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斜式展示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351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斜式展示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斜式展示盒。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包装礼盒对产品档次的提高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包装礼盒为产品起到便于展示、取出、收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现有的包装礼盒结构设计普遍存在无新意、结构复杂、可靠性低、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升斜式展示盒。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升斜式展示盒,设有翻盖式外盒和内盒,所述翻盖式外盒由盒盖和顶面敞口的盒身连接组成,所述盒盖能够盖合在所述盒身的顶面敞口上,且所述盒盖与盒身的连接处设有翻盖压痕线,使得所述盒身的顶面敞口能够在所述盒盖绕所述翻盖压痕线向外转动时露出;所述内盒的顶面敞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斜式展示盒还设有联动件、滑轨、支架和合页;

所述联动件设有盒盖粘接部、第一传动片、第二传动片、第三传动片和支架粘接部,所述第二传动片的同一条边沿的上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片与所述盒盖粘接部相连、下部通过所述第三传动片与所述支架粘接部相连,所述盒盖粘接部与第一传动片的连接部、所述第一传动片与第二传动片的连接部、所述第二传动片与第三传动片的连接部、所述第三传动片与支架粘接部的连接部均设有压痕线,依次记为第一压痕线、第二压痕线、第三压痕线和第四压痕线,且该四条压痕线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第二传动片的正面与所述盒盖粘接部和第一传动片的正面位于同一侧、背面与所述第三传动片和支架粘接部的正面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二传动片开设有限位孔;

所述滑轨由滑轨片材折叠而成,即:所述滑轨片材由辅粘接部、矩形滑动条和主粘接部依次相连构成,所述辅粘接部与矩形滑动条的连接部、所述矩形滑动条与主粘接部的连接部均设有压痕线,依次记为第五压痕线和第六压痕线,该两条压痕线分别位于所述矩形滑动条的两条短边上;所述滑轨片材的辅粘接部和矩形滑动条穿过所述联动件的限位孔后,所述矩形滑动条沿所述第六压痕线向其背面方向对折,所述辅粘接部沿所述第五压痕线向其背面方向对折,且所述辅粘接部粘接在所述主粘接部上,所述主粘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传动片的上方,使得所述滑轨片材成为所述滑轨,且所述第二传动片能够沿所述矩形滑动条的长边方向滑动;

所述支架为设有切半穿刀线的片材,且所述切半穿刀线将所述支架划分为两部分,分别记为固定部和转动部,使得所述固定部和转动部均能够绕所述切半穿刀线向其正面方向转动;

所述合页为设有第七压痕线的片材,且所述第七压痕线将所述支架划分为两部分,分别记为转动端叶片和固定端叶片,使得所述转动端叶片和固定端叶片均能够绕所述第七压痕线向其正面方向转动;

所述联动件的支架粘接部正面粘接在所述支架的转动部正面上、盒盖粘接部背面粘接在所述翻盖式外盒的盒盖内侧面上,所述滑轨的主粘接部正面粘接在所述内盒的底面上,且使得所述联动件的第二压痕线位于所述内盒的底面所在范围之外,所述支架的固定部位于所述翻盖式外盒的盒身内且所述固定部的背面粘接在所述盒身的底面上,所述合页的固定端叶片背面粘接在所述盒身的侧壁内侧面上、转动端叶片粘接在所述内盒的侧壁外侧面上,并且,所述联动件的第一压痕线、翻盖式外盒的翻盖压痕线、支架的切半穿刀线、所述合页的第七压痕线相互平行;并且,所述内盒能够在所述盒盖盖合在所述盒身的顶面敞口上的情况下完全容纳在所述盒身内,在所述第二传动片滑动至其限位孔孔壁与所述滑轨的背面相接触的位置时,所述支架的转动部垂直于所述内盒的底面且所述盒盖所在平面至所述盒身的底面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90°。

为了提高升斜式展示盒的加工速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联动件由联动件片材折叠而成,即:所述联动件片材由所述盒盖粘接部、所述第一传动片、第一对折部、第二对折部、所述第三传动片和所述支架粘接部相连构成,且相邻两部的连接部均设有压痕线,所述第一传动片与第一对折部的连接部上的压痕线即为所述第二压痕线,所述第二对折部与第三传动片的连接部上的压痕线即为所述第三压痕线,所述第一对折部与第二对折部的连接部上的压痕线记为第八压痕线,并且,所述第一对折部开设有第一对折部通孔,所述第二对折部开设有第二对折部通孔;所述第二对折部沿所述第八压痕线向其背面方向对折,且所述第二对折部的背面与所述第一对折部的背面相粘接,所述第一对折部通孔与第二对折部通孔连通组成所述限位孔,所述第二传动片的正面即为所述第一对折部的正面、背面即为所述第二对折部的正面,使得所述联动件片材成为所述联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翻盖式外盒和内盒由自动机粘盒制成,所述联动件片材、滑轨片材、支架和合页均由模切机裁切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联动件片材为250g的白卡纸,所述滑轨片材为250g的单铜纸,所述支架为2mm厚的单面白灰板,所述合页为250g的白卡纸。

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盒身的盒内空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架的固定部紧贴在所述翻盖压痕线所在的所述盒身的侧壁内侧面上;所述合页的第七压痕线与所述盒身的顶面敞口平齐。

为了在确保主粘接部能够牢固的粘接在内盒的底面上即主粘接部面积最大的同时,使得联动件具有合适的配合尺寸,以确保在所述第二传动片滑动至其限位孔孔壁与所述滑轨的背面相接触的位置时,所述支架的转动部垂直于所述内盒的底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粘接部的尺寸与所述内盒的底面相同,且所述主粘接部设有矩形缺口,所述矩形滑动条与所述主粘接部的连接部为所述矩形缺口的底边。

为了便于定位辅粘接部的粘接位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粘接部设有定位缺口,所述第五压痕线位于所述定位缺口的底边位置,所述辅粘接部的背面粘接在所述主粘接部的正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设有联动件3、滑轨4、支架5和合页6,在翻盖式外盒1处于合盖状态下,内盒2完全容纳在盒身12内,翻盖式外盒1对放置在内盒2中的产品起到包装保护的作用;而在翻开盒盖11时,盒盖11能够通过联动件3带动支架5、内盒2和合页6运动(该传动过程见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工作原理说明),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升斜式展示盒在盒盖11翻开至最大角度的状态下,内盒2能够保持倾斜,以更加符合使用者自然状态下的视角向使用者展示放置在内盒2中的产品,且升斜式展示盒还能够利用该特性作为手机支架使用,便于观看手机画面;并且,盒盖11翻开至最大角度时处于稳定的倾斜状态,能够减少了升斜式展示盒占用台面的面积,且通过在盒盖粘接部31的正面印刷广告、说明书等展示内容,能够便于使用者观看;具有产品展示方式方便且与用户互动方式新颖有趣、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联动件由联动件片材折叠而成,使得联动件片材能够采用模切机裁切成型并用粘盒机粘接成为联动件,因此,能够提高升斜式展示盒的加工速度。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外盒和内盒都是常规盒型,都可以用自动机粘盒制成,具有生产速度快,技术成熟,生产稳定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升斜式展示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升斜式展示盒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联动件3与滑轨4组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升斜式展示盒在盒盖1打开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升斜式展示盒在盒盖1关闭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联动件片材3’折叠成联动件3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升斜式展示盒,其发明构思为:在设有现有的翻盖式外盒1和内盒2的基础上,增设有联动件3、滑轨4、支架5和合页6。

参见图1,上述翻盖式外盒1由盒盖11和顶面敞口的盒身12连接组成,盒盖11能够盖合在盒身12的顶面敞口上,且盒盖11与盒身12的连接处设有翻盖压痕线1a,使得盒身12的顶面敞口能够在盒盖11绕翻盖压痕线1a向外转动时露出;内盒2的顶面敞口。

参见图2、图4和图5,上述联动件3设有盒盖粘接部31、第一传动片32、第二传动片33、第三传动片34和支架粘接部35,第二传动片33的同一条边沿的上部通过第一传动片32与盒盖粘接部31相连、下部通过第三传动片34与支架粘接部35相连,盒盖粘接部31与第一传动片32的连接部、第一传动片32与第二传动片33的连接部、第二传动片33与第三传动片34的连接部、第三传动片34与支架粘接部35的连接部均设有压痕线,依次记为第一压痕线3a、第二压痕线3b、第三压痕线3c和第四压痕线3d,且该四条压痕线相互平行,其中,第二传动片33的正面与盒盖粘接部31和第一传动片32的正面位于同一侧、背面与第三传动片34和支架粘接部35的正面位于同一侧,第二传动片33开设有限位孔33a。

参见图2至图5,上述滑轨4由滑轨片材4’折叠而成,即:滑轨片材4’由辅粘接部41、矩形滑动条42和主粘接部43依次相连构成,辅粘接部41与矩形滑动条42的连接部、矩形滑动条42与主粘接部43的连接部均设有压痕线,依次记为第五压痕线4a和第六压痕线4b,该两条压痕线分别位于矩形滑动条42的两条短边上;滑轨片材4’的辅粘接部41和矩形滑动条42穿过联动件3的限位孔33a后,矩形滑动条42沿第六压痕线4b向其背面方向对折,辅粘接部41沿第五压痕线4a向其背面方向对折,且辅粘接部41粘接在主粘接部43上,主粘接部43位于第二传动片33的上方,使得滑轨片材4’成为滑轨4,且第二传动片33能够沿矩形滑动条42的长边方向滑动。

参见图2、图4和图5,上述支架5为设有切半穿刀线5a的片材,且切半穿刀线5a将支架5划分为两部分,分别记为固定部51和转动部52,使得固定部51和转动部52均能够绕切半穿刀线5a向其正面方向转动。

参见图2、图4和图5,上述合页6为设有第七压痕线6a的片材,且第七压痕线6a将支架5划分为两部分,分别记为转动端叶片61和固定端叶片62,使得转动端叶片61和固定端叶片62均能够绕第七压痕线6a向其正面方向转动。

参见图1、图4和图5,上述联动件3的支架粘接部35正面粘接在支架5的转动部52正面上、盒盖粘接部31背面粘接在翻盖式外盒1的盒盖11内侧面上,滑轨4的主粘接部43正面粘接在内盒2的底面上,且使得联动件3的第二压痕线3b位于内盒2的底面所在范围之外,支架5的固定部51位于翻盖式外盒1的盒身12内且固定部51的背面粘接在盒身12的底面上,合页6的固定端叶片62背面粘接在盒身12的侧壁内侧面上、转动端叶片61粘接在内盒2的侧壁外侧面上,并且,联动件3的第一压痕线3a、翻盖式外盒1的翻盖压痕线1a、支架5的切半穿刀线5a、合页6的第七压痕线6a相互平行,从而,使得内盒2、联动件3、滑轨4、支架5和合页6被限制为仅能在图4所示状态与图5所示状态之间活动;并且,内盒2能够在盒盖11盖合在盒身12的顶面敞口上的情况下完全容纳在盒身12内,在第二传动片33滑动至其限位孔33a孔壁与滑轨4的背面相接触的位置时,支架5的转动部52垂直于内盒2的底面且盒盖11所在平面至盒身12的底面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90°。

本实用新型的升斜式展示盒的工作原理如下,其中,为了简化表述,下文中的逆时针方向、顺时针方向均是指图4和图5中的方向:

参见图5,在翻盖式外盒1处于合盖状态即盒盖11盖合在盒身12的顶面敞口上的情况下,内盒2完全容纳在盒身12内,此时,翻盖式外盒1对放置在内盒2中的产品起到包装保护的作用。

参见图4,在翻盖式外盒1处于合盖状态的情况下,翻开翻盖式外盒1的盒盖11即盒盖11绕翻盖压痕线1a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盒盖11通过联动件3带动支架5、内盒2和合页6运动,其传动过程为:首先,盒盖11带动第一传动片32上升且同时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其次,第一传动片32带动第二传动片33上升且同时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带动第三传动片34上升且同时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第三传动片34带动支架粘接部35和转动部52绕切半穿刀线5a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最后,由于内盒2通过合页6与翻盖式外盒1的盒身12连接,对内盒2的运动形成了限制,从而,使得第二传动片33和转动部52带动内盒2绕第七压痕线6a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且第二传动片33相对于滑轨4沿由第五压痕线4a至第六压痕线4b的方向滑动。而在第二传动片33滑动至其限位孔33a孔壁与滑轨4的背面相接触的位置时,滑轨4拉住第二传动片33,使得盒盖11继续向外翻开的作动受阻,盒盖11处于最大的开盖角度,此时转动部52垂直于内盒2的底面且盒盖11所在平面至盒身12的底面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90°,当盒身12的底面放置在水平面上时,盒盖11的重力将通过联动件3持续对滑轨4和转动部52产生拉力,使得转动部52能够稳定在垂直于内盒2的底面的状态,而盒盖11也能够稳定在大于90°的倾斜状态,从而,转动部52可以稳定的支撑住内盒2及其内的产品重量,使得内盒2保持倾斜的状态,而不会产生打滑而造成内盒2下降且盒盖11被内盒2及其内产品重力带动而重新关上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升斜式展示盒在盒盖11翻开至最大角度的状态下,内盒2能够保持倾斜,以更加符合使用者自然状态下的视角向使用者展示放置在内盒2中的产品,且升斜式展示盒还能够利用该特性作为手机支架使用,便于观看手机画面;并且,盒盖11翻开至最大角度时处于稳定的倾斜状态,能够减少了升斜式展示盒占用台面的面积,且通过在盒盖粘接部31的正面印刷广告、说明书等展示内容,能够便于使用者观看。

而在翻盖式外盒1处于开盖状态的情况下,盖上翻盖式外盒1的盒盖11即盒盖11绕翻盖压痕线1a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至盖合在盒身12的顶面敞口上,即可使翻盖式外盒1重新回到图5所示的合盖状态,在此过程中,盒盖11通过联动件3带动支架5、内盒2和合页6运动,其传动方式与上述盒盖11时相同,仅转动和升降方向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优选的结构:

为了提高升斜式展示盒的加工速度,上述联动件3由联动件片材3’折叠而成,即:联动件片材3’由盒盖粘接部31、第一传动片32、第一对折部331、第二对折部332、第三传动片34和支架粘接部35相连构成,且相邻两部的连接部均设有压痕线,第一传动片32与第一对折部331的连接部上的压痕线即为第二压痕线3b,第二对折部332与第三传动片34的连接部上的压痕线即为第三压痕线3c,第一对折部331与第二对折部332的连接部上的压痕线记为第八压痕线3e,并且,第一对折部331开设有第一对折部通孔331a,第二对折部332开设有第二对折部通孔332a;第二对折部332沿第八压痕线3e向其背面方向对折,且第二对折部332的背面与第一对折部331的背面相粘接,第一对折部通孔331a与第二对折部通孔332a连通组成限位孔33a,第二传动片33的正面即为第一对折部331的正面、背面即为第二对折部332的正面,使得联动件片材3’成为联动件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上述翻盖式外盒1和内盒2由自动机粘盒制成,联动件片材3’、滑轨片材4’、支架5和合页6均由模切机裁切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上述联动件片材3’为250g的白卡纸,滑轨片材4’为250g的单铜纸,支架5为2mm厚的单面白灰板,合页6为250g的白卡纸。

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盒身12的盒内空间,上述支架5的固定部51紧贴在翻盖压痕线1a所在的盒身12的侧壁内侧面上;合页6的第七压痕线6a与盒身12的顶面敞口平齐。

为了在确保主粘接部43能够牢固的粘接在内盒2的底面上即主粘接部43面积最大的同时,使得联动件3具有合适的配合尺寸,以确保在第二传动片33滑动至其限位孔33a孔壁与滑轨4的背面相接触的位置时,支架5的转动部52垂直于内盒2的底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上述主粘接部43的尺寸与内盒2的底面相同,且主粘接部43设有矩形缺口43a,矩形滑动条42与主粘接部43的连接部为矩形缺口43a的底边。

为了便于定位辅粘接部41的粘接位置,上述主粘接部43设有定位缺口43b,第五压痕线4a位于定位缺口43b的底边位置,辅粘接部41的背面粘接在主粘接部43的正面上。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例如:联动件3也可以由相互独立的两块片材粘接而成的,其中,一块片材由盒盖粘接部31、第一传动片32、第一对折部331依次相连构成,另一块片材由第二对折部332、第三传动片34和支架粘接部35依次相连构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