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外板舷墙和舱口围的舷侧分段的吊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51531发布日期:2018-06-22 19:3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外板舷墙和舱口围的舷侧分段的吊装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舷侧分段建造的完整性,通常将外板舷墙和舱口围在分段建造阶段一起建造,以便提高船舶的建造效率。但由于带有外板舷墙和舱口围的舷侧分段甲板区域的内纵壁和外板具有突出结构,传统的吊装方法无法对该种分段进行吊装,吊装过程十分困难,且吊装过程中,可能会对分段结构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带外板舷墙和舱口围的舷侧分段的吊装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外板舷墙和舱口围的舷侧分段的吊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舷侧分段的内纵壁朝上放置在地面上,并将其内纵壁作为分段基面;

步骤2:在甲板平台上垂直焊接主钩吊环,在外板下口垂直焊接副钩吊环,所述主钩吊环和副钩吊环的载重量均应大于舷侧分段的重量;

步骤3:在外板舷墙与甲板平台的衔接处设置第一加强板,所述外板舷墙的边沿设置有企口,在外板舷墙企口处设置第二加强板;

步骤4:在主钩吊环上设置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主钩吊环上,另一端依次经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固定在吊车的吊钩上,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中间段搭挂在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侧面板上;所述第一加强板的拉应力应大于吊装时第一钢丝绳施加在外板上的合应力,第二加强板的屈服强度应大于吊装时第一钢丝绳施加在第二加强板上的压应力;在副钩吊环上设置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副钩吊环上,另一端固定在吊车吊钩上;

步骤5:启动吊车,主钩吊环和副钩吊环配合使用对舷侧分段进行平吊或翻身吊装;

步骤6:舷侧分段吊装定位结束后,拆除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吊装完成。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板厚均应大于第一钢丝绳的直径。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为型钢加强板,第一加强板采用的是斜撑加强板。

作为优选地,所述主钩吊环和副钩吊环均至少为一组,多个主钩吊环呈线状均匀分布在甲板平台上,多个副钩吊环呈线状均匀分布在外板下口。

作为优选地,所述主钩吊环与第一加强板一一对应设置。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吊装工作开始之前,通过在甲板平台上固定主钩吊环、外板下口固定副钩吊环,在外板舷墙与甲板平台的衔接处固定第一加强板,在外板舷墙企口处固定第二加强板,能够对分段结构进行保护,避免吊装过程中第一钢丝绳对外板舷墙企口造成损坏,且能够避免分段翻身时其结构发生变形,能够保证带外板舷墙和舱口围的舷侧分段结构的完整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分段的修复工作;同时,分段翻身时,不需要更换主、副钩的位置,能够保证分段一次吊装到位,进一步提高了分段的吊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带外板舷墙和舱口围的舷侧分段的吊装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标号的具体含义为:1为舷侧分段,2为主钩吊环,3为第一加强板,4为第二加强板,5为副钩吊环,6为外板,7为外板舷墙,8为甲板平台,9为第一钢丝绳,10为第二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结合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带外板舷墙和舱口围的舷侧分段的吊装方法,在吊装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在甲板平台上固定主钩吊环2、外板下口固定副钩吊环5,在外板舷墙7与甲板平台8的衔接处固定第一加强板3,在外板舷墙7企口处固定第二加强板4,在分段平吊或翻身时,固定在主钩吊环上的钢丝绳搭挂在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上,副钩吊环正常抛钩使用,起到扶正的作用。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吊装步骤:

步骤1:将舷侧分段1的内纵壁朝上放置在地面上,并将其内纵壁作为分段基面;

步骤2:在甲板平台8上垂直焊接至少一组主钩吊环2,主钩吊环2呈线状均匀分布在甲板平台上。在外板6下口垂直焊接至少一组副钩吊环5,副钩吊环5呈线状均匀分布在外板下口。所述主钩吊环6的总载重量、副钩吊环5的总载重量均应大于舷侧分段1的重量。

步骤3:在外板舷墙7与甲板平台8的衔接处设置第一加强板3,所述外板舷墙7的边沿设置有企口,在外板舷墙7企口处设置第二加强板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3为型钢斜撑加强板,第二加强板4为型钢保护加强板,且第一加强板3与主钩吊环2一一对应设置。

步骤4:在主钩吊环2上设置第一钢丝绳9,副钩吊环5上设置第二钢丝绳10。所述第一钢丝绳9的一端固定在主钩吊环2上,另一端依次经第一加强板3和第二加强板4固定在吊车的吊钩上,第一钢丝绳9的中间段搭挂在第一加强板3和第二加强板4的侧面板上。所述第二钢丝绳10的一端固定在副钩吊环5上,另一端固定在吊车吊钩上。

所述第一加强板3和第二加强板4的板厚均应大于第一钢丝绳9的直径,第一加强板3的拉应力应大于吊装时第一钢丝绳9施加在外板上的合应力,以避免吊装过程中分段舷墙结构产生变形;第二加强板4的屈服强度应大于吊装时第一钢丝绳施9加在第二加强板上的压应力,以避免吊装过程中第一钢丝绳对外板舷墙企口造成损坏。

步骤5:启动吊车,主钩吊环2和副钩吊环5配合使用对舷侧分段1进行平吊或翻身吊装。在舷侧分段平吊或直立翻身时,主钩吊环2直接提升,副钩吊环起5到辅助调整的作用,第一钢丝绳的中间段搭挂在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侧面板上,第二钢丝绳处于自然伸张状态。在整个吊装过程中,不用跟换主、副钩位置,可以一次吊装到位,同时,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能够对舷侧分段结构进行保护,确保外板舷墙的完整性。

步骤6:舷侧分段吊装定位结束后,松钩并拆除第一钢丝绳9、第二钢丝绳10、第一加强板3和第二加强板4,吊装完成。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