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桶桶内异物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0290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桶桶内异物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桶桶内异物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油品包装有塑料桶和铁桶,不论是哪种容器,在使用之前都要进行检查,以防止有异物和水残留在桶内。桶内的异物小到可以影响油品的品质,大到使用过程中将铁屑残渣加注到设备中,使设备齿轮损坏,间接导致设备损坏,更有甚至会危机人身安全,由此可见,包装容器使用之前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油品生产包装工厂均使用人眼观察检测,由于桶口直径小,而桶深度较大,导致人眼在检测过程中会出现遗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油桶桶内异物智能检测的检测装置。采用本发明的检测装置,再辅以检测软件,通过使用工业相机拍照,计算机分析的方法来辨别桶内是否存在异物。此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却可更为准确的进行桶内异物检测,降低人工检测时间和误差率,提高检测准确率。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油桶桶内异物智能检测装置,所采用的装置包括检测机构主体框架、旋转机构、定位挡板、plc、拍照主体、升降机构和计算机,油桶置于旋转机构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固定在主体框架的上部,所述拍照主体为长条形,垂直固定在升降机构上,拍照主体的固定位置根据油桶桶口与旋转机构中心之间的距离而确定,机构拍照主体上固定有四个相机模块:2个桶内壁检测相机模块、一个定位相机模块和1个桶外标签扫描相机模块,其中,2个桶内壁检测相机模块固定在拍照主体的侧向下部的不同位置,定位相机模块固定于拍照主体的底部,桶外标签扫描相机固定拍照主体上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a)和(b)均为本发明的总布局图和各部件的位置关系图,图2为拍照主体结构形式图。

附图说明:1、检测机构主体框架2、旋转机构3、定位挡板4、控制台5、标签扫描相机6、桶壁检测相机7、定位相机8、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人工将油桶搬运到传送带8上,传送带8将油桶传送至检测机构主体框架1处。当油桶与定位挡板3接触时,说明油桶已经到达检测位置,此时旋转机构2下方的气缸将旋转机构2及其上的油桶抬起一定高度,旋转机构2接着带动油桶旋转,同时油桶上面位于拍照主体正下方的定位相机7对油桶上面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送至控制台4中的电脑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传送给plc,plc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油桶口的位置后,再将信号反馈回去使旋转机构2停止旋转,旋转机构2停止旋转后,定位相机7再对油桶上面进行拍照做二次定位,确定相机在油桶口正上方,此时检测主体框架上的升降机构将拍照主体机构送入桶内,到达行程100mm后,标签扫描相机5对油桶上面标签进行拍照并保存,作为此油桶的图片存储id,同时2个桶内壁检测相机6和定位相机7分别对油桶内壁和油桶底面进行第一次拍照,当行程到达240mm时进行第二次拍照,并将拍照结果传送至pc进行分析,如发现异物或水迹则会通过报警灯给出提醒,如果没有报警则进入下一工序。

两次定位的流程如下:油桶运动到位后plc控制相机拍照,pc收到图片后进行分析分别找到桶盖的中心点r1和桶口中心点r2,然后以r1为默认坐标原点,通过r1与r2的关系计算出需要旋转的角度∠1.并发送给plc,plc控制电机进行旋转。选装到位后停止,完成第一次定位。当第一定位完成后plc控制相机拍照,进行第二次定位,定位原理与第一次相同。

通过上述的结构就可以实现油桶内部的异物检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桶桶内异物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主体框架、旋转机构、定位挡板、PLC、拍照主体、升降机构和计算机,油桶置于旋转机构的上方,拍照主体为长条形,垂直固定在升降机构上,拍照主体的固定位置根据油桶桶口与旋转机构中心之间的距离而确定,机构拍照主体上固定有四个相机模块:2个桶内壁检测相机模块、一个定位相机模块和1个桶外标签扫描相机模块。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发;陈忠;亢君;张广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普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18
技术公布日:2018.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