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胶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6585阅读:1997来源:国知局
AB胶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水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灌装硬化胶的AB胶瓶。



背景技术:

AB胶是双组分混合形成硬化胶的别称,其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常用于生活品或者建筑物的粘结,因A胶和B胶各自的特性,一般需要将A胶和B胶独自灌装,使用时,需将A胶和B胶挤出、混合,再由胶枪进行涂胶。上述的A胶和B胶挤出过程通常在A胶瓶和B胶瓶中独自挤出,所挤出的胶水的量难以保证相等,影响配比相同的混合液的使用性能,并且还需要配备挤压工具、混胶头及点胶枪头等工具使用,使得点胶的使用工序繁琐,并且配备的工具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AB胶瓶,使AB胶瓶所挤出的胶水量相等。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AB胶瓶,包括外瓶体、套设于所述外瓶体内的内瓶体、以及与所述内瓶体抵接的挤压件,所述外瓶体包括本体及自所述本体底端向外延伸的胶嘴;所述内瓶体包括第一灌装件及第二灌装件,所述第一灌装件与所述第二灌装件共同贴合容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第一灌装件包括出胶部,所述出胶部的下端的外径小于所述胶嘴的外径,以使所述出胶部穿过所述胶嘴向外凸设;所述挤压件用于同时挤压所述第一灌装件及第二灌装件。

上述的AB胶瓶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有外瓶体、内瓶体及挤压件,内瓶体包括第一灌装件及第二灌装件,第一灌装件与第二灌装件同时贴合容置于外瓶体内,并通过挤压件挤压,使第一灌装件与第二灌装件内的胶水同时挤出,以确保所挤出的胶水量相等。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灌装件还包括连接所述出胶部的上端的灌胶部,所述灌胶部呈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设置,所述灌胶部的下端的外径等于所述出胶部的上端的外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灌装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灌装件的结构相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灌装件、第二灌装件均由耐腐蚀塑胶材料制备而成。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B胶瓶还包括导胶管,所述导胶管连接所述胶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胶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胶嘴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嘴的下端还设有插入所述导胶管内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挤压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抵接部及推动部,所述抵接部呈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设置,所述抵接部的上端的外径与所述本体的内径适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上套设有密封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AB胶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B胶瓶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A-A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AB胶瓶100,用于灌装胶水,该胶水可为硬化胶或者其他配合使用的两种胶水。该AB胶瓶100包括外瓶体10、连接外瓶体10的导胶管20、套设于外瓶体10内的内瓶体30、以及与内瓶体30抵接的挤压件40;胶水灌装在内瓶体30内,然后通过推动挤压件40将内瓶体30内的胶水挤出,并通过导胶管20向外涂胶使用。

所述外瓶体10大致呈圆环形设置,该外瓶体10包括本体11及自本体11底端向外延伸的胶嘴12,本体11用于容置内瓶体30。胶嘴12与本体11连通,该胶嘴12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外螺纹,该胶嘴12的下端还设有插入导胶管20内的密封部121,用于缩小胶水的流出量。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胶嘴12与本体11一体化注塑成型。

所述导胶管20连接外瓶体10的胶嘴12,用于胶水的混合及点胶;该导胶管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以及第三连接部23,第一连接部21的内壁设有与胶嘴12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以使胶嘴12与导胶管20形成旋接。可理解地,该胶嘴12与导胶管20也可以卡接或者铰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使导胶管20与胶嘴12能够密封连接即可。第二连接部22的内径等于密封部121的外径,避免胶水从导胶管20与胶嘴12的连接处向外泄露;第三连接部23的内径小于第二连接部22的内径,以使导胶管20的出胶口逐步缩小并可达到精确点胶。

所述内瓶体30套设于外瓶体10的本体11内,用于灌装胶水;该内瓶体30包括第一灌装件31及第二灌装件32,第一灌装件31与第二灌装件32共同贴合容置于外瓶体10的本体11内且穿过胶嘴12向外凸设;具体的,第一灌装件31包括上部的灌胶部310及下部的出胶部311,灌胶部310大致呈圆环形设置,该灌胶部310呈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设置,以便于灌装。灌装后,通过封口机将该灌胶部310的顶端进行封紧。出胶部311的上端的外径等于灌胶部310的下端的外径,出胶部311的下端的外径小于胶嘴12的密封部121的外径,以使出胶部311的下端穿过胶嘴12的密封部121向外凸设。使用时,将出胶部311的下端剪切后,胶水从该剪切后的出胶部311下端流出。第二灌装件32的结构与第一灌装件31的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灌装件31、第二灌装件32均由耐腐蚀塑胶材料制备而成。具体的,该第一灌装件31、第二灌装件32均为火腿肠袋。可理解地,该第一灌装件31与第二灌装件32可为独立的两个分体件,也可为互相连接的一体件,只要便于胶水的灌装及挤出即可。

所述挤压件40套设于外瓶体10内,并与内瓶体30抵接,用于同时挤压内瓶体30的第一灌装件31及第二灌装件32,使灌装在第一灌装件31及第二灌装件32内的胶水向外挤出;该挤压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抵接部41及推动部42,抵接部41呈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设置,抵接部41的上端的外径与本体11的内径适配,以便于推动。工作时,抵接部41套设于外瓶体10内并与内瓶体30的顶端抵接,且同时挤压灌装于内瓶体30的第一灌装件31及第二灌装件32的胶水从外瓶体10的上端向外瓶体10的下端挤出。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抵接部41上套设有密封圈410。

灌装时,将内瓶体30的第一灌装件31和第二灌装件32容置于外瓶体10的本体11内,并使出胶部311穿过胶嘴12向外凸设,然后向第一灌装件31和第二灌装件32同时灌入不同类型的胶水,灌装满后,使用封口机将第一灌装件31和第二灌装件32进行封紧;使用时,将第一灌装件31和第二灌装件32的出胶部311的下端剪开,将导胶管20套在胶嘴12上,通过挤压件40与第一灌装件31和第二灌装件32同时挤压,即可将胶水从第一灌装件31和第二灌装件32内挤出并在导胶管20上混合后出胶使用。

上述的AB胶瓶100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有外瓶体10、内瓶体30及挤压件40,内瓶体30包括第一灌装件31及第二灌装件32,第一灌装件31与第二灌装件32同时贴合容置于外瓶体10内,并通过挤压件40挤压,使第一灌装件31与第二灌装件32内的胶水同时挤出,以确保所挤出的胶水量相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