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5390阅读:15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升降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梯子,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升降梯。



背景技术:

梯子,用于在平面上方空间进行工作的一类登高工具广泛应用于临时登高操作上。早期的梯子一般是木材制作的,随着金属工业的发展,现在多利用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梯具有轻便,美观,耐用的特点,且造价不高,故被广泛使用,但通常人在攀爬过程中,需要单脚做支撑运动,人与梯子的相对距离会重复的远离和靠近,在这个过程中,攀爬的相对作用力会传递给梯子,随着攀爬高度的提升,铝合金制成的梯子重量轻,摇摆将越来越明显,造成安全隐患,并且年龄偏大手持物品的人群攀爬梯子格外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升降梯,无需人力向上攀爬梯子,不会产生攀爬时的摇晃,更稳定安全,同时使用更方便、更节省人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升降梯,包括定滑轮、电机、牵引线、踏板和两条互相平行的梯杆,两梯杆均设有沿高度方向竖直或倾斜延伸的滑槽,定滑轮枢接于梯杆上端,电机固定于梯杆下端;踏板两端分别对应置于两滑槽内并与两滑槽沿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配合,牵引线一端固定于踏板,牵引线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缠绕于电机的输出轴。

优选的,电机有两个,分别固定于两梯杆,所述定滑轮有两个,分别枢接于梯杆上端,对应地,牵引线有两根。

优选的,踏板的两端分别开有用于与牵引线固定连接的孔,牵引线一端穿过该孔并通过紧固螺栓锁紧。

优选的,两所述梯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置物板,所述定滑轮枢接在置物板上。

优选的,踏板的两端设有加固部,该加固部具有顶臂、滑动臂和支撑臂,顶臂一端与踏板水平相连,顶臂另一端与滑动臂一端相连,滑动臂贴合滑槽侧壁并与滑槽滑动配合,滑动臂另一端与支撑臂一端相连,支撑臂另一端支撑在踏板上。

优选的,滑槽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用于限制踏板移动的限位块。

优选的,自动升降梯还包括有控制电机正反转及控制电机转速的遥控器,该遥控器与电机无线通信连接。

优选的,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电机滑轮,牵引线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缠绕于该电机滑轮。

优选的,自动升降梯还包括两支撑架,两支撑架和两梯杆在上端铰接,两所述支撑架中部设有固定连接两支撑架的撑杆。

优选的,两梯杆下端榫接有底板,底板与梯杆所夹的夹角最大不超过87°15′,梯杆在工作时与地面所成夹角的范围为75°±5°。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由电机带动踏板和人的升降,无需人力向上攀爬,不会产生攀爬时的摇晃,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梯子更稳定安全,同时使用更方便、更节省人力,可代替双脚攀爬的梯子,尤其适用于腿脚不便和双手持有物品和不便于攀爬的人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升降梯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踏板端部放大图。

图中:1、定滑轮;2、电机;3、牵引线;4、踏板;41、顶臂;42、滑动臂;43、支撑臂;5、梯杆;6、滑槽;7、遥控器;8、置物板;9、限位块;10、支撑架;11、撑杆;12、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升降梯,包括定滑轮1、电机2、牵引线3、踏板4和两条互相平行的梯杆5,两梯杆5均设有沿高度方向竖直或倾斜延伸的滑槽6,定滑轮1枢接于梯杆5上端,电机固定于梯杆5下端;踏板4两端分别对应置于两滑槽6内并与两滑槽6沿滑槽6的延伸方向滑动配合,牵引线3一端固定于踏板4,牵引线3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1后缠绕于电机2的输出轴。

两梯杆5均设有沿高度方向竖直或倾斜延伸的滑槽6,其中的高度方向,是以世界坐标系为标准。

牵引线3由定滑轮1和电机2传动并拉紧,踏板4与牵引线3紧固,踏板4可以随着牵引线3做同步运动,电机2正转带动牵引线3和踏板4沿滑槽6的延伸方向做上升运动,电机2反转带动牵引线3和踏板4沿滑槽6的延伸方向做下降运动。

先把自动升降梯靠在墙体上,然后人可以站在踏板4上,手扶在两侧的梯杆5上,通过电机6的正、反转带动踏板4升或降,从而使人升高到想要的高度或者下降到相要的高度,无需人力向上攀爬自动升降梯,人的重心,不会相对于自动升降梯发生偏移,便不会产生攀爬时的摇晃,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自动升降梯更稳定安全,同时使用更方便、更节省人力,可代替双脚攀爬的梯子,尤其适用于腿脚不便和双手持有物品和不便于攀爬的人群。当然也可以如下文所述在自动升降梯上设置支撑架10,从而使自动升降梯无需靠墙也可正常作业。

本实施例的电机2采用微型电动葫芦:电压220v,固定转速36/min,功率180w,速比40;配有无线遥控器7,有控制按钮,可控制电机2的正反转,并可调节电机2的功率,从而控制踏板4上下运动的速度,作业时应保证遥控器在手可触及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牵引线3为钢丝,当然牵引线3越牢固越好,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钢丝,也可以是其它的很牢固的材料,比如说尼龙绳等等。

优选的,所述电机2有两个,分别固定于两梯杆5,所述定滑轮1有两个,分别枢接于梯杆5上端,对应地,牵引线3有两根。

用两个电机2和两个定滑轮1对应拉紧两根牵引线3,再用两个牵引线3从踏板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踏板4,牵引线3的运动路径与滑槽6的延伸方向平行,使踏板4与滑槽6不产生额外的摩擦;同时,同步上升、同步下降,使踏板4左右可保持平衡,双牵引线3、双电机2和双定滑轮1双组合的结构也比单组合的结构承受的力更大,电机2的使用寿命更高,两端电机2同步,上升过程更加稳定安全,同时电机2在滑槽6内,定滑轮1也在滑槽6的顶端,这就使得牵引线3也是在滑槽6内运动,不会妨碍工作人员的作业,也更合理、美观。

优选的,为了使踏板4和牵引线3连接的更加的牢固,本实施例在踏板4的两端分别开有用于与牵引线3固定连接的孔,牵引线3穿过该孔并用紧固螺栓锁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用其它的方式固定牵引线3和踏板4,只要能够保证牵引线3与踏板4连接的稳固度即可。

优选的,两梯杆5之间设有一置物板8,它用于放工具的同时,还可以连接固定好两个梯杆5,更加方便定滑轮1的安装,定滑轮1枢接在置物板8上表面,相应的需要在置物板8上开两个孔,一个孔用于牵引线3顺利通过后缠绕到定滑轮1上,另一个孔便于牵引线3连接好定滑轮1后从中穿过,下来缠绕到电机上。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定滑轮1倒置枢接在置物板8下表面,当定滑轮1倒置枢接在置物板8的下表面上时,便不需要在置物板8上开孔了,若没有置物板8,定滑轮1也可以直接安装在滑槽6内,只要能保证定滑轮1在稳固的前提下能使牵引线3的运动路径与滑槽6长度方向平行即可。

优选的,如图2所示:踏板4的两端设有加固部,该加固部具有顶臂41、滑动臂42和支撑臂43,顶臂41一端与踏板4水平相接,顶臂41另一端与滑动臂42一端相连,滑动臂42贴合滑槽6侧壁并与滑槽6滑动配合,滑动臂42另一端与支撑臂43一端相连,支撑臂43另一端支撑在踏板4上。其中支撑臂43若选用钢杆,则直径不应小于5mm。当人上升到想要的高度的时候,电机2停止转动,加固部相应的可以将人的重力传导到滑槽4的侧壁,也就是梯杆5上,如果不设置这个加固部,那由牵引线3承担的力会变大,第一是牵引线3与踏板4连接处将易损坏,第二是牵引线3会把力传导给电机2和定滑轮1,导致电机2的使用寿命也变短。加固部三角形的结构,除了更加的稳固、适于承重外,自动升降梯正常工作时,三角形的加固部与滑槽6壁配合正好使踏板4保持便于人站立的状态。

优选的,滑槽6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用于限制踏板4移动的限位块9。踏板4升得过高,不安全,所以滑槽6上端设置限位块9,滑槽6下端设置限位块9则可以避免踏板4与电机2相触,以保证踏板4在可控的安全范围内升降,在踏板4上相应的也可以设置与限位块9相对应配合的软垫,卸去冲击力,使自动升降梯的使用时更加舒适。

优选的,电机2输出轴上设有电机滑轮21,牵引线3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1后缠绕于该电机滑轮21。电机滑轮21与上端的定滑轮1负责拉紧牵引线3,间接的对电机2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自动升降梯还包括两支撑架10,两支撑架10和两所述梯杆5在上端铰接。加上两支撑架10后,自动升降梯就不再需要靠墙才能作业了,在没有墙壁的地方也可以用两支撑架10作为支撑,为保证无墙壁作业的安全,自动升降梯必须设置撑杆11固定连接两支撑架10,安全撑杆11设在两支撑架10的中部并能锁固;撑杆11应采用坚固可靠的材料制成。

优选的,两梯杆5下端榫接有底板12,底板12与梯杆5间采用榫接,底板12的榫穿过梯杆5时,榫眼的中心应处在梯杆5宽面的中心线上,其榫眼与榫紧密相接,榫眼、榫头两端不得有劈裂,榫头应胀紧榫眼;底板12与置位板8互相配合固定好两梯杆5,增加自动升降梯的安全性能,同时,人在上下踏板4时,底板12起到一个承上启下中转站的作用,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底板12与梯杆5所夹的夹角最大不超过87°15′,提高自动升降梯的安全性能,以保障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所述梯杆5在工作时与地面所成夹角范围为75°±5°;保障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

本实施例安全保障:所有金属配件都应用螺栓紧固。活动部件的安装或组合应保证运转灵活,避免弯曲或松动。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