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420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在对电梯、缆车、升降机或起重机等的钢丝绳进行清扫时使用的钢丝绳清扫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对于钢丝绳而言,通过将被称作裸线的多个钢线绞合来形成绞线,并使该绞线绕中央部的纤维芯多根绞合,从而来形成。因此,沿轴向在钢丝绳形成螺旋状的凹凸形状。

并且,钢丝绳涂覆有油以此来防止磨损、生锈。然而,若长年地使用钢丝绳,则在钢丝绳的表面附着尘埃、砂土等尘土或者油固化。因此,需要定期地将附着于钢丝绳的表面的尘土、固化的油除去。

作为这样的将附着于钢丝绳的表面的尘土、固化的油除去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技术。该专利文献1中,具备具有与钢丝绳的外周的凹凸形状对照地起模而成的卡合孔的旋转部件。而且,通过利用钢丝绳的移动使旋转部件沿钢丝绳的周向旋转,来将附着于钢丝绳的油、尘土除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9153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当旋转部件经过时,因附着于钢丝绳的表面的油而在旋转部件的卡合孔产生堵塞,从而有旋转部件的旋转停止的担忧。其结果,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具有无法高效地将附着于钢丝绳的尘土、油除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考虑上述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将附着于钢丝绳的尘土、油除去的钢丝绳清扫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且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钢丝绳清扫装置具备第一清扫部、第二清扫部、以及支撑台。第一清扫部形成有具有比钢丝绳的最大外径更大的直径的第一清扫孔。第二清扫部配置在比第一清扫部更靠钢丝绳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并且,第二清扫部形成有具有与钢丝绳的凹凸形状对应的形状的第二清扫孔。支撑台将第一清扫部以及第二清扫部中的至少第二清扫部支撑为能够旋转。而且,支撑台对第一清扫部以及第二清扫部的沿钢丝绳的移动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钢丝绳清扫装置,能够抑制堵塞的产生,并且能够高效地从钢丝绳的表面将尘土、多余的油等除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进行清扫的电梯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的清扫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的清扫部件中的第一部件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的清扫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安装于绳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的清扫部件的侧视图。

图中:

1—电梯,10—钢丝绳清扫装置,11、31—清扫部件,12—支撑台,13—插通孔,14、34—第一部件,14a—对置面,14b—侧周面,15、35—第二部件,15a—对置面,16—第一固定部件,17—第二固定部件,18—轴承部,21、41—第一清扫部,21a、41a—第一清扫孔,22、42—第二清扫部,22a、42a—第二清扫孔,22b—清扫突起,23、43—积存部,23a、43a—积存孔,24、44—第一卡合凹部,25、45—第二卡合凹部,27、47—排出孔,100—卷扬机,120—轿厢,130—主绳(钢丝绳),131—补偿绳(钢丝绳),140—配重,150—转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钢丝绳清扫装置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此外,对各图中共用的部件标注同一符号。

1.第一实施方式例1-1.电梯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作“本例”。)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进行清扫的电梯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例的简要结构图。

如图1所示,电梯1设置在形成于建筑构造物内的升降路。电梯1具备在升降路内进行升降动作并载置人、货物的轿厢120、主绳130、配重140、以及卷扬机100。并且,电梯1具备补偿绳131、转向轮150、补偿滑轮170、以及控制部190。

在建筑构造物的顶部设有机械室。在该机械室配置有卷扬机100、和对卷扬机100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90。在卷扬机100卷绕有主绳130。主绳130的一端与轿厢120的上部连接,并且主绳130的另一端与配重140的上部连接。而且,通过卷扬机100驱动,来使轿厢120以及配重140在升降路升降。并且,在卷扬机100的附近设有用于架设主绳130的转向轮150。

并且,轿厢120的下部与补偿绳131的一端连接。补偿绳131的另一端与配重140的下部连接。而且,补偿绳131从轿厢120的下部以及配重140的下部朝向升降路的升降方向的下方悬垂。并且,在升降路的升降方向的下部设置有补偿滑轮170。而且,补偿绳131卷绕于补偿滑轮170。

对于示出钢丝绳的一个例子的主绳130以及补偿绳131而言,通过将被称作裸线的多个钢线绞合来形成绞线,并使该绞线绕中央部的纤维芯多根绞合,从而来形成。因此,在主绳130以及补偿绳131,沿轴向形成螺旋状的凹凸,并沿周向交替地形成凸部131a和槽部131b。(参照图2以及图6)。

而且,为了将主绳130以及补偿绳131的污渍除去,而使用钢丝绳清扫装置10。此外,本例中,对将补偿绳131的污渍除去的例子进行说明。

1-2.钢丝绳清扫装置的结构例

接下来,参照图2以及图3对钢丝绳清扫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钢丝绳清扫装置10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钢丝绳清扫装置10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钢丝绳清扫装置10具有清扫部件11、支撑台12以及轴承部18。

支撑台12具有第一支撑台12a和第二支撑台12b。第一支撑台12a以及第二支撑台12b以从与补偿绳13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夹住补偿绳131的方式重合。并且,在支撑台12形成有插通孔13,该插通孔13通过第一支撑台12a以及第二支撑台12b重合来供补偿绳131插通。支撑台12固定在补偿滑轮170、或者设于对轿厢120进行导向的导轨等的升降路内的部件。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支撑台12的靠补偿绳131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一面(本例中,上下方向的上侧的一面),配置有由树脂片构成的轴承部18。在该轴承部18配置清扫部件。由此,清扫部件11经由轴承部18而能够沿补偿绳131的周向旋转地支撑于支撑台12。

此外,本例中,对作为能够旋转地支撑清扫部件11的轴承部18而使用了树脂片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轴承部18,例如也可以使用轴承。在作为轴承部18而应用轴承的情况下,以与载置于支撑台12的清扫部件11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轴承。

接下来,参照图4~图6对清扫部件1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清扫部件1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4所示,清扫部件11大致形成为圆柱状。清扫部件11具有第一部件14、第二部件15、第一固定部件16、以及第二固定部件17。清扫部件11利用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以夹住补偿绳131的方式安装于补偿绳131。而且,清扫部件11的轴向与补偿绳131的轴向、即补偿绳131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

第一部件14以及第二部件15形成为沿轴向将圆柱大致切断为一半部分而成的形状。第一部件14以及第二部件15的彼此对置的对置面14a、15a形成为平面状。并且,与对置面14a、15a连续的第一部件14以及第二部件15的侧周面14b、15b形成为圆弧状。而且,第一部件14以及第二部件15的侧周面14b、15b成为清扫部件11的外周面。

在第一部件14的对置面14a形成有定位突起28。并且,在第二部件15的对置面15a形成有供第一部件14的定位突起28插入的未图示的定位孔。通过将定位突起28插入于定位孔,能够进行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的定位。

图5是示出第一部件14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清扫部件11的俯视图。

此外,第一部件14以及第二部件15分别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从而此处对第一部件14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第一部件14具有第一清扫部21、第二清扫部22、积存部23、第一卡合凹部24、第二卡合凹部25、以及排出孔27。第一清扫部21形成于第一部件14的轴向的一侧。第二清扫部22形成于第一部件14的轴向的另一侧。而且,积存部23形成于第一清扫部21与第二清扫部22之间。

并且,在清扫部件11安装于补偿绳131的情况下,第一清扫部21配置为比积存部23以及第二清扫部22更靠补偿绳131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第二清扫部22配置为比积存部23更靠补偿绳131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即,第二清扫部22配置为比第一清扫部21更靠补偿绳131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

在第一清扫部21形成有第一清扫孔21a。第一清扫孔21a形成于第一部件14的对置面14a。第一清扫孔21a是沿第一部件14的轴向形成的大致呈半圆状的槽部。第一清扫孔21a的轴向的一端成为第一部件14的轴向的一端。并且,第一清扫孔21a的轴向的另一端与后述的积存部23的积存孔23a连通。

如图6所示,在连结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后,利用第一部件14的第一清扫孔21a和第二部件15的第一清扫孔21a来夹入补偿绳131。而且,由第一部件14的第一清扫孔21a和第二部件15的第一清扫孔21a形成的第一清扫孔大致形成为圆柱状。

并且,利用第一部件14的第一清扫孔21a和第二部件15的第一清扫孔21a形成的第一清扫孔的直径s1设定为比补偿绳131的最大外径d1更大。

在第二清扫部22形成有第二清扫孔22a。第二清扫孔22a形成于第一部件14的对置面14a。第二清扫孔22a沿第一部件14的轴向形成。第二清扫孔22a的轴向的一端与后述的积存部23的积存孔23a连通。并且,第二清扫孔22a的轴向的另一端成为第一部件14的轴向的另一端。

另外,第二清扫孔22a形成为与形成于补偿绳131的外周面的螺旋状的凹凸形状配合的形状。即,在第二清扫孔22a具有形成为螺旋状的清扫突起22b。在连结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后,利用第一部件14的第二清扫孔22a和第二部件15的第二清扫孔22a来夹入补偿绳131。此时,第二清扫孔22a的清扫突起22b被插入于补偿绳131的槽部131b。因此,在补偿绳131移动时,清扫部件11沿补偿绳131的螺旋形状在补偿绳131的周向上旋转。

在积存部23形成有积存孔23a。积存孔23a是形成于第一部件14的对置面14a的凹部。该积存孔23a与第一清扫孔21a以及第二清扫孔22a连通。并且,在积存部23形成有排出孔27。排出孔27从第一部件14的侧周面14b贯通至积存孔23a。

第一卡合凹部24形成于第一部件14的轴向的一侧、即第一清扫部21侧。并且,第二卡合凹部25形成于第一部件14的轴向的另一侧、即第二清扫部22侧。第一卡合凹部24以及第二卡合凹部25是形成于第一部件14的侧周面14b的槽部。并且,第一卡合凹部24以及第二卡合凹部25沿侧周面14b的周向连续地形成。

接下来,对第一固定部件16以及第二固定部件17进行说明。

第一固定部件16和第二固定部件17由具有弹性的板簧构成。第一固定部件16以及第二固定部件17形成为一部分具有开口部16a、17a的近似圆形。

第一固定部件16通过从开口部16a被压入于第一卡合凹部24,来安装于第一部件14以及第二部件15的第一卡合凹部24。并且,第二固定部件17通过从开口部17a被压入于第二卡合凹部25,来安装于第一部件14以及第二部件15的第二卡合凹部25。由此,第一部件14以及第二部件15通过第一固定部件16和第二固定部件17而被一体地固定。

此外,本例中,对将清扫部件11大致形成为圆柱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清扫部件11的形状也可以如四棱柱、六棱柱那样形成为棱柱状。

并且,对于本例的清扫部件11而言,对利用两个固定部件16、17来固定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一个固定部件来固定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该情况下,为了使第二清扫部22的第二清扫孔22a可靠地与补偿绳131的外周面接触,固定部件优选设于清扫部件11的比第一清扫部21更靠第二清扫部22侧的位置。

图7是示出将钢丝绳清扫装置10安装于补偿绳131的状态的侧视图。此外,图7中,仅示出清扫部件11的第一部件14。

如图7所示,电梯1不仅设有一根补偿绳131,而设有多个补偿绳131(图7所示的例子中为三根)。此处,在相邻的补偿绳131的最小间隔为长度l1的情况下,清扫部件11的直径s2设定为s2/2<l1。由此,当在多个补偿绳131分别安装有清扫部件11时,能够防止相邻的两个清扫部件11、11彼此接触。

其结果,即使补偿绳131的个数增加,也能够在所有的补偿绳131安装清扫部件11,从而能够一次进行多个补偿绳131的清扫作业。

1-3.使用了钢丝绳清扫装置的清扫作业

接下来,对使用了具有上述的结构的钢丝绳清扫装置10的清扫作业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将钢丝绳清扫装置10安装于补偿绳131的靠轿厢120侧的下方。即,如图2所示,以将补偿绳131夹在中间的方式使第一支撑台12a与第二支撑台12b重叠。由此,在支撑台12的插通孔13插通补偿绳131。而且,在补偿滑轮170、或者设于对轿厢120进行导向的导轨等的升降路内的部件固定第一支撑台12a以及第二支撑台12b。

接下来,在设于支撑台12的轴承部18载置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并且利用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来夹入补偿绳131。此时,第一清扫部21配置为比第二清扫部22以及积存部23更靠补偿绳131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

接下来,在第一固定部件16的开口部16a压入第一卡合凹部24,来将第一固定部件16安装于第一卡合凹部24。同样,将第二固定部件17安装于第二卡合凹部25。由此,利用第一固定部件16和第二固定部件17的弹力来夹持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其结果,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以夹持有补偿绳131的状态一体地固定。

此时,补偿绳131在第一清扫部21的第一清扫孔21a、积存部23的积存孔23a以及第二清扫部22的第二清扫孔22a经过,沿轴向贯通清扫部件11。并且,第二清扫部22的第二清扫孔22a的清扫突起22b插入于补偿绳131的槽部131b。

接下来,使卷扬机100驱动,而使补偿绳131向图1所示的箭头的方向(本例中,轿厢120下降的方向)移动。此处,由于支撑台12固定于升降路内,所以清扫部件11的沿补偿绳131的移动方向的移动被支撑台12限制。并且,由于第二清扫孔22a的清扫突起22b插入于补偿绳131的槽部131b,所以若补偿绳131移动,则清扫部件11沿补偿绳131的周向而在轴承部18上旋转。此外,通过将清扫部件11载置在由树脂片构成的轴承部18上,能够使清扫部件11顺畅地旋转。

首先,若补偿绳131移动,则补偿绳131经过清扫部件11的第一清扫部21。此时,第一清扫部21利用第一清扫孔21a将附着于补偿绳131的凸部131a的尘土、油除去。被第一清扫孔21a除去后的尘土、油从清扫部件11的轴向的一端、即补偿绳131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向外侧排出。由此,附着于补偿绳131的凸部131a的比较大的尘土、过量的油被第一清扫部21除去。

若补偿绳131经过第一清扫部21,则经由积存部23而经过第二清扫部22。此时,第二清扫部22利用第二清扫孔22a以及清扫突起22b将残留在补偿绳131的凸部131a的尘土、油、以及附着于槽部131b的尘土、油除去。

此外,由于预先利用第一清扫部21将附着于补偿绳131的凸部131a的比较大的尘土、过量的油除去,所以能够抑制第二清扫部22的第二清扫孔22a因尘土、油而引起堵塞。由此,能够防止第二清扫孔22a处的堵塞的产生,从而能够使清扫部件11沿补偿绳131的周向顺畅地旋转。其结果,能够从补偿绳131的表面将尘土、油等高效地除去。

被第二清扫部22的第二清扫孔22a除去后的油、尘土积存于积存部23的积存孔23a。积存于积存孔23a的尘土、油从排出孔27向清扫部件11的外侧排出。由此,能够防止被第二清扫部22除去后的尘土、油再次附着于补偿绳131,从而能够实现清扫效率的提高。并且,通过暂时地在积存部23积存尘土、油,能够防止尘土、油从清扫部件11向周围飞散。

此外,对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件16以及第二固定部件17由具有弹性的板簧构成。因此,第一部件14以及第二部件15通过使第一固定部件16以及第二固定部件17弹性变形能够接近以及分离。

例如,当补偿绳131上无法被第一清扫部21除去的较大的尘土到达清扫部件11时,第一固定部件16以及第二固定部件17的开口部16a、17a克服弹力而扩大,从而第一部件14与第二部件15暂时分离。由此,能够防止无法被第一清扫部21除去的较大的尘土在第一清扫部21的第一清扫孔21a、第二清扫部22的第二清扫孔22a处产生堵塞。

另外,补偿绳131的外径不是总是恒定的长度。通过与补偿绳131的外径的变化对应地使第一固定部件16以及第二固定部件17弹性变形,来使第一部件14与第二部件15接近以及分离。这样,能够使第一部件14以及第二部件15的间隔追随补偿绳131的外径的变化。由此,能够使第二清扫部22的第二清扫孔22a与补偿绳131的凸部131a以及槽部131b可靠地接触,从而能够使清扫部件11顺畅地旋转。其结果,能够提高清扫部件11对补偿绳131进行的清扫效率。

若利用清扫部件11充分地将补偿绳131的尘土、油除去,则使卷扬机100的驱动停止,来使补偿绳131的移动停止。而且,从补偿绳131拆下支撑台12以及清扫部件11。由此,钢丝绳清扫装置10的补偿绳131的清扫作业结束。

此外,钢丝绳清扫装置10的安装部位以及补偿绳131的移动方向的朝向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将钢丝绳清扫装置10配置于补偿绳131的靠配重140侧的下方。该情况下,使补偿绳131向与图1所示的例子相反的方向、即轿厢120上升的方向移动。即,钢丝绳清扫装置10的安装部位以及补偿绳131的移动方向的朝向设定为第一清扫部21位于比第二清扫部22更靠补偿绳131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

2.第二实施方式例

接下来,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的清扫部件的侧视图。此外,图8中仅示出第一部件。

该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10的不同点在于清扫部件的结构。因此,此处,对清扫部件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1共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清扫部件31的第一部件34具有第一清扫部41、第二清扫部42、积存部43、第一卡合凹部44、第二卡合凹部45、排出孔47、以及定位突起48。第二清扫部42具有第二清扫孔42a,积存部43具有积存孔43a。此外,第二清扫部42、积存部43、第一卡合凹部44、第二卡合凹部45以及排出孔47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清扫部件11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清扫部41形成有第一清扫孔41a。第一清扫孔41a的轴向的一端是第一部件14的轴向的一端,轴向的另一端与积存部43的积存孔43a连通。并且,第一清扫孔41a形成为直径随着从轴向的另一端朝向一端、即从补偿绳131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连续地变大的锥状。此外,第一清扫孔41a的轴向的另一端侧的直径设定为比补偿绳131的最大外径更大。

第二部件35具有供定位突起48插入的定位孔。其它结构与第一部件34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清扫部件31的情况下,被第一清扫部41的第一清扫孔41a除去后的尘土、油沿第一清扫孔41a的锥形面而从第一清扫孔41a向清扫部件31的外侧排出。由此,能够提高第一清扫部41的补偿绳131的清扫效果。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清扫部件31中,对第一清扫孔41a形成为其直径连续地变化的锥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第一清扫孔41a的直径阶段性地变化。并且,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清扫孔相同地形成为圆柱状,并在轴向的一端侧的角部实施倒角。

由于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10相同,所以省略它们的说明。利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钢丝绳清扫装置,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钢丝绳清扫装置10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且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对将钢丝绳清扫装置10安装于补偿绳131来对补偿绳131进行清扫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主绳130安装钢丝绳清扫装置10,来对主绳130进行清扫。该情况下,第一清扫孔的直径的大小以及第二清扫孔的形状与主绳130的最大外径的大小以及凹凸形状对应地设定。

并且,钢丝绳清扫装置并不限定于对补偿绳131以及主绳130进行清扫的例子,也可以用于对使电梯的调速机驱动的调速绳、其它各种钢丝绳进行清扫。另外,钢丝绳清扫装置并不限定于对电梯的各种绳进行清扫,也可以用于对缆车、升降机或起重机等其它各种装置所使用的钢丝绳进行清扫。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对如下例子进行了说明:与第二清扫部以及积存部一体地形成第一清扫部,在清扫时,使第一清扫部同第二清扫部一起旋转,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具有第一清扫孔的第一清扫部、和第二清扫部以及积存部作为不同的部件来构成。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清扫时不使第一清扫部同第二清扫部以及积存部一起与绳的移动配合地旋转。

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了“平行”以及“正交”等词语,它们并不仅指精确的“平行”以及“正交”,而是包括“平行”以及“正交”,另外也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大致平行”、“大致正交”的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