弹簧的第一端与螺栓的螺帽相连接,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二侧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砌块卸车装置中,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其中,第二支撑组件与地面平行设置,并且,第二支撑组件通过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一支撑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砌块卸车装置中,第一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各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均与第一支撑板相连接;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杆,各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各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砌块卸车装置中,各第一支撑杆均与第一支撑板呈第二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砌块卸车装置,还包括:卡板,与第二支撑板的顶端相连接,卡板可卡设于车的栏板与车的车斗之间的缝隙内。

进一步地,上述砌块卸车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撑杆,各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均与第三支撑杆相连接,第三支撑杆可抵压于栏板。

进一步地,上述砌块卸车装置中,还包括:引导器,可置于车斗内,引导器用于将待卸砌块引导至滑道的表面。

本发明中滑道与地面呈第一夹角设置,将待卸砌块搬运至滑道上,就可以使待卸砌块沿着滑道的表面滑下车,避免了单纯的使用人力对待卸砌块进行卸车很容易造成人员伤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待卸砌块的损坏。此外,还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砌块卸车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砌块卸车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砌块卸车装置中,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砌块卸车装置中,引导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和2,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砌块卸车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滑道1和支撑体3。

其中,滑道1与地面呈第一夹角α设置,例如与地面呈30°的夹角设置,以使待卸砌块2可以沿着滑道1的上表面滑下车。具体实施时,滑道1可以为长和宽分别为1000mm和400mm的q235钢板。第一夹角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支撑体3连接于滑道1的底面,进而对滑道1起到支撑的作用。

使用时,装载有待卸砌块2的汽车的车斗后栏板是处于打开状态的,进而可以将支撑体3放置于靠近后栏板处的地面,也可以将支撑体3紧紧靠设于后栏板,即将支撑体3抵压于后栏板,然后将待卸砌块2搬运至滑道1上且使待卸砌块2沿着滑道1的表面滑下车即可。

本实施例中,滑道1与地面呈第一夹角设置,将待卸砌块2搬运至滑道1上,就可以使待卸砌块2沿着滑道1的表面滑下车,避免了单纯的使用人力对待卸砌块2进行卸车很容易造成人员伤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待卸砌块2的损坏。此外,还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滑道1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其中,第一支撑板11可以与支撑体3相焊接,第二支撑板12可以紧贴于第一支撑板11的上方。第二支撑板12与第一支撑板11可滑动地连接,并且,第二支撑板12与第一支撑板11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8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一支撑板11可以为长度为450mm的q235钢板,第二支撑板12可以为长度为550mm的q235钢板。

本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与第二支撑板12为可滑动地连接,并且,第二支撑板12与第一支撑板11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8固定连接,从而当货车的栏板过高时,通过滑动第一支撑板11与第二支撑板12来使滑道1增长,从而更轻松的将待卸砌块2卸下车。

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紧固件8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每个紧固件8均可以包括:螺栓81。沿第一支撑板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9,沿第二支撑板1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二侧板10,各第一侧板9均置于各第二侧板10的内侧,并且,各第一侧板9与各第二侧板10的位置一一对应,即设置有第一侧板9的第一支撑板11扣设于设置有第二侧板10的第二支撑板12的上方。各第一侧板9与相对应的各第二侧板10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和多个第二连接孔,各第一连接孔和各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螺栓81依次穿设于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当需要调节滑道1的长度时,将螺栓81拔出,调节第一支撑板11与第二支撑板12之间的相对位置,调节好后,将螺栓81插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进而实现了调节滑道1的长度的目的。具体实施时,各第一连接孔可以沿第一侧板9的长度方向开设,各第二连接孔可以沿第二侧板10的长度方向开设。螺栓81可以为m10长度100mm的螺栓。各第一侧板9均可以为第一支撑板11两侧向下弯折50mm而成,各第二侧板10也均可以为第二支撑板12两侧向下弯折50mm而成。

上述实施例中,每个紧固件均还可以包括:弹簧82。弹簧82可以套设于螺栓81的螺杆811外,并且,弹簧82的第一端(图3所示的右端)可以与螺栓81的螺帽812相连接,弹簧82的第二端(图3所示的左端)可以与相对应的第二侧板10相连接。当需要调节滑道1的长度时,将螺栓81拔出,调节第一支撑板11与第二支撑板12之间的相对位置,调节好后,将螺栓81对准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松开螺栓81,螺栓81就会在弹簧82的带动下自动插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进而将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固定,方便快捷。具体实施时,弹簧82的最大拉伸距离可以为300mm。

上述实施例中,支撑体3可以包括:第一支撑组件31和第二支撑组件32。其中,第二支撑组件32可以与地面平行设置,并且,第二支撑组件32可以通过第一支撑组件31与第一支撑板11相连接。第一支撑组件31可以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杆311,各第一支撑杆311的第一端(图2所示的上端)均可以与第一支撑板11的底面满焊连接。第二支撑组件32可以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杆321,各第二支撑杆321的第一端(图2所示的右端)与各第一支撑杆311的第二端(图2所示的下端)可以一一对应地满焊连接。使用时,各第二支撑杆321可以放置于地面,或者各第二支撑杆321的第二端(图2所示的左端)均抵压于后栏板,进而对滑道1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滑道1的位置得到固定,以使待卸砌块2沿着滑道1滑下的时候,滑道1不发生移位。具体实施时,各第一支撑杆311可以均为40×40mm、长度为200mm的矩形管,各第二支撑杆321可以均为40×40mm、长度为300mm的矩形管。

上述实施例中,各第一支撑杆311均与第一支撑板11呈第二夹角β设置,例如与第一支撑板11呈90°的夹角设置,以使各第一支撑杆311与相对应的各第二支撑杆321之间的夹角γ为120°,进而在使第一支撑板11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使待卸砌块2平稳下滑的同时,还可以使各第一支撑杆311和各第二支撑杆321对滑道1的支撑效果更好。具体实施时,第二夹角β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2的顶端(图2所示的上端)可以设置有卡板4,卡板4可以卡设于车的后栏板与车斗之间的缝隙内,同时,各第二支撑杆321的第二端抵压于后栏板上,进而使滑道1固定于后栏板上,这样就可以保证当待卸砌块2沿着滑道1下滑时,滑道1不发生移位,进一步确保了待卸砌块2的稳定下滑。具体实施时,卡板4可以为第二支撑板12顶端向下弯折而成的。

上述实施例中,各第二支撑杆321的第二端均可以与第三支撑杆6满焊连接,第三支撑杆6可以抵压于后栏板。相比于各第二支撑杆321的左端直接抵压于后栏板,第三支撑杆6抵压于后栏板可以增大接触面积,进而避免后栏板局部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的问题。具体实施时,第三支撑杆6可以为50×50mm、长度为400mm的矩形管。

参见图4,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引导器7。引导器7可以置于车斗内,以将待卸砌块2引导至滑道1的表面。具体实施时,引导器7可以公称直径为50mm、长为300mm的钢管。当对待卸砌块2进行卸车时,待卸砌块2与滑道1可能相距较远,此时,将待卸砌块2放置在钢管上,并使钢管滚动,待卸砌块2移动就会随着钢管的滚动而一起移动,当待卸砌块2移动至滑道1附近,将待卸砌块2放置于滑道1表面即可,这样可以节省人力,操作更加方便。

综上,本实施例中滑道与地面呈第一夹角设置,将待卸砌块搬运至滑道上,就可以使待卸砌块沿着滑道的表面滑下车,避免了单纯的使用人力对待卸砌块进行卸车很容易造成人员伤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待卸砌块的损坏。此外,还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