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门地坎防风噪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2942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轿门地坎防风噪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门地坎防风噪组件。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20491757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轿门地坎防风噪组件,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在轿底1a前端的轿门地坎2a、以及位于轿门地坎2a远离轿底1a一侧的向下延伸的护脚板3a,所述轿门地坎2a靠近轿底1a的一侧设有一防风板4a,所述防风板4a向着护脚板3a向下倾斜延伸,且延伸端与护脚板3a之间留有可容垃圾掉落的间隙。该电梯轿门地坎防风噪组件在轿厢高速运行时,被压缩的强大气流会被倾斜的防风板4a正面挡住,从而通过防风板4a与护脚板3a之间的间隙迂回进入轿厢内,大大减小了气流的强度,有效地减少了噪音,并且在延伸端与护脚板3a之间留有间隙,不会影响到轿门地坎2a的导槽5a内的排放孔的垃圾排放。

但是现有的电梯轿门地坎防风噪组件仍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防风板4a的左右两侧是敞开的,当气流受到防风板4a的正面阻挡后,极易从防风板4a左右两侧的间隙进入到轿厢内,导致挡流效果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可正面迂回阻挡气流、而且侧面亦可包围封堵气流的电梯轿门地坎防风噪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梯轿门地坎防风噪组件,包括连接在轿底前端的轿门地坎,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门地坎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防风板,所述防风板包括一与轿底前侧相对间隔设置并向下延伸的正面挡板,所述正面挡板的底部向着轿底倾斜,且所述正面挡板与轿底前侧之间留有可容垃圾掉落的间隙D,所述正面挡板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可包围封堵正面挡板左右两侧与轿底前侧之间间隙的侧面挡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梯轿门地坎防风噪组件不仅设置了正面挡板用于正面迂回阻挡气流,而且还在正面挡板的左右两侧设置可包围封堵正面挡板左右两侧与轿底前侧之间间隙的侧面挡板,从而可侧面包围封堵气流,挡流效果非常显著,并且正面挡板的底部向着轿底倾斜并与轿底前侧之间留有间隙D,从而不会影响到轿门地坎的导槽内的排放孔的垃圾排放。

作为优选,所述防风板为一个且沿轿门地坎的长度方向分布。该设置只需安装一个防风板,安装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防风板的数量与轿门地坎的导槽内的排放孔数量相等,所述各防风板分布在各排放孔下,所述各防风板的长度与排放孔的孔径相匹配。该设置可使挡风板无需完全覆盖轿门地坎的长度方向,仅需在排放孔处布置即可,大大节省了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正面挡板的顶端向前延伸设有一用于与轿门地坎的螺栓固定槽相连的固定板。该设置可利用轿门地坎本身具有的螺栓固定槽与防风板的固定板固定,不仅安装固定更方便,而且可以任意布置防风板的位置,使其更加容易与排放孔的位置对齐。

作为优选,所述防风板的固定板通过螺栓和螺母与轿门地坎的螺栓固定槽相连,所述螺栓的头部与螺母之间设有可用于垫高螺母的垫圈。该设置通过将螺母的位置垫高以方便拧紧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防风板的正面挡板、侧面挡板和固定板为一体成型。该设置使防风板的结构更加稳固,且整体不存在间隙,挡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梯轿门地坎防风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门地坎防风噪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风板在轿门地坎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图中:1a-轿底,2a-轿门地坎,3a-护脚板,4a-防风板,5a-导槽;

本实用新型图中:1-轿底,2-轿门地坎,3-防风板,4-正面挡板,5-侧面挡板,6-螺栓固定槽,7-固定板,8-导槽,9-排放孔,10-螺栓,11-垫圈,12-螺母,D-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2所示,一种电梯轿门地坎防风噪组件,包括连接在轿底1前端的轿门地坎2,所述轿门地坎2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防风板3,所述防风板3包括一与轿底1前侧相对间隔设置并向下延伸的正面挡板4,所述正面挡板4的底部向着轿底1倾斜,且所述正面挡板4与轿底1前侧之间留有可容垃圾掉落的间隙D,所述正面挡板4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可包围封堵正面挡板4左右两侧与轿底1前侧之间间隙的侧面挡板5。

本实用新型电梯轿门地坎防风噪组件不仅设置了正面挡板4用于正面迂回阻挡气流,而且还在正面挡板4的左右两侧设置可包围封堵正面挡板4与轿底1前侧之间间隙的侧面挡板5,从而可侧面包围封堵气流,挡流效果非常显著,并且正面挡板4的底部向着轿底1倾斜并与轿底1前侧之间留有间隙D,从而不会影响到轿门地坎2的导槽8内的排放孔9的垃圾排放。

作为优选,所述防风板3为一个且沿轿门地坎2的长度方向分布。该设置只需安装一个防风板3,安装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防风板3的数量与轿门地坎2的导槽8内的排放孔9数量相等,如图3所示,由于轿门地坎2的排放孔9沿开门中心左右对称设置,因此图3仅给出了轿门地坎2右侧的防风板3的分布示意图,所述各防风板3分布在各排放孔9下,所述各防风板3的长度与排放孔9的孔径相匹配。该设置可使挡风板3无需完全覆盖轿门地坎2的长度方向,仅需在排放孔9处布置即可,大大节省了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正面挡板4的顶端向前延伸设有一用于与轿门地坎2的螺栓固定槽6相连的固定板7。该设置可利用轿门地坎2本身具有的螺栓固定槽6与防风板3的固定板7固定,不仅安装固定更方便,而且可以任意布置防风板3的位置,使其更加容易与排放孔9的位置对齐。

作为优选,所述防风板3的固定板7通过螺栓10和螺母12与轿门地坎2的螺栓固定槽6相连,所述螺栓10的头部与螺母12之间设有可用于垫高螺母12的垫圈11。该设置通过将螺母12的位置垫高以方便拧紧螺母12。

作为优选,所述防风板3的正面挡板4、侧面挡板5和固定板7为一体成型,所述防风板3的结构如图4所示。该设置使防风板3的结构更加稳固,且整体不存在间隙,挡流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