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魔术贴扎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9636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魔术贴扎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魔术贴扎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魔术贴扎带。



背景技术:

魔术贴扎带,又名魔术贴束线带,粘扣带扎带,它与普通的扎带有不同之处,普通的扎带,设计有止退功能,只能越扎越紧。而魔术贴扎带采用魔术贴制作原理,它是一种连接辅分公母两面,一面是细小柔软的纤维另一面是较硬的像小毛抓的东西。一下就贴在一起了。在受到一定的拉力下,富有弹性的勾被拉直,从绒圈上松胶而打开,然后又恢复原有的勾型,如此反复开合可达一万次之多,粘扣带广泛应用于各类物品经常开合或扣合的位置。

然而现在的市场上的魔术贴扎带,结构简单,粘扣带都只能采用车缝的办法固定于产品或物件上,造成工序的复杂,浪费了人工,且在使用时,不够方便,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魔术贴扎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魔术贴扎带,包括主体结构和刺毛层,所述主体结构设置有正面和反面,所述主体结构正面为魔术贴扎带子粘部位,其表面粘接有绒毛纤维层,所述主体结构反面为魔术贴扎带母粘部位,其表面的相反于绒毛纤维层的一侧粘接有刺毛层,所述刺毛层的一侧缝接有撕手,所述主体结构的一侧通过连接块连接有穿线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主体结构厚度为3mm,宽度为15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撕手为椭圆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刺毛层宽度与绒毛纤维层宽度一致,稍小于主体结构宽度。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绒毛纤维层和刺毛层均为粘接在主体结构的正反两个表面,制作该魔术贴扎带时节约时间,使该魔术贴扎带制作成本较低,从而使该魔术贴扎带利润空间更大,其次通过在主体结构的一端缝接有撕手,使该魔术贴扎带使用更加方便,顺手,从而使该魔术贴扎带在市场上具有较强前景和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魔术贴扎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魔术贴扎带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魔术贴扎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主体结构、2-纤维绒毛层、3-撕手、4-刺毛层、5-穿线孔、6-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魔术贴扎带,包括主体结构1和刺毛层4,主体结构1设置有正面和反面,主体结构1正面为魔术贴扎带子粘部位,其表面粘接有绒毛纤维层2,主体结构1反面为魔术贴扎带母粘部位,其表面的相反于绒毛纤维层2的一侧粘接有刺毛层4,刺毛层4的一侧缝接有撕手3,所述主体结构1的一侧通过连接块6连接有穿线孔。

主体结构1厚度为3mm,宽度为15mm,撕手3为椭圆形结构,方便使用者通过撕手3将该魔术贴扎带进行捆绑与拆卸,刺毛层4宽度与绒毛纤维层2宽度一致,且稍小于主体结构1宽度,绒毛纤维层2和刺毛层4均为粘接在主体结构1的正反两个表面,制作该魔术贴扎带时节约时间,使该魔术贴扎带制作成本较低,相对利润空间增大。

工作原理:该新型魔术贴扎带在制作时,首先,裁取合适大小的主体结构1,在主体结构1的一侧缝接上撕手3,在主体结构1另一侧缝接连接块6,且连接块6的一端缝接有圆柱形穿线孔5,其次,在主体结构1的正面粘接上纤维绒毛层2,在主体结构1的反面粘接上刺毛层4,再有,在使用时,将线穿入在穿线孔6,通过魔术贴扎带主体结构1将多根线缠绕,再通过纤维绒毛层2和刺毛层4进行粘连,从而完成对线组的绑扎,最后,需要解开时,通过撕手3将刺毛层4与纤维绒毛层2拉开,完成对整个线组的绑扎与拆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