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自动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552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平自动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水平自动包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水平包装机是实现默默材料包裹各种流体、固体产品的包装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日用品、医药等领域。随着人们对包装需求的多样化,自动包装机的应用也愈加普遍。对包装机的要求,尤其是包装精度、自动化程度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旧的包装机控制系统复杂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此外物料最终下料时压力增大,物料喷溅情况严重,造成包装袋和设备污染,从而导致封口不严、包装后的渗漏,影响包装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公开了一种水平自动包装机,定量下料,提高了产品的包装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水平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端设有进料机,所述进料机的上部与料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后方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中部沿水平方向向前凸出设有滚动输送板,所述滚动输送板的左侧靠近进料机的右侧设置,所述滚动输送板的前侧与底座的前侧存在间距,所述滚动输送板的上方设有一对横向密封机构和一纵向密封机构,所述滚动输送板的前侧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前侧设有传动带,所述滚动输送板通过传动带与一对立式转筒活动连接,所述立式转筒的底部平行设置于底座的前侧,右侧的所述立式转筒的下部侧壁凸出形成横板,所述滚动输送板的右端设有出料机构,凸出于所述出料机构的左侧前部设有红外光电门,所述红外光电门的位置与横板相配;

其中,所述出料机构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进料管的末端与缓冲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管的底部与出料管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的上部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通过连接机构与红外光电门联通,所述连接机构贯穿出料机构的侧壁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自动包装、人为控制定量下料,解决了因物料喷溅导致封口不严、物料渗漏等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包装质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物料的浪费。出料机构入口设有较长且倾斜的进料管,从而增加下料过程中的阻力,降低冲击力,避免物料碰撞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

2进料机

3料斗

4电动机

5滚动输送板

6横向密封机构

7纵向密封机构

8传动机构

9传动带

10立式转筒

11横板

12出料机构

13红外光电门

14进料管

15缓冲管

16出料管

17电磁阀

18连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水平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如图1所示,它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左端设有进料机2,所述进料机2的上部与料斗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后方设有电动机4,所述电动机4的中部沿水平方向向前凸出设有滚动输送板5,所述滚动输送板5的左侧靠近进料机2的右侧设置,所述滚动输送板5的前侧与底座的前侧存在间距,所述滚动输送板5的上方设有一对横向密封机构6和一纵向密封机构7,所述滚动输送板5的前侧设有传动机构8,所述传动机构8的前侧设有传动带9,所述滚动输送板5通过传动带9与一对立式转筒10活动连接,所述立式转筒10的底部平行设置于底座1的前侧,滚动输送板5的前侧与底板的前侧的间距用于容纳上述立式转筒10,右侧的所述立式转筒10的下部侧壁凸出形成横板11,所述滚动输送板5的右端设有出料机构12,凸出于所述出料机构12的左侧前部设有红外光电门13,所述红外光电门13的位置与横板11相配。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所述出料机构12设有进料管14,所述进料管14倾斜向下设置,从而增加下料过程中的阻力,降低冲击力,避免物料碰撞损坏,所述进料管14的末端与缓冲管1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管15的底部与出料管16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16的上部设有电磁阀17,所述电磁阀17通过连接机构18与红外光电门13联通,所述连接机构18贯穿出料机构12的侧壁设置,所述连接机构18的外壳为设有一处弯折的金属臂,金属臂内置线路,所述红外光电门13用于给与电磁阀17改变开闭状态的信号。

具体实施时,所述立式转筒10的周长优选为滚动输送板5横向长度的1/2,待滚动输送板5转动至横板11与红外光电门13重合时复位,之后在料斗3中依次添加需要包装的物料,当横板11与红外光电门13第一次重合时,电磁阀17开启,清空出料机构12内的杂物,横板11与红外光电门13第二次重合时,电磁阀17关闭,包装后的物料进入出料机构12并囤积在缓冲管15内,当横板11与红外光电门13第三次重合时,电磁阀17再度开启,完成一次下料。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