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294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设备维护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大中型煤矿都设有主井、副井提升系统,而平衡尾绳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平衡整个提升系统。因此,矿井提升系统扁尾绳的更换是矿井停产检修中最重要一项任务。

目前,各矿主井、副井扁尾绳的更换方法主要是采用一侧提升容器带新绳,另一侧提升容器吐旧绳的敷设方式进行施工(副井直接在井底马头门处施工)。采用该种更换尾绳的方式,当“宽罐笼带新尾绳到位后,制作窄罐笼侧的新尾绳悬挂”的步骤,需要将下井口出车侧绳盘上新尾绳翻过井筒下的尾绳档梁,再到窄罐笼侧位置后才能进行做新尾绳悬挂工作。这对于双提升系统是很方便就能实现翻绳工作的。但是,对于单提升系统(例如朱集矿矸石井、张集矿主井、张北矿主井、潘一矿二副井等单提升以及张集矿二副井混合提升、张集西风井混合提升、在建的顾桥矿二副井混合提升系统),翻尾绳、做新尾绳悬挂是一件较为繁琐、复杂的施工步骤。以往这样的单提升系统,在翻尾绳、做新尾绳悬挂时需要在井口布置A、B两台慢绞,A慢绞用于放井口的新尾绳,B慢绞用于穿过尾绳档梁接住A慢绞的新尾绳头,才能实现将“翻尾绳,做新尾绳悬挂”的步骤。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劳动强度大,需要人工将新尾绳全部从尾绳盘上吐出,之后将尾绳头拽至井口,然后利用A慢绞送至尾绳档梁处,再利用B慢绞接住,实现翻绳;2、在翻绳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尾绳翻花(扭转、变形),从而降低尾绳使用寿命,而且还返工;3、利用A慢绞直接往下送新尾绳到尾绳档梁位置的过程中安全性差,很容易导致井口的新尾绳一次性全部坠入井筒,造成事故;4、该方法的翻绳效率低,极大的制约着施工工期。

因此,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包括位于井筒内的第一罐笼、第二罐笼、套架梁和尾绳挡梁,所述第一罐笼与所述第二罐笼平行排列,且所述第一罐笼位于所述第二罐笼的上方,所述套架梁位于所述第一罐笼和所述第二罐笼的下方,所述尾绳挡梁位于所述套架梁的下方;

所述第一罐笼的下方设有第一扁尾绳和第二扁尾绳,每条所述扁尾绳均设有吊卡,所述第二罐笼的主绳通过绳扣分别与所述第一扁尾绳和所述第二扁尾绳的吊卡连接,所述第一扁尾绳和所述第二扁尾绳缠绕在所述第一罐笼一侧的井筒外部的下井口出车侧上,所述第二罐笼一侧的井筒外部设有绞车,所述井筒内设有导向滑车,所述慢速绞车通过钢丝绳与所述导向滑车连接。

上述的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中,所述第一罐笼为宽罐罐笼,所述第二罐笼为窄罐罐笼。

上述的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中,所述尾绳挡梁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尾绳挡梁、第二尾绳挡梁和第三尾绳挡梁,且所述尾绳挡梁之间水平排列。

上述的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中,所述第一尾绳挡梁到所述第二尾绳挡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尾绳挡梁到所述第三尾绳挡梁之间的距离。

上述的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中,所述绞车为慢速绞车。

上述的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中,所述钢丝绳的直径为15.5mm。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包括位于井筒内的第一罐笼、第二罐笼、套架梁和尾绳挡梁,在第一罐笼的下方设有第一扁尾绳和第二扁尾绳,每条扁尾绳均设有吊卡,第二罐笼的主绳通过绳扣分别与第一扁尾绳和第二扁尾绳的吊卡连接,将其中一根扁尾绳利用吊卡完成悬挂,再实现另一根扁尾绳的悬挂,通过“自带自”的翻绳方式,设施简单、操作便捷、安全性和翻绳效率都很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在翻绳前的示意图;

图2至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的翻绳过程示意图。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1、第一罐笼;2、第二罐笼;3、套架梁;4、尾绳挡梁;5、第一扁尾绳;6、第二扁尾绳;7、吊卡;8、绳扣;9、绞车;10、导向滑车;11、井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装置,包括位于井筒内的第一罐笼1、第二罐笼2、套架梁3和尾绳挡梁4,第一罐笼1与第二罐笼2平行排列,且第一罐笼1位于第二罐笼2的上方,套架梁3位于第一罐笼1和第二罐笼2的下方,尾绳挡梁4位于套架梁3的下方。

第一罐笼1的下方设有第一扁尾绳5和第二扁尾绳6,每条扁尾绳均设有吊卡7,第二罐笼2的主绳通过绳扣8分别与第一扁尾绳5和第二扁尾绳6的吊卡7连接,第一扁尾绳5和第二扁尾绳6缠绕在第一罐笼1一侧的井筒外部的下井口出车侧上,第二罐笼2一侧的井筒外部设有绞车9,井筒内设有导向滑车10,绞车9通过钢丝绳与导向滑车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罐笼1为宽罐罐笼,第二罐笼2为窄罐罐笼。尾绳挡梁4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尾绳挡梁4、第二尾绳挡梁4和第三尾绳挡梁4,且尾绳挡梁4之间水平排列。第一尾绳挡梁4到第二尾绳挡梁4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尾绳挡梁4到第三尾绳挡梁4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需要,尾绳挡梁4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罐笼情况而进行调整。绞车9优选为慢速绞车9,根据现场需求,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绞车9,且钢丝绳的直径优选为15.5mm。

同时参阅图2至图6所示,一种如上述所述的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准备第一罐笼1和第二罐笼2。当第一罐笼1将两根新的扁尾绳带到位后,即要进行翻绳做新尾绳的悬挂工作。工作人员站在第二罐笼2的顶上将两副扁尾绳吊卡7分别与第一罐笼1下方的第一扁尾绳5和第二扁尾绳6卡接牢固;再将第二罐笼2的主绳上悬挂的钢丝绳扣8分别与第一扁尾绳5和第二扁尾绳6的吊卡7连接。

之后,第一次上提第二罐笼2、下落第一罐笼1。通知绞车司机开车上提第二罐笼2,下落第一罐笼1,将扁尾绳带入井筒中呈垂直状态至尾绳挡梁4处;此时,将第二扁尾绳6利用扁尾绳吊卡7配合绳扣8锁住,留在套架梁3上;将钢丝绳通过导向滑车10落至尾绳挡梁4处,并通过吊卡7与第一扁尾绳5连接。

随后,第一次上提第一罐笼1、下落第二罐笼2,同时上提慢绞钢丝绳。第二罐笼2与慢绞钢丝绳相互配合,将第一扁尾绳5上提至第二罐笼2的底部,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第二罐笼2顶部的扁尾绳吊卡7及绳扣8解除;从而,完成第一扁尾绳5的悬挂工作。

接着,第二次上提第一罐笼1、下落第二罐笼2。完成第一扁尾绳5的悬挂工作之后,通知绞车司机上提第一罐笼1,下落第二罐笼2,使留在套架梁3上的第二扁尾绳6带入井筒中呈垂直状态;继而,施工人员解除第二扁尾绳6的扁尾绳吊卡7及钢丝绳扣8;同时,将慢绞钢丝绳和第二扁尾绳6的绳头连接。

最后,第二次上提第二罐笼2、下落第一罐笼1,同时上提慢绞钢丝绳使第二扁尾绳6上提至井口合适位置;将第二罐笼2停在井口适合做新悬挂头时停车;此时,施工人员即可进行第二扁尾绳6的新悬挂头工作;从而,完成第二扁尾绳6的悬挂工作。

综上所述,采用该种“自带自”的单提升系统的扁尾绳更换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提升系统本身的特性实现了将尾绳上提或下落的工序,且上提或下落尾绳的过程安全可靠,安全性大大提高。(2)井口少布置一台慢绞,从而减少小绞车司机的投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3)在翻绳过程中不容易导致尾绳翻花(扭转、变形),从而提高尾绳使用寿命,而且不返工。(4)该方法的翻绳效率高,与以往翻绳方法相比,可以节约很多时间,从而提高煤产量、提高产值,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