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泥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9452发布日期:2018-10-09 21:56阅读:22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泥斗。



背景技术:

目前各炼油厂污水处理都离不开储泥设备,而现今常用的储泥设备也各种各样,但通常都是直接向下部直流式设置的,而这种结构设计的储泥设备,不便于向外部运输设备传送,并且不易控制出泥的数量及干稀程度。而且现有的储泥设备还存在着体型大,不便于移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储泥斗。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便于传输的一种储泥斗。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储泥斗,包括储泥槽,在支架的上部连接进料口,进料口的下部连接储泥槽,储泥槽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处连接有向外延伸的倾斜钢板;支架的下部连接支架腿,支架腿的底部连底座。

所述进料口为方形敞开式结构。

所述倾斜钢板呈向下带有一定倾斜角度。

所述储泥槽为倾斜的漏斗形状。

所述为支架腿共设有五根,分别在支架的四个角下部的位置各设有一个,支架的中心位置下部设有一个支架腿。

所述底座的大小为大于支架腿平面的大小。

所述支架的上部边缘两侧还设有固定把手。

所述进料口的顶部设有活动上盖。

所述活动上盖为平面钢板,上部带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的特点。并且其出料口设计结构为向一侧方设置,出料口处设计成向下倾斜一定角度的钢板,可以使料准确快速的输送出去。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传输物料速度快的特点,为理想的环保处理设备,并且使用非常安全,便于移动,当不工作时,还可以将盖子盖上,起到了一定安全防护安全保护作用,防止儿童误进入而造成人身伤害。本实用新型产品适用于含油污泥油渣的传输,或污泥等物料的中转传输使用。将为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的描述,但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储泥槽9,钢板10,进料口11,支架1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储泥斗,如图1-图3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储泥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中储泥斗储泥效果好,并且更利于流入下一程序的螺旋输送机中。

本实用新型储泥斗的具体结构是: 在支架12的上部固定连接方形敞开式进料口11,进料口11的下部为固定连接的倾斜的漏斗形状的储泥槽9,储泥槽的一侧设有开口,该开口为出料口,所述开口处连接有向外延伸的倾斜钢板10,倾斜钢板10呈向下带有一定倾斜角度,使污泥由倾斜钢板10可以直接滑至外部的螺旋输送器中,以便将污泥运输出去。所述支架12的下部为支架腿,共设有五根,分别在支架的四个角下部的位置各设有1个,支架的中心位置下部设有一个支架腿。支架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大接触面的底座,底座的大小为大于支架腿平面的大小,以使储泥斗在工作过程中,增加其稳定性,储泥斗的各部件之间均为焊接连接。

所述倾斜钢板10的两侧还可以设有向上凸起的外沿,防止污泥从倾斜钢板10的两侧滑出,便于准确输送污泥。

在支架12的上部边缘两侧还设有固定把手,使于将储泥斗移动时通过把手拉动。在进料口11的顶部还可以设有活动上盖,当不工作时,可活动上盖置于进料口11上,以防异物落入,使用时将活动上盖取下即可,该活动上盖为平面钢板,上部带有把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