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带螺纹口的玻璃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9881发布日期:2018-09-21 22:2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使用的带螺纹口的玻璃瓶。



背景技术:

玻璃瓶用途很广,从食品包装到餐具,从工业用品到生活用品等等,玻璃瓶的形状也都是按具体用途来设计。但是,现有技术中,带螺纹口的玻璃瓶的设计并不是很多,而且种类单一,外形并不美观,而且螺纹口易碎。

中国发明专利CN104071407A公开了一螺纹口玻璃瓶,包括瓶口和设置在瓶口上的螺纹,在瓶口上对称设有两条纵向合缝线,在每条纵向合缝线处所在区域的螺纹向内收缩形成缺口,该缺口处的螺纹外径小于缺口以外的螺纹外径,通过在每条纵向合缝线处所在区域的螺纹向内收缩形成缺口,该缺口处的螺纹外径小于缺口以外的螺纹外径,这样,与瓶口配合的瓶盖主要是与缺口以外的螺纹相配合,那么,即使由于口模模具错位而导致纵向合缝线较粗的情况,也不会划伤瓶盖;也大大降低了口模模具在生产玻璃瓶瓶口的要求,提高了口模模具的使用寿命。但是,产品并不美观,而且降低了螺纹口的强度,给使用造成不便。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15201512136U公开了一种双头螺纹瓶,包括瓶体,所述的瓶体的两端设有在同一直线上外形比瓶体外形小的筒体,筒体端部为瓶口,其中一端瓶口设有螺纹端,螺纹端与瓶体之间设一密封环,另一端筒体靠瓶口端设有密封座。装瓶后,设有螺纹的一端装配一带内螺纹的瓶盖,密封环的一端装一过盈配合的胶质盖,高效装瓶、使用方便。但是,外形不美观,不利于自动化生产,而且也并未涉及螺纹口的强度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带螺纹口的玻璃瓶,解决了传统玻璃瓶的螺纹口设计单一、不美观、生产使用不便而且螺纹口强度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现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带螺纹口的玻璃瓶,包括瓶体、瓶颈和瓶口,所述瓶口上靠近瓶颈侧设有瓶颈环,所述瓶口上位于所述瓶颈环的上方设有螺纹端,所述螺纹端的末端设有密封环,所述瓶口的外径小于瓶颈最小收缩口的外径,所述瓶口的壁厚大于瓶体的壁厚,所述瓶颈环、密封环和螺纹端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端为外螺纹,螺纹端的长度至少设有两个螺距。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瓶口的外径,所述瓶颈环的外径大于所述密封环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瓶颈的横截面呈锥台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对螺纹口的一体成型设计,结构美观,生产使用方便;

2、通过设有瓶颈环,瓶口加厚,增加了螺纹口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玻璃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玻璃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玻璃瓶瓶口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螺纹端a 2密封环a

3瓶体a 4密封座

5瓶体 6瓶颈

7瓶口 8瓶颈环

9螺纹端 10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具体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玻璃瓶,用玻璃一次性吹制成型,中间位置设有圆柱型中空的瓶体3,在瓶体b3两端同一中心线上,分别设两个外形为瓶体3直径的一半的筒体,两筒体的端部为两个瓶口,其中一端瓶口设有螺纹端a1,在螺纹端a1与瓶体之间设一密封环2,另一端筒体靠瓶口端设有密封座4。

实施例2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带螺纹口的玻璃瓶,包括瓶体5、瓶颈6和瓶口7,瓶颈6的横截面呈锥台形,且是下端大上端小,瓶口7上靠近瓶颈6侧设有瓶颈环8,瓶口7上位于瓶颈环8的上方设有螺纹端9,螺纹端9为外螺纹,螺纹端9的长度设为两个螺距,螺纹端9的末端设有密封环10,瓶口7的外径小于瓶颈6最小收缩口的外径,瓶口7的壁厚大于瓶体5的壁厚,通过设有瓶颈环8,瓶口7加厚,增加了螺纹口的强度,瓶颈环8、密封环10和螺纹端9一体成型,通过对螺纹口的一体成型设计,结构美观,生产使用方便。密封环10的外径大于瓶口7的外径,瓶颈环8的外径大于密封环10的外径。玻璃瓶11由无机玻璃制成。

实施例3

一种用于带螺纹口的玻璃瓶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切割:切割长度为成品管2倍的玻璃毛坯管;封底:将玻璃毛坯管的中部位置处用火焰加热600℃,边加热过程中边缓慢拉伸,直至拉断;然后于模具上固定,对底部加热成型;螺纹口成型:将上述制得的玻璃毛坯管固定于螺纹口成型设备上,加工成型;成品包装:将加工成型的带螺纹口的玻璃瓶11清洗后风干,最后包装入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用以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