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多级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6910发布日期:2018-06-23 00:4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用多级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轿厢的缓冲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梯用多级缓冲器。



背景技术:

电梯在运行中,由于安全钳失效、曳引轮槽摩擦力不足、抱闸制动力不足、曳引机出现机械故障、控制系统失灵等原因,轿厢会超越终端层站底层,并以较高的速度掉落进入井道底坑,导致电梯受损。因而井道地坑内需要安装缓冲器,并要求其安装牢固可靠,承载冲击能力强,以避免电梯轿厢直接撞底或冲顶,保护乘客或运送货物及电梯设备的安全。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102649524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电梯用液压缓冲器,包括:基座液压缸,在其底面竖直设置有销杆;中间柱塞,在其底面设置有供销杆贯穿插入的开口;上级柱塞,在其底面设置有尺寸比开口小的节流孔;以及中空状的外壳,其具有空气孔,并且该外壳安装在上级柱塞的上方侧。在上级柱塞的靠外壳的底部侧的位置,设置有将上级柱塞与外壳连通的连通孔,在外壳的内侧固定有对所述外壳的内部进行划分的间隔板。

上述专利安装过程中,需要根据所用电梯的承重能力和井道长度选择使用性能合适的缓冲器,当使用高性能缓冲器时,由于实际井道底坑实际深度限制了缓冲器的高度,导致上述专利中的缓冲器安装困难且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假若将井道底坑刨深,工程量不仅大,而且由于底坑多数是与建筑基础相连的,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因而缓冲器在井道底坑浅的情况下不能完全发挥出缓冲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井道底坑的深度影响高性能缓冲器使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用多级缓冲器,其具有高度低、行程短、多级缓冲、自动复位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用多级缓冲器,包括置于井道底坑的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设置有:

一级缓冲组件,所述一级缓冲组件包括竖直置于所述底板上端面且内部注有工作油的主缸座,所述主缸座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出油口,所述主缸座顶端内竖直滑移设置有内含空腔的主柱塞,所述主柱塞朝向所述主缸座的一端开设有节流口;

二级缓冲组件,所述二级缓冲组件包括多个竖直置于所述底板上端面的次缸座,所述次缸座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开设有进油口,所述次缸座顶端内竖直滑移设置有次柱塞;

转换组件,所述转换组件包括连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进油口并调节所述工作油流向的转换座,所述转换座内交错设置有多个单向阀和多个直流通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梯轿厢坠落时,轿厢与主柱塞先行接触,主柱塞被压入主缸座内,工作油通过节流口进入主柱塞的空腔,一级缓冲组件起到第一级缓冲作用;此时过大的压力同时迫使工作油通过单向阀进入到次缸座的内,轿厢再与次柱塞接触,次柱塞被压入次缸座内,二级缓冲组件起到第二级缓冲作用。通过多个次柱塞与主柱塞相互配合,多级缓冲使得整体的缓冲能力更强,同时对轿厢的支撑更加平稳,缓冲更加稳定,保护乘客或运送货物及电梯设备的安全,本发明整体的高度低,运动行程短,安装方便,联动缓冲效果好,对井道底坑的适应性更强。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座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单向阀对应并联的节流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节流阀可以调节转换座内单向阀的流量大小,通过限制不同单向阀的流量,使得二级缓冲组件可以形成多级缓冲,多个次柱塞依次对轿厢起到缓冲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主柱塞远离所述主缸座的一端设置有压盖,所述主缸座外壁设置有支撑环,所述压盖与所述支撑环之间与所述主柱塞同轴设置有复位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轿厢复位后,调节单向阀使得直流通道连通出油口和进油口,次缸体内的气压和主柱塞内的气压同时与复位弹簧配合,使得缓冲器快速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口与所述进油口数量相等,所述次缸座环形设置在所述主缸座周侧,所述转换座呈环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次缸座环形设置使得次柱塞对轿厢底部的支撑更加平稳,转换座旋转调节更加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座外壁开设有齿槽,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套设有与所述齿槽驱动连接的齿盘,井道外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机控制连接的控制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为输送信号给控制器,驱动电机启动并带动转换座转动,进而方便缓冲器的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座的外壁向远离所述转换座轴线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多个挡板,所述次缸座两侧的挡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单向阀和一个所述直流通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可以限制转换座的转动角度,避免单向阀或者直流通道与出油口或者进油口错位。

进一步的,所述次柱塞远离所述次缸座的一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远离所述次柱塞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次垫,所述压盖远离所述主柱塞的一侧设置有缓冲主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缓冲主垫和缓冲次垫起到了缓冲保护缓冲器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主缸座朝向所述主柱塞的一端设置有弹性主环,所述次缸座朝向所述次柱塞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次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主环防止压盖与主缸座的撞击,弹性次环防止盖板与次缸座的撞击,起到保护缓冲器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主缸座内竖直设置有指向所述节流口的变量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变量棒减小了节流口的面积,由于面积的减小,工作油就会形成涡流,其内的质点相互撞击、摩擦,将动能转化为热量散发掉,从而消耗了轿厢的能量,使轿厢逐渐缓慢地停下来。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开口处均嵌设有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进油口和出油口与转换座连接处密封性,防止漏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电梯轿底下坠时,通过一级缓冲组件和二级缓冲组件起到了多级缓冲作用,通过转换组件使得一级缓冲组件和二级缓冲组件起到联动缓冲的效果,多级缓冲使得本发明的缓冲能力更强;

(2)缓冲过程中,主柱塞和次柱塞先后对轿厢底部的四周进行支撑,支撑更加平稳,减少电梯的晃动,缓冲也更加平稳;

(3)缓冲器的高度低且受压方向上的运动行程短,可适应于不同深度的井道底坑,在短行程上完全发挥出缓冲效果,同时还能根据所用电梯的承重能力和井道长度,缓冲能力大小也可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电梯用多级缓冲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3是一种电梯用多级缓冲器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C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底板;2、主缸座;211、工作油;3、出油口;4、主柱塞;411、空腔;5、节流口;6、次缸座;7、进油口;8、次柱塞;9、转换座;10、单向阀;11、直流通道;12、节流阀;13、压盖;14、支撑环;15、复位弹簧;16、齿槽;17、驱动电机;18、齿盘;19、控制器;20、挡板;21、盖板;22、缓冲次垫;23、缓冲主垫;24、弹性主环;25、弹性次环;26、变量棒;2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电梯用多级缓冲器,包括置于井道底坑的底板1,底板1呈正方形,底板1上端面设置有一级缓冲组件、二级缓冲组件和转换组件。

一级缓冲组件,如图1所示,一级缓冲组件包括竖直固定在底板1上端面中心处的主缸座2,如图4和图5所示,主缸座2顶端呈开口结构且其内部沿其轴线方向滑移设置有内含空腔411的主柱塞4,主柱塞4朝向主缸座2一端的中心处开设有节流口5,主缸座2内部注有工作油211,主缸座2靠近底板1的一端的周壁开设有多个出油口3,出油口3优选为四个且旋转对称设置在主缸座2的周壁上。主柱塞4受到压力后工作油211通过节流口5进入主柱塞4的空腔411内,主柱塞4对电梯轿厢起到了主要的缓冲作用。如图4所示,主缸座2内竖直固定有变量棒26,变量棒26从高到底的横截面逐渐变大,变量棒26的尖端指向节流口5,变量棒26的最大横截面小于节流口5的横截面积。通过变量棒26可减小节流口5的实际通流面积,由于面积的减小,工作油211流动过程中会形成涡流,其内的质点相互撞击、摩擦,将动能转化为热量散发掉,从而消耗了电梯轿厢的能量,使轿厢逐渐缓慢地停下来。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柱塞4远离主缸座2的一端同轴固定有压盖13,压盖13呈圆盘状,主缸座2外壁同轴固定有支撑环14,支撑环14位于出油口3的上方,压盖13与支撑环14之间与主柱塞4同轴固定有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15和主柱塞4内的气压配合,使得主柱塞4的复位更加快速。压盖13远离主柱塞4的一侧固定有缓冲主垫23。缓冲主垫23起到了缓冲保护缓冲器的作用。主缸座2朝向主柱塞4的一端与主缸座2同轴固定有弹性主环24。弹性主环24压盖13与主缸座2的撞击,也起到了保护缓冲器的作用。

二级缓冲组件,如图1所示,二级缓冲组件包括多个竖直固定所述底板1上端面的次缸座6,次缸座6以主缸座2为圆形等角度环形分布在次缸座6的周侧,如图4和图5所示,次缸座6顶端呈开口结构且次缸座6内沿其轴线方向竖直滑移设置有次柱塞8,次缸座6靠近底板1的一端开设有进油口7。次柱塞8受到压力后会进入主柱塞4的空腔411内,通过二级缓冲组件到了再一次的缓冲作用。次缸座6数量与出油口3数量相同,次缸座6优选为四个。次缸座6环形设置使得次柱塞8对轿厢底部的支撑更加平稳。

如图2所示,次柱塞8远离次缸座6的一侧固定有盖板21,盖板21呈圆盘状,盖板21远离次柱塞8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次垫22。通过缓冲次垫22起到了缓冲保护缓冲器的作用,防止缓冲器受撞损坏。次缸座6朝向次柱塞8的一端与次缸座6同轴固定有弹性次环25。通过弹性次环25防止盖板21与次缸座6的撞击,也起到了保护缓冲器的作用。

转换组件,如图1和图5所示,转换组件包括连通出油口3与进油口7并调节工作油211流向的转换座9,转换座9呈环形,而进油口7和出油口3开口处均同轴嵌设有密封圈27。通过密封圈27提高进油口7和出油口3与转换座9连接处密封性,防止漏油。转换座9内交错设置有多个单向阀10和多个直流通道11。转换座9可以通过单向阀10同时连通多组进油口7和出油口3,单向阀10设置有开启压力,当工作油211的压力大于开启压力后,单向阀10开启,工作油211从主缸座2进入次缸座6且反向不能流动。转换座9转动后,还能通过直流通道11同时再次连通多组进油口7和出油口3。通过转换座9使得主缸座2与次缸座6之间的工作油211可以流动,缓冲器的调节能力更强。转换座9上固定有与单向阀10并联的节流阀12,节流阀12可对各个单向阀10的开启压力均可进行单独调节。通过节流阀12控制转换座9内单向阀10的流量大小,使得原本的二级缓冲组件可以形成多级缓冲,多个次柱塞8依次对轿厢起到缓冲作用。

如图1和图4所示,转换座9朝向底座一端的外壁开设有齿槽16,底板1上通过支架竖直固定有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的驱动轴上同轴套设有齿盘18,齿盘18与齿槽16处于同一平面内,齿盘18与齿槽16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电梯井道还固定安装有与驱动电机17控制连接的控制器19。通过人为输送信号给控制器19,驱动电机17启动并带动转换座9转动,进而方便缓冲器的复位。转换座9的外壁向远离转换座9轴线的方向固定有多个挡板20,两个挡板20为一组且一组挡板20之间有一个单向阀10和一个直流通道11,多组挡板20之间间隔角度相等。通过挡板20可以限制转换座9的转动角度,避免单向阀10或者直流通道11与出油口3或者进油口7错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安装时,转换座9的单向阀10将出油口3和进油口7连通,同时调节节流阀12使得节流阀12对限制单向阀10工作流量且调节大小均不同。本发明安装后,在工作油211的作用下,主柱塞4与主缸座2之间距离最大,次柱塞8与次缸座6之间距离最大。

电梯轿厢坠落时,轿厢底部与主柱塞4先行接触,主柱塞4受到压力并被压入主缸座2内,工作油211通过节流口5进入主柱塞4的空腔411,同时变量棒26也伸入空腔411内,通过变量棒26可减小节流口5的实际通流面积,使得工作油211流动过程中会形成涡流,其内的质点相互撞击、摩擦,将动能转化为热量散发掉,从而消耗了轿厢的冲击能量。同时轿厢底部再与次柱塞8接触,次柱塞8受到压力并被压入次缸座6内,起到二级缓冲作用。当工作油211油压大于受到节流阀12限制的单向阀10的开启压力后,工作油211通过转换座9从主缸座2依次进入次缸座6内,再次起到缓冲作用。

电梯轿厢复位后,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器19控制驱动电机17转动,驱动电机17带动转换座9转动,转换座9的直流通道11将出油口3和进油口7连通,在次缸体和主缸体内气压的作用下以及复位弹簧15的外力作用下,本发明可以快速复位,减少人工调节的麻烦。

本发明通过一级缓冲组件和二级缓冲组件起到了多级缓冲作用,同时通过转换组件起到了联动缓冲的效果,多级缓冲使得整体的缓冲能力更强。主柱塞4和次柱塞8先后对轿厢底部进行支撑,轿厢底部四周的支撑更加平稳,同样也使缓冲更加稳定,保护乘客或运送货物及电梯设备的安全。本发明整体的高度低,同时受压方向上的运动行程短,安装方便,对井道底坑的适应性更强,另外,根据所用电梯的承重能力和井道长度,本发明的缓冲能力大小也可进行调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