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调节升降的传送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9557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调节升降的传送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送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调节升降的传送车。



背景技术:

传送车在工农业、机场、车站等地方具有广泛的用途。现有的传送车一般没有升降可调节机构,在传送不同高度的物料时,往往需要不同高度的传送车,限制了传统的传送车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够调节升降的传送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能够调节升降的传送车,包括支架、位于支架上的传送带、从动辊、主动辊、带动所述主动辊转动的电机;所述传送车还包括可调节支架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对称地设于所述支架下方一侧的第一液压油缸及第二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通过第一Y型前支撑杆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缸通过第二Y型前支撑杆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及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下部分别与第一正方体形滑板及第二正方体形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正方体形滑板及第二正方体形滑板的下部分别锁紧连接有四个第一万向轮及四个第二万向轮。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支架在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

进一步地,其中四个所述第一万向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正方体形滑板下部的四个顶点处,四个所述第二万向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正方体形滑板下部的四个顶点处。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传送带的两侧纵向设置有与传送带一体成型的防漏凸块,所述传送带的中部纵向等距离设置有与所述防漏凸块垂直、且与所述传送带一体成型的防滑压纹。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防漏凸块为扇形圆柱体结构,所述扇形圆柱体结构的半径为5-20cm,所述防滑压纹的高度为0.1-1cm,相邻所述防滑压纹之间的距离为1-10cm。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扇形圆柱体结构的半径为10cm,所述防滑压纹的高度为0.5cm,相邻所述防滑压纹之间的距离2cm。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支架下方的另一侧分别可旋转连接有对称的第一后支撑杆及第二后支撑杆,所述第一后支撑杆及第二后支撑杆上分别锁紧连接有第三万向轮和第四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送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节支架的高度进而调节所述传送车的高度,扩大了传送车的使用范围,同时,所述传送车的两侧设有挡板,能够防止大件物料从传送车侧面掉落;所述传送带亦设有防侧漏及防滑结构,具有防侧漏和防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节升降的传送车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S1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传送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第一挡板;11-传送带;12-第三万向轮;13-第一万向轮;14-第二万向轮;15-第一液压油缸;16-第一Y形前支撑杆;17-支架;18-第二Y形前支撑杆;19-第一手柄;115-第二液压油缸;116-从动辊;117-第四万向轮;118-主动辊;119-第一后支撑杆;120-第二后支撑杆;122-第一正方体形滑板;123-第二正方体形滑板;124-第二挡板;125-第二手柄;21-轴承;22-第一轴承杆;4-防漏凸块;41-防滑压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能够调节升降的传送车,包括支架17、位于支架17上的传送带11、从动辊116、主动辊118、带动所述主动辊118转动的电机(未示出),所述传送车还包括可调节支架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支架17固定连接,起到支撑所述支架17的作用,当需要调节所述传送车的高度时,调节所述升降机构来调节所述支架17的高度,进而调节所述传送车的高度。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17的内部,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主动辊118旋转,所述主动辊118带动所述传送带11旋转,所述传送带11带动所述从动辊116同步旋转,所述升降机构可以是液压油缸或气压缸的一种,优选为液压油缸,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所述液压油缸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不需要连接气管,使用方便。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对称地设于所述支架17下方一侧的第一液压油缸15及第二液压油缸115,所述第一液压油缸15通过第一Y型前支撑杆16与所述支架1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缸115通过第二Y型前支撑杆18与所述支架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油缸15及第二液压油缸115的油压杆(未示出)分别与第一Y型前支撑杆16及第二Y型前支撑杆18一体成型,以共同起到支撑所述支架17的作用;当需要调节支架17的高度时,可以分别同步转动第一液压油缸15及第二液压油缸115的第一手柄19和第二手柄125,起到升高所述支架17的作用,进而升高所述传送车;当需要降低所述支架17的高度时,可以同步转动调节上述两个液压油缸的泄压开关(未示出),即可将所述支架17的高度降低至原高度,进而将所述传送车的高度恢复至原高度;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液压油缸15的下部连接有第一正方体形滑板122,所述第二液压油缸115的下部连接有第二正方体形滑板123,所述第一正方体形滑板122及第二正方体形滑板123的下部分别锁紧连接有四个第一万向轮13及四个第二万向轮14。所述第一正方体形滑板122、第二正方体形滑板123、第一万向轮13及第二万向轮14可以带动支架及液压油缸一起移动。

具体实施时,四个所述第一万向轮1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正方体形滑板122下部的四个顶点处,四个所述第二万向轮14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正方体形滑板123下部的四个顶点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分配上述第一正方体形滑板122及第二正方体形滑板123所承载的压力,便于所述传送车在泥泞道路上通行,以免陷入泥中过深。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17在位于所述传送带11的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挡板1及第二挡板124,所述挡板用于防止物料被传送至较高的高度时,从所述传送车的两车坠落。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所述传送带11的两侧纵向设置有与传送带11一体成型的防漏凸块4,所述传送带的中部纵向等距离设置有与所述防漏凸块4垂直、且与所述传送带11一体成型的防滑压纹41。所述防漏凸块4起到将所述传送带11上的物料小件物料或颗粒状物料阻挡住,防止物料从传送带的两侧滑落的效果,所述防滑压纹41用于防止被传送物件上下打滑。

具体实施时,所述防漏凸块4为扇形圆柱体结构,所述扇形圆柱体结构的半径为5-20cm,所述防滑压纹41的高度为0.1-1cm,相邻所述防滑压纹41之间的距离为1-10cm。

具体实施时,所述扇形圆柱体结构的半径为10cm,所述防滑压纹41的高度为0.5cm,相邻所述防滑压纹41之间的距离为2cm。所述传送带11主要用于传输打包的玉米种子,物件较大,所述防漏凸块4的高度不能太低,同时,为了起到较好的防滑效果,所述防滑压纹41的宽度不易过大或过小且相邻所述防滑压纹41的距离优选为2cm,以保证所述防滑压纹41起到较好的防滑作用。所述防滑压纹41由专门的压琨在传送带制备过程中压制而成,所述防漏凸块4与所述传送带11通过模具一体成型。

具体实施时,所述支架17的下方的另一侧分别可旋转地连接有对称的第一后支撑杆119及第二后支撑杆120,所述第一后支撑杆119及第二后支撑杆120上分别锁紧连接有第三万向轮12和第四万向轮117。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一后支撑杆119与所述支架17通过第一轴承杆22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后支撑杆120与所述支架17通过所述第二轴承杆(未示出)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杆22的一端焊接于所述支架17上,所述第一轴承杆22的另一端插入位于所述第一后支撑杆119内的第一轴承21中并可旋转;所述第二轴承杆的一端焊接于所述支架17上,所述第二轴承杆的另一端插入位于所述第二后支撑杆120内的第二轴承(未示出)中并可旋转;当所述支架17被液压油缸顶起时,所述支架17的后部会与所述轴承杆一起相对所述后支撑杆转动,以调节支架的高度,从而便于调节传送车的高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