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式干沙水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567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预埋式干沙水送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沙运输领域,确切地说是预埋式干沙水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施工和水利施工都需要大量干沙材料,而目前一般使用运沙车、铲车或运沙船等运输这些干沙材料,上述运输方式均为单次往返运输,无法持续运输,且均需要装沙、运输和卸沙三个步骤,不仅一次性运量小、成本高,而且由于步骤多,装卸运输的时间长、效率低。特别是远距离输送干沙的工程,其弊端特别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持续运输,且运输效率高的预埋式干沙水送系统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预埋式干沙水送系统,包括高压水泵和增压泵,高压水泵上连接第一管道的一端,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安装射流喷嘴,增压泵的出水口连接第四管道,增压泵的进水口连接第二管道的一端,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接锥筒的大直径端,锥筒的小直径端连接第三管道的一端,第三管道的另一端开设喇叭口,射流喷嘴位于喇叭口内,射流喷嘴的中心线与喇叭口的中心线重合。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管道安装射流喷嘴的端部一侧安装支管,支管的上部安装数个向下倾斜的喷水管,射流喷嘴通过支管与数个喷水管连通。喇叭口开口端一侧设置倒U形的挡板,挡板位于第一管道或射流喷嘴正上方,U形的挡板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管道或射流喷嘴的直径,挡板上部安装螺母,第一管道或第三管道侧部设置支架,支架上安装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丝杠,螺母与丝杠配合。喇叭口开口端一侧设置倒U形的挡板,挡板位于第一管道或射流喷嘴正上方,U形的挡板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管道或射流喷嘴的直径,挡板上部安装升降齿条,第一管道或第三管道侧部设置支架,支架上安装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升降齿条啮合,电机上安装固定罩,固定罩上开设定位槽,升降齿条位于定位槽内且能沿定位槽上下滑动。所述的支管的上端安装电磁振动器。所述的电磁振动器下部设置安装座,支管上部设置固定座,固定座内分别开设固定槽、C形的容纳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C形的容纳槽分别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通,固定槽内设置托板,托板固定在安装座上,托板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安装齿条,C形的容纳槽的一端内安装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齿轮上同轴安装传动轮,传动轮上连接传动带的一端,容纳槽内设置过渡轮,第一滑槽内设置第一楔形块,第二滑槽内设置第二楔形块,第一楔形块开设斜面的一端与第二楔形块的斜面相触,第一楔形块另一端连接拉杆,拉杆的端部伸出固定座,拉杆上设置弹簧,弹簧两端分别第一滑槽的侧壁和第一楔形块固定连接,弹簧始终给第一楔形块推力,传动带的另一端绕过过渡轮与第二楔形块的一端连接,第二楔形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拉簧,拉簧固定在C形的容纳槽侧壁上,拉簧始终给第二楔形块拉力,第二楔形块侧部安装限位块,托板侧壁开设限位槽,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拉杆伸出固定座的端部上安装挡板。所述的限位块侧部设置斜面,限位槽的侧壁设置斜面,限位块的斜面与限位槽的斜面相配合。所述的第二管道上设置气室,气室上连通第五管道的一端,第五管道上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储罐,储罐上部连接第六管道并通过第六管道与第一管道连通,第六管道上设置第二电磁阀,储罐顶部连通出气管道,出气管道上设置第三电磁阀,储罐上设置液位计,液位计上连接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压水泵把水加压泵入第一水管内,水经过射流喷嘴喷入喇叭口内,并在喇叭口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喇叭口周围的干沙被吸入喇叭口与水混合,并随水进入第二水管,水和沙在第二水管内再次混合后,通过锥筒进入第三水管,锥筒内形成扩散降压区,能够提高沙的输送量,再经增压泵增压后由第四水管排出,根据工程需要,第四水管续接适当长度,并在第四水管上隔段安装增压泵。输送沙时,仅需将待输送的沙堆放在本实用新型上,启动高压水泵和增压泵后,喇叭口上方的沙会由水源源不断的向第四水管输送,第四水管的出口即是沙的输送目的地。这种结构能够源源不断的输送沙子,并省去装沙和卸沙两个环节,仅使用泵和管道即可完成沙的输送,输送过程中不需人力日夜看护,省去了运输环节中的人力和车辆船舶的使用成本,其输送时间短,输送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Ⅱ部放大图;图5是图4的另一种状态图;图6是图3的另一种结构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水的流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预埋式干沙水送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高压水泵7和增压泵18,高压水泵7上连接第一管道8的一端,第一管道8的另一端安装射流喷嘴11,增压泵18的出水口连接第四管道19,增压泵18的进水口连接第二管道15的一端,第二管道15的另一端连接锥筒14的大直径端,锥筒14的小直径端连接第三管道13的一端,第三管道13的另一端开设喇叭口12,射流喷嘴11位于喇叭口12内,射流喷嘴11的中心线与喇叭口12的中心线重合。高压水泵7把水加压泵入第一水管8内,在第一水管8内形成高压区55,水经过射流喷嘴11喷入喇叭口12内,并在喇叭口12内形成负压区56,喇叭口12周围的区域受负压区56影响使沙子与水混合,形成水沙一次混合区54,从而使喇叭口12周围的干沙被吸入喇叭口12与水混合,沙子随水进入第三管道13,并在第三管道13内形成水沙二次混合压缩区57,水沙混合物通过锥筒14进入第三水管15,锥筒14内形成扩散降压区58,能够提高沙的输送量,再经增压泵18增压后由第四水管19排出,根据工程需要,第四水管19续接适当长度,并在第四水管19上隔段安装增压泵。输送沙时,仅需将待输送的沙堆放在本实用新型上,启动高压水泵7和增压泵18后,喇叭口12上方的沙会由水源源不断的向第四水管19输送,第四水管19的出口即是沙的输送目的地。这种结构能够源源不断的输送沙子,并省去装沙和卸沙两个环节,仅使用泵和管道即可完成沙的输送,输送过程中不需人力日夜看护,省去了运输环节中的人力和车辆船舶的使用成本,其输送时间短,输送效率高。

为方便喇叭口12上方的沙下落,第一管道8安装射流喷嘴11的端部一侧安装支管10,支管10的上部安装数个向下倾斜的喷水管9,射流喷嘴11通过支管10与数个喷水管9连通。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喷水管9向下喷水,使喇叭口12上方的沙方便滑落至喇叭口12内。数个喷水管9绕支管10均匀设置。

为方便调节水和沙的比例,以方便输送,喇叭口12开口端一侧设置倒U形的挡板2,挡板2位于第一管道8或射流喷嘴11正上方,U形的挡板2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管道8或射流喷嘴11的直径,挡板2上部安装螺母52,第一管道8或第三管道13侧部设置支架23,支架23上安装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轴上连接丝杠53,螺母52与丝杠53配合。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启动电机22正反转,使丝杠53带动挡板2升降,从而使挡板2挡住或离开喇叭口12,从而控制进入喇叭口12的沙的数量,以方便调节水和沙的比例以便输送,即调节水沙比。挡板2两侧安装导向块,支架23上安装竖向的导向条,导向块配合安装在导向条上,从而防止挡板2随丝杠53转动。

为方便调节水和沙的比例,以方便输送,喇叭口12开口端一侧设置倒U形的挡板2,挡板2位于第一管道8或射流喷嘴11正上方,U形的挡板2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管道8或射流喷嘴11的直径,挡板2上部安装升降齿条25,第一管道8或第三管道13侧部设置支架23,支架23上安装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轴上连接驱动齿轮24,驱动齿轮24与升降齿条25啮合,电机22上安装固定罩27,固定罩27上开设定位槽26,升降齿条25位于定位槽26内且能沿定位槽26上下滑动。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启动电机22正反转,使升降齿条25带动挡板2升降,从而使挡板2挡住或离开喇叭口12,从而控制进入喇叭口12的沙的数量,以方便调节水和沙的比例以便输送,即调节水沙比。

为防止喇叭口12上方的沙粘结,所述的支管10的上端安装电磁振动器1。这种结构能够使电磁振动器1周围的沙震动,避免喇叭口12上方的沙粘结,以便于喇叭口12上方的沙可源源不断地向下滑落,防止局部空洞,确保喇叭口12可连续大量吸沙。电磁振动器1可以为长管状,管内设置电机和偏心轮,偏心轮与长管连接,由电机驱动偏心轮旋转以实现长管晃动。

为方便电磁振动器1与支管10安装和拆卸,所述的电磁振动器1下部设置安装座28,支管10上部设置固定座29,固定座29内分别开设固定槽30、C形的容纳槽31、第一滑槽32和第二滑槽33,C形的容纳槽31分别与第一滑槽32和第二滑槽33相通,固定槽30内设置托板34,托板34固定在安装座28上,托板34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安装齿条36,C形的容纳槽31的一端内安装齿轮37,齿轮37与齿条36啮合,齿轮37上同轴安装传动轮38,传动轮38上连接传动带39的一端,容纳槽31内设置过渡轮40,第一滑槽32内设置第一楔形块41,第二滑槽33内设置第二楔形块42,第一楔形块41开设斜面的一端与第二楔形块42的斜面相触,第一楔形块41另一端连接拉杆43,拉杆43的端部伸出固定座29,拉杆43上设置弹簧44,弹簧44两端分别第一滑槽32的侧壁和第一楔形块41固定连接,弹簧44始终给第一楔形块41推力,传动带39的另一端绕过过渡轮40与第二楔形块42的一端连接,第二楔形块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拉簧45,拉簧45固定在C形的容纳槽31侧壁上,拉簧45始终给第二楔形块42拉力,第二楔形块42侧部安装限位块46,托板34侧壁开设限位槽47,限位块46位于限位槽47内。将电磁振动器1与支管10连接时,推动托板34使托板34进入固定槽30,进入过程中,托板34上的齿条36带动齿轮37转动,从而使传动轮38通过传动带39带动第二楔形块42移动,第二楔形块42的斜面沿着第一楔形块41的斜面移动时,第二楔形块42上的限位块46进入托板34上的限位槽47内,将托板34固定在固定槽30内,从而将电磁振动器1固定在支管10上。拆卸托板34时,拉动拉杆43,使第二楔形块42上的限位块46脱离限位槽47,并在拉簧45的拉力作用下,第二楔形块42回复原位,传动带39通过传动轮38带动齿轮37反向转动,使托板34离开固定槽30,从而方便将电磁振动器1与支管10分离以便使用。

拉杆43伸出固定座29的端部上安装挡板48。这种结构能够避免拉杆43完全进入第一滑槽32,并方便拉动拉杆43。

所述的限位块46侧部设置斜面,限位槽47的侧壁设置斜面,限位块46的斜面与限位槽47的斜面相配合。这种结构能够在限位块46进入限位槽47时,两者的斜面相互贴合提供缓冲,避免限位块46与限位槽47产生冲撞。

为将第二管道15中混入的气体排出,所述的第二管道15上设置气室16,气室16上连通第五管道49的一端,第五管道49上设置第一电磁阀17,第五管道49的另一端连接储罐4,储罐4上部连接第六管道51并通过第六管道51与第一管道8连通,第六管道51上设置第二电磁阀3,储罐4顶部连通出气管道50,出气管道50上设置第三电磁阀5,储罐4上设置液位计21,液位计21上连接控制器6,控制器6分别与第一电磁阀17、第二电磁阀3和第三电磁阀5连接。液位计21有上液位计和下液位计,上液位计和下液位计分别安装在储罐4的上部和下部。这种结构能够使气体进入气室16,液位计21能够对储罐4内的液位进行实时测量,当储罐4内空气过多时,下液位计向控制器6发送信号,控制器6控制第一电磁阀17关闭,第二电磁阀3和第三电磁阀5打开,水进入储罐4内,空气由出气管道50排出,空气排出后,控制器6控制第一电磁阀17打开,第二电磁阀3和第三电磁阀5关闭,使气体能够混合水进入储罐4,从而达到排出第二管道15中混入的气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