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纸机的齐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918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卸纸机的齐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卸纸机的齐纸结构。



背景技术:

在印刷行业,当纸张在切纸机上裁切好之后,需要转置到卸纸机上,并通过卸纸机将切好的纸张整齐地叠放到托盘上,以便进行后续的胶印等工序。卸纸机通常包括一个用于转置纸张的移动平台、以及一个用于卸下纸张并使纸张准确定位的齐纸机构。

在现有技术中,切纸机裁切好的纸张通常由操作人员转移到与切纸机的切纸平台顺滑连接的卸纸机的移动平台上,然后,移动平台上方的齐纸机构中可左右移动的齐纸挡板和作为定位基准的齐纸挡板下移贴靠移动平台,接着移动挡板平移而推移纸张,使纸张被夹持在左右两个齐纸挡板之间,从而使纸张在移动平台上准确定位。此时齐纸机构和移动平台一起水平移动至放置纸张的托盘正上方,移动平台反向地水平移动复位,而齐纸机构的齐纸挡板则起到阻挡纸张的作用,从而使移动平台从纸张下面抽出而与纸张分离,纸张即停留在托盘上。最后,齐纸机构再移动复位至移动平台的上方。

然而,现有的卸纸机存在如下缺陷:左右两个齐纸挡板以及移动平台通常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之类的材料制成,因此,当齐纸挡板下移而贴靠移动平台时,需要精确控制齐纸挡板的移动行程,一旦齐纸挡板的移动行程超出正常值时,齐纸挡板的下边缘回合移动平台的上表面产生碰撞,从而会使移动平台的上表面形成碰撞凹痕,或者使齐纸挡板的下边缘产生塑性变形。如果齐纸挡板的移动行程小于正常值时则齐纸挡板的下边缘与移动平台的上表面之间会形成一个缝隙,此时齐纸挡板无法对贴靠移动平台上表面的底层纸张形成推动作用,因此,在齐纸挡板推挤移动平台上的纸张时,底层的纸张容易和上层的纸张之间产生相对滑移,从而无法对齐纸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卸纸机齐纸机构所存在的齐纸挡板难以准确控制向下移动行程,从而容易因行程过大而与移动平台产生碰撞,或者因形成偏小而导致底层的纸张容易产生相对滑移的问题,提供一种卸纸机的齐纸结构,既可确保移动平台上的整叠纸张的均匀受力和可靠对齐,同时可有效地避免齐纸挡板与移动平台之间产生碰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卸纸机的齐纸结构,包括设置在移动横梁上可左右移动的移动平台以及左右两个齐纸挡板,两个齐纸挡板具有一个相互靠近的齐纸状态和一个相互分开的待机状态,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前挡板,所述移动平台的上表面间隔地设有若干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长槽,在齐纸挡板的下边缘对应横向长槽处设有移纸凸齿,当齐纸挡板下移靠近移动平台时,齐纸挡板的下边缘与移动平台的上表面之间具有一个配合间隙,而齐纸挡板上的移纸凸齿则适配在对应的横向长槽内。

本实用新型在移动平台的上表面间隔地设有若干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长槽,相应地,齐纸挡板的下边缘对应横向长槽处设有移纸凸齿而呈梳子状。这样,当齐纸挡板下移靠近移动平台时,我们可使齐纸挡板的下边缘与移动平台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配合间隙,从而可有效地避免齐纸挡板与移动平台之间产生碰撞。与此同时,齐纸挡板下侧边缘的移纸凸齿则适配在对应的横向长槽内,从而使齐纸挡板可连同下侧的移纸凸齿一起有效地推挤移动平台上的纸张,确保推挤纸张时整叠纸张的侧边均匀受力,避免底层纸张出现滑移现象,有利于纸张的可靠对齐。

作为优选,在右侧的齐纸挡板与移动平台之间设有联动机构,从而可使右侧的齐纸挡板跟随移动平台一起左右移动;在左右两个齐纸挡板之间设有齐纸驱动机构,从而使左侧的齐纸挡板可相对右侧的齐纸挡板左右移动,在右侧的齐纸挡板后端设有可前后移动的后挡板,在移动平台的上表面间隔地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长槽,在后挡板的下边缘对应纵向长槽处设有移纸凸齿,当齐纸挡板下移靠近移动平台时,后挡板的下边缘与移动平台的上表面之间具有一个配合间隙,而后挡板上的移纸凸齿则适配在对应的纵向长槽内。

由于右侧的齐纸挡板相对移动平台固定,因此,有利于简化齐纸结构的控制。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在移动平台的上表面间隔地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长槽,并在后挡板的下边缘对应纵向长槽处设有移纸凸齿,因此,当齐纸挡板下移靠近移动平台时,我们可使后挡板的下边缘与移动平台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配合间隙,从而可有效地避免后挡板与移动平台之间产生碰撞。与此同时,后挡板下侧边缘的移纸凸齿则适配在对应的纵向长槽内,从而使后挡板可连同下侧的移纸凸齿一起有效地推挤移动平台上的纸张,确保推挤纸张时整叠纸张的后侧边均匀受力,避免底层纸张出现滑移现象,有利于纸张的可靠对齐。

作为优选,所述后挡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插接孔,在左右两个齐纸挡板上分别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滑移座,滑移座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插接杆,左侧的插接杆滑动连接在后挡板左侧的插接孔内,右侧的插接杆滑动连接在后挡板右侧的插接孔内,后挡板的后侧面上设有左右两个横向的调节滑槽,在后挡板的后侧面上靠近左侧的调节滑槽的左端处设有调节座,在后挡板的后侧面上靠近右侧的调节滑槽的右端处设有调节座,位于插接孔内的插接杆上设有位于对应一侧的调节滑槽内的限位柱,调节座上螺纹连接一个横向布置的调节螺柱,当两个齐纸挡板处于相互靠近的齐纸状态时,左侧的插接杆上的限位柱抵靠左侧的调节滑槽的右端,右侧的插接杆上的限位柱抵靠右侧的调节滑槽的左端,当两个齐纸挡板处于相互分开的待机状态时,左侧的插接杆上的限位柱抵靠左侧的调节座上的调节螺柱,右侧的插接杆上的限位柱抵靠右侧的调节座上的调节螺柱。

当左右两个齐纸挡板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时,后挡板左右两侧的插接杆即可在后挡板的插接孔内滑移,此时插接杆上的限位柱即可在调节滑槽的一端侧边与相应的调节螺柱所构成的滑动区域内滑移。当我们转动调节螺柱时,即可方便地调节限位柱的滑动区域,从而使左右两个齐纸挡板对称地位于后挡板的左右两侧。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后挡板始终位于左右两个齐纸挡板的中间位置,既有利于在推挤纸张时的受力均匀,同时可确保后挡板上的移纸凸齿与移动平台上的纵向长槽相对应。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既可确保移动平台上的整叠纸张的均匀受力和可靠对齐,同时可有效地避免齐纸挡板与移动平台之间产生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向的局部视图。

图中:1、升降机架 2、移动横梁 3、移动平台 31、横向长槽 32、纵向长槽 33、前挡板 4、升降座 5、齐纸挡板 51、后挡板 511、插接孔 512、调节滑槽 52、移纸凸齿 53、滑移座 531、插接杆 532、限位柱 54、调节座 541、调节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卸纸机的齐纸结构,所述的卸纸机适用于将切纸机上裁切好的矩形的纸张转置到托盘上,并确保纸张在托盘上的整齐叠放,以便于后续的胶印等工序。具体包括设置在移动横梁2上可左右移动的移动平台3、左右两个齐纸挡板5以及可控制各机构动作的控制器,在移动平台的前侧上表面设置前挡板33,前挡板垂直于移动平台的上表面。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卸纸机,我们通常需要设置一个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升降机架,而移动横梁则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升降机架上。为了准确地控制移动横梁在升降机架上的移动距离和位置,我们可采用可变频的蜗轮减速电机、滚珠丝杆控制移动横梁在升降机架上的升降,并且在升降机架上设置用于导向的双直线导轨。

此外,我们需要在移动横梁上设置左右两个升降座4,左右两个齐纸挡板分别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对应一侧的升降座上,齐纸挡板沿前后方向布置,从而在左右两个齐纸挡板相对的内侧形成垂直于前挡板的齐纸面。两个齐纸挡板具有一个相互靠近的齐纸状态和一个相互分开的待机状态。

另外,我们需要在移动平台的上表面等间隔地设置若干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长槽31,并在齐纸挡板的下边缘对应横向长槽处设置移纸凸齿52。

为了方便将切纸机的切纸平台上裁切好的纸张转移到卸纸机的移动平台上,我们可在切纸平台和移动平台之间设置表面光滑的搭接板,搭接板的一侧与切纸平台顺滑连接,搭接板的另一侧则搭接在移动平台的左平台上表面上,这样,操作人员可将切纸平台上裁切好的纸张通过搭接板推移到移动平台上,并使纸张的前侧边抵靠移动平台上的前挡板,此时的移动平台位于移动横梁左侧的接纸位置,而左右两个齐纸挡板则位于升降座的上侧,从而使齐纸挡板与移动平台之间具有一个移纸间隙,方便操作人员通过移纸间隙将纸张移动到移动平台上位于两个齐纸挡板之间的中间位置。此时控制器使移动平台上方的左右两个齐纸挡板沿着升降座下移,齐纸挡板的下侧边缘靠近移动平台,从而在齐纸挡板的下边缘与移动平台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配合间隙,以便有效地避免齐纸挡板与移动平台之间产生碰撞,此时齐纸挡板上的移纸凸齿一一对应地适配在对应的横向长槽内。控制器使左、右两个齐纸挡板同步地相向移动,从而使齐纸挡板可连同下侧的移纸凸齿一起有效地推挤移动平台上的全部纸张,确保推挤纸张时整叠纸张的侧边均匀受力,避免底层纸张出现滑移现象,使纸张可靠对齐。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可根据实现设置的纸张裁切尺寸控制左右两个齐纸挡板的移动距离。当然,我们也可在右侧的齐纸挡板与移动平台之间设置联动机构,从而可使右侧的齐纸挡板与移动平台之间相对固定,右侧的齐纸挡板即可跟随移动平台一起左右移动,此时右侧的齐纸挡板即作为纸张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基准。而左右两个齐纸挡板之间可设置丝杠之类的齐纸驱动机构,从而使左侧的齐纸挡板可相对右侧的齐纸挡板左右移动,以简化齐纸挡板的驱动机构。另外,横向长槽可分别设置在移动平台的左右两侧,而左右两侧的横向长槽之间的间距应大于最小规格的纸张的尺寸,从而确保有效地推挤齐整最小规格的纸张。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还可在右侧的齐纸挡板后端设置后挡板51,并在齐纸挡板内设置一个气缸,气缸可控制后挡板在齐纸挡板上前后移动。这样,当左右两个齐纸挡板夹持纸张时,后挡板动作从而使纸张定位在前、后挡板之间。当然,我们可在移动平台的上表面等间隔地设置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长槽32,在后挡板的下边缘对应纵向长槽处设置移纸凸齿。这样,当右侧的齐纸挡板相对移动平台固定时,后挡板可跟随右侧的齐纸挡板下移靠近移动平台,后挡板的下边缘与移动平台的上表面之间同样形成一个配合间隙,而后挡板上的移纸凸齿则适配在对应的纵向长槽内,从而使后挡板可连同下侧的移纸凸齿一起有效地推挤移动平台上的全部纸张。

进一步地,如图2、图3 所示,我们可在后挡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插接孔511,在左右两个齐纸挡板上分别设置可前后移动的滑移座53,左侧的滑移座上设置向右侧延伸的插接杆531,右侧的滑移座上设置向左侧延伸的插接杆,左侧的插接杆滑动连接在后挡板左侧的插接孔内,右侧的插接杆滑动连接在后挡板右侧的插接孔内。此外,在后挡板的后侧面上对称地设置左右两个横向的调节滑槽512,在后挡板的后侧面上靠近左侧的调节滑槽的左端处设置一个调节座54,在后挡板的后侧面上靠近右侧的调节滑槽的右端处设置一个调节座,位于插接孔内的插接杆上设置一个限位柱532,限位柱可滑动地位于对应一侧的调节滑槽内,并且在左侧的调节座上螺纹连接一个向右侧延伸的调节螺柱541,在右侧的调节座上螺纹连接一个向左侧延伸的调节螺柱,此时左侧的限位柱位于左侧的调节螺柱的端部与左侧的调节滑槽的右端之间,而右侧的限位柱位于右侧的调节螺柱的端部与右侧的调节滑槽的右左端之间。

这样,当两个齐纸挡板同步地相向移动而处于相互靠近的齐纸状态时,左侧的插接杆上的限位柱抵靠左侧的调节滑槽的右端而限位,右侧的插接杆上的限位柱抵靠右侧的调节滑槽的左端而限位,此时左右两个齐纸挡板的中心线与移动平台的中心线重合,后挡板即位于左右两个齐纸挡板的正中间位置,从而使后挡板下边缘的移纸凸齿可准确地进入到位于移动平台中间位置的纵向长槽内。当左右两个齐纸挡板同步地相背移动而处于相互分开的待机状态时,左侧的插接杆上的限位柱抵靠左侧的调节座上的调节螺柱的端部,右侧的插接杆上的限位柱抵靠右侧的调节座上的调节螺柱的端部,从而使后挡板仍然保持在左右两个齐纸挡板中间的位置,进而使后挡板上的移纸凸齿仍然可准确地进入到移动平台的纵向长槽内。从而有利于后挡板在推挤纸张时使纸张以及后挡板自身的受力均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