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851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药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药系统中的药品自动分装与计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下药盖。



背景技术:

在制药工业中,由于原始的靠手抓和秤称的配药方式效率低、计量误差大,所以已被计量精确、分装迅捷的下药盖所取代。现有的下药盖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重叠且同轴设置的固定壳体、计量板、遮挡板和转动壳体。其中计量板上设置有多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计量孔,转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下药孔;当计量板与转动壳体装配完成后,多个计量孔与多个下药孔一一对准。由于需要计量孔与多个下药孔一一对准后才算装配完成,而计量孔与下药孔的对准难度大,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操作才能完成对准及装配,因此目前的计量板与转动壳体装配的一次成功率低,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药盖,所述下药盖提高了计量板与转动壳体装配的一次成功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下药盖,包括同轴设置的计量板与转动壳体;所述计量板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n个均匀分布的计量孔,所述转动壳体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n个均匀分布的第一下药孔;

所述计量板上还设置有凸台,所述转动壳体上设置有与凸台相匹配的凹槽;或者所述计量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转动壳体上设置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台;

凸台与凹槽的截面形状为边数大于3的多边形;凸台与凹槽卡入匹配时,n个计量孔与n个第一下药孔一一对准;n为大于1 的整数。

优选的,凸台与凹槽的截面形状为非旋转对称图形。将凸台与凹槽的截面形状设计为非旋转对称图形,则凸台与凹槽卡入匹配时,凸台与凹槽的位置具有唯一性。进而能保证当凸台与凹槽卡入时,n个计量孔与n个第一下药孔一次性匹配成功。

优选的,凸台与凹槽的截面形状为正m边形;所述m为n 的多个约数中的任意一个。将凸台与凹槽的截面形状设计为正m 边形,则凸台与凹槽卡入匹配时,凸台与凹槽的位置具有多种可能;并且因为所述m为n的多个约数中的任意一个,则保证凸台与凹槽旋转任意角度而匹配时,n个计量孔与n个第一下药孔均能一次性匹配成功。

优选的,当n为偶数时,凸台与凹槽的截面形状为长和宽不相等的矩形。

优选的,所述计量板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6个均匀分布的计量孔,所述转动壳体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6个均匀分布的第一下药孔。所述凹槽与凸台的形状为正六边形,或边数大于3的非旋转对称图形,或长和宽不相等的矩形。

优选的,所述计量板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7个均匀分布的计量孔,所述转动壳体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7个均匀分布的第一下药孔。所述凹槽与凸台的形状为正七边形,或边数大于3的非旋转对称图形。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转动壳体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孔;凸台与凹槽卡入匹配时,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准。连接件穿入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用于固定连接计量板与转动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下药盖还包括固定壳体与遮挡板;所述固定壳体、计量板、遮挡板和转动壳体从上至下依次重叠且同轴设置;所述固定壳体与遮挡板固定连接,转动壳体与计量板固定连接;且转动壳体与计量板可相对固定壳体与遮挡板绕下药盖的中心轴旋转;

所述遮挡板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n个均匀分布的第二下药孔;所述固定壳体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n个均匀分布的第三下药孔。

进一步地,所述遮挡板上开设有通孔,用于使计量板上的凸台穿过遮挡板以匹配转动壳体上的凹槽,或者使转动壳体上的凸台穿过遮挡板以匹配计量板上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遮挡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三连接孔,所述固定壳体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四连接孔。连接件穿入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用于固定连接遮挡板与固定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药盖将凸台与凹槽的截面形状加以限定,使凸台与凹槽一旦卡入匹配后,n个计量孔与n个第一下药孔必定一一对准,保证了计量板与转动壳体装配的一次成功率,进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六个计量孔的计量板。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六个第一下药孔的转动壳体。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七个计量孔的计量板。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七个第一下药孔的转动壳体。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遮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药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计量板;11-计量孔;12-凸台;13-第一连接孔;20-转动壳体;21-第一下药孔;22-凹槽;23-第二连接孔;30-遮挡板;31- 第二下药孔;32-通孔;33-第一凸筋环;34-第三连接孔;40-固定壳体;41-第三下药孔;42-第二凸筋环;43-第四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药盖,所述下药盖包括同轴设置的计量板10和转动壳体20。所述计量板10为圆盘状结构,计量板10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n个均匀分布的计量孔 11。转动壳体20为圆筒状结构,转动壳体20的底面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n个均匀分布的第一下药孔21。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计量板10上设置有凸台12,转动壳体20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凸台12相匹配的凹槽22。当凸台12与凹槽22卡入匹配时,所述n个计量孔11与n个第一下药孔21恰好一一对准。但不局限于此,所述凸台12与凹槽22的位置可互换。

作为举例,凸台12与凹槽22的截面形状为非旋转对称图形,且凸台12与凹槽22的形状的边数大于3。当凸台12与凹槽22 卡入配合时,n个计量孔11与n个第一下药孔21一一对准。由于凸台12与凹槽22的截面形状为非旋转对称图形,所以凸台12 与凹槽22匹配时,凸台12与凹槽22旋转的角度具有唯一性。即是说,凸台12与凹槽22只有一种匹配角度,且所述匹配角度使得n个计量孔11与n个第一下药孔21一一对准。所以能保证计量板10与转动壳体20装配的一次成功率。

作为举例,所述凸台12与凹槽22的截面形状为正m边形;所述m为n的多个约数中的任意一个,且m大于3。当凸台12 与凹槽22卡入配合时,n个计量孔11与n个第一下药孔21一一对准。因为所述m为n的多个约数中的任意一个,则保证凸台12 与凹槽22旋转任意角度而匹配时,n个计量孔11与n个第一下药孔21均能一次性匹配成功。

作为举例,当n为偶数时,凸台12与凹槽22的截面形状为长和宽不相等的矩形。当凸台12与凹槽22卡入配合时,n个计量孔11与n个第一下药孔21一一对准。此时若凸台12旋转180°再匹配凹槽22时,n个计量孔11与n个第一下药孔21仍然一一对准。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药盖,所述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所有技术特征。此外,所述下药盖的计量孔11 与第一下药孔21均为六个。

为了满足当凸台12与凹槽22卡入匹配时,六个计量孔11 与六个第一下药孔21一一对准。作为举例,所述凸台12与凹槽 22的截面形状选用正六边形。当凸台12与凹槽22卡入匹配时,六个计量孔11与六个第一下药孔21一一对准。此时若将凸台12 再旋转60°的整数倍,使凸台12与凹槽22重新卡入匹配,则六个计量孔11与六个第一下药孔21仍然一一对准。

但不局限于此,所述凸台12与凹槽22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有其他选择,例如不规则四边形、不规则五边形等。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药盖,所述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所有技术特征。此外,所述下药盖的计量孔11 与第一下药孔21均为七个。

为了满足当凸台12与凹槽22卡入匹配时,七个计量孔11 与七个第一下药孔21一一对准。作为举例,所述凸台12与凹槽 22的截面形状选用正七边形。当凸台12与凹槽22卡入匹配时,七个计量孔11与七个第一下药孔21一一对准。此时若将凸台12 再旋转360°/7的整数倍,使凸台12与凹槽22重新卡入匹配,则七个计量孔11与七个第一下药孔21仍然一一对准。

但不局限于此,所述凸台12与凹槽22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有其他选择,例如不规则四边形、不规则五边形等。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药盖,所述下药盖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所有技术特征。此外作为举例,所述下药盖包括六个计量孔11与六个第一下药孔21。

作为举例,所述凸台12与凹槽22的截面形状选用正六边形。所述计量板10上设置有六个第一连接孔13,六个第一连接孔13 在以凸台12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所述转动壳体20 上设置有六个第二连接孔23,六个第一连接孔13在以凹槽22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均匀分布。凸台12与凹槽22卡入匹配时,第一连接孔13与第二连接孔23一一对准。当凸台12任意旋转 60°的整数倍时,第一连接孔13与第二连接孔23仍然一一对准。所以能保证计量板10与转动壳体20装配的一次成功率。

所述下药盖还包括固定壳体40与遮挡板30。所述固定壳体 40为圆筒状结构,其外径略小于转动壳体20的内径,使得固定壳体40能恰好放入转动壳体20中。所述遮挡板30均为圆盘状结构,遮挡板30的直径大于计量板10的直径,遮挡板30的直径与固定壳体40的外径相等。当固定壳体40、计量板10、遮挡板30 和转动壳体20从上至下依次重叠且同轴匹配时,转动壳体20的侧壁遮挡各部件之间的间隙。

所述遮挡板30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六个均匀分布的第二下药孔31;所述固定壳体40的底面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六个均匀分布的第三下药孔41。所述六个第一下药孔21与六个计量孔11 对应布置,六个第二下药孔31与六个第三下药孔41错位布置。

所述遮挡板30的中心设置有通孔32,计量板10上的凸台12 穿过通孔32与转动壳体20上的凹槽22卡入匹配;再利用连接件将六个第一连接孔13与六个第二连接孔23连接上,即实现了计量板10与转动壳体20之间的连接固定。当转动壳体20受外力而转动时,带动计量板10与之同步转动。

所述遮挡板30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凸筋环33,固定壳体40的底面边缘设置有第二凸筋环42。当固定壳体40与遮挡板30匹配后,第一凸筋环33与第二凸筋环42完全贴合。此时固定壳体40 的底面与遮挡板30之间形成圆饼状空腔,所述计量板10即位于所述圆饼状空腔中。

所述遮挡板30的边缘处开设有三个第三连接孔34,所述固定壳体40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三个第四连接孔43;第三连接孔 34和第四连接孔43对应布置。连接件穿入第三连接孔34与第四连接孔43,即实现了遮挡板30与固定壳体40之间的连接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