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绒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252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绒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绒箱,具体是一种用于羽绒分拣装置的布绒箱。



背景技术:

现代家居及服装生产领域大量使用羽绒,羽绒中杂质(如杂色绒)的存在在所难免,即使经过精心采摘、分选,羽绒也无法做到没有杂质的存在。目前,羽绒加工企业基本上依靠人工肉眼观察,利用手工捡拾的方法去除羽绒中杂质。这种方法枯燥乏味,效率低下,而且极易造成漏检。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05855189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智能高速羽绒色选机,该色选机包括羽绒输送带,羽绒输送带依次分为上绒段、检测段、分拣段和收绒段,上绒段上方设有供绒箱,检测段上方设有检测镜头阵列,分拣段上方设有DELTA机器人,DELTA机器人上设有分拣头,收绒段一侧设有吸绒箱,上绒段、检测段、分拣段和收绒段下方均设有微型变频风机。该色选机实现了自动化羽绒色选,操作方便,降低了羽绒色选的工作强度,解决人工分检效率不高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提供了羽绒色选的精度。但该设备存在的缺陷很多:

(1)采用DELTA机器人,DELTA机器人需要运动至分拣位置,其分拣的速度大大受到影响,虽然效率高于人工分拣,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实际高速度的需求。

(2)DELTA机器人采用单点分拣羽绒,对于多处的瑕疵羽绒需要多次按序进行分拣,效率低下。

(3)采用检测镜头阵列,即采用多个镜头,成本较高。

(4)检测镜头阵列采用静态间隔地扫描(采集图像),效率低下。

(5)采用检测镜头阵列,由于每个摄像头有一个单位面积的视场范围,当处理一个单位面积时,将单位面积内质量好的羽绒也选择了,损耗大,造成质量好的羽绒物料的浪费。

(6)采用检测镜头阵列,当瑕疵羽绒处于检测镜头之间的边缘时,将被两个或更多的检测镜头捕获,造成多个视场范围内的羽绒被判定为不合格,将造成多个单位面积内质量好的羽绒也选择了,损耗大。同样,采用检测镜头阵列,当瑕疵羽绒处于本次检测镜头和下次检测镜头之间的边缘时,将被本次和下次的检测镜头捕获,造成本次和下次检测镜头视场范围内的羽绒被判定为不合格,将造成多个单位面积内质量好的羽绒也选择了,损耗大,造成质量好的羽绒物料的浪费。

(7)采用微型变频风机在羽绒输送带上形成负压使羽绒均匀地吸附在羽绒输送带上,损耗大。

(8)间隔地对输送带进行起停,起停造成输送带位置的误差无法避免,使得检测镜头阵列间隔采集的图像存在重叠和有间隔,加大分拣的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绒箱,该布绒箱能够将羽绒均匀地铺设在羽绒输送带等物体上。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布绒箱,所述布绒箱顶端封闭,所述顶端上设置有透气装置,所述布绒箱的底部设置有羽绒出口,所述羽绒出口上设置有使羽绒通过的缺口;所述布绒箱的侧壁上部设置有羽绒喷管,所述羽绒喷管与输绒管连接。

为了获得较大的布绒空间,更重要的是减少羽绒喷管点喷的气流对落在羽绒输送带(或布绒输送带)上羽绒的影响,最终使羽绒输送带(或布绒输送带)上羽绒分布的均匀,所述布绒箱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布绒箱的上部大于布绒箱的下部,为了防止布绒箱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积绒,布绒箱的上部与布绒箱的下部之间通过倾斜部连接,这样结构羽绒可以依靠重力自由落下,所述羽绒喷管设置在布绒箱的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透气装置为无纺布或是透气窗。

为了进一步使羽绒密度均匀且铺设均匀,减少羽绒喷管点喷的气流对落在羽绒输送带(或布绒输送带)上羽绒的影响,增大喷洒羽绒的效果,所述羽绒喷管倾斜安装在布绒箱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布绒箱将羽绒在布绒箱内喷洒出来进行打散处理,使羽绒密度均匀,在密度均匀的前提下,自由下落的羽绒能够均匀地铺设在羽绒输送带等物体上,从而实现将羽绒均匀铺设。

附图说明

图1为羽绒下料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羽绒下料箱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布绒输送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拣绒装置示意图。

图6为拣绒装置内部示意图。

图7为分拣头一个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8为羽绒收集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8所示,一种羽绒分拣装置,包括:

如图1、2、3所示,羽绒下料箱(可选用),所述羽绒下料箱上设置有羽绒输出口,所述羽绒下料箱上部设置有承重板1,所述承重板1边设置有承重块2,所述承重板1上设置有一条或多条(本实施例选择两条)承重导轨,所述承重导轨上均设置有承重滑块3,所述承重滑块3在承重导轨上上下运动,所述承重滑块3与承重块2固定。

所述承重板1与承重块2之间设置有上下往复装置,所述上下往复装置安装在承重板1上,所述上下往复装置使承重块2上下运动,所述承重块2上连接有固定袋子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可以采用夹子或是钩子8等一类的装置,如图1所示,钩子8通过钩子连接板7卡接在承重块上。只要能够实现将羽绒的袋子固定在承重块2上即可。此时,承重滑块3在承重导轨上对羽绒袋子(承重块2)在上下运动时进行导向、限位。具体地,所述上下往复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如图2所示,采用电机14带动减速器15方式),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承重板1上,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有飞轮4,所述飞轮4上偏心设置有固定轴5,所述固定轴5上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与承重块2连接。

为了进一步便于袋中羽绒倒出,在所述羽绒下料箱的中部或底部,所述羽绒下料箱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用于对袋子内羽绒进行挤压的挤压装置。挤压装置包括气缸9,所述气缸9安装在羽绒下料箱箱体上,所述气缸9的气缸轴60位于羽绒下料箱箱体内,气缸轴60的顶端安装有横杆11。为了对挤压装置进行导向、限位,所述气缸轴60通过连接件连接有气缸导轨10,所述气缸导轨10设置在导套13内,所述导套13安装在羽绒下料箱箱体上。

所述羽绒下料箱的上部设置有电葫芦14(起重装置),装有羽绒的袋子通过电葫芦14抬升,然后放置在承重块2上,被钩子8钩住。

羽绒下料箱工作时,电葫芦14将装有羽绒的袋子提升,装有羽绒的袋子倒置挂在承重块2上,然后通过上下往复装置动作,不断地抖动袋子,使袋中羽绒落入箱体内。在抖动过程中,挤压装置可以对袋子进行挤压,利于羽绒落下。

袋中羽绒落入羽绒下料箱后,通过羽绒下料箱下部设置的羽绒输出口输送至布绒箱。

如图3所示,布绒箱,所述布绒箱顶端封闭(这里的封闭指的是对羽绒的封闭,而非其空气的封闭),所述顶端上设置有透气装置,如顶端全部采用无纺布;又如,顶端设置有挡板,挡板上开有透气窗16等。所述布绒箱的底部设置有羽绒出口,所述羽绒出口与羽绒输送带39(或布绒输送带23)之间的间距小于羽绒的尺寸(此时的小于包括羽绒出口与羽绒输送带39(或布绒输送带23)之间的间距为零),防止羽绒在下落时从羽绒出口与羽绒输送带39之间溜走,如羽绒出口端采用橡胶体与羽绒输送带39之间接触(软接触)的结构。在羽绒输送带39行走方向一侧,所述羽绒出口上设置有使羽绒输送带39上羽绒通过的缺口17,目的是对羽绒输送带39上的羽绒“让路”;所述布绒箱的侧壁上部设置有羽绒喷管18,所述羽绒喷管18与输绒管连接。羽绒喷管18可以设置成向上倾斜的状态。所述羽绒喷管18(连接供绒管路)通过控制部件(如空气放大器)直接与羽绒下料箱(没有羽绒下料箱时与储绒装置连接)等储绒装置连接,获取羽绒。

为了对羽绒进行打散,布绒箱连接有松绒箱19(图中箱体侧壁已去除),所述松绒箱19内设置有羽绒搅拌装置,羽绒搅拌装置通过箱体上的搅拌电机21驱动搅拌杆20将羽绒打散、均匀。在此情况下,所述羽绒喷管18连接输绒管,然后通过输绒控制部件22(如空气放大器)与松绒箱19连接(图中未画出实际的连接关系)。

为了获得较大的布绒空间,更重要的是减少羽绒喷管18点喷的气流对落在羽绒输送带39(或布绒输送带23)上羽绒的影响,最终使羽绒输送带39(或布绒输送带23)上羽绒分布的均匀,所述布绒箱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布绒箱的上部大于布绒箱的下部,为了防止布绒箱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积绒,布绒箱的上部与布绒箱的下部之间通过倾斜部连接,这样的结构,羽绒可以依靠重力自由落下所述羽绒喷管18设置在布绒箱的上部,上述倾斜部可以是由布绒箱的上部的形状自然形成,如图所示。在布绒箱上部较大的空间内,羽绒喷管18点喷羽绒时,羽绒分散均匀,这样落在布绒输送带23或羽绒输送带39上相对散开,实现均匀铺绒的效果,有利于后期对羽绒图像的获取,减少误差。

当有布绒输送带23时,所述布绒箱设置在羽绒输送带39首端的上方;当没有布绒输送带23时,所述布绒箱设置在羽绒输送带39首端的上方。

当使用布绒输送带23时,布绒箱内的羽绒落至布绒输送带23上(可选),所述布绒输送带23的尾端与羽绒输送带39的首端部分重叠,所述布绒输送带23通过主布绒输送辊42和从布绒输送辊24带动,如图4所示,所述主布绒输送辊42、从布绒输送辊24安装在固定架25上,所述固定架25下设置有安装支架26,固定架25活动地设置在安装支架26上;所述固定架25与安装支架26之间设置有往复运动装置,所述往复运动装置使固定架25在安装支架26上往复运动。上述活动安装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固定架25上安装有若干滑块40,所述安装支架26上设置有与滑块40对应的若干滑轨41,所述滑块40在滑轨41上滑动带动固定架25在安装支架26上运动。往复运动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安装支架26上安装有动力装置(采用电机43),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有曲柄27(如图中所述的盘状),所述曲柄27上设置有曲柄轴28,所述曲柄轴28连接连杆29的一端,所述连杆29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架25上。

固定架25在安装支架26上往复运动使布绒输送带23上羽绒分布均匀。此种方式是获得羽绒均匀分布的一种方式,和布绒箱的功能类似,可以选用其中一种,或是全部选用均可。

布绒输送带23上的羽绒在布绒输送带23的末端落到羽绒输送带39上。这样羽绒输送带39上铺有待拣羽绒,如图5所示,所述羽绒输送带39通过主输送辊34、从输送辊33带动。沿羽绒输送带39输送方向上,所述羽绒输送带39上方依次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和拣绒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用相机31(通过立柱30安装在羽绒输送带39上方)连续采集羽绒输送带39上羽绒图像。所述拣绒装置包括多个吸绒部件,所述每个吸绒部件均连接有控制器件,所述吸绒部件面对羽绒输送带39,所述羽绒输送带39上任一位置运动到拣绒装置下方时均有一个吸绒部件与其对应;根据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信息,当羽绒输送带39某一位置上出现需要分拣的羽绒时,与羽绒输送带39某一位置对应的吸绒部件将需要分拣的羽绒吸取。

所述吸绒部件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吸绒管路,所述控制器件控制吸绒管路气路的通断。另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分拣头,所述分拣头设置有吸绒口49、出绒口48,所述分拣头与吸取控制部件连接,吸取控制部件控制吸绒口49是否吸绒,出绒口48排出吸绒口49吸取的羽绒。

所述吸绒口49朝下面对(包括正面对和有角度地倾斜面对)羽绒输送带39,所述羽绒输送带39上任一位置运动到拣绒装置下方时均有吸绒口49与其对应;当羽绒输送带39某一位置上出现需要分拣的羽绒时,与上述羽绒输送带39某一位置对应的吸绒口49在吸取控制器控制下将需要分拣的羽绒吸取。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随着羽绒输送带39的转动采用相机连续采集羽绒输送带39上羽绒图像,并将羽绒图像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采集的羽绒图像控制拣绒装置的吸取控制器工作。具体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发送至控制器,对羽绒图像进行对比,找出瑕疵羽绒(如黑点),并将瑕疵羽绒的坐标固定(即区分羽绒中的瑕疵羽绒),根据瑕疵羽绒的坐标信息匹配分拣头(或吸绒管路),通过控制分拣头开始工作时间和持续时间,分拣头工作将瑕疵羽绒分拣。

羽绒输送带39上的羽绒输送时,图像采集装置不断地采集图像,犹如不断展开的卷轴,从而可以全面地得到羽绒输送带39的图像,经过对比,可以确定羽绒输送带39上瑕疵羽绒的位置。控制器通过判断羽绒输送带39的速度,结合上述根据采集图像定位的位置,在瑕疵羽绒运动到与其位置对应的分拣头时,控制器控制分拣头动作,便可以将瑕疵羽绒吸取分拣,而不会造成误拣或多次重复分拣,杜绝了物料浪费。

连续采集羽绒输送带39上羽绒图像,可全面获得羽绒输送带39上羽绒图像信息,然后根据图像判断瑕疵羽绒的位置,杜绝了分块、分区域进行图像比对的弊端,不会造成误操作(如多次吸取等)。

在分拣头对瑕疵羽绒进行吸取时,为了减少对杂质羽绒(瑕疵羽绒)附近质量好的羽绒的吸取,所述羽绒输送带39上密布有规则或不规则小孔,所述小孔的尺寸小于羽绒的尺寸,所述小孔贯穿羽绒输送带39的表面和背面。分拣头吸取瑕疵羽绒时,由于羽绒输送带39上密布的小孔,分拣头吸取时,羽绒输送带39背面的气流流动,极大减少瑕疵羽绒附近的气流的流动,从而不会扰动或是吸取到瑕疵羽绒附近质量好的羽绒。从而提高了分拣的精度。作为优选,所述羽绒输送带39为网带。

为了提高采集羽绒图片的质量,在所述相机采集图片区域,所述羽绒输送带39上方设置有灯一类的光源,如采用补光灯。

如图6所示,为了集中处理,所述多个分拣头的出绒口48与封闭空腔44连接,所述空腔上设置有收绒口38。收绒口38安装空气放大器,空气放大器工作便可以将封闭空腔44内的羽绒(有质量瑕疵的羽绒)收集。

分拣头一种较好的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分拣头体上设置有贯通孔52,所述贯通孔52的两端分别为吸绒口49、出绒口48,所述分拣头体上设置有进气孔51,所述进气孔51与贯通孔52相连,进气孔51通入的气体流向出绒口48,所述进气孔51设置有用于控制气体流动的电磁阀。进气孔51、电磁阀构成吸取控制部件。

所述拣绒装置安装在安装轴上,所述安装轴通过转动装置安装在安装块47上,所述安装块47通过上下位移装置安装在安装架37上。这样,调节上下位移装置便可以调节分拣头的位置高度,调节转动装置可以调节分拣头的与羽绒输送带39之间的角度。转动装置是现有技术,只要能够实现安装轴转动并能对转动后的位置状态定位即可。上下位移装置也是现有技术,只要能够实现将安装块(最终体现在安装轴上)上下移动并且能对上下移动后的位置状态定位即可,如图5所示,安装块47安装在滑动横杆46上,滑动横杆46通过滑轨在安装架37上,滑动横杆46下安装有高度可调支架45,调节高度可调支架45改变安装轴的位置,从而调节了分拣头的高度。

为了防止外界环境对羽绒输送带39、布绒输送带23上羽绒的干扰和影响,羽绒输送带39、布绒输送带23上方设置有罩子35、36,但是图像采集和分拣区域不能安装设置罩子。

分拣后的羽绒随羽绒输送带39输送至羽绒输送带39的尾端,在羽绒输送带39的尾端设置有羽绒收集装置,一般的羽绒收集装置均采用负压的方式对羽绒输送带39上的羽绒进行收集。为了减少对羽绒的伤害,确保了羽绒的质量,如图8所示,羽绒收集装置包括收料斗53,所述收料斗53的开口54位于羽绒输送带39的尾端,所述收料斗53的出口55通过管路、密闭箱56接口58连接有收集袋57,所述收集袋57设置在密闭箱56内,所述密闭箱56上设置有负压产生装置,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使密闭箱56内产生负压。本装置的羽绒收集方式。作为优选,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为鼓风机59,所述鼓风机59通过管路与密闭箱连接。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