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瓶装物倾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2518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防瓶装物倾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瓶装物倾倒装置。



背景技术:

酒瓶是用来装酒的容器。历史上,酒瓶多以“酱油瓶式”、玻璃材质、信息量少、不重装饰的简单样式呈现于世人面前。而在更早期,中国玻璃制作技术落后,玻璃材质的酒瓶基本上是靠进口,为“舶来品”,所以早期的玻璃酒瓶都俗称“洋棒子”。就是现在一般俗语也仍然把一瓶酒,说成是一洋棒子酒。

无论这种玻璃材质的瓶子是用来装酒成为酒瓶,还是装醋成为醋瓶,亦或是装酱油成为酱油瓶均是属于易碎物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因为一些意外的作用力而使酒瓶倾倒,滚落至地面,容易摔碎,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外吃饭,饭桌上已经摆满了碟盘菜,碗筷等,稍不留意就会碰到上述这几类摆放在桌子上的瓶装物品,容易摔碎。

在中国专利文献CN202807415U中,公开了一种防酒瓶倾倒器,包括底座、支杆和圆环,防酒瓶倾倒器底部为一圆形底座,底座固定连接三根成规律分布的支杆,三根支杆上端连接在一圆环周边,圆环的直径比酒瓶的直径大0.4 厘米。使用时将酒瓶放入防酒瓶倾倒器上部的圆环中,瓶底接触底座,当有外力碰到时可有效防止酒瓶倾倒,避免摔碎,保证安全。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防酒瓶倾倒器还是得放置在桌面上或地面上,虽然降低了倾倒摔碎的概率,但是占据了更多的空间,不留意的情况下还是会碰到的,实际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又在中国专利文献CN205217538U中,公开了一种酒瓶瓶身清洗防倾倒装置,包括酒瓶套,所述酒瓶套内设和酒瓶瓶身形状相配套的开孔,酒瓶套底面为平整的放置面,开孔底部设至少一个穿至酒瓶套底面的漏水孔。采用酒瓶套内设和酒瓶瓶身形状相配套的开孔,可以将酒瓶很好的套入酒瓶套中,酒瓶套底面为平整的放置面,不容易倾倒。

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同样存在上述缺陷,占据了更多的空间,不留意的情况下还是会碰到的,实际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因此,有必要研发出一种结构新颖,方便使用,空间占据小或不占据空间的防瓶装物倾倒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方便使用,空间占据小的防瓶装物倾倒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防瓶装物倾倒装置,该装置包括有兜物袋和钩挂件;所述钩挂件具有上夹片和下夹片,所述上夹片与下夹片通过连接片进行连接,且三者围拢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下夹片具有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往外展开使得所述下夹片、连接片和上夹片形成有U型定位槽;所述连接片还与所述兜物袋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上夹片和下夹片用于夹紧诸如饭桌等外在固定物体;上夹片、下夹片、连接片三者围拢形成的容置空间,可以容纳当上夹片和下夹片夹紧外在固定物面板时的面板边缘或面板边缘凸出物,下夹片的自由端与上夹片不相连接,相互独立,可往外展开远离上夹片,使得下夹片、连接片和上夹片形成有U型定位槽,将与连接片相连的兜物袋紧紧的固定在诸如饭桌等外在固定物体的边缘位置或者其他位置处,诸如酒瓶、醋瓶、酱油瓶等瓶装物就可方便的放置在兜物袋内,连接片与所述兜物袋相连,使得即使不小心碰到放置在兜物袋内的瓶装物,首先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其次,通过上下夹片的夹紧以及兜物袋的保护,瓶装物不会被碰倒,不容易倾倒;此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瓶装物倾倒装置不会占据诸如饭桌等外在固定物体的桌面空间,围坐在周边的人员行动更加自如,不用担心自己的不小心碰到诸如酒瓶、醋瓶、酱油瓶等瓶装物。

钩挂件与兜物袋相互独立设置,所以拆装方便,可以根据需要,如酒桌人数随时调整;卡子跟兜物袋可以拆离,方便清洗兜物袋,而且,在一个组件损坏的情况下,可以只更换钩挂件或者兜物袋;钩挂件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硬塑料。

实用新型人还发现,连接片还与所述兜物袋相连的位置最好是位于所述兜物袋的上半部分,基于重力作用,诸如酒瓶、醋瓶、酱油瓶等瓶装物的底部会带动整个瓶装物往内倾斜,有利于减少瓶装物的外凸,进一步减少被碰到的概率,且也方便取放。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防瓶装物倾倒装置,经济价值高,推广价值大,经济效益好,结构新颖,方便使用,空间占据小。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上夹片的下表面具有第一防滑条,防止上夹片的移动,更有利于上夹片的夹紧。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自由端延伸出与所述上夹片相平行的贴合部。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得增加了下夹片与诸如饭桌等外在固定物体接触的面积,上下夹片更加容易夹紧,防止兜物袋脱离诸如饭桌等外在固定物体。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贴合部的上表面具有第二防滑条,防止下夹片的移动,更有利于下夹片的夹紧。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钩挂件为条状型材通过两次折弯依次形成有所述上夹片、连接片和下夹片,且所述下夹片与所述连接片之间还通过弹簧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上夹片、连接片和下夹片形成一体,结构性更强;另外,设置弹簧,使得下夹片与连接片之间更具弹性收缩,自由端往外展开使得所述下夹片、连接片和上夹片形成的U型定位槽夹紧固定诸如饭桌等外在固定物体更加有力,不容易脱离。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钩挂件的宽度为1~3cm;所述上夹片的长度为6~10cm;所述连接片与所述上夹片垂直,所述下夹片与所述连接片之间的夹角小于60°。

经过实用新型人研究发现,上述尺寸结构大小的钩挂件较适宜;最好的是钩挂件的宽度为1.5cm,所述上夹片的长度为7~8cm,下夹片与所述连接片之间的夹角为45°,此时的夹角为防瓶装物倾倒装置不工作的状态,工作状态时,下夹片需往外展开,角度会稍微增大。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兜物袋具有第一穿入孔和第二穿入孔,且在所述第一穿入孔与所述第二穿入孔之间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片长度相同的防皱条。

上述结构设置是为了方便钩挂件与兜物袋进行配装,上夹片从位于下方的第一穿入孔穿入,再从第二穿入孔穿出,防皱条刚好与连接片位置重合,装配方便,简洁;防皱条可以是硬质塑料件或是其他等效物,也可以是兜物袋位于第一穿入孔与所述第二穿入孔之间的那部分。

对于防皱条,还可以采用这样的设计结构,具有与第一穿入孔相对应的下卡子口,与第二穿入孔相对应的上卡子口,与钩挂件配装效果更好,固定更加紧密。

防皱条给予连接片更大的连接张力,使得兜物袋内的重力着力点在连接片上扩大,避免连接片局部受力过大。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兜物袋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上下开口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长度与与所述连接片长度相同。

与前述结构不同的是,钩挂件与兜物袋的配装方式还可以采用上述结构,这样,上夹片从位于连接套下方的开口穿入,再从上方的开口穿出,连接片刚好位于连接套内。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防滑条和第二防滑条均为磨砂颗粒铺设在胶液上形成的磨砂条。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防滑条和第二防滑条均为橡胶条。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防瓶装物倾倒装置,结构新颖,方便使用,空间占据小,防倾倒效果好,经济成本低,便于酒店等餐饮店大范围推广使用,放置2千克左右的瓶装物没有任何问题;兜物袋可以使用只有上端开口的布袋、网袋,塑料袋,其中,塑料袋可以是质地硬一些的,此外,兜物袋可以采用透明、单色或者混色,甚至图案,还可以的,商业场所的用户可在兜物袋上印刷广告,诸如饭店广告、代驾广告、酒水等各种广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瓶装物倾倒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瓶装物倾倒装置的钩挂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瓶装物倾倒装置第二种结构的兜物袋示意图;

图5是另外一种防皱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瓶装物倾倒装置的钩挂件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瓶装物倾倒装置的钩挂件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兜物袋;2-钩挂件;3-上夹片;4-下夹片;5-连接片;6-容置空间;7-自由端;8-U型定位槽;9-第一防滑条;10-贴合部;11-第二防滑条;12-弹簧;13-第一穿入孔;14-第二穿入孔;15-防皱条;1501-下卡子口;1502-上卡子口;16-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瓶装物倾倒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该防瓶装物倾倒装置包括有兜物袋1和钩挂件2;所述钩挂件2具有上夹片3和下夹片4,所述上夹片3与下夹片4通过连接片5进行连接,且三者围拢形成有容置空间6;所述下夹片4具有自由端7,所述自由端7往外展开使得所述下夹片4、连接片5和上夹片3形成有U型定位槽8;所述连接片5还与所述兜物袋1相连,图2为使用状态图。

如图3所示,所述上夹片3的下表面具有第一防滑条9,所述自由端7延伸出与所述上夹片相平行的贴合部10,所述贴合部的上表面具有第二防滑条。

从图3也可以看出,所述钩挂件2为条状型材通过两次折弯依次形成有所述上夹片3、连接片5和下夹片4;如图6所示,钩挂件还可以这样设置,在所述下夹片4与所述连接片5之间连接有弹簧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钩挂件2的宽度为1~3cm;所述上夹片的长度为6~10cm;所述连接片与所述上夹片垂直,所述下夹片与所述连接片之间的夹角小于60°。

在图1中,所述兜物袋1具有第一穿入孔13和第二穿入孔14,且在所述第一穿入孔13与所述第二穿入孔14之间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片长度相同的防皱条15。

此外,如图5所示,防皱条15还可以采用这样的设计结构,具有与第一穿入孔13相对应的下卡子口1501,与第二穿入孔14相对应的上卡子口150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所述兜物袋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上下开口的连接套16,所述连接套16的长度与与所述连接片5长度相同。

在实施例1、2中,还可以的,所述第一防滑条9和第二防滑条11均为磨砂颗粒铺设在胶液上形成的磨砂条;或者,所述第一防滑条9和第二防滑条11均为橡胶条。

还有,与图6不同的是,如图7所示,弹簧12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在下夹片4和连接片5的连接位置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如在尺寸上予以变大或变小,或者材质上的改变,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