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改造成车模的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3675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改造成车模的纸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箱,具体涉及一种可改造成车模的纸箱。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纸箱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多,随之也产生了储物功能利用完之后被轻易浪费的问题。故处理了一些趣味纸箱,从而更充分的利用纸箱,扩充纸箱的功能。现有的一些趣味纸箱在箱体上印有图案,且图案边缘设有折裁线,可沿折裁线将图案折下并进行拼接。

而这类趣味纸箱箱底上的折裁图案很容易因为箱内物品的重力影响导致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造成车模的纸箱,通过第二摇盖将第一摇盖上的拼接板保护起来,防止拼接板脱离第一摇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改造成车模的纸箱,包括依次连接形成框体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下端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嵌设有拼接板的第一摇盖,所述第三侧板上下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摇盖,所述第一摇盖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摇盖上设有卡块;当所述第一摇盖遮附框体开口、所述第二摇盖遮附第一摇盖时,所述卡块嵌设于卡槽内且与卡槽呈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纸箱作为运输物品的载体时,将物品放置于框体内,然后将第一摇盖遮附框体开口,将第二摇盖遮附第一摇盖,卡块嵌设于卡槽内时,使物品被稳定放置在纸箱内。在运输到所需位置,将产品拿出后,可将拼接板拿下,进行拼接即可。

由于第二摇盖覆盖于第一摇盖上,故第二摇盖保护了第一摇盖,从而防止拼接板从第一摇盖上脱落,可确保在纸箱使用完毕后可对拼接板进行拼接利用。同时也确保了第一摇盖和第二摇盖对物品的支撑力,防止物品从拼接板脱落后的槽中掉出纸箱,确保了运输物品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连接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连接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连接处、第四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连接处设有分离折痕,所述分离折痕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分离槽,所述分离槽沿分离折痕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上均沿水平方向设有折叠痕,所述折叠痕位于第一侧板下部和第三侧板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产品拿出后,可沿分离折痕撕下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然后将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沿其折痕朝内折叠即可。可用于当做展示架使用,将拼接板拼接完成后的模型放于其上方,充分利用了纸箱。同时经过折叠后,纸箱的重心降低,可减小由于纸箱上放置过重的物品导致纸箱塌陷现象发生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侧板相对第三侧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三侧板相对第一侧板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固连两者的连接件;当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沿折叠痕朝内折叠弯曲后,所述第一支撑板抵接于第二支撑板且于第二支撑板呈固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连后,可将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稳定固定在折叠后的状态,不会由于纸箱自身的回弹力展开,使纸箱作为展示架结构稳定,使物品可更稳定的放置在纸箱上。同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还可加强纸箱的结构强度,防止纸箱塌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下半部分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半部分固定连接于第三侧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朝向第二支撑板一侧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下端朝向第一支撑板一侧均固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L型设置形成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限位块嵌设于第二支撑板的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限位块嵌设于第一支撑板的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和限位槽组成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对限位板有限位力,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沿垂直第一支撑板的方向固连在一起,从而可防止纸箱由于自身的回弹力而展开。在折叠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后,只需将限位块勾设到限位槽内即可,安装也很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侧板相对第三侧板一侧和所述第三侧板相对第一侧板一侧设有凸块;当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平行于第一侧板时,所述凸块嵌设于连接槽内且与连接槽呈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需使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时,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贴附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凸块嵌设于连接槽内,从而防止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影响在纸箱内防止物品,使纸箱内尽可能多的空间用于放置所需运输的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拼接板包括连接板和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板两侧的模型侧板,所述模型侧板上开设有插槽,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插设连接于插槽的插块,当所述连接板上的插块插设于模型侧板使两块模型侧板与连接板连接时,所述连接板和模型侧板形成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用完纸箱后,直接将拼接板从第一摇盖上取下,然后通过连接板将两块模型侧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简单的立体模型,从而增加纸箱的趣味性,通过自己动手完成了拼接,起到了娱乐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上下两端设有接触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增大了第一摇盖和框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纸箱的结构强度,使物品可更好的放置在纸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呈六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卡块在嵌入卡槽后,若需从卡槽内拔出,需克服卡块与卡槽过盈配合的阶段,使第二摇盖可更稳定的盖设,不会在运输途中打开。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保持纸箱趣味性的同时,可使纸箱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防止在使用途中纸箱散架或拼接板掉落;可充分利用纸箱,将其用作放置物品的展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未体现插槽);

图2为实施例中模型侧板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模型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第四侧板;5、框体;6、分离折痕;7、分离槽;8、接触板;9、第一摇盖;10、卡槽;11、第二摇盖;12、卡块;13、通槽;14、拼接板;15、连接板;16、模型侧板;17、插槽;18、插块;19、折叠痕;20、凸块;21、第一支撑板;22、限位块;23、限位槽;24、连接槽;25、第二支撑板;26、连接件;27、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改造成车模的纸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形成了框体5。

如图1所示,框体5沿竖直方向四条侧边设有分离折痕6,分离折痕6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分离槽7,分离槽7沿分离折痕6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

如图1所示,第二侧板2和第四侧板4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接触板8。第一侧板1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摇盖9。第一摇盖9上开设有卡槽10,卡槽10位于第一摇盖9和第一侧板1的连接处。第三侧板3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摇盖11。第二摇盖11上设有卡块12,卡块12位于第二摇盖11背对第三侧板3一侧。卡块12呈六边形。

如图1所示,第一摇盖9上开设有通槽13,通槽13内嵌设有拼接板14。如图1和图2所示,拼接板14包括连接板15和模型侧板16,模型侧板16设有两块。如图2和图3所示,模型侧板16上开设有插槽17,插槽17沿其外周周向设有若干个。连接板15上设有插设连接于插槽17的插块18。

如图5所示,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上均沿水平方向设有折叠痕19,折叠痕19位于第一侧板1下半部分和第三侧板3上半部分。第一侧板1相对第三侧板3一侧和第三侧板3相对第一侧板1一侧设有固设有凸块20。

如图5所示,第一侧板1相对第三侧板3一侧设有平行于第一侧板1的第一支撑板21,第一支撑板21下半部分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1。第一支撑板21上端朝向第二支撑板25一侧固设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呈L型设置,与第一支撑板21形成限位槽23,限位槽23开口朝下。限位块22和限位槽23组成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5的连接件26。第一支撑板21开设有连接槽24。

如图5所示,第三侧板3相对第一侧板1一侧设有平行于第三侧板3的第二支撑板25。第二支撑板25下端朝向第一支撑板21一侧也固设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和第二支撑板25形成限位槽23,该限位槽23开口朝上。第二支撑板25上也开设有连接槽24。

该纸箱的使用原理如下:

如图1和图5所示,在需将产品放置入该纸箱内时,先将产品放置于框体5内,然后将第一摇盖9覆盖于框体5开口且抵接于接触板8,然后将第二摇盖11覆盖于第一摇盖9上,使卡块12嵌设于卡槽10内,从而使纸箱变成一个封闭的箱体。此时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5平行于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凸块20嵌设于连接槽24内。

如图1所示,在需取出产品时,直接将卡块12拔离卡槽10,然后转开第一摇盖9和第二摇盖11,再取出产品即可。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若不需再使用纸箱,可将连接板15和模型侧板16从第一摇盖9上取下,然后将连接板15弯曲的符合模型侧板16外周的形状,然后将插块18插设于插槽17内,使连接板15和模型侧板16稳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模型27,如图4所示。

如图1和图5所示,将第二摇盖11再盖设到第一摇盖9上,将卡块12嵌设于卡槽10内。然后沿折叠痕19折叠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在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折叠过程中,凸块20离开连接槽24,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5转动。然后人工将第一支撑板21的限位块22嵌设于第二支撑板25的限位槽23内,将第二支撑板25的限位块22嵌设于第二支撑板25内,使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5呈固定连接。此时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由于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5的固定,故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可稳定在被折叠后的角度。然后将模型27放置于第二摇盖11上方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