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升重负载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883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用于提升重负载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升重负载的方法和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桅杆或这种桅杆的一部分,负载可以从该至少一个桅杆或这种桅杆的一部分悬挂。



背景技术:

us6,279764提供了这种方法和设备的实例,其公开了一种由部件或元件组装的起重装置,上述部件或元件中的最大者的尺寸不超过标准海运集装箱的尺寸。因此,可以容易地且低成本地运输上述起重装置,并且在起重作业的位置处组装该起重装置需要的时间短,而不论所需的提升高度和负载重量如何。

然而,wo2016/133389公开了将该起重装置拆分成尺寸为使得该装置可以装在标准海运集装箱中运输的部件或元件方面仍然存在着缺点。一个问题是现场构建起重装置需要很大空间,因为桅杆和主臂必须在地面上组装至其全长。wo2016/133389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用单独的桅杆段或桅杆件逐步地升高相应桅杆的方案。在从wo2016/133389获知的方法中,应用了可沿后桅杆移动的后桅杆顶部滑块,且该后桅杆顶部滑块可以优选地在沿着后桅杆的多个位置处被固定就位。该方法涉及设置后桅杆上部、多个后桅杆中间部、及后桅杆下部,并且需要将后桅杆的至少包括靠背上部且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预连接的中间部的部分连接至后桅杆顶部滑块的步骤。后桅杆的已连接至后桅杆顶部滑块的上述部分通过附接另外的后桅杆中间部而逐步地延伸。在后桅杆延伸期间,逐步升高后桅杆顶部滑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设备具有所附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的特征。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设备设置有在设备的架设期间总是可定位的地面立式架设设施,该架设设施包括组装架,该组装架具有用于至少一个桅杆或这种桅杆的一部分的上推和降下的能力,该架设设施被配备成在架设设备期间在桅杆件的组装件下方接收一桅杆件或一系列桅杆件,或者在拆卸设备期间在桅杆件的组装件下方移除一桅杆件或一系列桅杆件,上述桅杆件的组装件在所述一桅杆件或一系列桅杆件之上,以使设备在拆卸位置和完全架设位置之间转换。

在地面上布置和操作架设设施使处理简单化。在地面水平上更容易向架设设施供应桅杆件或从架设设施移除桅杆件,以使设备在拆卸位置和完全架设位置之间转换。因此,通过架设设施供应桅杆件或从桅杆移除桅杆件完全可在地面水平上执行,并且避免了在地面或其他地方使用辅助设备(诸如将桅杆件升起至其最终预期水平的其他起重机)的需求。

另一优点是架设设施可以是通用装置,使得设备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并且不一定是起重机。这提供的通用性将在后文进一步例示。

下述特征支持在地面或其他地方组装或拆卸该设备而不需要另外的辅助设备,这样的特征为架设设施包括组装架,所述组装架具有用于至少一个桅杆或这种桅杆的一部分的上推和降下的能力。因此,具有上述架设设施的该设备的占地面积被限制为绝对最小值。

对于实现架设设施的上推和降下能力的方式,技术人员是清楚的。例如可以参考荷兰专利1037817,其内容被视为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并且其公开了用于重负载的上推和降下装置。该文献件中应用的负载可以适当地由本发明中应用的桅杆替代。

本发明的促进组装或拆卸设备简单化的另一优选特征是,至少一个桅杆被解释为头尾相接构造的桅杆件的组装件,所述桅杆件能彼此安装并从彼此拆卸。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架设设施可在设备外部的支撑表面上移动。这带来下述优点:可以在地面上容易地操纵设备,并且不需要先拆卸设备然后再在新位置处重新组装设备就可以从一个位置变换到另一位置。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如已提到的,本发明的设备具有极大通用性,可以参考实施方案对其进行例示,在实施方案中,设备包括两个桅杆或其部分。

在其中应用了两个桅杆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这两个桅杆可以被实施为门型塔。

在其中应用了两个桅杆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这两个桅杆可以被实施为起重机的主臂和后桅杆。

根据本发明实施的这种起重机的有益特征为:

·后桅杆和主臂的臂长度可以以可操作模式(无负载)调节。

·可以在无需将臂下降至地面水平的情况下改变后桅杆和主臂的长度。

·主臂和后桅杆的枢轴点相距较远,并且具有它们自己的履带装置或负载分散器组。这样,承重压力相对低。

·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不需要将主臂降至地面水平。可以将桅杆的高度降低至可以承受极端条件的高度。

·可以用拉索千斤顶或绞盘进行负载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下文将参考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两个示例实施方案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不限于所附权利要求。

附图中:

-图1至图11连续示出了用于架设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一系列步骤,其中,设备被实施为起重机;并且

-图12至图17连续示出了用于架设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一系列步骤,其中,设备被实施为龙门架。

不论何时在图中应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这些标记都指代相同或类似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设备的一些基本元件的初始位置,所述基本元件用于从地面向上组装设备。图1示出了其上安装有组装架2的基架1,这形成了本发明的必需元素。在具有组装架2的基部1旁边的是配重装置3,该配重装置与基部1一样立于地面上。由于该实施例涉及起重机的组装,因此应用配重装置3。在完成该实施例的讨论后,将阐述另一实施例,在该另一实施例中不存在配重装置,并且设备将被解释为龙门架。其将参照图12至图17示出。

现在转至图2,示出了在图1的初始情形之后组装本发明设备的下一步骤,该步骤为将后桅杆5的顶部部分和主臂6的顶部部分分别布置在组装架中。在图3中示出了将后桅杆5和主臂6的这些顶部部分提升至较高水平以在它们下面提供空间,以用于分别容纳必须与已存在的部分组装在一起的后桅杆5和主臂6的其他部件。这一点在图4中示出,其中,向组装架2新供应的部件用附图标记14’标示。

出于说明目的,图5示出了正被组装的起重机还包括起重设备的若干部件,诸如配重起重缆绳8、主臂起重缆绳9、提升起重装置10和提升起重缆绳11。

如图4所示,在向组装架2引入新供应的部件14’后,这些部件必须与其上方的桅杆件连接并组装在一起。在此之后,可以再次提升当前经组装的后桅杆5和主臂6,以腾出空间来分别接收后桅杆5和主臂6的其他部件。该过程可以继续,直到后桅杆5达到如图6所示的完成状态。在完成后桅杆5后,仅需通过增加仍然缺少的桅杆件来进一步提高和完成主臂6,这些桅杆件以与上文讨论的相同方式与此时在组装架2中的主臂6的下端连接并组装在一起,直到其达到如图7所示的完成状态。

图8示出了主臂起重缆绳9在后桅杆5和主臂6之间的拉紧,而图9示出了使主臂6倾斜的初始阶段。图10示出了后桅杆5的随后倾斜,图11中示出了已架设设备已到达其最终作业位置并准备就绪。

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设备的拆卸可以以相反的顺序发生,因而不需要参照其他附图说明如何执行设备的拆卸。

现在转至图12,再次示出了其上安装有组装架2的基架1的起始位置,如上所述,其形成本发明的必需元素。图13示出了随后的情况,其中,两个门型塔或桅杆5’、6’的下部分被放入组装架2。在图14中,两个门型塔5’、6’的下部分被提升,以在组装架2中在门型塔的下方留出用于新的桅杆件14’的空间。在图15中,新增加的桅杆件被连接并组装,以形成当前经组装的桅杆5’、6’的一部分,图16示出了在执行完一系列这种组装步骤后的中间步骤;其中,每个步骤均包括提升当前经组装的桅杆5’、6’并在当前经组装的桅杆5’、6’下方引入并安装新的桅杆件14’。在图17中,最后示出了处于最终高度的两个门型塔5’、6’,其中,这两个门型塔已准备就绪。

虽然前文已参照本发明的设备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讨论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特定实施方案,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案可以以许多方式进行变化。因此,所讨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应被用于严格按照其解释所附权利要求。相反,实施方案仅意在解释所附权利要求的措辞,而不意在将权利要求限制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因此,应仅根据所附权利要求解释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中,应使用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解决权利要求中可能的措辞模糊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