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喷涌的盛液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743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止喷涌的盛液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盛液池,尤其涉及到一种可防止喷涌的盛液池。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底部进液的盛液池中,都是采用敞口式结构,直接向盛液池中注入液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直接无遮挡的进液方式,会对盛液池中的液体造成冲击,从而影响到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缓和进液对池中的液体造成冲击的可防止喷涌的盛液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防止喷涌的盛液池,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一对内端板和一对侧板,所述的底板与所述的一对内端板和一对侧板构成内池,所述的底板在两侧内端板的外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对连接所述的一对侧板的外端板,所述的底板和一对侧板与相应一侧的内端板和外端板分别构成一个外池,所述的底板上在内池的中央开设有进液口、在进液口位于侧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板,该对挡板的上端设置有连接该对挡板的顶板,顶板的中心正对着所述的进液口,顶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的进液口在顶板长度方向上的孔径的两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可防止喷涌的盛液池中,所述的底板在外池中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叶轮的底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可防止喷涌的盛液池中,所述的一对侧板的顶端内侧还开设有用于搁置内池盖板的搁置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液口的上方设置由一对挡板和顶板构成的缓冲机构,大大地缓和了进液对池中液体所造成的冲击,保证了池中液体对待处理工件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防止喷涌的盛液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记为:10、进液口,11、底板,12、底座,13、前侧板,131、前搁置台阶,14、后侧板,14、后搁置台阶15、左内端板,16、右内端板,17、左外端板,171、左外过孔,18、右外端板,181、右外过孔,21、挡板,22、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防止喷涌的盛液池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防止喷涌的盛液池,包括:底板11,底板11上设置有左、右内端板15和16以及前、后侧板13和14,所述的底板11与左、右内端板15和16以及前、后侧板13和14构成内池,所述的底板11在左内端板15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前、后侧板13和14的左外端板17、在右内端板16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前、后侧板13和14的右外端板18,所述的底板11与所述的前、后侧板13和14、左内端板15、左外端板17构成左侧的外池,所述的底板11与所述的前、后侧板13和14、右内端板16、右外端板18构成右侧的外池,如图2所示,所述的底板11上在内池的中央开设有进液口10、在进液口10位于前、右侧板13和1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板21,该对挡板21的上端设置有连接该对挡板21的顶板22,顶板22的中心正对着所述的进液口10,顶板22的长度L不小于所述的进液口10在顶板22长度方向上的孔径D的两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11在左右两侧的外池中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叶轮的底座12;所述的左外端板17上还设置有左外过孔171,所述的右外端板18上还设置有右外过孔181;如图2所示,所述的前、后侧板13和14顶端内侧还分别开设有用于搁置内池盖板的搁置台阶131和141(内池盖板属于本领域的惯常技术,图中未示出)。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设置在进液口10的上方的由一对挡板21和位于这一对挡板21顶端的顶板22构成的缓冲机构,大大地缓和了进液对池中液体所造成的冲击,保证了池中液体对待处理工件的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