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挂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2180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用挂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挂轮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用挂轮用于引导、承载电梯门移动,一般情况下,挂轮可转动地固定在电梯门上,挂轮通过其外周壁上的凹槽沿预设的轨道滚动,实现电梯门平稳开关。挂轮的外周壁与轨道配合抵触,对电梯门起到支撑的作用,挂轮的凹槽与轨道配合,对电梯门的移动起到引导作用。现有的挂轮一般采用车削工艺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且挂轮的外周壁会与轨道直接摩擦,产生较大的噪音,所以,市面上出现了采用板件工艺加工生产的挂轮,且挂轮外周壁上的凹槽内铺设缓冲减噪用的缓冲层。但这种钣金挂轮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钣金件通过挤压弯折形成挂轮,使得钣金挂轮自身具有一定弹性形变性能,导致挂轮在弯折成型后与预设轮廓间存在一定误差,尤其是挂轮外周壁的径向截面呈非圆状,导致电梯门沿轨道移动时会产生颠簸跳动,影响电梯门正常开合,此外,挂轮外周壁会因其平整度欠佳而影响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用挂轮结构,通过在轮体外周壁上完整覆盖缓冲层,有效避免挂轮因其外周壁完整呈非圆状而对电梯门移动产生颠簸影响,确保电梯门平稳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电梯用挂轮结构,包括环状轮体,所述轮体由钣金件加工形成,所述轮体的外周壁中部设有与其同轴设置且径向凹陷的环形凹槽,所述轮体的外周壁上覆盖有环形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覆盖所述凹槽槽壁的凹环以及设于凹环两侧且覆盖凹槽两侧槽口部的边环,所述边环具有平整的径向外露面。将缓冲层的覆盖区域由原先的凹槽槽壁区域扩大至轮体的整个外周壁,使得凹槽两侧的槽口部也被缓冲层覆盖,起到隔离轨道和轮体的作用,轮体由钣金弯折形成,其轮廓会因自身结构强度和加工精度原因而与预设轮廓出现偏差,缓冲层通过浇铸方式覆盖轮体外周壁,并通过切割方式加工形成预设轮廓,使得缓冲层具有精确且平整的径向外露面,由于缓冲层具有自身形变性能,防止轮体外周壁与轨道直接抵触摩擦的情况发生,缓冲层通过自身形变来降低非圆状的轮体外周壁对电梯门移动产生的颠簸影响,确保电梯门平稳开合。凹环贴合凹槽槽壁设置,使得凹环背向凹槽槽壁侧壁面凹陷并供轨道嵌置,边环径向覆盖在槽口部上,所述边环通过其平整的径向外露面与轨道表面抵触,进而减小轮体沿轨道滚动时的颠簸。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层与所述轮体的外周壁径向投影匹配重合。当轨道相对轮体产生轴向偏移并与槽口部对应抵触时,轮体也能通过边环起到隔离轮体和轨道的作用。缓冲层完整覆盖轮体的外周壁,起到遮挡作用,提升部件美观性。

作为优选,所述边环的径向外露面切割成圆环状。径向外露面呈圆环状,且与轮体同轴设置,挂轮沿轨道滚动时,挂轮轴线的移动轨迹与轨道平行,确保电梯门始终沿轨道平行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凹环的径向外露面轮廓与所述凹槽槽壁轮廓匹配。凹环的径向外露面围合形成具有敞口的凹腔,轨道嵌入凹腔并起到引导挂轮沿轨道滚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边环的轴向外露面与所述轮体的轴向端面边缘齐平衔接。挂轮沿轨道顶面滚动,轨道的竖向投影始终位于挂轮的竖向投影内,边环一侧与凹环连接,另一侧延伸至轮体外周壁边缘,使得缓冲层在轴向上完整覆盖轮体外周壁,确保挂轮相对轨道产品轴向偏移时,缓冲层也能起到隔离轮体外周壁与轨道的作用,有效减小磨损并降低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轮体的外周壁边缘设有倒角,所述边环朝向轮体的径向内隐面边缘与所述倒角壁面匹配贴合。边环的内隐面与轮体外周壁边缘匹配贴合,通过设置倒角来增加外周壁面积,进而提高边环与外周壁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层为一体结构,所述凹环两侧轴向延伸并形成所述边环。缓冲层一体浇铸在轮体的外周壁上,凹环与其两侧的边环平顺连接,防止凹环与边环间因存在间隙而导致轮体与轨道直接摩擦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轮体中部设有轴向贯通的穿孔,所述穿孔内插置固接有轴承。轮体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连接在电梯门上,轴承用于抵消轮体转动对电梯门的影响,确保电梯门能通过挂轮实现沿轨道平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的外环以铆接方式同轴固接在所述穿孔内。铆接方式具有加工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有效提高挂轮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层为橡胶,所述橡胶通过浇铸固接在所述轮体的外周壁上。橡胶具有可形变性能,有效缓冲电梯门因轮体外周壁轮廓不平整而导致的颠簸,此外,橡胶硬度较低,适合在浇铸后通过切割形成预设轮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缓冲层的覆盖区域由原先的凹槽槽壁区域扩大至轮体的整个外周壁,起到隔离轨道和轮体的作用,缓冲层通过切割方式形成精确且平整的径向外露面,防止轮体外周壁与轨道直接抵触摩擦的情况发生,缓冲层通过自身形变来确保非圆状的轮体外周壁对电梯门移动产生的颠簸影响,确保电梯门平稳开合,此外,缓冲层完整包裹轮体的外周壁,起到遮挡作用,提升部件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体,2、凹槽,3、凹环,4、边环,5、倒角,6、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梯用挂轮结构,由环状轮体1组成,所述轮体1由钣金件加工形成,所述轮体1的外周壁中部设有与其同轴设置且径向凹陷的环形凹槽2,所述轮体1的外周壁上覆盖有环形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覆盖所述凹槽2槽壁的凹环3以及设于凹环3两侧且覆盖凹槽2两侧槽口部的边环4,所述边环4具有平整的径向外露面。

在加工时,首先,将平整的钣金件通过弯折、滚压等工序加工形成带环形凹槽2的轮体1;之后,在轮体1的外周壁上浇铸缓冲层,缓冲层的两侧与轮体1轴向端面齐平,中部填满凹槽2;最后,通过切削方式对缓冲层的径向外露面进行精细加工,形成具有圆环状径向外露面的边环4以及供轨道嵌置的凹环3。

在上述操作中,加工挂轮外周壁的方式由原先弯折钣金件的方式改进为切割缓冲层的方式,有效避免钣金件因自身形变回复力而影响弯折精度的情况发生,确保加工形成的挂轮外周壁呈圆环状,进而确保电梯门能通过滚动地挂轮平稳地沿轨道移动。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缓冲层包括覆盖所述凹槽2槽壁的凹环3以及设于凹环3两侧且覆盖凹槽2两侧槽口部的边环4,所述边环4具有平整的径向外露面,所述缓冲层与所述轮体1的外周壁径向投影匹配重合。所述凹环3中部与凹槽2侧部贴合,两侧的环形边缘分别与对应的边环4固接。所述边环4的径向外露面切割成圆环状,通过切割缓冲层实现沿轮体1轴线分布的各径向截面外轮廓均呈圆形,确保挂轮轴线的移动轨迹始终与轨道平行,进而确保电梯门平稳移动。当轮体1外周壁轮廓为非圆状时,通过切割缓冲层并控制各区域缓冲层厚度来实现缓冲层径向外露面为圆环状且缓冲层径向外露面与轮体1同轴设置的目的,确保电梯门平稳移动。在完成缓冲层加工后,所述缓冲层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呈同轴布置的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凹环3的径向外露面轮廓与所述凹槽2槽壁轮廓匹配。轨道壁面通过凹环3抵触在凹槽2的槽壁上,凹槽2槽壁为凹环3提供稳定支撑力。轨道包括凸筋以及设于凸筋两侧的支撑面,轨道通过凸筋嵌入凹环3来起到引导挂轮滚动的作用,轨道通过支撑面与边环4的径向外露面匹配贴合,起到支撑电梯门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边环4的轴向外露面与所述轮体1的轴向端面边缘齐平衔接。轮体1的轴向端面涂有油漆,油漆涂抹区域与边环4匹配衔接,有效防止轮体1因局部外露而氧化生锈,提升部件整洁度。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轮体1的外周壁边缘设有倒角5,所述边环4朝向轮体1的径向内隐面边缘与所述倒角5壁面匹配贴合。设置倒角5能有效钝化轮体1轴向端面与外周壁间的拐角,且覆盖在倒角5上的边环4厚度呈现离轴线越近则越薄的特点,有效提升边环4在承受轴向外力作用时的防撕脱性能,确保边环4与轮体1间的连接强度。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缓冲层为一体结构,所述凹环3两侧轴向延伸并形成所述边环4。所述缓冲层为一体浇铸成型,在经过精确切割后仍旧呈一体结构。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轮体1中部设有轴向贯通的穿孔,所述穿孔内插置固接有轴承6(如图2所示),所述轴承6的外环以铆接方式同轴固接在所述穿孔内。采用铆接方式具有装配快速、拆卸方便的特点,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缓冲层为橡胶,所述橡胶通过浇铸固接在所述轮体1的外周壁上。此外,所述缓冲层的材质还可以为硅胶等具有形变性能且方便浇铸和切割加工的材料,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H,10mm≥H≥1mm,当H<1mm时,缓冲层会因长期使用而磨损,影响挂轮使用寿命,当H>10mm时,在浇铸缓冲层时需要更多的原材料,提升了生产成本。优选方案,H=3mm,既确保挂轮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此外,H的取值还可以为1mm、2mm、4mm、6mm10mm等,只要符合10mm≥H≥1mm的要求,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