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轮撬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5398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轮撬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方便地移动墙板等质量较小的物品的带轮撬杠。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以在工厂先生产的预制构件为主要部件,通过现场装配、锚固而迅速构成的结构类建筑物,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在目前建筑行业实际生产中,装配式建筑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方式,在装配式建筑大量应用的国家,许多高质量要求的建筑已逐渐选用预制装配式结构来建造。

在装配式建筑中,板材建筑是由大型的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板材建筑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板材建筑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防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外墙板多为带有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板,楼板或屋面板一般也采用钢筋混凝土复合板。

在装配式建筑组装过程中,经常有一些质量较小的物品(50-100Kg)

(例如墙板)需要从一处移到另一处,这些物品的移动可以通过两个或三个人配合搬运的方式实现,但是采用人工搬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搬运的过程中由于配合不好还可能导致物品损坏。同时,由于有些物品与支撑面(如地面)之间的缝隙较小,人手难以伸入缝隙里,从而使得通过人工方式搬运这些物品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轮撬杠,可以方便快速安全地搬运上述的物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轮撬杠,所述带轮撬杠包括第一撬杠体、第二撬杠体、连接件、手扶杆和滚轮,所述第一撬杠体和第二撬杠体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一撬杠体和第二撬杠体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撬杠体包括第一撬杠头和与所述第一撬杠头固定连接的第一撬杠杆,所述第一撬杠头和第一撬杠杆之间的夹角a为90-150 度,所述第二撬杠体包括第二撬杠头和与所述第二撬杠头固定连接的第二撬杠杆,所述第二撬杠头和第二撬杠杆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一撬杠头和第一撬杠杆之间的夹角a,所述滚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滚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撬杠杆和第二撬杠杆的下端,所述手扶杆固定在所述第一撬杠杆和第二撬杠杆的上端,并且所述手扶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撬杠杆和第二撬杠杆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撬杠头和所述第二撬杠头的前端均呈扁平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撬杠杆和第二撬杠杆的上表面均为便于放置墙板的平面,并且所述第一撬杠杆和第二撬杠杆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撬杠杆的上表面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撬杠杆和第二撬杠杆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柔性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撬杠头和第一撬杠杆之间的夹角a为136度。

优选地,所述滚轮为万向轮,所述滚轮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撬杠杆或第二撬杠杆的下端,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块和连接板,所述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撬杠杆或第二撬杠杆上,所述滚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块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弹簧安装孔和导柱孔,在所述连接板上固定安装有导柱,所述导柱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导柱孔内,在所述弹簧安装孔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压在所述弹簧安装孔的孔底面上,所述弹簧的下端压在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导柱的数量有多根,多根所述导柱围绕所述弹簧均布,每个导柱均可滑动地安装在一个导柱孔内。

优选地,所述手扶杆为圆杆,所述第一撬杠杆和第二撬杠杆均为矩形杆,所述第一撬杠杆和第二撬杠杆与手扶杆连接的端面上均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手扶杆贴合的圆弧槽,所述手扶杆固定在所述圆弧槽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撬杠杆和第二撬杠杆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数量有多根,多根连接杆沿着所述第一撬杠杆的长度方向均布,位于下方的一个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第一撬杠杆和第二撬杠杆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轮撬杠通过设置第一撬杠体和第二撬杠体,第一撬杠体和第二撬杠体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在第一撬杠体和第二撬杠体下端设置滚轮,当需要移动墙板等物品时,可以将第一撬杠体和第二撬杠体的下端插入墙板下端,并通过手扶杆同时向下按压第一撬杠体和第二撬杠体,将墙板抬起,此时由设置的滚轮支撑第一撬杠体、第二撬杠体和墙板,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轮撬杠可以方便快速安全地搬运墙板等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带轮撬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带轮撬杠的右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带轮撬杠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带轮撬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7是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撬杠体;11-第一撬杠头;12-第一撬杠杆;2-第二撬杠体;21- 第二撬杠头;22-第二撬杠杆;3-手扶杆;4-滚轮;5-柔性层;61-连接块;62-连接板;63-弹簧安装孔;64-导柱孔;65-导柱;66-弹簧;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轮撬杠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与附图3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零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例如,第一撬杠体和第二撬杠体之间为第一撬杠体和第二撬杠体的内侧,第一撬杠体的右侧或者第二撬杠体的外侧为第一撬杠体和第二撬杠体的外侧。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轮撬杠通过。

适当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轮撬杠包括第一撬杠体1、第二撬杠体2、连接件、手扶杆3和滚轮4。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撬杠体1和第二撬杠体2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一撬杠体1和第二撬杠体2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撬杠体1包括第一撬杠头11和与所述第一撬杠头11固定连接的第一撬杠杆12,所述第一撬杠头11和第一撬杠杆12之间的夹角a为90-150度,所述第一撬杠头11和第一撬杠杆12优选通过钢杆折弯形成。

所述第二撬杠体2包括第二撬杠头21和与所述第二撬杠头21固定连接的第二撬杠杆22,所述第二撬杠头21和第二撬杠杆22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一撬杠头11和第一撬杠杆12之间的夹角a,同样地,所述第二撬杠头 21和第二撬杠杆22也优选通过钢杆折弯形成。

为了便于运输墙板等物件,所述第一撬杠头11和第一撬杠杆12之间的夹角a优选为136度。

如图1所示,所述滚轮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滚轮4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的下端。所述滚轮4可以通过各种适当方式安装在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上。

例如,参考图4所示,在第一撬杠杆12的下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有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在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的下端均开设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滚轮4转动地安装在该安装轴上。安装在第二撬杠杆22下端的滚轮4也采用相同的结构安装在第二撬杠杆22的下端。

更优选地,参考图7所示,所述滚轮4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撬杠杆12或第二撬杠杆22的下端,所述滚轮4为万向轮。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块61和连接板62,所述连接块61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撬杠杆12或第二撬杠杆22上,即图7 中所示的连接块61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撬杠杆12或第二撬杠杆22上。所述滚轮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62上,即滚轮4固定在图7所示的连接板62的下端。

在所述连接块61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弹簧安装孔63和导柱孔64,弹簧安装孔63和导柱孔64均为圆孔。在所述连接板62上固定安装有导柱65,所述导柱65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导柱孔64内,在所述弹簧安装孔63内安装有弹簧66,所述弹簧66的上端压在所述弹簧安装孔63的孔底面上,所述弹簧66的下端压在所述连接板62的上端面上,所述弹簧为压簧。

上述的连接结构可以对被运输的墙板起到缓冲作用,当带轮撬杠运输墙板经过不平的路面或者在越过障碍物时,通过弹簧66可以缓冲减振,避免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在振动时损坏墙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得连接结构更加稳定,所述导柱65的数量有多根,多根所述导柱65围绕所述弹簧66均布,每个导柱65均可滑动地安装在一个导柱孔64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扶杆3固定在所述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的上端,并且所述手扶杆3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的外侧。参考图3所示,手扶杆3的长度大于第一撬杠杆12 和第二撬杠杆22之间的距离,所述手扶杆3的左端向左伸出第二撬杠杆 22的左侧,所述手扶杆3的右端向右伸出第一撬杠杆12的右端。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带轮撬杠在使用时,向上推动手扶杆3,使得第一撬杠头11和第二撬杠头21的下端下降,并推动带轮撬杠向着墙板移动,插入墙板的下端,然后向下压手扶杆3,将墙板抬起,并使得墙板压在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上,再通过手扶杆3拉动带轮撬杠,即可将墙板运输到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手扶杆3的左右两端伸出所述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的外侧,在运输宽度小于手扶杆3的长度的墙板时,可以起到对墙板的保护作用,减少被运输的墙板磕碰到其他物品的可能性。

为了使得带轮撬杠可以更加容易的插入墙板的下端,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撬杠头11和所述第二撬杠头21的前端均呈扁平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墙板等板材的运输,优选地,如图 1、图3所示,所述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的上表面均为便于放置墙板的平面,并且所述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撬杠杆12的上表面的下方。通过将所述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的上表面设置为平面,可以增加与被运输的墙板的接触面积,并且可以使得墙板可以稳定地放置。

对于一些对表面要求较高的板材,为了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柔性层5。

具体地,如图5、图6所示,在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可以选择橡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手扶杆3优选为圆杆,所述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优选为矩形杆,所述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与手扶杆3连接的端面上均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手扶杆3贴合的圆弧槽,所述手扶杆3固定在所述圆弧槽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扶杆3选择为圆杆,可以便于操作人员握持,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选择为矩形杆,可以便于墙板等板材的放置。所述手扶杆3与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通过圆弧槽连接,可以提高手扶杆3与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件可以采用各种连接结构,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上。通过选择连接杆7作为连接件,可以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小带轮撬杠的重量。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7的数量可以有多根,多根连接杆7沿着所述第一撬杠杆12的长度方向均布,位于下方的一个连接杆7固定在所述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的下端。通过在第一撬杠杆12和第二撬杠杆22 的下端设置一个连接杆7,可以更好地提供带轮撬杠的支点。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示连接杆7的数量为连根。一根连接杆位于第一撬杠杆12 的下端,另一个连接杆位于第一撬杠杆12的中部。

以上实施方式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方式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