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5618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机构,特别是一种将标签贴附至产品上的贴标机。



背景技术:

标签承载着相应产品的特定信息,一般需要贴附在产品上以供用户了解该产品的信息。相应地,产品上往往需要贴附特定的标签。如何实现方便快捷地贴标操作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将标签自基带上剥离,并贴附在产品上的贴标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标机。所述贴标机包括机台、输送机构、剥离板及挤压件。所述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台上,以用于输送需要贴标签的产品。所述剥离板设置在所述机台上,并与所述输送机构间隔并正对设置,以用于将标签从基带上剥离。所述挤压件设置在所述机台上,并与所述输送机构间隔并相对设置,以用于将标签抵接在产品上。所述剥离板与所述挤压件沿所述输送机构输送产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优选地,所述剥离板的前端与所述挤压件的后端部分重叠。

优选地,所述贴标机还包括基带驱动机构。所述基带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台上,以用于驱动贴附有标签的基带,并用于驱动基带抵接在剥离板的前端。

优选地,所述贴标机还包括标签输送皮带及驱动机构。所述标签输送皮带可转动传输地设置;所述标签输送皮带的外表面可用于传输承载贴附有多个标签的基带。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标签输送皮带转动传输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标签输送皮带的内表面与所述剥离板的前端相抵接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剥离板相对于所述输送机构倾斜延伸地设置,且所述剥离板的前端延伸至靠近所述输送机构。

优选地,所述挤压件包括抵接皮带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抵接皮带可转动地设置,并可将标签抵接至产品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抵接皮带移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抵接皮带具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延伸设置,并可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移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多个传输件。多个所述传输件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地设置。相邻两个所述传输件之间可用于承载一个产品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传输件的外周面为圆柱面。所述传输件可转动地设置,以可带动管状的产品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贴标机通过剥离板能够将贴附在基带上的标签剥离,而挤压件能够将被剥离的标签抵接至产品上。所述贴标机的结构精简,且实现了对连续输送的产品的贴标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贴标机示出了传输机构的上表面时的立体结 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贴标机的投影示意图。

图3为可被图1示出的贴标机进行贴附操作的标签铺设在平展的基带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贴标机在N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图4中示出了贴附有标签的基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贴标机100。所述贴标机100包括机台10、输送机构30、剥离板50及挤压件70。所述输送机构30、剥离板50及所述挤压件70均设置在所述机台10上。所述输送机构30用于输送被贴标签300的产品。所述剥离板50用于将标签300自基带200上剥离。所述挤压件70用于将标签300抵接在产品上。

图3为贴附在平整的基带200上的标签300的投影示意图。当然,在具体应用中,基带200一般卷曲圆盘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带200的硬度小于标签300的硬度。也即是,在发生相同形变的情况下,施加在所述基带200的外力小于所需施加在标签300上的外力。

所述机台10用于支撑所述贴标机100的其他部件,及便利于整体运输。所述机台1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支撑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台10大致为具有四个支撑脚的长方体块状。所述机台10具有为平面的上表面。

所述输送机构30用于输送产品。所述输送机构30的具体形状、结构及规则只要满足相应的运输需要即可。譬如,所述输送机构30可以为传送皮带,链 条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便利于将所输送的产品保持在预设的位置,所述输送机构30包括多个传输件32。多个所述传输件32沿所述输送机构30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一排所述传输件32沿所述机台10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每一个所述传输件32沿所述机台10的宽度方向延伸。任意相邻两个所述传输件32之间可承载一个产品地设置。为了便利于输送呈管状的物品(譬如试管),每一个所述传输件32具有圆柱表面,从而便利于实现与需要贴标签的试管的接触。相应地,所述传输件32可以为圆管、圆筒或圆杆状。为了使得标签300能够平整的贴附在试管上,所述传输件32可转动地设置,从而可与试管彼此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也即是,相邻两个所述传输件32能够支撑一个试管,限制试管沿输送机构30的输送方向的滚动,并减少对试管的磨损。可以想到的是,所述输送机构30还包括相应的诸如电动机等动力机构,以驱动环状排列的所述传输件32实现沿传输方向的运动。

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剥离板50设置在所述机台10上。所述剥离板50设置为与所述输送机构30的上表面35正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剥离板50设置为可将标签300自基带200上剥离。所述剥离板5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使得每一个标签上部分或全部结构与基带发生分离即可,从而使得该被剥离的标签300延伸至下述挤压件70的抵接路径上即可。为了提升剥离效率,所述剥离板50沿所述输送机构30的输送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剥离板50的前端52延伸至靠近所述传输机构30的上表面35。为了提升贴附效率及精度,所述剥离板50的前端52延伸至与所述挤压件70的后端部分重叠。具体地,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剥离板50的前端52延伸至所述挤压件70的后端与所述输送机构10之间。

为了提升标签的输送效率,所述贴标机100还包括标签输送皮带62及驱动机构64。所述标签输送皮带62可转动传输地设置。所述标签输送皮带62的外 表面621可用于传输承载贴附有多个标签300的基带200。所述标签输送皮带62设置为可将标签300的侧边缘传输至与所述剥离板50的前端52相对运动,从而可将标签300自侧边缘与基带200分离。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效率及、提升剥离的正确度及降低安装难度,所述标签输送皮带62的内表面623与所述剥离板50的前端52相抵接的设置。所述驱动机构64驱动所述标签输送皮带62相对于所述剥离板50的前端52运动地设置。也即是,所述标签输送皮带62的内表面623与所述剥离板50的前端52可摩擦运动地设置。所述标签输送皮带62受到所述剥离板50的前端52的抵接,从而使得基带200与标签沿着实现彼此分离的方向运动。为了提升剥离效率,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剥离板50的前端52的两侧所述标签输送皮带62的两端62a、62b彼此夹角为锐角地设置。相应地,所述驱动机构64只要能够实现所述标签输送皮带62的运转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64采用电机(图中未标示)与辊子(图中未标示)配合的方式实现运转。

当然,作为变形,也即是仅采用基带驱动机构,以与剥离板50配合,从而提升对标签300自基带200上剥离的效率。所述基带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驱动机构64。也即是,将基带200作为皮带直接铺展在所述驱动机构的辊子(图中未标号)上。

所述挤压件70设置在所述机台10上。所述挤压件70与所述传输机构30的上表面正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挤压件7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将自所述剥离板50的前端52剥离的标签300抵接在产品上即可。所述挤压件70可以设置为通过靠近及远离所述传输机构30,从而将标签300抵接在产品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精简结构,所述挤压件70相对于所述传输机构30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固定设置,从而使得标签300始终挤压至产品上。

为了提升标签贴附的效率及将标签300可完整地贴附在试管等管状产品上,所述挤压件70具有抵接皮带72及第二驱动机构74。所述抵接皮带72可转动地设置,以可将标签抵接至产品上。更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效率及能够将更大长度的标签完整地贴附在产品上,所述抵接皮带72具有抵接部722。所述抵接部722沿所述输送机构30的输送方向延伸设置。也即是,所述抵接部722与所述输送机构30的上表面35平行且正对设置。相应地,所述抵接部722也相对于所述输送机构30的输送方向移动地设置,从而可带动试管转动以将标签沿圆周方向贴附在试管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接皮带72大致为三角形环状皮带。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4采用电机(图中未标示)及辊子(图中未标示)配合以驱动所述抵接皮带72。

请继续参阅图4,下面具体说明所述贴标机100的使用方式:任意相邻两个所述传输件32之间承载一个试管(图中未示出),并将试管沿运输方向向前运输。所述挤压件70驱动所述抵接部722沿运输方向运动(图4中示中向右),并竖直向下将标签300抵接在试管上。所述抵接部722向前运动时,可以带动标签300及试管发生转动,而在当标签300的长度过大时,能够带动标签300及试管发生转动而使得标签沿试管的周向完整地贴附在试管上。通过驱动基带200或驱动标签传输皮带62,使得贴附有标签300的基带200保持与剥离板50的抵接接触,并使得基带200的运转方向发生变化。此时,所述基带200的运动方向由标签传输皮带62的上部62a的延伸方向变化为标签传输皮带62的另下部62b的延伸方向,而标签300的传输方向依然保持为标签传输皮带62的上部62a的延伸方向,进而使得标签300与基带200发生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别指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均为相对概念,仅用于结合附图以便利于理解 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并不局限其具体应用。其中,“上、下”方向指的是如图2示出的上下方向。具体地,上下方向也可以为竖直方向的上下。箭头T示出了传输机构30的运输方向。“前、后”方向指的是如图2的左右方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