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组件及起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244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滑轮组件及起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舞台机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滑轮组件及起重设备。



背景技术:

滑轮组件是起重行业、舞台机械行业的常用装置,尤其是在舞台机械行业的吊挂系统中尤为普遍。具体的,在滑轮组件上设置有过线槽,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有待起重的物品,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过线槽与起重机中的卷绕在卷筒上,通过卷筒带动钢丝绳沿过线槽中滑动。但是,当钢丝绳出现松动时,钢丝绳容易从过线槽中脱离,造成了安全隐患。

如图1所示,现有的滑轮组件中包括承载轮100和止脱套,止脱套包括第二连接轴240和套接在第二连接轴240上的钢套,通过钢套的设置实现阻挡钢丝绳400从过线槽110中脱离。但是,当钢套与承载轮100之间的间隙过大时,可能会出现钢丝绳400脱槽,或者使钢丝绳400卡到钢套与承载轮100之间,缩短了钢丝绳400的使用寿命,甚至使起重设备损坏;当钢套与承载轮100之间的间隙过小,使钢套与承载轮100之间产生摩擦,使钢套与承载轮100磨损,降低了承载轮100的转动速度,从而降低了起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轮组件,以缓解起重设备在起重过程中,钢丝绳脱离、卡在滑动组件的过线槽中或者承载轮受到摩擦力,降低起重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轮组件,包括:承载轮、止脱轮和支架板;

所述承载轮的周面沿其周向设置有用于承载钢丝绳的过线槽;在所述止脱轮的周面沿其周向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延伸至所述过线槽内,使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过线槽之间形成密封通道;

所述承载轮和止脱轮的均通过连接轴设置在支架板上,以使所述承载轮和止脱轮能够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止脱轮包括依次沿其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

所述第二端部为凸起结构,且所述第二端部延伸至所述过线槽与所述线槽形成密封通道;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分别与所述过线槽的两端的端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过线槽的侧壁为斜面,且所述过线槽的底端为圆弧面,所述过线槽的槽口至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第二端部的两侧为斜面,所述第二端部的斜面与所述过线槽的侧壁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止脱轮包括第一止脱轮,所述第一止脱轮设置在钢丝绳进入所述承载轮的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止脱轮还包括第二止脱轮,所述第二止脱轮设置在钢丝绳离开所述承载轮的位置处。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止脱轮和所述第二止脱轮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止脱轮。

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半圆通槽,所述半圆通槽的圆心与所述承载轮的圆心为同一圆心轴,且所述半圆通槽为上半圆;

所述第一止脱轮和第二止脱轮均设置在所述半圆通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板包括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所述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相对设置,所述承载轮和止脱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之间。

进一步的,滑轮组件还包括多个托轮,多个所述托轮与所述止脱轮均设置在同一连接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轮组件,通过止脱轮限制钢丝绳从过线槽中脱离,并且通过支架板起到支撑承载轮和止脱轮的目的。也就是,过线槽沿承载轮的周方向设置,使承载轮在转动过程中,钢丝绳始终在过线槽中,通过止脱轮的凸起结构延伸至过线槽内,使凸起结构与过线槽之间形成密封通道,钢丝绳穿过密封通道,使钢丝绳不容易从密封通道脱离,保障钢丝绳在密封通道内;且由于钢丝绳穿过密封通道,使钢丝绳不容易卡在止脱轮与过线槽之间,从而保护了钢丝绳的使用,不容易使钢丝绳磨损;另外,由于承载轮和止脱轮的均通过连接轴设置在支架板上,使钢丝绳带动承载轮转动,止脱轮依靠与承载轮的摩擦力也进行转动,降低了止脱轮与承载轮之间的摩擦力,使承载轮能够正常转动,从而使钢丝绳能够高效的进行滑动,提高了起重设备的起重的效率,同时减少了止脱轮承载轮之间的磨损,延长了滑轮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设备,以缓解起重设备在起重过程中,钢丝绳脱离、卡在滑动组件的过线槽中或者承载轮受到摩擦力,降低起重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设备,包括:卷筒、钢丝绳和所述的滑轮组件;

所述钢丝绳一端卷绕在所述卷筒,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轮组件的承载轮与待起重物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设备,通过钢丝绳的一端卷绕在卷筒上,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滑轮组件的承载轮与待起重物品连接,通过滑轮组件可以改变钢丝绳的移动方向,通过卷筒的转动,使钢丝绳缠绕或离开在卷筒上,从而实现使待起重物品升高或者降低的目的。其中,滑轮组件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滑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滑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滑动组件的正视图,其中,钢丝绳的改变方向为90度;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滑动组件的正视图,其中,钢丝绳的改变方向为180度;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设置有托轮的滑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标:100-承载轮;200-止脱轮;300-支架板;400-钢丝绳;110-过线槽;120-第一连接轴;210-第一端部;220-第二端部;230-第三端部;240-第二连接轴;241-托轮;310-半圆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滑轮组件,包括:承载轮100、止脱轮200和支架板300;在承载轮100的周面沿其周方向设置有用于承载钢丝绳400的过线槽110;止脱轮200的周面沿其周向设置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延伸至过线槽110内与过线槽110形成之间密封通道;承载轮100和止脱轮200的均通过连接轴设置在支架板300上,以使承载轮100和止脱轮200能够转动。通过钢丝绳400穿过凸起结构与过线槽110形成的密封通道,使钢丝绳400不容易从密封通道脱离,保障钢丝绳400在密封通道内;且由于钢丝绳400穿过密封通道,使钢丝绳400不容易卡在止脱轮200与过线槽110之间,从而使钢丝绳400的不容易磨损;另外,由于承载轮100和止脱轮200的均通过连接轴设置在支架板300上,降低了止脱轮200与承载轮100之间的摩擦力,使钢丝绳400能够高效的进行滑动,提高了起重设备的起重的效率。

其中,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承载轮100与支架板300是通过第一连接轴120连接,止脱轮200与支架板300是通过第二连接轴240连接的。

具体的,如图2所示,止脱轮200包括依次沿其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部210、第二端部220和第三端部230;第二端部220为凸起结构,且第二端部220延伸至过线槽110与线槽形成密封通道;第一端部210和第三端部230分别与过线槽110的两端的端面接触。通过第二端部220与过线槽110形成密封通道,第一端部210和第三端部230分别与过线槽110的两端的端面接触,使密封通道形成两层保护,使钢丝绳400不容易从过线槽110中脱离,并且,增大了止脱轮200与承载轮100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止脱轮200的转动,减少了止脱轮200与承载轮100的局部磨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止脱轮200的周面上沿其厚度方向也可以分为两段,一段与承载轮100的周面接触,另一段延伸至过线槽110中,使该段与过线槽110形成密封通道。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过线槽110的侧壁为斜面,且过线槽110的底端为圆弧面,过线槽110的槽口至内向外逐渐增大,第二端部220的两侧为斜面,第二端部220的斜面与过线槽110的侧壁相接触。其中,通过使过线槽110的底端为圆弧面,使钢丝绳400能够紧贴在你过线槽110中,且能够放置不同直径的钢丝绳400。通过过线槽110的槽口至内向外逐渐增大,第二端部220两端的斜面与过线槽110的侧壁相接触,使钢丝绳400不容易卡到第二端部220与过线槽110之间,使钢丝绳400能够正常移动。当然,过线槽110的槽口也可以逐渐减小,或者过线槽110的槽口不变。

另外,止脱轮200设置的位置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止脱轮200包括第一止脱轮,第一止脱轮设置在钢丝绳400进入承载轮100的位置处。也就是,第一止脱轮在钢丝绳400进入承载轮100时对钢丝绳400进行限位,使钢丝绳400在进入承载轮100时不会出现脱离过线槽110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滑轮组件还可以设置多个止脱轮200,例如,如图3所示,止脱轮200还包括第二止脱轮,第二止脱轮设置在钢丝绳400离开承载轮100的位置处。这样就使钢丝绳400进入和离开承载轮100时,分别通过第一止脱轮和第二止脱轮进行限位,更好的限制钢丝绳400脱离过线槽110。

当然,为了能够起到更好的限位效果,如图3所示,在第一止脱轮和第二止脱轮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止脱轮。

同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滑轮组件目的是改变钢丝绳400的原有的移动方向,因此,钢丝绳400需要改变的方向有多种,例如改变方向为90度或者180度。为了方便调节止脱轮200的位置,使其适应不同情况下的钢丝绳400,如图3和图4所示,在支架板300上设置有半圆通槽310,半圆通槽310的圆心与承载轮100的圆心为同一圆心轴,且半圆通槽310为上半圆;第一止脱轮和第二止脱轮均设置在半圆通槽310上。也就是,第一止脱轮和第二止脱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的在半圆通槽310内滑动并紧固。具体的,当钢丝绳400需要改变90度时,第一止脱轮设置在半圆通槽310的一端,且紧挨钢丝绳400进入承载轮100的位置,第二止脱轮设置在半圆通槽310的最高端,参考图3的示意图;当钢丝绳400需要改变180度时,第一止脱轮位置不变,第二止脱轮设置在半圆通槽310的另一端,参考图4的示意图。当设置有第三止脱轮时,第三止脱轮设置在第一止脱轮和第二止脱轮之间,并根据需要调节最佳的位置。

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起到固定承载轮100和止脱轮200,使承载轮100和止脱轮200稳固的设置,支架板300包括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相对设置,承载轮100和止脱轮200均设置在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之间。通过使承载轮100和止脱轮200设置在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之间,能够使承载轮100和止脱轮200位置稳固,从而更好的起到对钢丝绳400的支撑作用。

为了能够增加滑轮组件的功能,如图5所示,滑轮组件还包括多个托轮241,多个托轮241与止脱轮200均设置在同一连接轴上。也就是,多个托轮241与止脱轮200在第二连接轴240上,通过托轮241可以承载多跟钢丝绳400,使滑轮组件能够被有效的应用。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滑轮组件,通过止脱轮200限制钢丝绳400从过线槽110中脱离,并且通过支架板300起到支撑承载轮100和止脱轮200的目的。也就是,过线槽110沿承载轮100的圆周方向设置,使承载轮100在转动过程中,钢丝绳400始终在过线槽110中,通过止脱轮200的凸起结构延伸至过线槽110内,使凸起结构与过线槽110形成密封通道,钢丝绳400穿过密封通道,使钢丝绳400不容易从密封通道脱离,保障钢丝绳400在密封通道内;且由于钢丝绳400穿过密封通道,使钢丝绳400不容易卡在止脱轮200与过线槽110之间,从而保护了钢丝绳400的使用,不容易使钢丝绳400磨损;另外,由于承载轮100和止脱轮200的均通过连接轴连接在支架板300上,使钢丝绳400带动承载轮100转动,止脱轮200依靠与承载轮100的摩擦力也进行转动,降低了止脱轮200与承载轮100之间的摩擦力,使承载轮100能够正常转动,从而使钢丝绳400能够高效的进行滑动,提高了起重设备的起重的效率,同时减少了止脱轮200承载轮100之间的磨损,延长了滑轮组件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止脱轮200的周面上沿其厚度方向分别包括相连的第一端部210、第二端部220和第三端部230;第二端部220延伸到过线槽110,第二端部220两端的侧壁与过线槽110的侧壁接触,第一端部210和第三端部230分别与过线槽110的两端的端面接触,使止脱轮200与承载轮100充分的接触,减小了两者的缝隙,从而降低出现脱离过线槽110或者卡住的几率。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架板300上设置有半圆通槽310,在半圆通槽310中连接有第一止脱轮和第二止脱轮,第一止脱轮在钢丝绳400进入承载轮100处设置,第二止脱轮在钢丝绳400离开承载轮100处设置,使钢丝绳400进入和离开承载轮100时均限定在过线槽110中,提高了止脱轮200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设备,包括:卷筒、钢丝绳400和的滑轮组件;钢丝绳400一端卷绕在卷筒,钢丝绳400的另一端穿过滑轮组件的承载轮100与待起重物品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设备,通过钢丝绳400的一端卷绕在卷筒上,钢丝绳400的另一端穿过滑轮组件的承载轮100与待起重物品连接,通过滑轮组件可以改变钢丝绳400的移动方向,通过卷筒的转动,使钢丝绳400缠绕或离开在卷筒上,从而实现使待起重物品升高或者降低的目的。其中,滑轮组件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