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盖子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369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盖子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机交互领域,具体为用于隔空手势识别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隔空手势识别,通过对隔空的手势动作,判断识别出给出手势动作的人的操作意图,然而传统的手势动作识别过程需要手势建模、手势分割、手势分析等多个复杂步骤和过程,用户体验效果差,且产品结构复杂,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影响。

因此,该技术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受周围环境干扰小的基于手势识别的盖子及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盖子,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内设有一腔体,在所述腔体的顶部和本体的上表面之间开有一通孔,在所述通孔的上方置有红外滤光片。

作为该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腔体为倒置的漏斗状腔体。

作为该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凹槽,用于放置所述红外滤光片。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高度为0.5mm。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8mm。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底部还设有定位柱。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装置,包括所述的盖子,还包括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置于所述腔体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手势识别的盖子及装置,通过结合一空腔,通过小孔将光线传输至光电传感器,使其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光线的采集识别,减少了外界环境的干扰;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盖子,包括本体1,在所述本体1内设有一腔体,优选的所述腔体为倒置的漏斗状腔体4,所述腔体4也可为方形的、六边形等等;在所述腔体4的顶部和本体1的上表面之间还有一段间距,且从上至下之间开有一通孔3,在所述通孔3的上方置有红外滤光片,其使得紫外光和可见光截止,红外光透射。

优选的,所述通孔3置于所述本体1的正中心,且所述通孔3具有一定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本体1的形状为矩形。

作为该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凹槽2,用于放置所述红外滤光片。

作为该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通孔3的高度为0.5mm。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3的直径为0.8mm。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1的底部还设有定位柱5。所述定位柱5设有4个,形状为圆柱状。

采用该盖子,可以适用于多种芯片或集成电路,将该盖子置于光电传感器上方即可,十分方便;同时基于小孔成像,其受外界环境光线的影响较少,有效提高了手势识别的效果。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装置,包括所述的盖子,还包括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置于所述漏斗状腔体4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隔空手势识别的光学结构盖子,所述盖子置于光电传感器上方,使空腔中形成一个相对黑暗的环境;在盖子正中心位置留有一个小孔,让光线可以进入到空腔中;在小孔上覆盖有能滤除紫外光、可见光的红外光透射滤光片,其只允许红外光通过小孔进入到空腔;通过小孔成像原理,使外界的图像(红外光)投射到光电传感器上;该盖子还可保护光电传感器晶片,防止外界环境损坏光电传感器晶片。

小孔成像原理:光沿直线传播,发光点向四面八方发射光,会有一小束光笔直的穿过小孔,在与发光点相对的屏上形成一个小光斑。许多的发光点组成一个图像时,通过小孔,屏上会形成一个倒立的图像。

作为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1)在盖子顶部做长宽高为6.6mm*6.6mm*1mm的凹槽,用于放置滤光片,通过此滤光片将紫外光和可见光滤除掉;

(2)在内腔倒置漏斗的顶部开0.8mm直径的小圆孔;该小圆孔用于光线进入盖子空腔,投射到光电传感器上;内腔倒置漏斗顶部到盖子顶部凹槽的厚度是0.5mm;

(3)盖子的内腔高度为2.8mm,并且内腔做成倒置漏斗形,有利于光线进入到内腔后能均匀投射到光电传感器上的感光区;

(4)在盖子的底部设有4个直径1.3mm、高度1.0mm的圆柱型定位柱,方便将盖子固定到隔空手势识别模组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手势识别的装置,通过结合一空腔,通过小孔将光线传输至光电传感器,使其在密闭的空间内,减少了外界环境的干扰;且结构设计简单,节约成本。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