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对折贴标机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7286阅读:2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对折贴标机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变电站光纤贴标的手持对折贴标机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推广,常规变电站的二次电缆逐步被二次光纤所取代,原电缆线冒也更换为光纤标签。市场中虽有自动贴标机,但不仅体积笨重,而且价格不菲,不适合现场人员使用。

现场手动贴标签在工艺和效率上都有很大的欠缺,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在户外智能汇控柜进行作业时,由于作业面狭小,操作人员根本连手指都无法弯曲,更妄论对标签进行高效整洁地粘贴。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对折贴标机及使用方法,操作方便,以便于对光纤进行贴标签作业,适用于狭小空间工作,提高贴标签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持对折贴标机,包括上钳体、下钳体、夹子、驱动轮一、驱动轮二、储签盒、导标通道,传感器,上钳体与下钳体活动铰接,上钳体前端与下钳体前端形成夹口,夹口内径与光缆外径相匹配;上钳体与下钳体后端均设有手柄;上钳体与下钳体前端内部设有导标通道,上钳体内设有储签盒,储签盒输出口与导标通道相连通,储签盒输出口向夹口方向依次设有夹子、驱动轮一、驱动轮二;传感器固定在下钳体;所述的下钳体上设有导出口。

所述的下钳体为透明结构。

下钳体前端的导标通道内设有导向轮。

上钳体、下钳体前端的导标通道内壁上均设有防粘贴漆层,驱动轮一、驱动轮二和导向轮外壁上也设有防粘贴漆层。

还包括微型电机、锂电池,微型电机驱动夹子、驱动轮一和驱动轮二;锂电池为微型电机供电。

所述的下钳体上设有推杆,推杆底部与导出口相对应。

一种手持对折贴标机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打印后的标签覆有保护膜,每个标签之间间隔处留有切隔痕,但标签底层所覆的保护膜为连续不断的,若干标签形成的标签带放置到储签盒;

2)将第一个标签引出,通过下钳体的透明外沿查看标签名称,确认所需粘贴光纤位置,张开夹口,夹持待贴标签的光纤,关闭夹口,当第一个标签到达推杆位置时,推杆将伸出的保护膜推到导出口,导出保护膜;而去膜的第一个标签继续前进,到达驱动轮一、驱动轮二中间时,夹子自动夹住前进的标签带,驱动轮一停止,驱动轮二继续转动,使得第一个标签与标签带脱离,驱动轮二的继续传送,第一个标签经导向轮到夹口处,继续进入夹口下方的导标通道内;

3)当第一个标签到达传感器下方,驱动轮二停止传送,此时第一个标签前端绕过光纤到达上钳体的导标通道内,且第一个标签的前后两端到达夹口上下对称的位置;张开夹口回拉钳体,使第一个标签覆在光缆外壁,夹口脱离光缆后关合,继续回拉钳体,使第一个标签上下贴合,完成第一个标签的对折粘贴;

4)微型电机驱动夹子打开,驱动轮一、驱动轮二转动,第二个标签沿标签通道到达夹口,重复进行步骤2)、步骤3);以此完成标签的粘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手持对折贴标机结构简单,整体简便轻捷,高效美观的功能为目标,可将钳体前端伸入狭小区域进行贴标签作业,可整齐高效地将标签对折粘贴。下钳体采用透明结构,方便查看标签名称,以正确进行粘贴。采用夹口结构,以便于对光纤进行贴标签。通过驱动轮可方便的导出标签,并通过传感器确认标签导出位置,确保标签能够完全对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状态图。

图3是标签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钳体2-下钳体3-储签盒4-标签带5-夹子6-传感器7-驱动轮一8-驱动轮二9-导向轮10-光纤11-导标通道12-切隔痕13-导出口14-推杆15-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见图1、图2,一种手持对折贴标机,包括上钳体1、下钳体2、夹子5、驱动轮一7、驱动轮二8、储签盒3、导标通道11,传感器6,上钳体1与下钳体2活动铰接,上钳体1前端与下钳体2前端形成夹口,夹口内径与光纤10外径相匹配;上钳体1与下钳体2后端均设有手柄;上钳体1与下钳体2前端内部设有导标通道11,上钳体1内设有储签盒3,储签盒3输出口与导标通道11相连通,储签盒3输出口向夹口方向依次设有夹子5、驱动轮一7、驱动轮二8;传感器6固定在下钳体2,下钳体2上设有导出口13。

下钳体2为透明结构,方便查看标签名称,以正确进行粘贴。下钳体2前端的导标通道11内设有导向轮9,确保标签进入夹口。上钳体1前端的导标通道11内壁上设有防粘贴漆层,防止去掉粘贴覆膜的标签贴在导标通道11。

手持对折贴标机还包括微型电机、锂电池,微型电机驱动驱动轮一7和驱动轮二8;锂电池为微型电机供电。夹子5可通过电磁吸合的方式实现开关。夹子5、驱动轮一7、驱动轮二8也可采用其他方式驱动。

下钳体2上设有推杆14,推杆14底部与导出口13相对应。推杆14可在使用后拔出,避免使用对折贴标机时刮碰光纤。也可不采用推杆14,直接将导出口13设置为倾斜口,直接导出保护膜15。

见图2、图3,手持对折贴标机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打印后的标签覆有保护膜15,且保护膜15开头部分长于第一个标签的前端,每个标签之间间隔处留有切隔痕12,但标签底层所覆的保护膜15为连续不断的,若干标签形成的标签带4放置到储签盒3;

2)将第一个标签引出,通过下钳体2的透明外沿查看标签名称,确认所需粘贴光纤10位置,张开夹口,夹持待贴标签的光纤10,关闭夹口,驱动轮一7、驱动轮二8转动,带动标签带4移动,当第一个标签到达推杆14位置时,推杆14将伸出的保护膜15长的部分推到导出口13,导出保护膜15;而去膜的第一个标签继续前进,到达驱动轮一7、驱动轮二8中间时,夹子5自动夹住前进的标签带4,驱动轮一7停止,驱动轮二8继续转动,使得第一个标签与标签带4脱离,驱动轮二8的继续传送,第一个标签经导向轮9到夹口处,继续进入夹口下方的导标通道11内;

3)当第一个标签到达传感器6下方,驱动轮二8停止传送,此时第一个标签前端绕过光纤10到达上钳体1的导标通道11内,且第一个标签的前后两端到达夹口上下对称的位置;张开夹口回拉钳体,使第一个标签覆在光缆外壁,夹口脱离光缆后关合,继续回拉钳体,使第一个标签上下贴合,完成第一个标签的对折粘贴;

4)微型电机驱动夹子5打开,驱动轮一7、驱动轮二8转动,第二个标签沿标签通道到达夹口,重复进行步骤2)、步骤3);以此完成标签的粘贴。

本发明手持对折贴标机结构简单,整体简便轻捷,高效美观的功能为目标,可将钳体前端伸入狭小区域进行贴标签作业,可整齐高效地将标签对折粘贴完毕。下钳体2采用透明结构,方便查看标签名称,以正确进行粘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对折贴标机及使用方法,包括上钳体、下钳体、夹子、驱动轮一、驱动轮二、储签盒、导标通道,传感器,上钳体与下钳体活动铰接,上钳体前端与下钳体前端形成夹口,夹口内径与光缆外径相匹配;上钳体与下钳体后端均设有手柄;上钳体与下钳体前端内部设有导标通道,上钳体内设有储签盒,储签盒输出口与导标通道相连通,储签盒输出口向夹口方向依次设有夹子、驱动轮一、驱动轮二;传感器固定在下钳体;所述的下钳体上设有导出口。优点是:手持对折贴标机结构简单,整体简便轻捷,可将钳体前端伸入狭小区域进行贴标签作业,可整齐高效地将标签对折粘贴。

技术研发人员:邹高凯;吕明君;刘凤珍;李立刚;张静;王金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朝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09
技术公布日:2017.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