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升降系统的牵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3616发布日期:2018-11-02 20:3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升降系统的牵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结构,特别是一种升降系统的牵引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已经渗入人们生活的很多角落,电梯牵引绳是电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牵引绳的质量性能直接影响电梯的安全系数,牵引结构是电梯的必备组成部分,现有的电梯牵引结构主要包括拽引轮及牵引绳,而牵引绳大多都是单股绳,即便是多股绳彼此也是各自独立的,拽引轮的曳引槽都是单槽,即便是多槽结构,每个曳引槽都安设一根牵引绳。

电梯使用的单股牵引绳在进入曳引轮的曳引槽时,由于槽边的摩擦力的作用使得绳在曳引槽中出现滚动现象,由此产生的剪切力导致绳丝受到剪切破坏,出现断丝现象,牵引绳的寿命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牵引绳与曳引槽的相对摩擦使牵引绳与曳引槽均受到磨损,降低了牵引绳、曳引槽的使用寿命。

单股牵引绳与曳引槽的有效接触面积受到单股牵引绳结构性制约无法有效提高,使得传动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导致系统能耗无法有效降低。

为了提升电梯的载重能力,主流做法是增加牵引绳的粗度,然而牵引绳在通过绳轮时,牵引绳将会弯曲变形、挤压变形,弯曲变形时同截面的绳丝近绳轮点的拉伸应力小于远绳轮点的拉伸应力,截面半径越大,两点间的应力偏差越大,即绳受拉伸应力影响造成牵引绳内部绳丝的疲劳损伤偏差越大。挤压变形是同截面的远绳轮点的绳丝通过相邻的绳丝逐步向近绳轮点挤压导致牵引绳变形的过程,此时,牵引绳内部绳丝之间的相

互位移将产生摩擦力磨蚀绳丝,导致绳丝断裂,牵引绳截面半径越大,挤压变形量越大,牵引绳内部绳丝的磨蚀越大,绳丝断裂现象越严重,牵引绳的使用寿命越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升降系统的牵引结构,大大增加牵引绳与曳引槽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从而提高做功效率,延长牵引绳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升降系统的牵引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曳引轮和牵引绳,曳引轮带动牵引绳运动,所述牵引绳包括至少两根牵引主体以及连接相邻牵引主体的连接体,连接体外表面与牵引主体外表面平滑过渡,所述曳引轮包括与牵引主体数量对应的曳引槽,相邻曳引槽之间还设置有与连接体对应的凸起。

按上述方案,所述牵引主体包括承力主体和包裹在承力主体表面的包裹层,包裹层与连接体圆弧平滑过渡。

按上述方案,所述牵引主体截面呈圆形,各牵引主体的半径相同。

按上述方案,所述牵引主体半径R1与相邻牵引主体中心间距L1的比例关系为L1=3R1。

按上述方案,所述曳引槽呈圆弧形,曳引槽半径R2大于牵引主体半径R1。

按上述方案,所述曳引槽半径与牵引主体的半径比例关系为:R2:R1=1.1~1.2。

按上述方案,所述连接体呈圆弧形,所述相邻曳引槽之间的凸起两侧呈圆弧形。

按上述方案,所述呈圆弧形连接体为凹弧状,所述相邻曳引槽之间的凸起的弧形半径R4大于连接体凹弧半径R3。

按上述方案,所述连接体凹弧半径与相邻曳引槽凸起半径的比例关系为:R3:R4=0.5~0.6。

按上述方案,所述连接体和包裹层均用聚氨酯制成一体结构。

按上述方案,还包括导向轮,至少一个导向轮安设在靠近曳引轮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牵引绳的连接体不仅使得双股并列牵引绳的截面稳定性能好、还是牵引绳具导向性能的核心部件、其外表面还有效的增加了两根纤维绳包裹体的外表面与曳引槽的接触面积;双股并列牵引绳被准确送人曳引槽后,即使受到槽边摩擦力的作用,双股并列牵引绳的近似哑铃型结构使得双股中的任何一股都无法与曳引轮的曳引槽槽边发生径向运动,从而消除了绳在槽中的滚动现象,使得绳丝不再受到剪切力的破坏,与此同时还消除了牵引绳、曳引槽的磨损,延长了牵引绳、曳引槽的使用寿命;

2、由于连接体增加了摩擦力,提高了传动效率;

3、采用多根牵引主体,降低了单根牵引主体的挤压变形,延长了使用寿命;

4、牵引绳的承力主体通过聚氨酯胶合形成包裹层,将承力主体“紧箍”在一起,牵引主体不易变形。

5、在曳引槽之前设置有牵引绳导向装置,其作用是将牵引绳准确导入曳引槽,同时消除牵引绳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及牵引结构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曳引轮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牵引绳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结合视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升降系统的牵引结构,包括一个曳引轮1和牵引绳2及一个导向轮3和轿厢4,曳引轮1和轿厢4之间通过牵引绳2传动,所述牵引绳包括至少两根牵引主体201,以及连接相邻牵引主体的连接体202,连接体202外表面与牵引主体外201表面平滑过渡,所述曳引轮1包括与牵引主体数量对应的曳引槽101,相邻曳引槽101之间还设置有与连接体对应的凸起102,曳引轮1和配重附近安设一个导向轮3。

所述牵引主体201包括承力主体2011和包裹在承力主体表面的包裹层2012,包裹层2012 与连接体202圆弧平滑过渡。

所述牵引主体201截面呈圆形,各牵引主体201的半径相同。

按上述方案,所述牵引主体201半径R1与相邻牵引主体201中心间距L1的比例关系为 L1=3R1。

所述曳引槽101呈圆弧形,曳引槽101半径R2大于牵引主体201半径R1,半径比例关系为:R2:R1=1.1~1.2。

所述连接体呈圆弧形,具体为凹弧状,所述相邻曳引槽之间的凸起两侧呈圆弧形,凸起顶部呈水平状,所述凸起弧形半径R4大于连接体的凹弧半径R3,半径的比例关系为:R3: R4=0.5~0.6。所述导向轮3安设在靠近曳引轮1处。按上述方案所述连接体和包裹层均用聚氨酯制成一体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