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将仓储货物储存及出仓或转仓而设置的储存及出仓单元的高架储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1096发布日期:2018-09-21 22:3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高架储存设备,其具有用于将仓储货物储存及出仓或转仓而设置的储存及出仓单元,其中仓储货物由经卷绕以形成集束(线圈) 的条(特定来说金属条)或电线线圈构成,且高架储存设备可由任何数目个储存模块构成,所述储存模块在纵向方向上及横向于所述方向延伸的高架储存设备的深度或宽度方向上布置成一行,且其包括在高度上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多个托架,所述模块由平行于托架或储存模块的储存或出仓侧延伸的通道彼此分离,其中至少一个可往复移动的储存及出仓单元设置在每一通道中,且其中储存及出仓单元建构有框架,其由竖直柱及将这些一起连接且至少对应于储存模块的高度的顶梁及底梁构成,且升降桥被引导在框架的竖直柱处,所述升降桥借助于驱动构件移动且其为在左侧及右侧服务邻近模块的托架,建构有可垂直于通道分段地啮合及脱啮的至少一个可伸缩接收器。



背景技术:

用于轧机产品,特定来说金属线圈或电线线圈(为标准化在下文中称为金属仓储货物)的此类高架储存设备已知呈各种构造及布置,例如集成在轧制机组的生产序列中。通过CH-PS 554 276我们已知在轧制机组的起点及终点中的每一处或加工车间的起点及终点处设置高架储存设备,或将所述设备设置为两个细长工厂建筑之间的中间货仓。我们使用集装架(例如用于循环系统及滚轮路径、线圈托架或类似运输装置中,所述各者提供这些集装架的进一步输送)以用于运输电线线圈(其在轧制过程后产生)或金属线圈(其通过卷绕例如铝的经轧制金属条产生,且其称重例如25吨或更多)。所供应仓储货物在高架储存设备中的分布可由可在通道中移动的底板堆叠器进行,所述堆叠器视情况通过可在高架储存设备的储存模块上方的较高轨道上移动的门式起重机(参见DE 297 04 341U1)与储存设备起重机组合,所述储存设备起重机集成在高架储存设备的顶板上层构造中且覆盖全部通道。

从WO 2015/124342A1我们已知用于海港或内河港的传送设施的具有布置在每一通道中的储存及出仓单元的集成式全自动集装箱运输系统,所述系统使得能够在高架储存设备的窄构造模式状况下甚至通过所使用的底部堆叠器来接取每一个别集装箱。

在尺寸上具有窄构造且在集装箱的纵向侧在托架的最前方时将集装箱储存及出仓的储存及出仓单元可在底板处受控地移动。升降桥的升高及降低能借助于包括缆线、缆线盘、转向滚轮、电动机及传动装置的缆线牵引装置或提升机构进行。在用于集装箱的悬吊运输的升降桥或提升平台上设置有负载接收装置,负载接收装置具有作为可伸缩接收器的特别节省空间的构造以与悬吊集装箱一起分段地水平回缩及延伸。

一或多个可伸缩接收器由紧固到升降桥的基底外壳或上部轮廓部件,及在其中布置为中心轮廓部件及下部轮廓部件的两个可伸缩推动器组成。中心轮廓部件或外部可伸缩推动器由外部引导轮廓部件运行,所述外部引导轮廓部件的两侧在基底外壳或上部轮廓部件的引导滚轮上,且下部轮廓部件或内部可伸缩推动器由引导滚轮运行,所述引导滚轮的两侧布置在外部可伸缩载台或中心轮廓部件的内部引导轮廓部件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标为在前言中所陈述种类的高架储存设备中通过用减少的开支优化运输及传送构件而实现线圈及电线线圈的加速传送。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此目标,这是因为储存及出仓单元在其至少一个可伸缩接收器处建构有C形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可在可伸缩接收器下方移动到仓储货物的线圈孔中的水平延伸心轴。

为接管输送到并定位于通道中的仓储货物,在线圈或电线线圈的孔中,心轴、轨道或类似者(其取决于待在可伸缩接收器下方处置的最大(例如,2,400 毫米)线圈直径以充分间隔延伸)必须移动到线圈孔中直至集束或线圈完全悬吊在储存及出仓单元的心轴上,所述储存及出仓单元接着能在并无其它中间输送及运输构件的情况下进行储存接管或在反向移动序列下进行从托架出仓。

C形支撑构件紧固到安装在升降桥上的下部轮廓部件或可伸缩接收器的内部可伸缩载台,且可因此分段地从回缩到储存及出仓单元中的位置移动到托架中的终点位置或相反地向外移动。

如果在优选实施例中C形支撑构件借助于旋转式套环(至少一个可伸缩接收器紧固到旋转式套环)与升降桥连接,则有可能通过C形支撑构件的简单旋转来服务邻近于通道布置在左侧及右侧上的储存模块的托架。

另一有利实施例提供第二可伸缩接收器相对于储存及出仓单元的竖直中心轴线各别地设置在旋转式套环的左侧及右侧上,所述竖直中心轴线与仓储货物的竖直中心轴线一致,其中C形支撑构件由角臂构成,所述角臂从每一可伸缩接收器向外弯折以在朝向竖直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延伸且在那里终止,且心轴布置在两个角臂的相交点处。

相比于中心地设置在升降桥或旋转式套环处的可伸缩接收器,托架以及因此储存模块及因此整个高架储存设备的构造高度可显著减少,这是因为在由两个相互间隔开的可伸缩接收器及对称地展开的C形支撑构件获得的自由空间中,托架接收器可建构有以槽道状方式适应线圈直径的凹陷,亦即不仅适应最小线圈直径而且适应最大线圈直径且提供充分支撑。构造高度的减少可合计为每托架层级500毫米及更多,此伴随着相当大的钢铁构造节省。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提议提供为处置仓储货物,储存及出仓单元在其行进平面下方的前梁中建构框架状通路开口。

此以有利方式使得储存及出仓单元可在越过至少一些通道的横向输送装置上方移动。

在假定通道经布置以平行于高架储存设备的长侧(纵向侧)延行的情况下,横向输送装置或若干横向传送装置(其可设置成在纵向侧处以相互间隔分布) 在高架储存设备的整个深度/宽度上在底板侧处延伸,亦即在储存设备基底或基座处或基座的凹点状凹陷中延伸。横向输送装置可由(例如)滚轮路径滚轮构成,所述滚轮中的至少一些被驱动,且安放在集装架上的仓储货物可在所述滚轮上直接在输送方向上运行并定位在通道中。视情况可能使用(例如)输送托架或类似输送构件。

为处置借助于底板层级或凹陷式横向输送装置供应到高架储存设备的个别通道的仓储货物,降低可在最低托架或最低托架层级正上方移动的储存及出仓单元的升降桥,直至可伸缩接收器的心轴与线圈孔对准且接着可通过分段伸缩移动到孔中。此后,通过可伸缩接收器的分段伸缩将通过升高升降桥从心轴接管且悬吊在那里的仓储货物输送到储存及出仓单元。随后,可通过在通道中移动储存及出仓单元将其引入到邻近储存模块的任何托架前方,并在通过分段伸缩向左或向右90°旋转之后将其储存于所要托架中,于是心轴叠缩回到其开始位置,从而使得储存及出仓单元易于进行新的储存及/或出仓过程。底梁或行进框架的框架状通路开口实现仓储货物(其是在行进平面下方接管)的到安置于其上方的托架层级的空闲通路(也用于具有旋转式套环的升降桥及至少一个可伸缩接收器)。横向输送装置可与返回路径组合以形成循环系统,从而使得用于输送托架的空的集装架可用于循环。

促进了对储存及出仓单元的行进平面下方的仓储货物的处置,这是因为单元框架的竖直柱延伸到略低于行进平面的终点,此同时使得能(例如)借助于延伸部上支撑的滚轮在此朝下延伸路径上实现降低或上升升降桥的居中引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两个轨道与每一通道中的储存及出仓单元相关联,所述轨道在储存设备底板上或较高处以高于横向输送装置的高度彼此水平间隔地延伸,所述横向输送装置由最低托架层级上成连续一行的储存模块形成且其接管管线中的仓储货物。通过将轨道放置在最低托架层级上方,有可能以简单方式转换常规高架储存设备,以便提供用于输送仓储货物的横向输送装置。

附图说明

从权利要求书及借助于具有线圈的两通道储存的高架储存设备的实例在示意图中所说明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将显而易见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及细节,在图中:

图1以如从宽度或深度侧看到的横截面展示两通道高架储存设备;

图2以纵截面展示高架储存设备,其中查看在储存设备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可在通道中移动的储存及出仓单元;

图3以如从最低托架层级上方或可移动储存及出仓单元下方看到的平面图展示高架储存设备;

图4以透视正视图展示储存及出仓单元的细节,升降桥或提升机构平台具有紧固到其上的可伸缩接收器及布置在那里且其水平轨道/心轴已接收线圈的C 形支撑构件;

图5以侧视图详细展示具有可伸缩接收器及C形支撑构件的升降桥,图的右侧用点虚线说明回缩末端位置,且图的左侧说明有经延伸可伸缩载台及由C 形支撑构件的心轴接收的线圈;及

图6展示如从托架看到的C形支撑构件,其经定位用于储存线圈且以根据图5的构造模式建构在两个水平间隔开的可伸缩接收器处,图的右侧说明有悬吊在插入到孔中的心轴上的线圈或仓储货物,且图的左侧说明在将线圈安放在托架支撑件的槽道状基座上之后。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高架储存设备

2a,2b 通道

3 储存模块

4 托架

5 仓储货物

6 轨道

7 储存及出仓单元

8 框架

8a,8b 竖直柱

9 顶梁

10 底梁

11 驱动构件(或缆线牵引机)

12 旋转式套环

13 第一可伸缩接收器

13a,13b 第二可伸缩接收器

14 升降桥/提升机构平台

15 进料端

16 基座

17 输送滚轮

18 横向输送装置

19 集装架

20 C形支撑构件

21 心轴

22 孔

23 基底外壳/上部轮廓部件

24 中间轮廓部件(或可伸缩载台)

25 下部轮廓部件(或可伸缩载台)

26 竖直轨道

27 竖直中心轴线

28a,28b 角臂

29 槽道状凹陷

30 线圈安放件

31 通路开口

32 返回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实施例中所展示的高架储存设备1由三个储存模块3构成,所述储存模块由第一通道2a及第二通道2b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开,且其具有用于仓储货物5 (此处,线圈)的众多托架4,所述托架在宽度/深度及高度上方以及高架储存设备1的长度上方且平行于通道2a、2b(参见图2)。为储存及出仓仓储货物5,储存及出仓单元7可在设置于最低托架层级上方(视情况在储存设备基座上) 的较高轨道6上在每一通道2a、2b中移动(参见图1)。

储存及出仓单元7包括框架8,其由竖直柱8a、8b及将这些一起连接且在储存模块3的高度上方延伸的顶梁9及底梁10构成,其中升降桥(或提升机构平台)14被引导在框架的竖直柱8a、8b处,所述升降桥借助于驱动构件11(运行在滚轮上方的缆线牵引机)移动,且其为在左侧及右侧服务邻近储存模块3 的托架4,建构有至少一个第一可伸缩接收器13(参见图4)或第二可伸缩接收器13a、13b(参见图6),所述第一或第二可伸缩接收器可借助于旋转式套环12 (如图1及2中所指示)旋转且可垂直于通道2a、2b分段地啮合及脱啮。

如可从图1到3推断出,从高架储存设备1的纵向侧处的进料端15(参见图3)开始成连续一行的储存模块3的最低托架层级l建构有横向输送装置18,其设置在基座16上并由输送滚轮17构成且其越过通道2a、2b或通向这些通道。从轧制机组(未说明)的卷取机位置接管的仓储货物5是由运输构件借助于(例如)集装架19引入到高架储存设备1的纵向侧处的进料端15并安放在横向输送装置18上。满载集装架19运行在横向输送装置18的输送滚轮17上,其经过最低托架层级l的托架4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2b,在通道处集装架由储存及出仓单元7接管以用于分布在储存模块3的托架4中。

仓储货物5的接管是由至少一个第一可伸缩接收器13(如图4中所展示) 进行,所述第一可伸缩接收器中心地附接到升降桥14且出于所述目的其装备有 C形支撑构件20,所述支撑构件的水平延伸心轴21通过进入其孔22而夹紧仓储货物5。如可从图5较详细地推断出,第一可伸缩接收器13由紧固到升降桥 14的基底外壳或上部轮廓部件23,及在其中布置为中间轮廓部件24以及下部轮廓部件25且可借助于滚轮连续移动的两个可伸缩载台组成。C形支撑构件20 借助于其竖直轨道26紧固到下部轮廓部件或内部可伸缩载台25。第一可伸缩接收器13能在回缩开始位置(参见图4)中实现特别节省空间的运输及对应地最佳窄通道2a、2b,但同时也能取决于可伸缩载台的设计实现所要大小(例如, 3,000毫米)的储存或出仓行程。

图6展示具有两个第二可伸缩接收器13a、13b的储存及出仓单元7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可伸缩接收器布置在靠近储存及出仓单元7的竖直中心轴线27或仓储货物5的竖直中心轴线(其与之一致)的左侧及右侧上。此处,C形支撑构件20由两个角臂28a、28b构成,所述角臂中的每一者由其竖直轨道26紧固到下部轮廓部件25或一个或另一个第二可伸缩接收器13a或13b的内部可伸缩载台。两个角臂28a、28b的弯折部朝向彼此延行,其中相交点在竖直中心轴线27 处。水平心轴21布置在此相交点处。C形支撑构件20借此达成的展开使得能够在储存模块的托架4中利用自由空间来形成线圈安放件30的槽道状凹陷29。相比于对于相同储存能力的具有平面线圈支撑件的托架,高架储存设备1的构造高度可借此显著减少。图1、2及5展示耦合到两个第二可伸缩接收器13a、13b 的此C形支撑构件20。

仓储货物5由横向输送装置18在集装架19上移动直至移动到通道2a或2b 中(在所述实施例中,此时孔垂直于运输方向定位),且在孔22以运输方向定位时储存于托架4中,此预先假设借助于旋转式套环12起始C形支撑构件20 的90°旋转。出于所述目的,借助于图1的通道2a的实例,通过储存及出仓单元7的底梁10中的通路开口31将升降桥14连同经回缩第二可伸缩接收器13a、 13b及C形支撑构件20降低到最低托架层级l,并通过可伸缩载台24、25的回缩将C形支撑构件20的心轴21移动到仓储货物5的孔22中。一旦可伸缩载台24、25已移动回到其回缩开始位置(参见图5),驱动构件11就将升降桥14连同悬吊在心轴21上的线圈朝上提升通过通路开口31直至到空闲托架4的前方 (视情况在储存及出仓单元7在通道2a中的先前移动之后进行),于是C形支撑构件20旋转90°,如在图1中由实线所指示。仓储货物5可接着通过分段伸缩储存于托架4中。出仓以反向序列进行。

图1借助于后方通道2b的实例展示仓储货物5在托架4中的储存(或出仓),所述托架在邻近于最低托架层级l的高架储存设备1的最低层级l上,其中横向输送装置18设置在那里(也参见图2)。在升降桥14降低的情况下(因此也如先前对于通道2a所描述),仓储货物5由C形支撑构件20接管且紧接着也在此最低层级中旋转90°,如由C形支撑构件20的实线指示。在仓储货物5的此旋转位置中,储存及出仓单元7在较高轨道6上行进,直至到高架储存设备1的最低层级的空闲托架4的前方。

可结合图3从图2推断出,可建构集装架19的循环系统,在所述系统中返回路径32平行于横向输送装置18延伸,所述返回路径上的空集装架19在移动出横向输送装置18之后可被运输回到进料端15以用于再用。

储存及出仓单元连同升降桥14(其可通过底梁10降低)及可旋转C形支撑构件20允许与横向输送装置18协作,在减少开支的情况下实现高产量及紧凑地建构的高架储存设备1,所述横向输送装置建构在行进平面下方,此处在高架储存设备1的最低托架层级l的管线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