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存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9843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高位存储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货物储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位存储平台。



背景技术:

在现代物流货物储存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各种货架,货架用于进行货物的临时储存,一般对于货物根据不同的物流大小不一,但是对于工作人员可以搬运的货物不采用插车等运输设备,所以为了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的货架与人的高度相等,工作人员即可把货物直接放置到货架上,取用和放置均比较方便。

授权公告号为CN202287352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货架的层板安装装置,包括货架的层板,货架的立柱,解决了各种物品的堆放不便的问题,但是由于其总高度等于工作人员的高度与放置货物的车间相差比较高,所以放置货物时,空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位存储平台,其具有增大存储货物车间的空间利用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位存储平台,包括平台,平台为矩形,所述平台下部支撑多个立柱,立柱支撑在地面上,立柱与平台之间设置有多个横向梁和纵向梁,横向梁与纵向梁组成矩形框架,所述平台的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楼梯,所述平台由多个平行的折合板拼接形成,折合板由等厚的第一L折边、第二L折边和平板一体设置而成,平板为矩形,第一L折边与第二L折边设置在平板相对的两个侧边,第一L折边与第二L折边的朝向相同,折合板上的第一L折边压在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折合板的第二L折边上,折合板与框架之间用固定组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平台设置在高层上,通过多个立柱支撑的框架搭起,平台是通过多个折合板拼接形成,折合板为等厚的第一L折边、第二L折边和平板一体设置而成,折合板之间由第一L折边压在另一个相邻折合板上的第二L折边上,使折合板相交重叠压在一起固定在框架上,从而使多个折合板形成平台,平台处于高位,在平台的一侧设置有通向平台的楼梯,所以平台下部也会影响放置货物存储装置,在平台上也能够堆放物品,从而通过在平台上下均用于放置物品,可以增大货物储存车间内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挂钩、连接压片和连接螺母,连接挂钩包括弯钩部和螺纹部,螺纹部朝下,弯钩部钩在第一L折边上,连接压片中部开设中间孔,螺纹部穿过中间孔与连接螺母配合,连接螺母拧紧,连接压片一侧抵在框架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挂钩、连接压片和连接螺母,连接压片一侧压在框架的下侧,靠近框架的侧边放置连接挂钩,连接挂钩的弯钩部钩着第一L折边,下端用螺母压在连接压片上,从而使折使板固定在框架上,连接和拆卸过程比较方便,方便平台需要移动时的拆卸与安装,而且这种安装固定组件上端处于平台的下部,未伸出平台,从而使平台上表面平整,货物的堆放不会被扎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压片压在框架下侧的一边折弯形成加强折边,加强折边抵在框架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压片上设置有抵在框架下侧的加强折边,在连接螺母的作用下加强折边会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连接压片作用在螺母上的反向作用力保持存在,即使工作人员在平台上面移动对下部的固定组件也不会因为振动发生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压片相对于抵在框架下的一侧边朝向第二L折边弯折形成卡接折边,所述卡接折边上开设有卡口且卡口的宽度大于第二折边的宽度,第二折边卡在卡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连接压片相对于框架另一侧上的卡接折边,并在卡接折边上设置卡口,卡口卡在第二L折边上,所以连接压片卡在第二折边上,从而可以增大对折合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防止其发生侧向移动造成的连接位置不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压片为矩形其三个侧边向连接压片的同侧折弯形成加强折边,另一侧朝向加强折边的一侧折弯形成卡接折边,在卡接折边上开设有大于第二折边的卡口,第二折边卡在卡口内,与卡接折边相对的加强折边抵在框架的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两个加强折边未与框架和折合板抵触,在折合板受力时,通过两个加强折边加强连接压片的强度,从而使连接压片可承受的力较大,提高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口为圆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口设置成圆弧形的,由于卡口卡入不同的深度可以对应不同的第一L折边宽度,从而使连接压片的适应类型更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楼梯的两侧设置有扶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楼梯两侧设置有扶手,可以方便工作人员上到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拉耳,拉耳周向均布4个,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设置有两个相交的拉线,同一拉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立柱拉耳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耳周向均布4个,从而平多个立柱之间均可以通过拉线连接在一起,而且能够以4个立柱为单位平面连续,从而使平台的大小没有限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梁与纵向梁均为工字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梁与纵向梁均设置成工字钢形,在节约材料的情况下,提高框架的承载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平台设置在高层上,通过多个立柱支撑的框架搭起,平台是通过多个折合板拼接形成,折合板为等厚的第一L折边、第二L折边和平板一体设置而成,折合板之间由第一L折边压在另一个相邻折合板上的第二L折边上,使折合板相交重叠压在一起固定在框架上,从而使多个折合板形成平台,平台处于高位,在平台的一侧设置有通向平台的楼梯,所以平台下部也会影响放置货物存储装置,在平台上也能够堆放物品,从而通过在平台上下均用于放置物品,可以增大货物储存车间内的空间利用率;

2. 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挂钩、连接压片和连接螺母,连接压片一侧压在框架的下侧,靠近框架的侧边放置连接挂钩,连接挂钩的弯钩部钩着第一L折边,下端用螺母压在连接压片上,从而使折使板固定在框架上,连接和拆卸过程比较方便,方便平台需要移动时的拆卸与安装,而且这种安装固定组件上端处于平台的下部,未伸出平台,从而使平台上表面平整,货物的堆放不会被扎坏;

3. 卡口设置成圆弧形的,由于卡口卡入不同的深度可以对应不同的第一L折边宽度,从而使连接压片的适应类型更多。

附图说明

图1是高位存储平台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C部放大图;

图5是固定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固定组件的爆炸图。

图中,1、立柱;11、拉耳;12、拉线;13、安装板;2、横向梁;21、固定片;3、纵向梁;4、平台;41、折合板;411、第一L折边;412、第二L折边;413、平板;5、固定组件;51、连接挂钩;511、弯钩部;512、螺纹部;52、连接压片;521、加强折边;522、卡接折边;523、卡口;524、中间孔;53、连接螺母;6、护栏;61、支腿;7、活动门体;71、滚轮;72、插销;73、固定套;8、楼梯;81、扶手;9、踢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高位存储平台,参考图1,包括多个立柱1,立柱1竖直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立柱1用于支撑两个平行的横向梁2,两个横向梁2之间固定纵向梁3,纵向梁3上方设置有平台4,平台4为矩形,在平台4的一侧设置有楼梯8,楼梯8下端延伸至地面,楼梯8的两侧设置有扶手81,从而工作人员可以沿楼梯8上到平台4上,并在平台4上放置物品,平台4的下部同时也可以放置货架,或者直接堆放货物,从而使空间内储存的货物增多,而且取货比较方便。

参考图1和图2,在平台4上方设置有护栏6,护栏6沿着平台4的四周设置,在护栏6上不同于楼梯8的位置设置有活动门体7,活动门体7为两个对称设置,活动门体7的侧边竖直转动连接在护栏6上,活动门体7的下部安装有滚轮71,滚轮71与平台4的上表面相切,活动门体7向平台4侧转动时,滚轮71在平台4上滚动,并且支撑着活动门体7,减小活动门体7转轴处的受力,活动门体7远离转轴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套73,活动门体7关闭时,两个活动门体7的固定套73内插有一个插销72,从而使活动门体7不能转动。活动门体7的转动关闭与打开平台4上的护栏6,从而使货物从活动门体7打开的缺口处放置到平台4上。

参考图3,护栏6的下端设置有支腿61,支腿61向下延伸至横向梁2或纵向梁3处,横向梁2与纵向梁3均为工字钢,横向梁2与纵向梁3上表面平齐,横向梁2与纵向梁3上在支腿61相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片21,固定片21焊接在横向梁2与纵向梁3上且固定片21表面贴在支腿61上,通过螺栓穿过支腿61与固定片21固定支腿61。护栏6的靠近平台4的一侧均设置有长条形的踢脚板9,踢脚板9的截面为U形且U形的两端朝相反方向弯折90度,踢脚板9上U形开口背离平台4,且弯折的两端上下放置,下端卡在平台4与护栏6之间,上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护栏6上,从而固定踢脚板9,踢脚板9的U形侧边抵着平台4的上表面,可以防止平台4翘边,也能够阻止小件物品从护栏6栅格内滑落。

参考图1和图3,立柱1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拉耳11,每端的拉耳11周向均布4个,两个相邻的立柱1之间设置有两个相互交叉的拉线12,拉线12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立柱1的拉耳11上,拉线12提高立柱1之间的结构稳定性,防止立柱1受力倾斜,提高平台4的承重能力。立柱1的端部固定有水平的安装板13,横向梁2压在安装板13的上表面,通过固定螺钉穿过安装板13与横向梁2,使横向梁2固定在安装板13上。

参考图4,平台4通过多个折合板41拼接形成,折合板41由厚度相等的平板413、第一L折边411和第二L折边412一体设置形成,平板413为矩形,第一L折边411与第一L折边411分别处于平板413相对的两个侧边处,第一L折边411比第二L折边412的朝向相同且第一L折边411比第二L折边412的最低点高一个平板413的厚度,拼接时,相邻的两个折合板41相互靠在一起,第一L折边411压在第二L折边412上,使相邻的折合板41的平板413上表面处于同一高度,从而形成的平台4表面为平齐的表面,平台4的上部由第二L折边412抵在纵向梁3的上表面。

参考图4,平台4与纵向梁3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5,固定组件5包括连接挂钩51、连接压片52和连接螺母53,连接挂钩51包括弯钩部511和与弯钩部511连接的螺纹部512,螺纹部512朝下,弯钩部511钩在第一L折边411上,配合图6,在连接压片52中部开设有中间孔524,螺纹部512穿过连接压片52上的中间孔524与连接螺母53螺纹配合,通过旋紧连接螺母53,使连接压片52的一侧抵在纵向梁3上,从而使第一L折边411压着第二L折边412贴在纵向梁3的上表面,从而固定折合板41相对于纵向梁3的位置。

参考图5和图6,连接压片52为方形,并且连接压片52的三个侧边向一侧折弯形成加强折边521,另一个侧边与加强折边521相同侧折弯形成卡接折边522,卡接折边522的折弯长度大于加强折边521的折弯长度,而且卡接折边522折弯角度为90度,在卡接折边522的最远端开设有卡口523,卡口523大于第二L折边412的宽度,卡口523朝向背离连接压片52,配合图4,卡口523朝向第二L折边412安装,第二L折边412卡在卡口523内,与卡口523相对的加强折边521抵在纵向梁3的下侧,防止折合板41在纵向梁3上移动,并且加强折边521在连接螺母53拧紧过程中弹性变形使连接压片52保持对连接螺母53的挤压力,从而在折合板41上运输货物过程中,可以防止折合板41的振动造成连接螺母53的连接松动。

参考图6,卡口523设置成弧形,弧形的卡口523卡在第二L折边412时,从而使卡口523适应不同宽度的第二L折边412,而且能够卡死在卡口523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