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餐搭配正反通用内托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1576发布日期:2018-10-26 21:2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纸盒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托盒,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餐搭配正反通用内托盒。



背景技术:

包装盒内托置于包装盒内,有承托和固定商品的作用,同时也有衬托商品、优化感官效果的作用。随着生活节奏的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快餐打包带走,打包时不可避免地会用到内托。

目前很多快餐内托都是使用塑料材质热塑成型,塑料不仅成本高,而且会对环境保护造成很大的压力,出于成本和社会责任的考虑,部分商家选择用纸质内托代替塑料内托,但是由于大多数纸质内托仅仅是使用一张开设有多个孔洞的纸板,虽然降低了成本,但是由于其稳定性差,功能少,大大限制了其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快餐搭配正反通用内托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快餐搭配正反通用内托盒,包括,

A面内托板,开设有若干饮品开口,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有向背面垂直翻折的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

B面饮品内托板,开设有若干饮品开口,

B面餐盒内托板,开设有至少一个餐盒开口,

所述的B面饮品内托板和B面餐盒内托板分别通过向A面内托板背面垂直翻折的侧支撑板连接在A面内托板的两侧,并覆于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上,并且所述的B面饮品内托板的末端和B面餐盒内托板的末端搭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B面饮品内托板的末端还连接有中间支撑板,所述的中间支撑板通过翻折支撑于B面饮品内托板与A面内托板之间,所述的B面餐盒内托板的末端搭接在B面饮品内托板的末端上。

优选地,所述的中间支撑板还连接有与A面内托板背面相贴合的贴板。

优选地,

所述的A面内托板上开设有呈2×2方阵排列的四个饮品开口;

所述的B面饮品内托板上开设有呈2×1矩阵排列的两个饮品开口,并且B面饮品内托板上的两个饮品开口与A面内托板上四个饮品开口中一侧的两个饮品开口相匹配;

所述的B面餐盒内托板上开设有一个餐盒开口。

优选地,各饮品开口及餐盒开口上均设有多个限位板。

优选地,所述的B面饮品内托板和B面餐盒内托板上还设有插孔,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的插孔相匹配的插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纸板折叠成型,成型快速,方便操作,结构稳定性好。正反通用,设计巧妙,饮品、餐盒均可适用于次内托盒,正面放置两杯饮品和不同快餐组合,可做两人餐托使用。反面四个开口则放置四杯饮品。该托不仅完美的实现了一托两用的功能,同时也节省了纸张材料的使用。既环保安全,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A面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B面时的示意图。

图中,1为A面内托板,2为饮品开口,3为前支撑板,4为后支撑板,5为B 面饮品内托板,6为B面餐盒内托板,7为餐盒开口,8为侧支撑板,9为中间支撑板,10为贴板,11为限位板,12为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快餐搭配正反通用内托盒,包括,

A面内托板1,开设有若干饮品开口2,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有向背面垂直翻折的前支撑板3和后支撑板4,

B面饮品内托板5,开设有若干饮品开口2,

B面餐盒内托板6,开设有至少一个餐盒开口7,

B面饮品内托板5和B面餐盒内托板6分别通过向A面内托板1背面垂直翻折的侧支撑板8连接在A面内托板1的两侧,并覆于前支撑板3和后支撑板4上,并且B面饮品内托板5的末端和B面餐盒内托板6的末端搭接连接。

该快餐搭配正反通用内托盒的展开示意图如图1所示,使用A面时和使用B 面时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使用的一面朝上)。A面内托板1上开设有呈2×2方阵排列的四个饮品开口2;B面饮品内托板5上开设有呈2×1矩阵排列的两个饮品开口2,并且B面饮品内托板5上的两个饮品开口2与A面内托板1上四个饮品开口2中一侧的两个饮品开口2相匹配;B面餐盒内托板6上开设有一个餐盒开口 7。各饮品开口2及餐盒开口7上均设有多个限位板11。

为了增强稳定性,B面饮品内托板5的末端还连接有中间支撑板9,中间支撑板9通过翻折支撑于B面饮品内托板5与A面内托板1之间,B面餐盒内托板6 的末端搭接在B面饮品内托板5的末端上。中间支撑板9还连接有与A面内托板 1背面相贴合的贴板10,进一步增强了结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B面饮品内托板 5和B面餐盒内托板6上还设有插孔,前支撑板3和后支撑板4上设有与插孔相匹配的插板12,有效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的滑动。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