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破碎功能的胶带机头部漏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6630发布日期:2018-08-10 22:4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团工艺中生球破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球团工艺中,无论采用圆盘造球机造球还是压球机压球,由于受到造球工艺本身的限制以及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在进入下游工序前,都会有不符合入料粒度要求的球团。这些球团通常会通过筛分系统筛除出来,返回至配料或者造球系统重新利用。这些生球团粒度不一,直接进入配料或者造球系统,难免影响配料精度及造球效果,因此,现在的球团工艺通常在返料系统中增加生球破碎机对大颗粒生球进行处理,再使其返回至回收系统重新利用。

由于这些生球的强度较低,如若采购专门的破碎设备,往往价格昂贵,占地大,能耗高,难免“大材小用”。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能耗、降低工程投资的生球破碎装置,并集成在胶带机头部漏斗中。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破碎功能的胶带机头部漏斗装置,包括胶带机头部漏斗、覆盖在胶带机头部漏斗上的漏斗盖、位于胶带机头部漏斗内的破碎机转动轴、自破碎机转动轴向外延伸出的若干破碎棒和/或破碎齿、位于胶带机头部漏斗外并驱动破碎机转动轴转动的转动轴驱动装置;所述漏斗盖设有横向延伸的进料通道,所述破碎机转动轴位于进料通道的出口下方。

有益效果:混合料抛落于头部漏斗内,物料沿抛物线自由落体过程中,与高速旋转的破碎棒相撞,以及在破碎棒的扰乱下,加剧物料间的碰撞及物料与头部漏斗内壁的碰撞。大颗粒物料在外力作用下被击碎,并向下流出。本实用新型将该破碎原理应用到头部漏斗中,即将破碎机转动轴直接集成在头部漏斗中,并设置横向进料通道实现进料的抛物线效果,既可以实现破碎效果,又能够节能降耗、节约投资和空间,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具有破碎功能的胶带机头部漏斗装置前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具有破碎功能的胶带机头部漏斗装置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具有破碎功能的胶带机头部漏斗装置前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具有破碎功能的胶带机头部漏斗装置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具有破碎功能的胶带机头部漏斗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胶带机头部漏斗1、覆盖在胶带机头部漏斗1上的漏斗盖2、位于胶带机头部漏斗1内的破碎机转动轴3、自破碎机转动轴3向外延伸出的若干破碎棒4、位于胶带机头部漏斗1外并驱动破碎机转动轴3转动的转动轴驱动装置5。所述漏斗盖2设有横向延伸的进料通道6,所述破碎机转动轴3位于进料通道6的出口下方。

其中,破碎棒4通过堆焊的方式固定在破碎转动轴3上,破碎转动轴3固定在头部漏斗1的侧壁上,该装置还设有位于胶带机头部漏斗1一侧的驱动装置支撑平台7,所述转动轴驱动装置5安装在驱动装置支撑平台7上。

破碎棒4设置为3个一组,均匀布置在破碎机转动轴3上。一组内的3根破碎棒4沿破碎机转动轴3断面圆周均匀布置,两组破碎棒4间距100mm,相邻两组破碎棒4旋转60度。破碎棒4共有8组。

转动轴驱动装置5采用双向电机,驱动破碎转动轴3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

胶带机头部漏斗1的前端设置聚乙烯高分子衬板8,实现防堵料及保护头部漏斗的作用,并且胶带机头部漏斗1的上端可以拆卸,便于检修和清理。

所述破碎棒4采用耐磨材料制成,选用16#锰钢。

所述破碎转动轴3的直径为200mm,破碎棒长度为160mm,破碎棒直径为16mm。

上述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给料胶带机将混合料自进料通道6抛落于头部漏斗1内,由于进料通道6为横向设置,故横向抛入的物料沿抛物线自由落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与高速旋转的破碎棒4相撞,在破碎棒4的扰乱下,加剧物料间的碰撞及物料与头部漏斗1内壁的碰撞。大颗粒物料在外力作用下被击碎,并向下流出。

实施例2

其结合图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破碎功能的胶带机头部漏斗装置,大致与实施例1中的胶带机头部漏斗装置结构相同,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将所述破碎棒改为破碎齿4。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在破碎机转动轴上同时布置破碎棒和破碎齿的方案,如一组破碎棒和一组破碎齿交替设置,同样适用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