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料机出料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8527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料机出料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料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调料机出料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固体粉末、颗粒、酱料的物料可控出料部件。



背景技术:

1.A47J47/01(2006.01)I的专利:出料部分,底部采用的是螺旋推杆配合刮料器,有些固料或酱料的物理特性导致其在储料罐内不能完全在重力作用下及时充实罐底,从而致使排料螺旋推杆在旋转时不一定能接触到固料或酱料,使得出料量无法精确控制,未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案在储料罐中增加了可旋转的刮料器,刮料器安装于储料桶内部,于桶内旋转用于使料更易落向储料桶底部,确保排料螺旋推杆能不间断的持续接触调料。其底部为水平面中间开设出口,如果没有刮料器,在底部远离出口的料很难进入螺旋推杆,易沉积,时间一长,这部分很难排除的调料易变质影响食品卫生,且随着设备出料在狭窄的出口上方易形成物料的空洞,物料不再下落,则无法进入螺旋推杆,使得装置无法正常出料,故配合刮料器,打破空洞并把底部远离出口的料推入出口,然而,采用这样的结构,其结构比较复杂。

2.A47J47/01(2006.01)I的专利:出料桶俯视面是圆形,在排列时中间空隙多,空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有部分空间浪费。

3.A47J47/01(2006.01)I的专利:由于螺旋推杆和出料管管壁采用无弹性的固体,中间有细小间隙方便螺旋杆在出料管中运动,但是,控制出料量多少是用程序控制电机工作时间,出料多少与电机工作时间成正比,没有配合传感器。所以此设备在实际出料过程中,如果出料物质均匀细小,阻力相对稳定则出料量相对稳定可控,如果颗粒比间隙稍大容易卡在螺旋杆与管壁中间的细小空隙中产生不稳定的阻力,在电机工作功率一定,时间一定时,因为阻力不一定造成推动距离不一定,则出料多少不一定,造成出料量不稳定,甚至部分颗粒会卡住造成较大阻力,完全卡死则完全不出料,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出料量偏差值大,设备可靠性则低,在可控出料为设计目的前提下,设备出料量不稳是严重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料机出料部件,其结构简单,有效克服现有装置结构复杂,空间利用不合理,出料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调料机出料部件,包括储料罐、出料管、螺旋杆与传动轴,储料罐整体采用漏斗式结构或斜坡式结构,储料罐的底部中间设有储料罐开口,储料罐开口与出料管连通设置,螺旋杆与传动轴同轴心连接,螺旋杆一端设于出料管内,并外接有动力驱动装置,螺旋杆另一端通过储料罐开口设于储料罐内,且抵触于储料罐底部内壁上,传动轴外接有传感器装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出料管内壁上设有软质边,螺旋杆的外层边缘接触于软质边。

进一步而言,所述软质边包括橡胶垫圈,橡胶垫圈的直径略大于出料管的内壁直径。

进一步而言,所述储料罐上部由多个大小相等的扇形块拼接而成完整环形或成型设有接取调料口的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储料罐采用漏斗式或斜坡式结构,储料罐开口设于储料罐的底部中间,物料在重力下自然下落进入储料罐开口,避免部分物料长期沉积的情况发生,螺旋杆一端通过储料罐开口设于储料罐内,且抵触于储料罐底部内壁上,避免空洞的形成,使出料更稳定、更流畅,相比现有技术,不需要额外刮料器,有效降低机器复杂度和成本,结构简单;

2.在传动轴上外接有传感器装置,利用转动时间对应出料量,可更精确控制出料量;

3.在出料管内壁上设有软质边,螺旋杆的外层边缘扫触于软质边,在螺旋杆转动时把物料从储料罐推送到出料管出口时,阻力较为稳定,即使颗粒物卡入对整体摩擦力稳定影响不大;扫触的同时有自动清洁内壁的作用。

4.罐体上部采用扇形块拼接而成,有效减少罐体间空隙,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取料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A位置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位置剖视图。

1.储料罐;2.储料罐开口;3.出料管;4.螺旋杆;5.传动轴;6.软质边;10.接取调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调料机出料部件,包括储料罐1、出料管3、螺旋杆4与传动轴5,储料罐1整体采用漏斗式结构或斜坡式结构,储料罐1的底部中间设有储料罐开口2,储料罐开口2与出料管3连通设置,螺旋杆4与传动轴5同轴心连接,螺旋杆4一端设于出料管3内,并外接有动力驱动装置,螺旋杆4另一端通过储料罐开口2设于储料罐1内,且抵触于储料罐1底部内壁上,传动轴5外接有传感器装置。以上所述构成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储料罐1采用漏斗式或斜坡式结构,储料罐开口2设于储料罐1的底部中间,物料在重力下自然下落进入储料罐开口2,避免部分物料长期沉积的情况发生,螺旋杆4一端通过储料罐开口设于储料罐1内,且抵触于储料罐1底部内壁上,避免空洞的形成,使出料更稳定、更流畅,相比现有技术,不需要额外刮料器,有效降低机器复杂度和成本,结构简单,在传动轴5外接有传感器装置,利用转动时间对应出料量,可更精确控制储液罐1的出料量。

更具体而言,所述出料管3内壁上设有软质边6,螺旋杆4的外层边缘接触于软质边6。软质边6包括橡胶垫圈,橡胶垫圈的直径略大于出料管3的内壁直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在出料管3内壁上设有软质边6,螺旋杆4的外层边缘扫触于软质边6,在螺旋杆4转动时把物料从储料罐1推送到出料管3出口时,阻力较为稳定,即使颗粒物卡入对整体摩擦力稳定影响不大,橡胶垫圈的直径略大于出料管3的内壁直径,使橡胶垫圈塞入出料管3内时,在管壁内部压力作用下橡胶垫圈产生形变与管壁密合设置。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软质边6也可以采用嵌于螺旋杆4的外层边缘上,起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更具体而言,所述储料罐1上部由多个大小相等的扇形块拼接而成完整环形或成型设有接取调料口10的环形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有效减少罐体间空隙,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取料更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扇形块可以是一样的扇形块,制作这样的扇形块可以只用一个模具,有效降低开模的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