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8273阅读:1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



背景技术:

钢管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最常见的材料,但在有些行业,对所用钢管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规格误差小,对钢管的品相、外观的要求也极其荷刻。因此,对于要求高的钢管在运输环节要特别加以保护,防止钢管表面出现撞痕、划伤等瑕疵。以往,缺乏这类专用的包装运输用具,不仅包装、装卸麻烦费事,还常常造成钢管运达后合格率低,影响使用,影响效率、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在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操作简便、便于装卸、可有效保护钢管免受撞伤的高端钢管包装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其特征在于:由上框架、下框架组成,上框架连接于下框架之上,所述上框架,分为内端上框架、外端上框架,所述下框架分为内端下框架、外端下框架,所述内端上框架、外端上框架、内端下框架、外端下框架结构相同,均由U型框架、上垫木、弧形垫块、加强筋组成,上垫木设置于U型框架上部,弧形垫块均布于U型框架内底部,加强筋对称固装于U型框架底部内角部。

而且,所述弧形垫块为六个,六个弧形垫块均布固装于U型框架内底部,其弧度与钢管弧度相匹配。

而且,所述加强筋,其斜度与捆装钢管底部斜角相匹配。

而且,所述内端下框架,其上设置有辊轴。

而且,所述辊轴为两个,两个辊轴分左右设置于内端下框架底部。

而且,所述外端下框架,其底部设置有支脚。

而且,所述内端上框架、外端上框架,其上部设置有拉紧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结构简单,制作容易。

2.本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其内端下框架对称设置有辊轴,外端下框架设置有支架,装卸集装箱十分方便且放置平稳。

3.本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设置拉紧螺杆,可使包装整体牢固牢靠。

4.本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设置有上垫木、弧形垫块其弧形垫块的弧度与钢管弧度相匹配,可使捆装钢管固定更加牢固,更加有效保护钢管,使钢管免受硬性挤压,避免出现压坑、划痕。

5.本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装卸集装箱方便稳固、可保护钢管免受硬性挤压、避免钢管出现压坑、划痕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

附图说明

图1为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后视图

图3为图1右视图。

附图标注说明:

1-拉紧螺杆,2-上垫木,3-U型框架,4-加强筋,5-弧形垫块,6-捆装钢管,7-辊轴,8-支脚,9-内端上框架,10-外端上框架,11-外端下框架,12-内端下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由上框架、下框架组成,上框架连接于下框架之上。上框架,分为内端上框架9、外端上框架10;下框架分为内端下框架12、外端下框架11。内端上框架、外端上框架、内端下框架、外端下框架结构相同,均由U型框架3、上垫木2、弧形垫块5、加强筋4组成,上垫木设置于U型框架上部,弧形垫块均布于U型框架内底部,加强筋对称固装于U型框架底部内角部。

弧形垫块为六个,六个弧形垫块均布固装于U型框架内底部,其弧度与钢管弧度相匹配。

加强筋,其斜度与捆装钢管底部斜角相匹配。

内端下框架,其上设置有辊轴7。辊轴为两个,两个辊轴分左右设置于内端下框架底部。

外端下框架,其底部设置有支脚8。内端上框架、外端上框架,其上部设置有拉紧螺杆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利用本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包装运输钢管时,首先将钢管打包成捆装钢管6,然后将捆装钢管一端放置于内端下框架,另一端放置于外端下框架,设置上垫木;然后将上框架连接到下框架上,再将捆装钢管放置于上框架内,设置上垫木,设置拉紧螺杆。向集装箱装钢管时,用吊装设备将整个上框架、下框架及捆装钢管吊起,使内端下框架、内端上框架向内,在内端下框架上设置的辊轴的作用下,将捆装钢管慢慢送入集装箱内即可。由于本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本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其内端下框架对称设置有辊轴,外端下框架设置有支架,装卸集装箱十分方便且放置平稳;本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设置拉紧螺杆,可使包装整体牢固牢靠;本高端钢管集装箱运输包装架,设置有上垫木、弧形垫块其弧形垫块的弧度与钢管弧度相匹配,可使捆装钢管固定更加牢固,更加有效保护钢管,使钢管免受硬性挤压,避免出现压坑、划痕。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