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头纵向移动结构、取料方法及贴标机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24336发布日期:2018-06-30 07:5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头纵向移动结构、取料方法及贴标机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贴标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吸头纵向移动结构、取料方法及贴标机构。



背景技术:

贴标机(Labeller),是将成卷的不干胶纸标签(纸质或金属箔)粘贴在PCB、产品或规定包装上的设备。

贴标机包括储标组件、拾标组件、剥离组件、传送组件及支架,所述储标组件包括基板、载标板、第一储标槽、第一调整装置和第二调整装置,所述基板装设于支架,所述第一储标槽位于载标板上方,所述基板、第一调整装置和第二调整装置位于载标板下方。所述第二调整装置用于调整载标板在竖直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二调整装置包括安装板、气缸、伸缩杆和抵顶座;由所述气缸带动伸缩杆做伸缩运动,从而带动抵顶座在竖直方向运动,以使得抵顶座带动载标板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所述剥离组件包括:第二固定装置、第二运动装置和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包括上夹片、下夹片及操作部,当需要将标签剥离时,操作部控制上夹片及下夹片夹紧底板的操作板,从而夹取标签。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夹片每次只能夹取一个标签,工作效率低。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吸头纵向移动结构、取料方法及贴标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夹片只能夹取一个标签,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头纵向移动结构,其中,包括Y轴移动组件及辅料吸附组件;所述Y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一Y轴移动部件及第二Y轴移动部件;所述辅料吸附组件包括:第一辅料吸附部件、第二辅料吸附部件、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及第四辅料吸附部件;

所述第一Y轴移动部件与第一辅料吸附部件及第二辅料吸附部件相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辅料吸附部件及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二者之任一上升时,二者之另一下降;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件与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及第四辅料吸附部件相连接,用于带动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及第四辅料吸附部件二者之任一上升时,二者之另一下降;

所述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与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并列设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一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之任一用于吸附辅料,二者之另一闲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两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同时下降取料;

所述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与第四辅料吸附部件并列设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一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之任一用于吸附辅料,二者之另一闲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两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同时下降取料。

进一步地,所述Y轴移动组件还包括:Y轴端盖、Y轴左侧板、Y轴右侧板、Y轴前侧板及Y轴后侧板;所述Y轴端盖、Y轴左侧板、Y轴右侧板、Y轴前侧板及Y轴后侧板合围形成电机收容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Y轴移动部件包括:第一Y轴转动电机、第一Y轴主动轮、第一Y轴传动带、第一Y轴从动轮、第一Y轴移动块及第一Y轴连接板;所述第一Y轴转动电机、第一Y轴主动轮、第一Y轴传动带及第一Y轴从动轮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Y轴移动块与第一Y轴连接板连接形成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设置有两个,分别适配于第一Y轴传动带的一个侧边带;所述第一Y轴移动块呈L型,其短边板块设置有适配于第一Y轴传动带的内侧齿,而其长边板块则螺纹连接于第一Y轴连接板;所述第一Y轴连接板一侧连接于第一Y轴移动块的长边板块,另一侧用于固定连接辅料吸附组件。

进一步地,Y轴左侧板向下延伸设置有一条形板,第一Y轴从动轮固定于条形板背离电机容纳腔一侧,所述条形板面向电机容纳腔一侧则固定连接有一导轨固定块,所述导轨固定块面向第一Y轴连接板一侧并列设置有两个条形导轨;所述第一Y轴连接板面向条形导轨一侧固定有两个分别与条形导轨适配的Y轴滑块;所述第一Y轴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轴心垂直于Y轴左侧板,且其输出轴贯穿Y轴左侧板而伸出电机收容腔,所述第一Y轴主动轮套设且固定于第一Y轴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外缘,所述第一Y轴从动轮设置于第一Y轴主动轮正下方,所述第一Y轴传动带套设于第一Y轴主动轮与第一Y轴从动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件与第一Y轴移动部件采用相同的零件配置;其中,第二Y轴转动电机与第一Y轴转动电机堆叠设置于电机收容腔内;第二Y轴主动轮、第二Y轴传动带、第二Y轴从动轮、第二Y轴移动块及第二Y轴连接板,分别与第一Y轴主动轮、第一Y轴传动带、第一Y轴从动轮、第一Y轴移动块及第一Y轴连接板以Y轴前侧板中心面为对称中心镜像对称。

进一步地,四个辅料吸附部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辅料吸附部件包括:L型连接板、移动柱、弹簧、一字型限位块、母接头、锁环、公接头、吸头连接块及吸头;所述L型连接板长边板块固定连接于贴标机构中的Y轴移动组件;所述移动柱由上至下依次贯穿一字型限位块及L型连接板的短边板块,且可沿该短边板块的法线方向移动;所述弹簧套设于移动柱外缘;所述母接头上端固定连接于一字型限位块,所述公接头下端固定连接于吸头连接块;所述锁环上端套设于母接头下端外缘,下端套设于公接头上端外缘,而所述公接头上端插入连接于母接头下端,并通过锁环锁紧;所述吸头连接块位于移动柱下方,吸头固定于吸头连接块下端;

所述一字型限位块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气管接头,并开设有一端连通气管接头的进气孔,所述母接头设置有与进气孔连通的母接头气孔,所述公接头设置有与母接头气孔连通的公接头气孔,所述吸头连接块设置有与公接头气孔连通的连接块气孔,所述吸头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吸附辅料的吸头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L型连接板短边中部开设有一锁环收容孔,所述锁环下端收容并限位于锁环收容孔;所述锁环收容孔两侧各设有一移动柱穿透孔,所述移动柱则贯穿移动柱穿透孔设置;所述一字型连接块设置有两个移动柱导向孔,两个移动柱导向孔分别与两个移动柱穿透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一字型限位块下端中部开设有一母头收容槽,所述母头收容槽设置于进气孔及母接头气孔之间;所述母接头上端固定于母头收容槽内,一字型限位块下端面贴合有一宽度大于母头收容槽直径的限位螺母,所述母接头通过限位螺母顶持一字型限位块;所述母接头下端开设有一公头连接槽,所述公接头上端插入于公头连接槽,且所述公接头与母接头过盈配合。

一种基于所述吸头纵向移动结构实现的取料方法,其中,所述取料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A、检测辅料尺寸,并根据所检测结果判断辅料尺寸是否适于同时使用两个辅料吸附部件,若是则执行步骤B,若否则执行步骤D;

步骤B、由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下降,同时由第二Y轴移动部件带动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同步下降,而后执行步骤C;

步骤C、由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下降,同时由第二Y轴移动部件带动第四辅料吸附部件同步下降;

步骤D、由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下降取料,而后执行步骤E;

步骤E、由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下降取料。

一种贴标机构,其中,所述贴标机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吸头纵向移动结构。

本发明所提供的吸头纵向移动结构,由于采用了Y轴移动组件及辅料吸附组件;其中的第一Y轴移动部件与第一辅料吸附部件及第二辅料吸附部件相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辅料吸附部件及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二者之任一上升时,二者之另一下降;第二Y轴移动部件与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及第四辅料吸附部件相连接,用于带动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及第四辅料吸附部件二者之任一上升时,二者之另一下降;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与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并列设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一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之任一用于吸附辅料,二者之另一闲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两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同时下降取料;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与第四辅料吸附部件并列设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一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之任一用于吸附辅料,二者之另一闲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两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同时下降取料。使得应用有该结构的贴标机构在取料时,可根据辅料尺寸选择同时使用两个辅料吸附部件还是仅使用一个辅料吸附部件,可适用于多种辅料;且每个Y轴移动部件皆连接有两个辅料吸附部件,而该两个辅料吸附部件在一个下降时,另一个上升,使得取料时可通过该两个辅料吸附部件先后两次取料,省去了两次取料过程中的Y轴移动组件的移动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Y轴移动组件较佳实施例中与辅料吸附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Y轴移动组件较佳实施例中第一Y轴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Y轴移动组件较佳实施例中所连接辅料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Y轴移动组件较佳实施例中所连接辅料吸附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应用于贴标机的贴标机构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吸头纵向移动结构包括Y轴移动组件及辅料吸附组件,所述Y轴移动组件包括:第一Y轴移动部件及第二Y轴移动部件;所述辅料吸附组件包括:第一辅料吸附部件、第二辅料吸附部件、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及第四辅料吸附部件;所述第一Y轴移动部件与第一辅料吸附部件及第二辅料吸附部件相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辅料吸附部件及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二者之任一上升时,二者之另一下降;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件与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及第四辅料吸附部件相连接,用于带动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及第四辅料吸附部件二者之任一上升时,二者之另一下降;所述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与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并列设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一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之任一用于吸附辅料,二者之另一闲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两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同时下降取料;所述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与第四辅料吸附部件并列设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一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之任一用于吸附辅料,二者之另一闲置;在辅料尺寸适于使用两个辅料吸附部件时,二者同时下降取料。

具体实施时,所述Y轴移动组件包括:Y轴端盖6511、Y轴左侧板(隐藏未图示)、Y轴右侧板6512、Y轴前侧板6513、Y轴后侧板6514、第一Y轴转动电机6521、第一Y轴主动轮6522、第一Y轴传动带6523、第一Y轴从动轮6524、第一Y轴移动块6525、第一Y轴连接板6526、第二Y轴转动电机6531、第二Y轴主动轮、第二Y轴传动带、第二Y轴从动轮、第二Y轴移动块及第二Y轴连接板。

所述Y轴端盖6511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于转动传动轴6470下端面。所述Y轴端盖6511、Y轴左侧板、Y轴右侧板6512、Y轴前侧板6513及Y轴后侧板6514合围有一电机收容腔,所述第一Y轴转动电机6521及第二Y轴转动电机6531皆固定于所述电机收容腔内。

所述第一Y轴转动电机6521、第一Y轴主动轮6522、第一Y轴传动带6523、第一Y轴从动轮6524、第一Y轴移动块6525及第一Y轴连接板6526连接形成第一Y轴移动部件,二Y轴转动电机、第二Y轴主动轮、第二Y轴传动带、第二Y轴从动轮、第二Y轴移动块及第二Y轴连接板则连接形成第二Y轴移动部件,所述第一Y轴移动部件与第二Y轴移动部件区别仅在于以下两点:1、第一Y轴转动电机6521与第二Y轴转动电机6531上下位设置(即堆叠设置,也就是说二者中一个位置较高,一个位置较低);2、第一Y轴传动带6523及第二Y轴传动带长度不同。除以上两点外,第一Y轴移动部件与第二Y轴移动部件结构相同,且二者对称设置。

下文以第一Y轴移动部件为例,介绍第一Y轴移动部件与第二Y轴移动部件的具体结构,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第一Y轴转动电机6521位置高于第二Y轴转动电机6531,还是低于第二Y轴转动电机6531,都无实质影响。

所述第一Y轴转动电机6521输出轴轴心垂直于Y轴左侧板,且其输出轴贯穿Y轴左侧板而伸出电机收容腔,所述第一Y轴主动轮6522套设且固定于第一Y轴转动电机6521的输出轴(固定方式优选过盈连接),所述第一Y轴从动轮6524设置于第一Y轴主动轮6522正下方,所述第一Y轴传动带6523套设于第一Y轴主动轮6522与第一Y轴从动轮6524之间。所述第一Y轴主动轮6522及第一Y轴从动轮6524皆为传动齿轮,所述第一Y轴传动带6523则为两个传动齿轮的同步齿形带。

装配后的第一Y轴传动带6523必然在第一Y轴主动轮6522及第一Y轴从动轮6524的支撑下形成O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Y轴移动块6525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Y轴移动块6525皆呈L型且分别固定于第一Y轴传动带6523的两边,第一Y轴移动块6525的长边板块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第一Y轴连接板6526,短边板块面向第一Y轴传动带6523一侧设置有多个同步移动齿,所述同步移动齿适配于第一Y轴传动带6523(同步齿形带)内侧的齿。

所述第一Y轴连接板6526一侧贴合于第一Y轴传动带6523外侧面,且第一Y轴连接板6526与第一Y轴移动块6525的长边稳定夹持于第一Y轴传动带6523,且随第一Y轴传动带6523同步升降。第一Y轴移动块短边板块通过其内侧齿贴合于第一Y轴传动带后,通过长边板块螺纹连接第一Y轴连接板,随着螺纹逐渐紧固,第一Y轴连接板与第一Y轴移动块短边板块之间的间距减小,直至第一Y轴连接板与第一Y轴移动块固定于第一Y轴传动带,可随其同步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Y轴左侧板向下延伸设置有一条形板,第一Y轴从动轮6524固定于条形板背离电机容纳腔一侧,所述条形板面向电机容纳腔一侧则固定连接有一导轨固定块,所述导轨固定块面向第一Y轴连接板6526一侧并列设置有两个条形导轨。所述第一Y轴连接板6526面向条形导轨一侧固定有两个分别与条形导轨适配的Y轴滑块。

两个第一Y轴移动块6525在同一时间必然一个升,一个降,这是为了先后完成两个辅料的吸附,在提高贴标效率的同时可以防止两个吸头同时吸附辅料,形成误操作。所述第二Y轴移动部件并非是必须设置的,这取决于辅料的规格,若第二Y轴移动部件无需使用,则其直接不运行即可,也无需拆除。若第二Y轴移动部件需要使用,则在同一时间,第一Y轴移动块6525中的前侧移动块与第二Y轴移动块中的前侧移动块必然同步升降。

吸头的Y轴移动过程(以无需第二Y轴移动部件为例):第一Y轴转动电机6521转动,带动第一Y轴主动轮6522转动;第一Y轴主动轮6522通过第一Y轴传动带6523带动第一Y轴从动轮6524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Y轴移动块6525、第一Y轴连接板6526、Y轴滑块沿条形导轨移动,进而由第一Y轴连接板6526带动辅料吸附组件6600中的一个辅料吸附部件移动。

所述辅料吸附组件6600由结构相同的四个辅料吸附部件组成,四个辅料吸附部件分别为第一辅料吸附部件、第二辅料吸附部件、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及第四辅料吸附部件。其中,第一辅料吸附部件连接于第一Y轴连接板6526中的前侧连接板;第二辅料吸附部件连接于第一Y轴连接板6526中的后侧连接板;第三辅料吸附部件连接于第二Y轴连接板中的前侧连接板;第四辅料吸附部件连接于第二Y轴连接板中的后侧连接板。

如图3及4所示,以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为例,所述第一辅料吸附部件包括:L型连接板6610、移动柱6620、弹簧6630、一字型限位块6640、母接头6650、锁环6660、公接头6670、吸头连接块6680及吸头6690。所述L型连接板6610的长边固定连接于第一Y轴连接板6526背离第一Y轴传动带6523一侧,其短边中部开设有一锁环收容孔,所述锁环收容孔两侧各设有一移动柱穿透孔,所述锁环6660下端收容并限位于锁环收容孔,而移动柱6620则贯穿移动柱穿透孔设置,移动柱6620下端面贴合于吸头连接块6680,上端贯穿一字型限位块6640设置。所述一字型连接块设置有两个移动柱导向孔,两个移动柱导向孔分别与两个移动柱穿透孔同轴设置。

所述一字型限位块6640下端中部开设有一母头收容槽,所述母接头6650上端固定连接于母头收容槽,一字型限位块6640下端面贴合有一宽度大于母头收容槽直径的限位螺母,所述母接头6650通过限位螺母顶持一字型限位块6640。

所述母接头6650下端开设有一公头连接槽,所述公接头6670上端插入于公头连接槽,且通过公头连接槽与母接头6650过盈配合。所述锁环6660过盈配合连接于母接头6650外缘。

所述公接头6670与吸头连接块6680固定连接,所述吸头连接块6680下端开设有一吸头收容槽,所述吸头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吸头收容槽内。优选所述吸头为塑胶吸头。

当需要更换吸头时,下压一字型限位块6640及移动柱6620,直至一字型限位块6640抵住L型连接板6610的锁环收容孔底部,然后继续下压移动柱6620,向吸头连接块6680上端面施压,直至公接头6670与母接头6650分离,而后将公接头6670、吸头连接块6680及吸头取下即可实现吸头的快速更换。而后,将新的接头、吸头连接块6680及公接头6670重新插入母接头6650即可,此时,一字型限位块6640与移动柱6620已在弹簧6630的恢复力推动下复位。

所述一字型限位块6640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一气管接头,并开设有一端适配于气管接头位置,一端连通母头收容槽的进气孔,所述母接头6650设置有与进气孔连通的母接头气孔,所述公接头6670设置有与母接头气孔连通的公接头气孔,所述吸头连接块6680设置有与公接头气孔连通的连接块气孔,所述吸头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吸附辅料的吸头气孔,所述辅料通过负压吸附至吸头6690。

本发明所提供的Y轴移动组件,由于采用了第一Y轴转动电机、第一Y轴主动轮、第一Y轴传动带、第一Y轴从动轮、第一Y轴移动块及第一Y轴连接板;简化了纵向位移机构,且本发明所提供的Y轴移动组件用于控制辅料吸附组件,相对于控制载标板上下移动的结构而言,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辅料可以以辅料卷滚动的方式持续提供辅料,而由辅料吸附组件进行位移后取料并贴标。当然,这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结构可以实现的效果,并非指贴标机只能使用这种结构,该部分不应看做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贴标机构,如图5所示,其包括:贴标支架组件6100、X轴移动组件6300、Y轴移动组件6500、Z轴移动组件6200、旋转组件6400及辅料吸附组件6600。其中,所述辅料吸附组件6600固定连接于Y轴移动组件6500,所述Y轴移动组件6500固定连接于旋转组件6400,所述旋转组件6400固定连接于X轴移动组件6300,所述X轴移动组件6300固定连接于Z轴移动组件6200,所述Z轴移动组件6200架设于贴标支架组件6100,所述贴标支架组件6100可拆卸连接于后电器柜上方的壳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取料方法,其基于上述的吸头纵向移动结构实现,包括步骤如下:S100、检测辅料尺寸,并根据所检测结果判断辅料尺寸是否适于同时使用两个辅料吸附部件,若是则执行S200,若否则执行S400。

S200、由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下降,同时由第二Y轴移动部件带动第三辅料吸附部件同步下降,而后执行S300。

S300、由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下降,同时由第二Y轴移动部件带动第四辅料吸附部件同步下降。

S400、由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下降取料,而后执行步骤S500。

S500、由第一Y轴移动部件带动第二辅料吸附部件下降取料。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一个辅料吸附部件时,第一Y轴移动部件取料还是第二Y轴移动部件取料都是可以的,二者一个工作一个闲置只是控制方式上的等同替换。同理,第一辅料吸附部件与第二辅料吸附部件哪个先取料哪个后取料,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无实质影响。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