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1088发布日期:2018-09-21 22:3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运输车。



背景技术:

现有住宅区装修垃圾废料收集和中转运输一般先通过工人或业主自行集中在建筑用废料集中地(垃圾池或者堆放点),然后通过垃圾中转运输车等运送至处理地进行掩埋等处理。垃圾中转运输车辆多为农用车辆或泥头车,需要从垃圾池或堆放点采用人力或者铲车的方式装车,对堆放点墙地面造成损坏,装车过程中扬尘破坏卫生,影响住宅区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装车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运输车,包括车架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车架的运输仓;所述车架上设有用于装载和卸载所述运输仓的牵引机构;

所述牵引机构包括液压控制箱、牵引杆和液压缸;所述运输仓上设有挂杆;

所述液压缸的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牵引杆,另一端与所述车架旋转连接;

所述液压控制箱固设于所述车架,且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缸的伸缩行程;

所述牵引杆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端挂扣于所述挂杆上,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杆设为“L”型杆,所述“L”型杆的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车架上,另一端设有挂钩,所述挂钩挂扣于所述挂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运输仓的底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运输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车架远离所述牵引装置的一端设有滑轮,所述滑轨抵触于所述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包括承载部和限位部,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承载部远离所述车架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的横截面呈梯形,所述承载部的横截面呈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远离所述运输仓脱离所述车架的一端设有限位件,所述运输仓的面向所述车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限位件抵触的抵触件。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抵触件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运输仓脱离所述车架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运输车,设置牵引机构,将运输仓装载于车架,或从车架上卸载时提供动力,且控制运输仓相对车架的角度。通过液压缸的一端与车架铰接,另一端与牵引杆铰接,使得液压缸上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铰接于车架的牵引杆相对车架旋转活动;液压控制箱固设于车架上,使得液压控制箱固定的更加稳定,并通过液压控制箱控制液压缸的伸缩行程,进而控制运输仓相对车架的倾斜角度,且运输仓可以随时根据现场位置功能需求调整摆放位置,无需修筑废料池;并设置运输仓,减少废料的二次装车的成本和扬尘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1的A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C处放大图;

图6为图2中的D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车架;101-滑轮;1011-承载部;1012-限位部;102-限位件;1021-限位槽;

200-运输仓;201-挂杆;202-滑轨;203-滚轮;204-抵触件;

300-牵引机构;301-液压控制箱;302-牵引杆;3021-挂钩;303-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进行说明。运输车,包括车架100和可拆卸连接于车架100的运输仓200;车架100上设有用于装载和卸载运输仓200的牵引机构300;牵引机构300包括液压控制箱301、牵引杆302和液压缸303;运输仓200上设有挂杆201;液压缸303的一端旋转连接于牵引杆302,另一端与车架100旋转连接;液压控制箱301固设于车架100,且用于控制液压缸303的伸缩行程;牵引杆302远离液压缸303的一端挂扣于挂杆201上,另一端铰接于车架1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与现有技术相比,设置牵引机构300,将运输仓200装载于车架100,或从车架100上卸载时提供动力,且控制运输仓200相对车架100的角度。通过液压缸303的一端与车架100铰接,另一端与牵引杆302铰接,使得液压缸303上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铰接于车架100的牵引杆302相对车架100旋转活动;液压控制箱301固设于车架100上,使得液压控制箱301固定的更加稳定,并通过液压控制箱301控制液压缸303的伸缩行程,进而控制运输仓200相对车架100的倾斜角度,且运输仓200可以随时根据现场位置功能需求调整摆放位置,无需修筑废料池;并设置运输仓200,减少废料的二次装车的成本和扬尘的产生。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牵引杆302设为“L”型杆,“L”型杆的一端旋转连接于车架100上,另一端设有挂钩3021,挂钩3021挂扣于挂杆201上。

通过将牵引杆302设置成“L”型杆,牵引杆302牵引运输仓200装配于车架100上后,牵引杆302的一段位于运输仓200的底部。另一端位于运输仓200的侧壁,以实现减少牵引杆302的占用空间;设置挂钩3021,以便于牵引杆302与运输仓200上的挂杆201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运输仓200的底部设有滑轨202,滑轨202沿运输仓200的长度方向设置,车架100远离牵引装置的一端设有滑轮101,滑轨202抵触于滑轮101。

通过设于车架100上的滑轮101与设于运输仓200底部的滑轨202的配合,使得运输仓200在脱离车架100时更加顺畅,降低运输仓200脱离车架100的难度。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滑轮101设为两个,且对称设于车架100的两侧;滑轨202设为两个,且对称设于运输仓200的底部,且运输仓200远离挂杆201的端部设有两个滚轮203,且两个滚轮203对称分布于运输仓200的两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滑轮101包括承载部1011和限位部1012,承载部1011与滑轨202滑动连接,限位部1012位于承载部1011远离车架100的一侧。

通过承载部1011与滑轨202的滑动连接,使得运输仓200脱离车架100时更加轻松便利;通过限位部1012设于承载部1011远离车架100的一侧,使得运输仓200在脱离车架100时,难以朝向车架100外左右偏离,提高了运输仓200脱离车架100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限位部1012的横截面呈梯形,承载部1011的横截面呈矩形。

通过承载部1011的横截面呈矩形的设计,以减少运输仓200与滑轮101之间的摩擦,限位部1012的横截面呈梯形的设计,使得运输仓200在左右晃动时,通过梯形的斜面将其导向承载部1011,且梯形的设计,减少了运输仓200与滑轮101的刚性碰撞。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车架100远离运输仓200脱离车架100的一端设有限位件102,运输仓200的面向车架100的一侧设有与限位件102抵触的抵触件204。

通过限位件102与抵触件204的抵触,以及限位件102位于车架100远离运输仓200脱离车架100的一端,使得运输仓200在牵引机构300的装载在车上时,限位件102限制运输仓200朝向乘员舱的滑移,从而使得运输仓200难以朝向乘员舱滑移,提高了乘员舱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图5和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限位件102上设有限位槽1021,抵触件204位于限位槽1021内,限位槽1021的槽口朝向运输仓200脱离车架100的一端。

通过在限位件102上设置限位槽1021,且抵触件204位于限位槽1021内,使得抵触件204只能朝向槽口脱离限位件102,进而使得运输仓200更加难以朝向乘员舱滑移,更好的提高了乘员舱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