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口袋包装机自动排气装置及阀口袋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2614阅读:3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口袋包装机自动排气装置及阀口袋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口袋包装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口袋包装机自动排气装置及阀口袋包装机。



背景技术:

以前通用的普通塑编袋因透气性好包装非常便利。但防潮、防尘、保质相当不利。包装的物品易受潮,并且跑冒滴漏相当严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产品质量要求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现在全部使用覆膜塑编袋,也就是我们统称的阀口袋。这样包装的产品隔绝空气,包装的产品不宜受潮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保质期,并且降低了跑冒滴漏达到了环保要求。

然而这样以来对包装机的要求也随着阀口袋的使用而提高,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袋中的空气排出,以前所用的包装机大部分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全机械包装机,二是机械和气体并用包装机,三是全气动包装机。以上三种形式包装机均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排除袋中的气体问题,由于机械包装机在高速运转中往袋中灌装物料,并产生大量气体无法排除,袋中产生正气压,使物料难以灌入袋中,因而需要人工拍打包装袋,使气体向外排除一部分,所包装的物料才能达到要求的重量完成包装。这样以来即增加了体力劳动,又降低了台时产量。后两种包装机就更严重了,由于直接向袋中灌入气体,所以更难达到要的产量和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阀口袋包装机自动排气装置及阀口袋包装机。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阀口袋包装机自动排气装置,包括出料嘴,其主体为一管状体,管状体具有一个斜切口,所述斜切口所在端为出料口,另一端具有进料口,在所述出料嘴的出料口上端设有倾斜设置的气料分离挡板,所述气料分离挡板上固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自所述出料嘴内侧面伸出到出料嘴的进料口外与垂直结构的三通件的第一端口连接,该三通件第二端口连接一微孔吹气管,所述微孔述吹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压缩气源,该三通件的第三端口形成压缩气体的排气口。

所述斜切口连接阀口袋充气嘴。

所述进料口连接阀口袋包装机的出料口。

一种阀口袋包装机,包括上述阀口袋包装机自动排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料嘴具有斜切口,在斜切口的上端设有气料分离挡板,在出料嘴有排气管,并通过三通件与微孔吹气管连接,在引入压缩气源后,通过微孔吹气管通过压缩空气对排气管产生射流,采用射吸原理能将阀口袋中气体自动吸出,这样减轻了阀口袋内空气压力,从而可以使物料顺利自出料嘴灌入阀口袋中,从而不再用人工拍打,降低了体力劳动 提高了台时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阀口袋包装机自动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阀口袋包装机自动排气装置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阀口袋包装机自动排气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图4是阀口袋包装机自动排气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阀口袋包装机自动排气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5所示,一种阀口袋包装机自动排气装置,包括:

出料嘴1,由一斜切口的管件制成,斜切口端为出料口,另一端具有进料口,在所述出料嘴的出料口上端设有倾斜设置的气料分离挡板2,所述气料分离挡板上固定有排气管3,所述排气管通过一个三通件5连接微孔吹气管4,所微孔述吹气管连接压缩气源。

所述的气料分离挡板,倾斜设置,倾斜角度15-45度,物料由出料嘴的出料口进入阀口袋内,所述的气料分离挡板将进入出料嘴内的物料在前端挡住,使物料通过气料分离挡板往下运动而灌入阀口袋中,阀口袋内的气流从设置在气料分离挡板上的排气管排出。

所述的排气管一端固设在气料分离挡板上,另一端在出料嘴内沿出料嘴的轴向延伸至出料嘴的后端进料口,并延伸至出料嘴外后在尾端通过三通件的一个接口接设所述微孔吹气管,所述三通件的一端为出气端,微孔吹气管的另一端接设空压机。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阀口袋包装机的挑袋出料嘴的顶端,阀口袋的充气嘴套设在出料嘴的出料口上,进行物料的填充。

出料嘴的前端设有气料分离挡板,可以使物料通过挡板气料分离往下灌入袋中,挡板上面是排气管,排气管由出料嘴后端穿至出料嘴外,排气管末端装有一个与排气管成90°的三通件,三通件一端安装一个微孔吹气管,微孔吹气管的另一端联接着压缩空气(气压一般在0.4-0.6MP),三通的另一端是排气口。微孔吹气管通过压缩空气对排气管产生射流,采用射吸原理将阀口袋中气体自动吸出。这样减轻了阀口袋内空气压力,使物料顺利灌入袋中,从而不再用人工拍打,降低了体力劳动 提高了台时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所述的阀口袋包装机自动排气装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