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计量称重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350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式计量称重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重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整体式计量称重框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原煤、粮食、石化、化肥、矿石粉、冶金、建筑等行业的粉料输送中或颗粒性物料存储中料斗的使用十分普及,尤其是底端呈尖锥形设计的且没有支撑结构的料斗,上述料斗往往需要与地坑、或框架配合使用,其称重需要借助地坑或框架等平台进行,由于地坑或框架的平整度无法保证,因此容易造成称重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的整体式计量称重框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计量称重框架,包括:矩形的顶层框架和底层框架、多个称重模块、升降调节脚、气泡水平仪,所述顶层框架与底层框架平行设置,所述称重模块的顶端与所述顶层框架的底端刚性固定连接,所述称重模块的底端与底层框架的顶端刚性固定连接,所述底层框架的底端设置多个升降调节脚,顶层框架、底层框架上分别设置气泡水平仪,使用时底层框架置于地坑或框架的顶端,由升降调节脚与地面或框架顶面相接触,调节各升降调节脚使得气泡水平仪中的气泡居中,使得顶层框架、底层框架处于水平,将料斗的底端穿过顶层框架和底层框架,使得料斗的侧壁与顶层框架接触,由顶层框架对料斗形成支撑,由置于顶层框架、底层框架的称重模块进行称重计量。

进一步,所述顶层框架、底层框架由横向槽钢和纵向槽钢焊接固定构成矩形框架,成本低廉,结构简单。

进一步,所述升降调节脚与所述底层框架的槽钢螺纹配合,旋转升降调节脚即可驱动所述底层框架升高或下降,带动顶层框架同步升降。

进一步,各槽钢的凹槽向外侧开口设置,凹槽内设置具有U型开口的安装卡,所述气泡水平仪卡装在所述安装卡内,易于装配,且气泡水平仪置于槽钢的凹槽内,由槽钢形成保护,避免使用时碰撞造成破损。

进一步,顶层框架还包括呈八字形分布的一组斜撑,各斜撑的一端与横向槽钢焊接固定,另一端与纵向槽钢焊接固定,以使料斗插入顶层框架后料斗的一侧由斜撑进行支撑,另一侧由横向槽钢和纵向槽钢进行支撑,避免料斗完全卡入矩形框架内,不易分离。

进一步,所述称重模块为3个,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在顶层框架和底层框架之间,使得称重时与料斗接触的顶层框架由3个称重模块进行支撑称重。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计量称重框架,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双层框架和称重模块相配合,通过调整升降调节脚使得对料斗形成支撑的顶层框架处于水平状态,料斗置于顶层框架后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处于竖直状态,且称重模块呈三角形分布在顶层框架和底层框架之间,可大幅提高称重精度,可减小因料斗倾斜、框架不平等原因造成的称重误差;(2)气泡水平仪置于槽钢的凹槽内,由槽钢形成保护,避免使用时碰撞造成破损,提高使用寿命;(3)升降调节脚与所述底层框架的槽钢螺纹配合,旋转升降调节脚即可驱动底层框架升高或下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式计量称重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式计量称重框架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式计量称重框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式计量称重框架的俯视图。

图中:顶层框架1,底层框架2,称重模块3,升降调节脚4,气泡水平仪5,斜撑6,安装卡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整体式计量称重框架包括:顶层框架1和底层框架2、称重模块3,顶层框架1、底层框架2分别由2根横向槽钢和2根纵向槽钢焊接固定构成矩形框架,顶层框架1与底层框架2平行设置,称重模块3为3个,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在顶层框架1和底层框架2之间,各称重模块3的顶端与顶层框架1的底端刚性固定连接,各称重模块3的底端与底层框架2的顶端刚性固定连接,顶层框架1还包括呈八字形分布的一组斜撑6,各斜撑6的一端与顶层框架横向槽钢焊接固定,另一端与顶层框架纵向槽钢焊接固定,以使料斗插入顶层框架1后料斗的一侧由斜撑6进行支撑,另一侧由横向槽钢和纵向槽钢进行支撑。

底层框架2的底端顶角处分别设置升降调节脚4,各升降调节脚4与底层框架2的槽钢螺纹配合,旋转升降调节脚4即可驱动底层框架2升高或下降,带动顶层框架1同步升降;顶层框架1、底层框架2的横向槽钢和纵向槽钢的凹槽开口朝外设置,凹槽内设置具有U型开口的安装卡7,安装卡7的尾端与相应槽钢焊接固定,U型开口置于安装卡7的前端,安装卡7的U型开口内卡装设置气泡水平仪5,气泡水平仪5为8个,构成顶层框架1、底层框架2的每个槽钢的凹槽内均设置1个气泡水平仪5,可对顶层框架1、底层框架2四侧的水平度进行观察,确保水平。

使用时底层框架2置于地坑或框架的顶端,由升降调节脚4与地面或框架顶面相接触,调节各升降调节脚4使得气泡水平仪5中的水泡居中,则顶层框架1、底层框架2处于水平,将料斗的底端穿过顶层框架1和底层框架2,使得料斗的侧壁与顶层框架1接触,由顶层框架1对料斗形成支撑,由置于顶层框架1、底层框架2之间的称重模块3进行称重计量。

作为优选,底层框架2同样包括呈八字形分布的一组斜撑,该组斜撑的大小和分布方式与顶层框架1内的斜撑相同。

作为优选,升降调节脚4为8个,8个升降调节脚4分成4组,每组2个,底层框架2的横向槽钢两端分别设置一组升降调节脚4,或底层框架2的纵向槽钢两端分别设置一组升降调节脚4(在其他实施例中,8个升降调节脚分为8组,每根底层框架2的横向槽钢、纵向槽钢的端部设置1个升降调节脚4),使得通过螺旋调节升降调节脚4高度时,观察相应侧气泡水平仪5中的气泡即可。

称重模块3可选用测力计式称重模块或静载称重模块,在中国专利文献CN201621342539.6、CN201220483481.2、CN201210349792.4等多篇专利文献中均有详细记载,在此不再详述。

上述整体式计量称重框架采用双层框架和称重模块相配合,通过调整升降调节脚使得对料斗形成支撑的顶层框架处于水平状态,料斗置于顶层框架后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处于竖直状态,且称重模块呈三角形分布在顶层框架和底层框架之间,可大幅提高称重精度,可减小因料斗倾斜、框架不平等原因造成的称重误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