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旋式楼道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2148发布日期:2018-06-19 19:43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盘旋式楼道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盘旋式楼道电梯。



背景技术:

我国在八九十年代及其后修建的多层住宅 (4~9层),由于未安装电梯,使得多层住宅的垂直交通问题成为困扰城市老年人口最为关键的问题,现有相当比例的老年人常坐楼宇。各级政府也在努力尝试、寻找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尤其是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在试点老旧多层住宅安装箱体电梯的方案,但在试点的过程中发现,老旧多层住宅加装箱体电梯存在着审批程序复杂、井道占用的土地面积无法批复、改造费用高、施工周期长、低高层住户受益不均等产生的意见分歧、对低层住户采光通风造成影响甚至与现有的建筑规范有一定程度的冲突等系列问题,使得试点方案不断被搁浅。现有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在楼道内设置多个楼道护栏的升降电梯,在不影响楼道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解决老人的上下楼困难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楼道电梯,如公开号为CN102219142A 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接力式楼道电梯,该楼道电梯包括架设在楼道坡度方向上的封闭箱体,所述封闭箱体内架设有上轨道、下轨道 和轨道车,所述轨道车包括框架结构、轴滑动座、转轴、第一扭簧和踏板,所述轴滑动座固定 在轨道车框架结构上,所述转轴可转动安装在轴滑动座上,所述踏板的踏板轴固定安装在 转轴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卡在所述框架结构上,所述转轴与驱动 转动的踏板开合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踏板轴设有外伸段,所述外伸段上对应设置承载支撑立杆,所述承载支撑立杆上端安装踏板放触发行程开关。又如公开号为CN 104891308 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楼道电梯,其包括用于安装在楼梯上的电梯支架、用于在电梯支架上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的轨道车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楼道电梯工作的控制系统,本发明中第一钢丝槽轮的轴线以及第二钢丝槽轮的轴线与上轨道相垂直,轨道车装置和第二钢丝槽轮之间的牵引钢丝与下轨道相互平行设置,从而使得牵引钢丝可以沿着上轨道方向行走,提高牵引过程的稳定性,由于缠绕在钢丝筒上的牵引钢丝,在绕入或绕出钢丝筒时,会在钢丝筒轴线方向上摆动,通过钢丝筒的轴线与第一钢丝槽轮的轴线垂直设置,可以避开牵引钢丝的摆动影响,使得牵引钢丝可以顺利进入第一钢丝槽轮的槽内,提高牵引钢丝运动的流畅性。

但是,现有的楼道电梯都存在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造价昂贵等问题,不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盘旋式楼道电梯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盘旋式楼道电梯,包括固定在楼梯外侧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内侧沿楼梯走向固定设置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的上轨道和下轨道上配合设置移动小车,所述的移动小车包括安装板以及与安装板转动配合的踏板,所述的安装板上固定设置主电机和导向件,所述的主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齿轮和定位轮,所述的齿轮和定位轮位于上轨道的槽内,且所述的齿轮与上轨道内侧设置的齿条啮合,所述的定位轮与上轨道滚动配合,所述的导向件限位在下轨道中,且能够沿下轨道长度延伸方向滑动。

所述的一种盘旋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件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从动件,所述的从动件与下轨道滚动配合。

所述的一种盘旋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踏板固定设置踏板齿轮,所述的踏板齿轮连接踏板电机上的齿轮,所述的踏板由踏板电机驱动相对安装板转动。

所述的一种盘旋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轨道槽口向上设置,所述的下轨道设置在上轨道下方,所述的下轨道槽口与安装板相对。

所述的一种盘旋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轨道底部固定设置支撑柱。

所述的一种盘旋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顶部固定设置扶手。

上述的一种盘旋式楼道电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占地面积少,本发明主体为轨道和小车,且小车结构简单,小车与轨道的配合结构简单,使得本电梯导轨处的最宽处尺寸约310mm,即单边至中心的距离只有155mm,小车的踏板收拢时,收拢的踏板距中心的距离也只有220mm。

2、便于对老楼房进行改造,只要对楼里的原扶手加以改建(一般只增加不到100mm的距离),便可解决老年人行动不便等问题。

3、一站式直达,盘旋式电梯,通过小车与轨道特殊的配合方式,可在任何楼层直达到任何一层,具有方便、快捷等特点。

4、安全、方便、可靠,本电梯采用低压直流电,并赋予了它会自行前往指定地点充电等特性,可以免去看管等麻烦。

5、齿条相对于立柱平行设置,和齿条啮合的齿轮相对于立柱垂直设置,故使转弯半径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剖视旋转示意图;

图4为图2中C-C剖视旋转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移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轨道;2-下轨道;3-安装板;4-踏板;5-支撑柱;6-立柱;7-齿条;8-从动件;9-定位轮;10-齿轮;11-踏板齿轮;12-主电机;13-踏板电机;14-导向件;15-扶手;16-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所示,一种盘旋式楼道电梯包括固定在楼梯外侧的立柱6,立柱6内侧沿楼梯走向固定设置上轨道1和下轨道2,上轨道1和下轨道2上配合设置移动小车,移动小车可在上轨道1和下轨道2上滑动。其中上轨道1和下轨道2是贯穿每个楼层的,以方便移动小车能够达到每个楼层。上轨道1是设置在下轨道2上方的,为了提高整体稳定性,可在下轨道2底部固定设置支撑柱5。立柱6顶部固定设置扶手15。

移动小车包括安装板3,安装板3用于安装移动小车的各部件,安装板3的外侧固定设置主电机12和导向件14,导向件14位于主电机12下方。主电机12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齿轮10和定位轮9,齿轮10和定位轮9位于上轨道1的槽内,且齿轮10与上轨道1内侧设置的齿条7啮合,定位轮9与上轨道1滚动配合。齿条7是沿上轨道1长度方向设置的,其设置长度与上轨道1一致。定位轮9起到对移动小车的定位作用。导向件14限位在下轨道2中,且能够沿下轨道2长度延伸方向滑动。为了便于安装,上轨道1槽口向上设置,下轨道2槽口与安装板3相对。作为导向件14和下轨道2的优选结构,导向件14上设置卡槽,通过卡槽将导向件14卡入下轨道2的槽口中起到上下限位,左右导向的作用。当然,导向件14和下轨道2的配合方式不限于此,可以将导向件14和下轨道2加工成具有相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配合结构,使得导向件14限位在下轨道2,且能够沿下轨道2滑动。作为另一种优选结构,导向件14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从动件8,从动件8与下轨道2滚动配合,起到稳定效果。从动件8可以为滚轴等结构。

安装板3的内侧转动配合踏板4。该踏板4可以采用自动化控制实现其翻转。具体结构为踏板4固定设置踏板齿轮11,踏板齿轮11连接踏板电机13上的齿轮,踏板4由踏板电机13驱动相对安装板3转动。踏板齿轮11可以为扇形齿轮,从而能够使得踏板4旋转90°。作为优选结构,可在踏板4与安装板3配合出设置轴承16,提高转动稳定性。

本发明还设置了控制主电机12和踏板电机13的控制器。

使用时,通过控制器控制踏板电机13,使踏板4翻转90°与安装板3垂直,使用者站立至踏板4,然后控制主电机12,通过齿轮10和齿条7的配合,使得移动小车能够沿轨道滑动。当到达预定楼层使,主电机12停止,踏板4复位。

为了节省安装空间,本发明中的立柱6顶部向内弯折形成移动小车的安装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将本装置安装在楼道靠墙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