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拆式反向旋转瓶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256阅读:1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拆式反向旋转瓶盖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料瓶盖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拆式反向旋转瓶盖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瓶盖结构有很多都是自拆式的结构,在打开瓶盖的同时就可以将瓶体内部设置的封膜割破;但是现有的这种自拆式的结构多是操作起来比较麻烦,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将封膜割破,而且现有的瓶盖结构,在切割封膜的时候通常是将封膜整体切割与瓶体封口脱离,导致封膜会掉入到瓶体内,非常的不卫生;而且封膜整体切割掉落后,瓶盖内的切割件也会因为意外可能掉落到瓶体内,这样一来非常的不卫生,二来这种瓶盖生产不易,拆装、回收会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拆式反向旋转瓶盖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拆式反向旋转瓶盖结构,包括外瓶盖、与瓶体相连的中间瓶盖和内瓶盖;所述的外瓶盖安装在中间瓶盖的外侧,且外瓶盖的内侧与中间瓶盖的外侧设置有相对应的外层螺纹结构;所述的内瓶盖安装在中间瓶盖的内部,且所述的中间瓶盖的内侧与内瓶盖的外侧设置有相对应的内层螺纹结构。

所述的外瓶盖为盖体结构,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的中间瓶盖和内瓶盖均设置为筒状结构,且所述的中间瓶盖的下端设置有封膜;而内瓶盖的下端则设置有刺头,所述的外瓶盖的盖板内侧设置有向下竖直延伸的旋转板,而所述的内瓶盖的内侧则设置有相应的限位块,相邻限位块之间构成与旋转板配合使用的旋转槽。

瓶盖整体密封没有开启时,外瓶盖拧紧在中间瓶盖的外部,而内瓶盖则配合安装在内层螺纹结构上,且内瓶盖的上端与中间瓶盖的上端齐平设置,外瓶盖的旋转板则对应插入到内瓶盖的旋转槽中;瓶盖开启时,外瓶盖旋转逐渐向上升起,外瓶盖的旋转板被带动旋转,从而带动内瓶盖旋转,所述的内层螺纹结构和外层螺纹结构为对应的反向螺纹结构,向同一侧旋转时,外瓶盖逐渐向上升起,而内瓶盖在旋转板的带动下会逐渐向下移动最终内瓶盖上的刺头将中间瓶盖上的封膜刺破。

作为优选,所述的刺头设置在内瓶盖下端一侧共设置有3-5个,所述的外瓶盖的旋转板带动内瓶盖旋转将中间瓶盖的封膜刺破,外瓶盖在外层螺纹结构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最终使旋转板与旋转槽分离;所述的旋转板旋出分离的过程中使外瓶盖的刺头在封膜上转动半圈。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间瓶盖的内侧的内层螺纹结构的螺纹圈内还设置有摩擦颗粒,所述的内瓶盖外部的螺纹旋转时紧靠在摩擦颗粒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间瓶盖内侧下端还设置有一圈水平设置的止损凸块,所述的内瓶盖的刺头在封膜上转动半圈后,内瓶盖外部的最下层的螺纹圈被水平设置的止损凸块挡住,即使有外力使其再度转动,也无法往下继续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瓶盖上的旋转板设置为弧形结构,且一共设置有四个;而所述的旋转槽则相应的设置有四个。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结构由三层瓶盖组成,外瓶盖打开时,带动旋转板使内瓶盖一起转动,由于内外层螺纹结构设置不同,因此外瓶盖向上旋转移动,而内瓶盖向下旋转移动,使内瓶盖的刺头能够旋转刺破封膜,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结构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仅是简单开启外瓶盖就可以自动将封膜刺破,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外瓶盖最终从中间瓶盖上旋出,旋转板也从旋转槽中分离出来,通过设置内外层螺纹结构的圈数以及设置旋转板的长度和内瓶盖的高度,使旋转板从旋转槽中旋出的过程中带动内瓶盖的刺头在封膜上只旋转半圈,而且刺头只设置在一边,从而将封膜只割破一半,不将封膜整体割破,这样封膜不会掉落到瓶体内,将瓶盖整体打开后可以再将封膜撕掉,或者直接用吸管饮用;

(3)本实用新型中还在中间瓶盖的内侧下端设置有一圈止损凸块,该止损凸块能够阻止内瓶盖往下继续移动,最下层的螺纹圈抵在止损凸块上,即使因为尺寸误差,旋转板设计过长,使内瓶盖一直旋转,在止损凸块的作用下,内瓶盖也是原处转动,不会一直往下移动,不会将封膜整体刺破的,而且最下层的螺圈有高低差,即使原地转动,也只能割破一半的封膜,不会将封膜整体刺破的;

(4)本实用新型的内层螺纹结构的螺纹圈内还设置有摩擦颗粒,内瓶盖外部的螺纹旋转时紧靠在摩擦颗粒上,使内瓶盖的旋转具有一定的阻滞力,在旋转板的作用下,不会妨碍内瓶盖的旋转下移,而当旋转板抽离后,在摩擦颗粒的作用下内瓶盖的位置就会固定住,不会自己旋转,而当外瓶盖又要放回旋转拧紧的时候,定位又会很准确,可以将外瓶盖很好的配合拧紧,而如果内瓶盖在内部又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旋转,外瓶盖与内瓶盖的配合就会发生错位,使内瓶盖的上端已经与中间瓶盖的上端齐平,而外瓶盖却没有拧紧,而在旋转的时候,甚至内瓶盖会从中间瓶盖的上部顶出,无法完成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结构打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结构密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瓶盖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瓶盖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外瓶盖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自拆式反向旋转瓶盖结构,包括外瓶盖1、与瓶体相连的中间瓶盖2和内瓶盖3;所述的外瓶盖1安装在中间瓶盖2的外侧,且外瓶盖1的内侧与中间瓶盖2的外侧设置有相对应的外层螺纹结构4;所述的内瓶盖3安装在中间瓶盖2的内部,且所述的中间瓶盖2的内侧与内瓶盖3的外侧设置有相对应的内层螺纹结构5。

所述的外瓶盖1为盖体结构,上端设置有盖板6,所述的中间瓶盖2和内瓶盖3均设置为筒状结构,且所述的中间瓶盖2的下端设置有封膜7;而内瓶盖3的下端则设置有刺头8,所述的外瓶盖1的盖板6内侧设置有向下竖直延伸的旋转板9,而所述的内瓶盖3的内侧则设置有相应的限位块10,相邻限位块10之间构成与旋转板9配合使用的旋转槽11。

瓶盖整体密封没有开启时,外瓶盖1拧紧在中间瓶盖2的外部,而内瓶盖3则配合安装在内层螺纹结构5上,且内瓶盖3的上端与中间瓶盖2的上端齐平设置,外瓶盖1的旋转板9则对应插入到内瓶盖3的旋转槽11中;瓶盖开启时,外瓶盖1旋转逐渐向上升起,外瓶盖1的旋转板9被带动旋转,从而带动内瓶盖3旋转,所述的内层螺纹结构4和外层螺纹结构5为对应的反向螺纹结构,向同一侧旋转时,外瓶盖1逐渐向上升起,而内瓶盖3在旋转板9的带动下会逐渐向下移动最终内瓶盖3上的刺头8将中间瓶盖2上的封膜7刺破。

所述的刺头8设置在内瓶盖3下端一侧共设置有3-5个,所述的外瓶盖1的旋转板9带动内瓶盖3旋转将中间瓶盖2的封膜7刺破,外瓶盖1在外层螺纹结构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最终使旋转板9与旋转槽11分离;所述的旋转板9旋出分离的过程中使外瓶盖3的刺头8在封膜7上转动半圈。

所述的中间瓶盖2的内侧的内层螺纹结构5的螺纹圈内还设置有摩擦颗粒12,所述的内瓶盖3外部的螺纹旋转时紧靠在摩擦颗粒12上。

所述的中间瓶盖2内侧下端还设置有一圈水平设置的止损凸块13,所述的内瓶盖3的刺头8在封膜7上转动半圈后,内瓶盖3外部的最下层的螺纹圈被水平设置的止损凸块13挡住,即使有外力使其再度转动,也无法往下继续移动。

所述的外瓶盖1上的旋转板9设置为弧形结构,且一共设置有四个;而所述的旋转槽11则相应的设置有四个。

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结构由三层瓶盖组成,外瓶盖打开时,带动旋转板使内瓶盖一起转动,由于内外层螺纹结构设置不同,因此外瓶盖向上旋转移动,而内瓶盖向下旋转移动,使内瓶盖的刺头能够旋转刺破封膜,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结构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仅是简单开启外瓶盖就可以自动将封膜刺破,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外瓶盖最终从中间瓶盖上旋出,旋转板也从旋转槽中分离出来,通过设置内外层螺纹结构的圈数以及设置旋转板的长度和内瓶盖的高度,使旋转板从旋转槽中旋出的过程中带动内瓶盖的刺头在封膜上只旋转半圈,而且刺头只设置在一边,从而将封膜只割破一半,不将封膜整体割破,这样封膜不会掉落到瓶体内,将瓶盖整体打开后可以再将封膜撕掉,或者直接用吸管饮用。

本实用新型中还在中间瓶盖的内侧下端设置有一圈止损凸块,该止损凸块能够阻止内瓶盖往下继续移动,最下层的螺纹圈抵在止损凸块上,即使因为尺寸误差,旋转板设计过长,使内瓶盖一直旋转,在止损凸块的作用下,内瓶盖也是原处转动,不会一直往下移动,不会将封膜整体刺破的,而且最下层的螺圈有高低差,即使原地转动,也只能割破一半的封膜,不会将封膜整体刺破的。

本实用新型的内层螺纹结构的螺纹圈内还设置有摩擦颗粒,内瓶盖外部的螺纹旋转时紧靠在摩擦颗粒上,使内瓶盖的旋转具有一定的阻滞力,在旋转板的作用下,不会妨碍内瓶盖的旋转下移,而当旋转板抽离后,在摩擦颗粒的作用下内瓶盖的位置就会固定住,不会自己旋转,而当外瓶盖又要放回旋转拧紧的时候,定位又会很准确,可以将外瓶盖很好的配合拧紧,而如果内瓶盖在内部又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旋转,外瓶盖与内瓶盖的配合就会发生错位,使内瓶盖的上端已经与中间瓶盖的上端齐平,而外瓶盖却没有拧紧,而在旋转的时候,甚至内瓶盖会从中间瓶盖的上部顶出,无法完成配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