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242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袋装物资的仓库搬运和装卸方式主要是靠肩扛和小车拉,装卸工人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是在粉尘的环境下工作,易危害身心健康。由于装卸劳动强度大,薪资低下,且工作环境极为恶劣,目前装卸工人多为40-50岁的农民,而年轻人多不愿意从事此工作,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末代装卸工”,因此物资装卸工作势必被机械所取代。

采用物资搬运设备装卸袋装物资不仅具有抓取可靠、灵活移动和摆放整齐的特点,并且可以降低装卸强度,从而解放人力,使生产成本降低,从而提升装卸效率,逐渐成为我国物资搬运行业装卸物资的主要发展趋势。

装卸机械装置出入车厢必须借助辅助平台。而目前我国大部分货运站采用的与物资装卸设备相配合的辅助平台比较落后,一般仅仅使用两个铸铁焊接而成的倾斜平台来使装卸机械装置驶上站台,而且还需要操作人员不断调整两倾斜平台的间距,比较笨重,且难以移动,高度不能调节,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而且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现了农资装卸机械可以安全畅通地出入车厢,提高装卸搬运效率的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包括平台主体机构、行走机构、举升机构和支撑机构;

平台主体机构,包括前舌板3、后舌板12和工作平台1;后舌板12转动连接在工作平台1的后端,前舌板3转动连接在工作平台1的前端;

行走机构,包括底盘和可收放的脚轮;

底盘,包括底部纵梁22和底部横梁23,底部横梁23固接在两个底部纵梁22之间,底部横梁23和两个底部纵梁22呈“h”形结构;

可收放的脚轮,包括万向脚轮15和“l”形支架17;“l”形支架17包括相互垂直的连接板和固定板,万向脚轮15设置在“l”形支架17的固定板上,“l”形支架17的连接板的上表面和与其对应的底部纵梁22的上表面各固接有一彼此同心的套筒,底部纵梁22的侧面和“l”形支架17的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对应的连接孔,底部纵梁22侧面的连接孔与底部纵梁22上表面的距离等于“l”形支架17连接板的连接孔与底部纵梁22侧面的距离;

举升机构,包括液压装置和连接机构;

连接机构,包括液压缸销轴20、活塞杆销轴25、举升连杆18、摇臂26以及顶部横梁27;

一对摇臂26的一端对称地与顶部横梁27转动连接,摇臂26的另一端与一对举升连杆18的上端转动连接,活塞杆销轴25固接在一对摇臂26之间,一对举升连杆18的下端与底部横梁23转动连接;

液压缸安装座21分别设置在两个底部纵梁22相对的内表面,液压缸销轴20设置在两个液压缸安装座21之间,液压缸销轴20与底部横梁23平行,并位于底部横梁23的前方;

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缸24和活塞杆,液压缸24末端和活塞杆末端分别固接有吊耳;

液压缸24末端的吊耳套接在液压缸销轴20上,液压缸24末端的吊耳与液压缸销轴20之间装有轴承,并设置卡环限制液压缸24末端的吊耳的轴向移动;

活塞杆末端的吊耳套接在活塞杆销轴25上,活塞杆末端的吊耳与活塞杆轴活塞杆销轴25之间装有轴承,并设置卡环限制活塞杆末端的吊耳的轴向移动;

顶部横梁27和工作平台1的底面固接;

支撑机构,包括承重支腿和螺旋支腿;

螺旋支腿,包括手柄7、支腿连杆8、支腿连杆安装座9和支腿体10;支腿体10中间部位与支腿连杆8一端的套筒内圈为螺纹连接,支腿连杆8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孔,支腿连杆安装座9也设有与之对应的连接孔,二者由销轴固定,支腿连杆8能够围绕所述销轴转动;支腿体10的上端设有通孔,手柄7插入支腿体10上端的通孔中,支腿连杆安装座9固接在底部纵梁22侧表面。

所述承重支腿包括承重支腿内套管5、承重支腿外套管4、承重支腿定位销14和承重支腿底座6,承重支腿外套管4的顶端固接在工作平台1的前部的底面,承重支腿内套管5套接在承重支腿外套管4内部,承重支腿内套管5、承重支腿外套管4均设有多个定位孔,通过承重支腿定位销14将承重支腿内套管5与承重支腿外套管4固定,承重支腿底座6固接在承重支腿内套管5的底端。

承重支腿内套管5、承重支腿外套管4为矩形钢管,承重支腿外套管4为50×50矩形钢管,承重支腿内套管5为40×40的矩形钢管。

承重支腿内套管5、承重支腿外套管4的相邻定位孔之间的间距为20mm。

在工作平台1上沿横向固接防滑钢筋2,相邻防滑钢筋2之间间隔10cm距离。

在后舌板12及工作平台1两侧设有连接吊耳,连接板11与后舌板12及工作平台1两侧的连接吊耳连接。

万向脚轮15为聚氨酯脚轮。

平台有四根承重支腿,两根长的承重支腿位于工作平台前部,两根短的承重支腿位于工作平台后部,四根承重支腿高度能够调节;

支腿收起座13布置在工作平台1的底面。

手柄7能在支腿体10上端的通孔中轴向自由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无需外接动力源,仅需单人操作,即可实现平台的举升工作。

(2)行走机构轮架的设计可以使脚轮旋转,从而增加了平台的举升工作范围。

(3)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的四根螺旋支腿的使用不仅能调节脚轮位置,在工作的时候也能增加稳定性。

(4)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的主体机构平板上采用钢筋防滑,可以提高搬运设备的爬坡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侧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的行走机构及举升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的第一工作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的第二工作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的第三工作状态图。

附图标记:

1工作平台2防滑钢筋3前舌板

4承重支腿外套管5承重支腿内套管6承重支腿底座

7手柄8支腿连杆9支腿连杆安装座

10支腿体11连接板12后舌板

13支腿收起座14承重支腿定位销15万向脚轮

16脚轮固定销轴17“l”形支架18举升连杆

19脚轮固定螺栓20液压缸销轴21液压缸安装座

22底部纵梁23底部横梁24液压缸

25活塞杆销轴26摇臂27顶部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移动式物资装卸辅助平台,包括平台主体机构、行走机构、举升机构和支撑机构。

平台主体机构,包括防滑钢筋2、前舌板3、后舌板12和工作平台1。

后舌板12转动连接在工作平台1的后端,叉车或者搬运设备通过后舌板12登上工作平台1。前舌板3转动连接在工作平台1的前端。前舌板3用于搭放在运输车辆的车厢地板上,从而可以实现叉车或者搬运设备安全畅通地进出入运输车辆的车厢。为了增大叉车或者农资装卸设备的爬坡能力,在工作平台1上沿横向固接防滑钢筋2。优选地,相邻防滑钢筋2之间间隔10cm距离。

平台主体机构作为叉车或搬运设备的主要接触面,平台主体机构选用q235钢作为主要材料。

如图1和图3所示,考虑到平台在移动时后舌板12会与地面发生干涉摩擦,因此在后舌板12及工作平台1的两侧设有连接吊耳,连接板11与后舌板12及工作平台1两侧的连接吊耳连接,从而实现后舌板12的收起。

如图2和图3所示,行走机构,包括底盘和可收放的脚轮。

底盘,包括底部纵梁22和底部横梁23,底部横梁23固接在两个底部纵梁22之间,底部横梁23和两个底部纵梁22呈“h”形结构。

可收放的脚轮,用于平台的移动,其包括万向脚轮15和“l”形支架17;“l”形支架17包括相互垂直的连接板和固定板,万向脚轮15设置在“l”形支架17的固定板上。“l”形支架17的连接板的上表面和与其对应的底部纵梁22的上表面各固接有一彼此同心的套筒。底部纵梁22的侧面和“l”形支架17的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对应的连接孔,底部纵梁22侧面的连接孔与底部纵梁22上表面的距离等于“l”形支架17连接板的连接孔与底部纵梁22侧面的距离。

当平台工作时,可收放的脚轮旋转到水平位置,可收放的脚轮通过脚轮固定销轴16穿过“l”形支架17的连接板的上表面和底部纵梁22上表面的套筒,将可收放的脚轮固定在底部纵梁22上,从而降低平台的最低工作高度。当平台需要移动时,将脚轮固定销轴16取出,可收放的脚轮向下旋转到竖直位置,脚轮固定螺栓19穿过底部纵梁22侧面和“l”形支架17连接板上对应的连接孔,将“l”形支架17固定在底部纵梁22的侧面。

考虑到平台自身的重量,万向脚轮15选用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的聚氨酯脚轮。这种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平台的最低工作高度,使得平台的最低工作高度仅为0.2m。

如图2、图3所示,举升机构,包括液压装置和连接机构。

连接机构,包括液压缸销轴20、活塞杆销轴25、举升连杆18、摇臂26以及顶部横梁27。

一对摇臂26的一端对称地与顶部横梁27转动连接,摇臂26的另一端与一对举升连杆18的上端转动连接,活塞杆销轴25固接在一对摇臂26之间。一对举升连杆18的下端与底部横梁23转动连接。

液压缸安装座21分别设置在两个底部纵梁22相对的内表面,液压缸销轴20设置在两个液压缸安装座21之间,液压缸销轴20与底部横梁23平行,并位于底部横梁23的前方。

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缸24和活塞杆,液压缸24末端和活塞杆末端分别固接有吊耳。

液压缸24末端的吊耳套接在液压缸销轴20上,液压缸24末端的吊耳与液压缸销轴20之间装有轴承,并设置卡环限制液压缸24末端的吊耳的轴向移动。

活塞杆末端的吊耳套接在活塞杆销轴25上,活塞杆末端的吊耳与活塞杆销轴25之间装有轴承,并设置卡环限制活塞杆末端的吊耳的轴向移动。

顶部横梁27和工作平台1的底面固接。

举升机构通过液压装置的升降带动举升连杆18及摇臂26的运动,从而实现平台的升降。考虑到液压装置的调节范围以及所承受的压强,优选地,选择行程合适且能承受较大压力的hsg型工程液压缸。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机构,包括承重支腿和螺旋支腿。

平台设有四根承重支腿,两根长的承重支腿位于工作平台前部,两根短的承重支腿位于工作平台后部,四根承重支腿高度能够调节。支腿的布置位置满足平台工作时受力平衡且工作稳定。

承重支腿包括承重支腿内套管5、承重支腿外套管4、承重支腿定位销14和承重支腿底座6。承重支腿外套管4的顶端固接在工作平台1的前部的底面,承重支腿内套管5套接在承重支腿外套管4内部,承重支腿内套管5、承重支腿外套管4均设有多个定位孔,优选地,相邻定位孔之间的间距为20mm,根据液压装置的举升情况,决定承重支腿的长度,通过承重支腿定位销14将承重支腿内套管5与承重支腿外套管4固定,承重支腿底座6固接在承重支腿内套管5的底端。承重支腿内套管5、承重支腿外套管4为矩形钢管,承重支腿外套管4为50×50矩形钢管,承重支腿内套管5为40×40的矩形钢管。

支腿收起座13布置在工作平台1的底面,用于在移动辅助平台时,将承重支腿收起,承重支腿底部固定到支腿收起座13上。

螺旋支腿,包括手柄7、支腿连杆8、支腿连杆安装座9和支腿体10。支腿体10中间部位与支腿连杆8一端的套筒的内圈为螺纹连接,支腿连杆8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孔,支腿连杆安装座9也设有与之对应的连接孔,二者由销轴固定,支腿连杆8能够围绕所述销轴转动。支腿体10的上端设有通孔,手柄7插入支腿体10上端的通孔中,手柄7可以在通孔中轴向自由移动,支腿连杆安装座9固接在底部纵梁22侧表面。旋动手柄7,支腿体10随之转动,因支腿体10支撑在地面上,所以支腿连杆8带动平台底盘相对支腿体10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底盘的升降。

在旋转手柄7升降底盘时,每旋转半圈,可将手柄7在支腿体10上端的通孔中轴向移动,始终保持手握在手柄7距离旋转中心距离较长的一端,以便以较小的力旋动手柄7。

螺旋支腿的主要作用是可以通过手柄7旋动支腿以升降底盘,从而实现脚轮的翻转。在平台工作时,螺旋支腿还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可增加平台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如图4~6所示,当辅助平台工作时,可收放的脚轮旋转到水平位置,可收放的脚轮通过脚轮固定销16穿过“l”支架17连接板上表面和底部纵梁22上表面的套筒,将可收放的脚轮固定在底部纵梁22上,从而降低平台的最低工作高度。平台的底盘与地面接触,四个螺旋支腿的支腿体10也与地面接触,辅助支撑平台并保持平台稳定。

通过液压装置将平台调整到合适位置时,承重支腿支撑到地面上,并用承重支腿定位销14固定。由于液压缸只作为平台高度的调整装置而不承受载荷,故整个平台以及叉车和货物的重量主要依靠四个承重支腿来承受。后舌板12自然垂下,与地面接触,叉车或者搬运设备可以通过后舌板12登上工作平台;前舌板3搭放在运输车辆的车厢地板上,实现叉车或者搬运设备从工作平台移动到运输车辆的车厢内。

当辅助平台不工作时,将四根承重支腿收起,通过液压装置将工作平台1降低到最低高度。需要移动辅助平台时,通过手柄7旋转四个螺旋支腿使辅助平台及底盘脱离地面并升高到适当高度,将四个万向脚轮15翻转到底盘底部并固定,即可通过人力或叉车的牵引实现辅助平台的移动。

需要移动辅助平台之前,翻转后舌板12,连接板11与后舌板12及工作平台1两侧的连接吊耳连接,从而收起后舌板12使之与地面脱离。将承重支腿收起,承重支腿底部固定到支腿收起座13上。旋动手柄7,使支腿连杆8带动平台底盘相对支腿体10向上运动,此时平台底盘将逐渐升高。当平台底盘上升到合适高度后,将脚轮固定销16取出,万向脚轮15向下旋转到竖直位置,并用脚轮固定螺栓19将“l”支架17固定在底部纵梁22侧面,在四个万向脚轮15全部翻转到位并固定后,即可借助人力或牵引设备实现辅助平台的移动。

当物资装卸辅助平台完成装卸工作的时候,移动辅助平台使其驶离运输车辆时,先缓慢移动辅助平台,使其带动前舌板3缓缓从运输车辆的车厢移出,让其自然垂下,然后即可快速移动辅助平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