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桥式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848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吊桥式包装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包装盒,如酒盒,在取放酒瓶时容易折损甚至破坏酒盒才能取出酒瓶,其不利于酒盒的二次保存以及易造成浪费,盒盖上设有插板,酒盒上设置与插板相匹配的插口,打开酒盒时,需要将插板从插口抠出才能翻转盒盖以打开酒盒,盖合酒盒时,需要将插板插入插口实现盖合固定,上述开合过程操作复杂,费时费力,此外,酒瓶一般具有一定高度,查看或展示酒瓶时需将酒瓶从酒盒中拿出来,造成极大的不便,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开合方便、便于展示的吊桥式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吊桥式包装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底部上转动连接有能够盖合在盒体侧方的盖体,所述盖体可向下翻折以打开盒体,所述盒体和盖体之间设有连接件,当盖体向下翻折打开盒体时,所述连接件能够限定盖体的开启角度,当盖体盖合在盒体上时,所述连接件能够限定盖体盖合在盒体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穿设在盒体和盖体之间的拉绳,当盖体向下翻折打开盒体时,所述拉绳张紧在盖体和盒体之间并限定盖体的开启角度,当盖体盖合在盒体上时,所述拉绳能够在盒体两侧形成提手部并能够限定盖体盖合在盒体上。

优选的,所述盖体与盒体为一体式结构或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盒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待包装物体的定位装置。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沿盒体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并设置在盒体底部的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上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待包装物体底部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盒体上依次延伸形成有可弯折连接的第一前挡板、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两侧延伸形成有侧支撑板,所述第一前挡板、第一盖板和侧支撑板依次垂直弯折在盒体内形成第一台阶部,第一盖板上开设有第一凹口。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盒体内的左定位部,以及与左定位部相对设置的右定位部,所述左定位部与右定位部相匹配且能够将待包装物体卡固在左定位部与右定位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左定位部与右定位部均包括依次延伸自盒体的内侧板、第一过渡板、定位板和底板,所述内侧板、第一过渡板、定位板和底板依次垂直弯折在盒体内。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沿盒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并设置在盒体顶部的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待包装物体顶部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盒体上依次延伸形成有可弯折连接的第二前挡板、第二过渡板、第二盖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前挡板、第二过渡板、第二盖板和第二支撑板依次垂直弯折在盒体内形成第二台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吊桥式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连接件限定盖体的开启角度或闭合状态,开合方便、快捷,盖体可向下翻折并通过侧方开启的方式打开盒体,待包装物体能够完整呈现在用户面前,不需要将待包装物体从盒体内取出即可实现查看或展示,避免待包装物体在取放过程中发生破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如图所示,一种吊桥式包装盒,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的底部上转动连接有能够盖合在盒体1侧方的盖体2,所述盖体2可向下翻折以打开盒体1,所述盒体1和盖体2之间设有连接件3,当盖体2向下翻折打开盒体1时,所述连接件3能够限定盖体2的开启角度,当盖体2盖合在盒体1上时,所述连接件3能够限定盖体2盖合在盒体1上。

在本实用新型采用吊桥式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连接件3限定盖体2的开启角度或闭合状态,开合方便、快捷,盖体2可向下翻折并通过侧方开启的方式打开盒体1,待包装物体能够完整呈现在用户面前,不需要将待包装物体从盒体1内取出即可实现查看或展示,避免待包装物体在取放过程中发生破损。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1和盖体2之间设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能够限定盖体2的开启角度,通过设置连接件3,盖体2开启后,盖体2两侧的侧壁板22下端仍限定在盒体1内,便于盖体2顺利盖合在盒体1,避免盖体2打开角度过大时,盖体2两侧的侧壁板22由于失去盒体1的限定而向外展开,盖合时还需手动辅助将侧壁板22推向盒体1。

为便于打开盖体2,所述盖体2上设有一施力部21,在本实施例中,施力部21由盖体2上端向上延伸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为穿设在盒体1和盖体2之间的拉绳,当盖体2向下翻折打开盒体1时,所述拉绳张紧在盖体2和盒体1之间并限定盖体2的开启角度,当盖体2盖合在盒体1上时,所述拉绳能够在盒体1两侧形成提手部并能够限定盖体2盖合在盒体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件3可以为设置在盒体1和盖体2之间弹簧连接件。

其中,所述盒体1包括主板10,以及延伸自主板10上边沿的上盖11、延伸自主板10下边沿的下盖12、延伸自主板10两侧边沿的侧板13,上盖11、下盖12、侧板13相对主板10翻折9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2与盒体1可拆卸连接,具体来说,所述主板10下端设有插口14,盖体2上设有与插口14相匹配的插板23,所述插板23能够插接在插口14内,实现盖体2与盒体1的连接,进一步的,为增强稳定性,所述插板23与盖体2之间设有底盖板24,所述底盖板24的大小与下盖12的大小相同,插板23插接在插口14时,所述底盖板24包覆在下盖12外侧。当然,所述可拆卸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卡接、螺纹连接,或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的实现可拆卸的其他方式,而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所述盖体2与盒体1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盖体2延伸自下盖12的下边沿,通过采用一体式结构,包装盒整体的牢固性增强,性能更加稳定,不会出现使用过程中盖体2掉落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1内设有用于固定待包装物体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将待包装物体限定在盒体1内,待包装物体不会在盒体1内发生晃动,从而确保运输过程中,待包装物体的稳定性。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沿盒体1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并设置在盒体1底部的第一台阶部4,所述第一台阶部4上设有若干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与待包装物体底部相匹配,待包装物体底部稳定在第一凹槽5内。

所述第一凹槽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如图1、图2所示,第一凹槽5的数量为一个,包装盒内可以容置一个待包装物体,如图3所示,弯折成型后,包装盒内可以容置两个待包装物体。

在本实施例中,沿下盖12的下边沿依次延伸形成有可弯折连接的第一前挡板41、第一盖板42,所述第一盖板42的两侧延伸形成有侧支撑板43。

弯折过程如下:首先分别向上90°翻转侧支撑板43,接着,沿第一前挡板41与下盖12的可弯折连接处向上翻折第一前挡板41使其处于竖直状态,沿第一盖板42与第一前挡板41的可弯折连接处向盒体1所在方向翻折第一盖板42,此时,第一盖板42处于水平状态,两侧支撑板43竖直位于盒体1内并支撑第一盖板42,第一前挡板41、第一盖板42和侧支撑板43依次垂直弯折在盒体1内形成第一台阶部4,第一盖板42上开设有第一凹口44,弯折成型后,第一凹口44形成供待包装物体底部插入的第一凹槽5的槽口。

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盒体1内的左定位部6,以及与左定位部6相对设置的右定位部7,所述左定位部6与右定位部7相匹配且能够将待包装物体卡固在左定位部6与右定位部7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定位部6与右定位部7均包括依次延伸自侧板13的内侧板61、第一过渡板62、定位板63和底板64,所述内侧板61、第一过渡板62、定位板63和底板64依次垂直弯折在盒体1内。

弯折过程如下:向内弯折内侧板61使内侧板61紧贴自侧板13的内侧壁,沿内侧板61与第一过渡板62的可弯折连接处弯折第一过渡板62,第一过渡板62垂直于内侧板61,接着,沿第一过渡板62与定位板63的可弯折连接处向主板10所在侧90°弯折定位板63,再次90°弯折底板64,底板64紧贴主板10的内侧壁,此时,第一过渡板62与定位板63形成延伸在盒体1内的台阶状结构,用以卡固在待包装物体侧方。

为了保证定位部的稳定性,所述底板64上设有延伸至定位板63的配合部65,所述配合部65与定位板63出于断开、非连接的状态,弯折成型后,底板64与配合部65分别位于定位板63的两侧,便于维持第一过渡板62与定位板63在盒体1内形成的台阶状结构,定位部的稳定性更强。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沿盒体1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并设置在盒体1顶部的第二台阶部8,所述第二台阶部8上设有第二凹槽9,所述第二凹槽9与待包装物体顶部相匹配。

沿上盖11的上边沿依次延伸形成有可弯折连接的第二前挡板81、第二过渡板82、第二盖板83和第二支撑板84,所述第二前挡板81、第二过渡板82、第二盖板83和第二支撑板84依次垂直弯折在盒体1内形成第二台阶部8。

其中,第二盖板83和第二支撑板84上设有第二凹口85,弯折成型后,所述第二凹口85形成供待包装物体顶部插入的第二凹槽9的槽口,为了便于取出待包装物体,位于第二盖板83上的第二凹口85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三凹口8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板62和定位板63上开设有条形卡口66,弯折成型后,第二支撑板84插入条形卡口66,使得包装盒的定位装置更加牢固。

此外,为了增强产品的趣味性,盒体1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涂画区域,将涂鸦笔附赠在包装盒内,用户可以利用涂鸦笔在涂画区域内实现涂鸦创作,增加包装盒的娱乐价值和收藏价值。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